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例子各十个 谢谢 有哪些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例子?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一、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热稳定性、毒性。

1、可燃性: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或制品进行有焰燃烧的能力。它包括了是否容易点燃,以及能否维持燃烧的能力等有关的一些特性。

2、助燃性:可燃物能在某物质中燃烧,就说这种物质具有助燃性。通常情况下,氧气都具有助燃性。

3、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是指药物由于水解、氧化等化学降解反应,使药物含量(或效价)、色泽产生变化。

4、氧化性: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处于高价态的物质和活泼非金属单质(如:氟、氯、氧等)一般具有氧化性。

5、还原性:还原性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分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能力。物质含有的粒子失电子能力越强,物质本身的还原性就越强;反之越弱,而其还原性就越弱。

二、物理性质:溶解性、熔点、沸点、凝固点、挥发性、颜色、气味、状态、导电性、导热性。

1、溶解性:溶解性是物质在形成溶液时的一种物理性质。它是指物质在一种特定溶剂里溶解能力大小的一种属性。

2、熔点:物质的熔点,即在一定压力下,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呈平衡时的温度。

3、沸点: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点是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

4、凝固点:凝固点是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不同晶体具有不同的凝固点。在一定压强下,任何晶体的凝固点,与其熔点相同。

5、挥发性:挥发性是指可挥发的性质或状态,挥发的性质和状态,挥发性是指化合物由固体或液体变为气体或蒸汽的过程。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扩展资料: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它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参考资料:化学性质-百度百科



一、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性、碱性。

1、可燃性: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或制品进行有焰燃烧的能力。如木材燃烧就是可燃性。

2、助燃性:可燃物能在某物质中燃烧,就说这种物质具有助燃性。如氧气助可燃物燃烧就是助燃性。

3、还原性:还原性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分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能力。比如氢气与氧气反应,氢气体现还原性。

二、物理性质:溶解性、熔点、沸点、凝固点、挥发性、颜色、导电性、导热性。

1、熔点:物质的熔点,即在一定压力下,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呈平衡时的温度。

2、沸点: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3、挥发性:挥发性是指可挥发的性质或状态,挥发的性质和状态,挥发性是指化合物由固体或液体变为气体或蒸汽的过程。

扩展资料:

化学性质判断方法

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热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加热KClO3到熔化,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的特点是测得物质的性质后,原物质消失了。如人们可以利用燃烧的方法测物质是否有可燃性,可以利用加热看其是否分解的方法,测得物质的稳定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氧化性、还原性、各类物质的通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判断方法

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络合性、腐蚀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加热 KClO3到熔化,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参考资料:物理性质_百度百科化学性质_百度百科



一、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它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 

1、氧化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的能力

2、可燃性: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或制品能进行有焰燃烧的能力。

3、金属性: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失去电子的能力。失电子能力越强的粒子所属的元素金属性就越强;反之越弱,而其非金属性就越强。

二、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密度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物理性质的定义有两个,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密度: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2、气味:物体本身散发的味道。

3、挥发,一般指液体成分在没有达到沸点的情况下成为气体分子逸出液面。

扩展资料

化学性质

1、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3、加热KClO3到熔化,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水蒸发是物理变化,水能蒸发是物理性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化学性质百度百科: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例子:1、水蒸发。2、糖块融化。3、胆矾的研磨变成粉末。4、二氧化碳凝华成干冰。5、碘单质在加热。6、铁水铸成铁锅。7、木棒折断。8、铝变形。9、玻璃打碎。10、盐溶于水。

化学变化例子:1、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2、氢氧化钠变质。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盐酸除锈.4、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6、酸碱中和反应。7、白磷在空气中自燃用氢气还原氧化铜。8、砂糖炭化。 9、铜在空气中生成铜绿。10、食物腐败。

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是汽化的两种不同方式。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过程,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上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凝华是物质跳过液态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凝华过程物质要放热。

生锈是一种化学反应,本质上是金属的氧化反应。最常见的生锈现象是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和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或者是被水中的氧元素侵蚀成为氧化物。

中和反应(neutralization reaction)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酸+碱→盐+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H₂O)和盐。

变质是指食品发生物理变化使外形变化,以及在以微生物为主的作用下所发生的腐败变质,包括食品成分与感官性质的各种酶性、非酶性变化及夹杂物污染,从而使食品降低或丧失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食用变质的食物可致使人体致病,对人体无益。

扩展资料: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

如水的蒸发;蜡烛质软,不易溶于水,一般石蜡成白色;纸张破碎等。不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物理性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

化学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它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物理性质



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等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熔点、沸点、密度、导电性、导热性、导磁性、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等等

以甲烷为例

物理性质

颜色  :  无色    

气味:    无味    

熔点: -182.5℃    

沸点   : -161.5℃    

溶解度(常温常压):0.03

分子结构:正四面体形非极性分子

分子直径  :  0.414nm    

蒸汽压 53.32kPa/-168.8℃    

饱和蒸气压(kPa)

53.32(-168.8℃)    

化学性质与反应

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但是在特定条件下,甲烷也会发生某些反应。

取代反应

甲烷的卤化中,主要有氯化、溴化。甲烷与氟反应是大量放热的,一旦发生反应,大量的热难以移走,破坏生成的氟甲烷,只得到碳和氟化氢。因此直接的氟化反应难以实现,需用稀有气体稀释。碘与甲烷反应需

要较高的活化能,反应难以进行。因此,碘不能直接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碘甲烷。但它的逆反应却很容易进行。

以氯化为例:可以看到试管内氯气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变淡,有白雾生成,试管内壁上有油状液滴生成,这是甲烷和氯气反应的所生成的一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或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或四氯甲烷)、氯化氢和少量的乙烷(杂质)的混合物。

CH4+Cl2→(光照)CH3Cl(气体)+HCl

CH3Cl+Cl2→(光照)CH2Cl2(油状物)+HCl

CH2Cl2+Cl2→(光照)CHCl3(油状物)+HCl

CHCl3+Cl2→(光照)CCl4(油状物)+HCl

试管中液面上升,食盐水中白色晶体析出,这是反应中生成的氯化氢溶于水的缘故。因为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增加了水中氯离子的浓度,使氯化钠晶体析出。用大拇指按住试管管口,提出液面,管口向上,向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或锌粒,可验证它是稀盐酸。

如果控制氯的用量,用大量甲烷,主要得到氯甲烷;如用大量氯气,主要得到四氯化碳。工业上通过精馏,使混合物一一分开。以上几个氯化产物,均是重要的溶剂与试剂。

特点:①在室温暗处不发生反应;

②髙于250℃发生反应;

③在室温有光作用下能发生反应;

④用光引发反应,吸收一个光子就能产生几千个氯甲烷分子;

⑤如有氧或有一些能捕捉自由基的杂质存在,反应有一个诱导期,诱导期时间长短与存在这些杂质多 少有关。

根据上述事实的特点可以判断,甲烷的氯化是一个自由基型的取代反应。如图。[4] 

氧化反应

甲烷最基本的氧化反应就是燃烧:

CH4+2O2→CO2+2H2O

甲烷的含氢量在所有烃中是最高的,达到了25%,因此相同质量的气态烃完全燃烧,甲烷的耗氧量最高。

加热分解

在隔绝空气并加热至1000℃的条件下,甲烷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

CH4=(1000℃)=C+2H2

氢气是合成氨及汽油等工业的原料;炭黑是橡胶工业的原料

形成水合物

甲烷可以形成笼状的水合物,甲烷被包裹在“笼”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可燃冰。它是在一定条件(合适的温度、压力、气体饱和度、水的盐度、PH值等)下由水和天然气在中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组成的类冰的、非化学计量的、笼形结晶化合物(碳的电负性较大,在高压下能吸引与之相近的氢原子形成氢键,构成笼状结构)。

可燃冰主要储存于海底或寒冷地区的永久冻土带,比较难以寻找和勘探。新研制的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可以实地即时测出海底土壤、岩石中各种超微量甲烷、乙烷、丙烷及氢气的精确含量,由此判断出可燃冰资源存在与否和资源量等各种指标。

扩展资料

判断方法

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热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加热KClO3到熔化,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的特点是测得物质的性质后,原物质消失了。如人们可以利用燃烧的方法测物质是否有可燃性,可以利用加热看其是否分解的方法,测得物质的稳定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氧化性、还原性、各类物质的通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甲烷

 百度百科化学性质百度百科物理性质



请举一些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例子,谢谢!~

物理性质:
性状,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标准状况)
熔点,-218.4℃(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沸点:-182.9℃(变为淡蓝色液体)
密度,1.429克/升(气),1.419克/厘米3(液),1.426克/厘米3(固)
水溶性,不易溶于水,标准情况下,1L水中可以溶解约30mL的氧气
贮存,天蓝色钢瓶
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会跟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1. 氧气跟金属反应: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化学方程式:2Mg+O2=MgO(条件:点燃)
现象: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粉末。
2.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3Fe+2O2=Fe3O4(条件:点燃)
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3. 铜与氧气在高温下生成氧化铜
2Cu+O2=2CuO(条件:加热)
现象:亮红色的铜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物质

物理性质:
性状,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标准状况)
熔点,-218.4℃(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沸点:-182.9℃(变为淡蓝色液体)
密度,1.429克/升(气),1.419克/厘米3(液),1.426克/厘米3(固)
水溶性,不易溶于水,标准情况下,1L水中可以溶解约30mL的氧气
贮存,天蓝色钢瓶
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会跟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1. 氧气跟金属反应: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化学方程式:2Mg+O2=MgO(条件:点燃)
现象: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粉末。
2.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3Fe+2O2=Fe3O4(条件:点燃)
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3. 铜与氧气在高温下生成氧化铜
2Cu+O2=2CuO(条件:加热)
现象:亮红色的铜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物质


#越纪刘# 什么是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举例说一下 -
(13610729734): 化学性质:必须经过化学变化而表现出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一般都用“能,可以,生成”的词来描述,比如铁能生锈等等...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体的状态,密度,沸点,熔点,气味,硬度等,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越纪刘#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是什么? (简单明了)举一些例子. -
(13610729734): 物理性质是固有性质,表观性质,比如颜色,相态,形状,密度等.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来,比如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等.

#越纪刘# 给我举出几个化学中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3610729734): 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什么和什么能反应 也是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比如,红磷的颜色是红色)

#越纪刘# 初三的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变化,化学性质,,,各举30个例子?
(13610729734): 1.物质变化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例如: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瓷碗破碎;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等.2.物质变化时...

#越纪刘#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有什么区别?请举出精典的例子!
(13610729734): 1、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例如,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熔点和沸点都很低.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还原性、氧化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如氢气具有可燃性,此性质只有在氢气燃烧这一化学反应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是化学性质;而物理性质则是可以被感知和能测量的物理量.

#越纪刘#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怎么区分,举几个例子 -
(13610729734): 根据概念进行区分,如酒精易挥发,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另外还有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如酒精有可燃性等.性质在语言表达上常有“能”、“可”、“易(难)”、“会”等,变化则有“在”、“已经”、“了”等.

#越纪刘# 求高一到高二化学所有反应及一些常见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还有方程式,举些题目例子出来,谢谢了! -
(13610729734):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

#越纪刘# 什么叫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呢??(举例) -
(13610729734): 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这些性质是能被感观感知或利用仪器测知的.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越纪刘# 分别总结出初中化学课本中出现过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
(13610729734): 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