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9大行星各有多大?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水星

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第二小行星。水星在直径上小于木卫三和土卫六,但它更重。

公转轨道: 距太阳 57,910,000 千米 (0.38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4,880 千米

质量: 3.30e23 千克

金星

金星是离太阳第二近,太阳系中第六大行星。在所有行星中,金星的轨道最接近圆,偏差不到1%。

轨道半径: 距太阳 108,200,000 千米 (0.72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12,103.6 千米

质量: 4.869e24 千克
地球

地球是距太阳第三颗,也是第五大行星:

轨道半径: 149,600,000 千米 (离太阳1.00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12,756.3 千米

质量: 5.9736e24 千克
火星
火星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

公转轨道: 离太阳227,940,000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6,794 千米

质量: 6.4219e23 千克
木星

木星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质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

公转轨道: 距太阳 778,330,000 千米 (5.20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142,984 千米 (赤道)

质量: 1.900e27 千克
土星

土星是离太阳第六远的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行星:

公转轨道: 距太阳 1,429,400,000 千米 (9.54 天文单位)

卫星直径: 120,536 千米 (赤道)

质量: 5.68e26 千克
天王星

天王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七远行星,从直径来看,是太阳系中第三大行星。天王星的体积比海王星大,质量却比其小。

公转轨道: 距太阳2,870,990,000 千米 (19.218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51,118 千米(赤道)

质量: 8.683e25 千克

海王星

海王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第八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第四大天体(直径上)。海王星在直径上小于天王星,但质量比它大。

公转轨道: 距太阳 4,504,000,000 千米 (30.06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49,532 千米(赤道)

质量: 1.0247e26 千克

冥王星

一般认为,冥王星是离太阳最远而且是最小的行星。太阳系中有七颗卫比冥王星大(月球, 木卫一, 木卫二, 木卫三, 木卫四, 土卫六 and 海卫一)。

公转轨道: 离太阳平均距离5,913,520,000 千米 (39.5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2274 千米

质量: 1.27e22 千克

另,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召开之后,经过投票表决,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至此太阳系只剩下八大行星。“九大行星”的说法已经成为历史。
详情请看:1、http://baike.baidu.com/view/438816.htm(八大行星)
2、http://baike.baidu.com/view/418652.htm(行星新定义)

网上有得查

现在只有8大行星了

为什么9大行星改为8大行星~

  9大行星,改为8大行星


  北京时间8月24日8:30分,联合国天文协会的1000余名天文学家的投票表决结果----从9大行星,改为8大行星。冥王星被从太阳系的第九大卫星的位置上剔除(唯一由美国人发现的行星),理由是;1,冥王星质量过小,2,其轨道不是围绕太阳做圆形轨道运到,而是椭圆形轨道。


  8月14日至25日,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天文学家汇集风光如画的捷克首都布拉格,参加三年一度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议。与往届不同,本次第26届会议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24日,天文学家们用投票的方式决定太阳系行星的称谓,给众说纷纭的行星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根据新的定义,太阳系的9个兄弟要分家,特别是老九冥王星被划入另册。

  一、行星被重新分为三类

  天文学家16日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正式提交有关行星定义的决议草案,即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次大会5号决议。22日,大会又提交了重新修订的5号决议:行星的定义。决议中说,当代的观测正在改变我们对太阳系的了解,重要的是天体的命名应当反映我们现时的认识。这特别适用于“行星”这个名称。“行星”一词最初描述的是那些在天空中“游荡”的光点。最近的发现则迫使我们用如今可以获得的科学信息来创建某种新的定义。因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议用下述方式来定义行星和太阳系的其他天体:

  [1]我们将1900年以前发现的在黄道面附近以近圆轨道运行的8个经典行星和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运行的其他行星天体区分开来。

  [2]按照上面的定义,我们承认冥王星是一颗行星,最近发现的若干大的海(王星)外天体也是行星。与经典行星相比较,这些天体的轨道一般都具有大的倾角和大的偏心率,轨道周期超过200年。我们把以冥王星为原型的这类行星天体归为新的一类,“矮行星”(dwarf planet),以与经典行星相区别。

  [3]所有环绕太阳运行的非行星天体均应命名为“太阳系小天体”(small solar system bodies)。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副主席、南京大学教授方成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时说,简言之,就是把行星分为三大类,即“经典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北京天文馆馆长、中国著名小行星专家朱进博士向本报记者表示,这个决议就是把冥王星从九大行星中开除。根据大会的5号决议,冥王星的行星身份仍将保持,但是已从大行星降为二级行星——“矮行星”,可谓今不如昔,身价一落千丈。

  与此同时,有3颗天体将荣升二级行星,它们是: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冥王星最大的卫星卡戎星和2003年发现的2003UB313(齐娜星)。这样,太阳系的行星由9颗增至12颗。其中有8颗是经典行星(俗称大行星),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同时有4颗二级行星“矮行星”,它们是冥王星、卡戎星、谷神星和齐娜星。 据专家介绍,冥王星与它的卫星卡戎星均符合新的行星定义,二者直径为2:1,引力中心不在冥王星内,彼此的运动犹如在天宇跳交谊舞。这样,它们将可能是太阳系首次确认的双行星。

  二、76年前天文学家的失误

  从伽利略首次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到21世纪的今天,已经过去了近400年。在这期间,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一直经历着“生死轮回”的宇宙以及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太阳系的探索。之所以现在制定行星定义,要追溯到一场历时76年的天文学“失误”。1930年,洛厄尔天文观测台宣布观测到冥王星,他们称该行星的体积比地球大数倍。很快,冥王星作为太阳系第九颗行星进入教科书。但冥王星的发现者美国人克莱德·汤博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随着现代天文观测仪器的不断升级,通过哈勃大望远镜,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也是日新月异。尤其是“柯伊伯带(Kuiper Belt)”的出现直接动摇了冥王星的地位。新的观测显示,冥王星实际上是一块比月球小的岩石。等这个错误被纠正,冥王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小孩子们都知道它是第九大行星,被人们叫了几十年了。

  在科学界,关于冥王星的地位问题长久以来就存在争议,自2003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迈克·布朗发现了UB313后,关于冥王星的争论升级。布朗发现太阳系里还有一个体积比冥王星大的天体,沿着海王星外的大角度倾角轨道运动。经哈勃太空望远镜测量,这一天体直径约为3000公里,比冥王星大。其官方名称是2003UB313,布朗教授将它命名为“齐娜”。测算显示,要让“齐娜”绕行太阳一周,得花560年。

  迈克·布朗发现的“齐娜”是球形的,而且比冥王星大。该天体的发现令天文学界头痛。头痛的原因在于,不同于离太阳更近的8颗行星,冥王星处于太阳系最外围著名的柯伊伯带的中心位置,柯伊伯带是太阳诞生时的残留物质形成的环状区域。“齐娜”也是一个柯伊伯带天体,所以,如果冥王星算得上行星,“齐娜”也必须是行星。问题不仅如此,天文学家还清楚,柯伊伯带充满了数不清的岩石,如何定义它们也是个问题。

  三、行星将越来越多?

  荷兰裔的美籍天文学家柯伊伯在1951年首次提出了“柯伊伯带”假说,即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的太阳系边缘,可能还有类似彗星的天体存在。柯伊伯的这一假说,是对天文学固有看法的一种挑战。因为,在发现冥王星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天文学家们一直认为,在海王星以外的太阳系更遥远的区域,除了冥王星外,再没有什么其他的天体了。可就在“柯伊伯带”假说提出的40年后,美国夏威夷大学天文学家于1992年利用2.2米的天文望远镜,首次观测到这一区域有天体存在,证明在太阳系的边缘,确实有着一个原先不为人知的广阔世界。

  据出席会议的中国天文台的张承民博士介绍,最近10年以来,在“柯伊伯带”发现的天体数量可以说是节节攀升,迄今已证实的达600多个,其中绝大多数直径在100公里左右。“齐娜”已被证实是个直径超过冥王星的天体,“柯伊伯带”是否还会有更多更大的星体存在?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这个谜底也将逐步被揭开。

新浪科技讯 据参加第26届IAU大会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崔辰州博士透露,今天早上,IAU大会给与会的天文学家提供关于太阳系行星定义的决议最终稿,并将在当地时间下午14:00点(北京时间晚上20:00)举行的在IAU大会第二阶段全体会议上进行表决。

据悉,这份决议太阳系行星定义的决议最终稿包含4个部分即5A号决议,5B号决议,以及6A号决议,6B号决议。对决议5A和决议5B的投票将分开来依次进行。同样,对于决议6A和 6B的投票也将分开进行。决议5A是IAU关于“行星”和相关名词的主要定义。决议5B对由水星到海王星这8颗行星组成的集体称呼前面加上了“classical”。决议6A以冥王星为原型为IAU创建了一个新的天体类别。决议6B为这类天体引入了“plutonian objects”这个称呼。

以下是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崔辰州博士翻译的太阳系行星定义的决议最终稿中文版:

IAU决议:太阳系内一颗行星的定义

当代的观测正在改变着我们对行星系统的认识,我们对天体的命名反映我们目前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这一点特别适用于行星这个名词。名词“行星”源自描画“漫游者”,那时只知道它们是天空中移动的光点。近来的发现导致我们需要利用现有的科学信息创建一个新的定义。

决议5A

IAU决定我们太阳系内的行星和其他天体按照下列方式划分为3个明确的类别:

(1)一颗行星1是一个天体,它满足(a)围绕太阳运转,(b)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近于圆球)形状,同时(c)所在轨道范围的邻里关系清楚。

(2)一颗矮行星是一个天体,它满足(a)围绕太阳运转,(b)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近于圆球)形状2 ,(c)所在轨道范围的邻里关系不清楚,同时(d)不是一颗卫星。

(3)其他围绕太阳运转的天体3 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

决议5B

在决议5A第一节和脚注1的“行星”前面插入“经典”。即:

(1)一颗经典行星4是一个天体……



IAU决议:冥王星

决议6A

IAU进一步决定:

按照上面的定义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并作为海外天体中一个新类别的原型。

决议6B

下面的语句加入到决议6A中:

这类天体称为“plutonian objects”。

-------------------------------
1 八颗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2 IAU将启动相应程序来界定天体属于矮行星还是其他类别。
3 目前这些包括大多数的太阳系小行星,大多数的海外天体(TNOs),彗星,和其他小天体。
4 八颗经典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新华网北京8月24日电(记者杨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4日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许多人感到不解,为什么从儿时起就一直熟知的太阳系“九大行星”概念如今要被重新定义,而冥王星又因何被“降级”?

“行星”这个说法起源于希腊语,原意指太阳系中的“漫游者”。近千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中的标准行星。19世纪后,天文学






家陆续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使太阳系的“行星”变成了9颗。此后,“九大行星”成为家喻户晓的说法。

不过,新的天文发现不断使“九大行星”的传统观念受到质疑。天文学家先后发现冥王星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一些不同之处。冥王星所处的轨道在海王星之外,属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这个区域一直是太阳系小行星和彗星诞生的地方。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文学家发现柯伊伯带有更多围绕太阳运行的大天体。比如,美国天文学家布朗发现的“2003UB313”,就是一个直径和质量都超过冥王星的天体。

布朗等人的发现使传统行星定义遭遇巨大挑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的新行星定义,意在弥合传统的行星概念与新发现的差距。

大会通过的决议规定,“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在太阳系传统的“九大行星”中,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符合这些要求。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因此被自动降级为“矮行星”
冥王星和一些类似的星体将被重新归类为“矮行星”,类似于此前的称谓“小行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还定义了第三类围绕太阳运转的小星体,名称为“太阳系小天体”(small solar system bodies),主要包括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和其它自然形成的卫星。目前还不清楚冥王星被“降级”是否会影响美国宇航局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的任务,该探测器今年初成功发射,预计将最早于2015年中期到达冥王星。

来自75个国家的2500名天文学家参加了本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在此之前,由天文学家提议重新确认冥王星的行星地位,并将它的最大卫星“卡戎”和另外两个天体加入行星行列。这一提议引发了天文学家的激烈争论,但最终并未获得广泛的支持。目前,小行星谷神星和最近发现的编号为“2003 UB313”、昵称“齐娜”的天体均被划为“矮行星”一类,而“卡戎”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

“2003 UB313”的发现者迈克尔·布朗(Michael Brown)对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决议表示欢迎,他一向认为冥王星和类似天体不具有行星资格。他说:“UB313是最大的矮行星,这非常酷。”(奥托)


#公佩从#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直径是多少?并按大小排列.急用~~~ -
(17893285147): 银河系长度的402309759分之1

#公佩从# 太阳系九大行星大小排序 -
(17893285147): 最大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金星.地球.火星.水星.冥王星. 离太阳远近排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公佩从#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直径,大小顺序是什么?简单点. -
(17893285147): 从2006年8月24日起,太阳系只有8颗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第二小行星. 行星直径: 4,880 千米 金星是离太阳第二近,太阳系中第六大行星. 行星直径: 12,103.6 ...

#公佩从# .地球的9大行星有什么??什么星最大,什么星最小,什么星离太阳最近 -
(17893285147): 水金地火木天海冥

#公佩从# 九大行星有多大?
(17893285147): 现在只有八大行星:金星、水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以前的冥王变成白矮星了

#公佩从# 九大行星 谁最大,什么星最小,什么星离地球最近
(17893285147): 九大行星中,木星最大,水星最小,金星离地球最近.

#公佩从# 九大行星按具太阳远近和体积大小分别怎样排列? - 作业帮
(17893285147):[答案] 由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体积由大到小分别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冥王星

#公佩从# 九大行星从大到小排列分别是?
(17893285147): 从大到小,分别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冥王星.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界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并命名为小行星134340号,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所以现在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文中所有涉及“九大行星”的都已改为“八大行星”.

#公佩从# 你知道9大行星哪个最大?
(17893285147): 木星是距太阳的第五颗行星,并且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

#公佩从# 太阳系九大行星谁最大谁最小谁离地球最近? -
(17893285147): 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距离从近到远排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最大为木星,直径是地球的11倍左右,体积为地球的1200多倍;最小为水星,直径没有地球的一半,体积是地球的4分之一;离地球最近是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