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决三道高一物理题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1、由V=a*t得第4秒末的速度是 V1=2*4=8 m/s,第5秒末的速度是 V2=2*5=10 m/s
所以第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V平=(V1+V2) /2=(8+10)/ 2=9 m/s

2、用动量定理做较快(想用牛顿定律做也行的)
全过程,F*t -f*3 t =0
得所求阻力是 f =F /3

3、物体下滑的加速度是 a=g*(sinA-u*cosA),其中A是斜面倾角
sinA=5/10=0.5 ,A=30度,cosA=(根号3)/2
得a=10*[0.5-0.2*(根号3)/2〕
由 S=a*T^2 /2 得 10=10*[0.5-0.2*(根号3)/2〕*T^2 /2
所求时间是 T=2.47秒
由 V^2=2*a*S 得所求末速度是 V=根号(2*a*S)
即 V=根号{2*10*[0.5-0.2*(根号3)/2〕*10}=8.08 m/s

1.第5秒的平均速度即为第5。5秒的瞬时速度v=at=11m/s
2.一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加速度为a=(F-f)/m
时间t的瞬时速度为
V=at=t(F-f)/m
撤去外力,a=f/m={t(F-f)/m}/2t
f=F/3
3.θ=30
a=gsin30- μgcos30=5-√3m/s2
t=√(2S/a)=20/(5-√3)s
V=√2as≈8.1m/s

(1) t=5时: v5=at=2*5=10m/s
t=4时:v4=2*4=8m/s
第五秒的平均速度 v=(v5=v4)/2=9m/s
2. 匀加速运动时:F-f=ma,
v=at
撤去外力,做减速运动:f=ma'
v-a't'=0
t'=2t
解方程组:得
f=F/3

3. L=10,H=5, u=0.2, 底角A=30度,取g=10m/s2,
先受力分析得:f=umgcosA
mgsinA-f=ma
得:a=g(sinA-UcosA)
由L=at*t/2
得t=根号(2L/a)
由2aL=v平方-0
得末速度:v=根号(2aL)
带入数据解得:
t=2.47s
v=8.08m/s

1.汽车以2m/S2 的加速度有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球汽车第5秒的平均速度。
前5秒的位移s5=(1/2)2*5^2 m=25m
前4秒的位移s5=(1/2)2*4^2 m=16m
第5秒的平均速度(25-16)/1m/s=9m/s
2.一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加速度为a=(F-f)/m
时间t的瞬时速度为
V=at=t(F-f)/m
撤去外力,a=f/m={t(F-f)/m}/2t
f=F/3
3、10米长,5米高斜面底角30度,物体受到的拉力为Gsin30,摩擦力为Gcos30*0.2
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为F=Gsin30-Gcos30*0.2=(0.5-0.1732)G=0.3268G
由S=1/2at^2可算出所用的时间,由Ut=at可算出末速度

1: 第5秒的平均速度应该是第4秒的瞬时速度与第5秒的瞬时速度和的平均值。
第4秒瞬时速度是2*4=8m/s 第5秒瞬时速度是2*5=10m/s
所以汽车第5秒的平均速度=(8+10)/2=9m/s
2:设t时刻物体经过加速达到的最高速度为v
则在加速过程中有v-0=a1*t=(F-f)/m*t
同样在减速过程中有0-v=a2*2t=-f/m*2t
两式联立有F=3f 即f=F/3
3:由10米长,5米高的斜面,可知斜面倾斜角为30°
所以重力在垂直斜面方向分力为mgcos30°
重力在平行斜面方向分力为mgsin30°
所以摩擦力为0.2mgcos30°
故在斜面方向上加速度为a=(mgsin30°-0.2mgcos30°)/m=(5-根号3)m/s2=3.268m/s2
由v平方=2a*s=2* 3.268*10
得出v=8.084m/s
t=v/a=8.084/3.268=2.474s

1, (2*4+2*5)/2=9 汽车第5秒的平均速度是9m/s.
2、F-f=2f f(阻力)=F/3
3、和地面夹角为30º。a=(mgsin30º-0.2mgcos30º)/m=0.33g
1/2*0.33g*t²=10 t=2.47m Vt=0.33g*2.47=8.1m/s

三道高一物理题,要过程~

第17题:
已知:V0=28 m/s,S第5-S第6=4米,T=t第5=t第6=1秒
求:(1)a;(2)V5;(3)S6
解:(1)由于第6秒内位移比第5秒内位移少,所以物体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由 a=ΔS / T^2 得加速度是
a=(S第6-S第5)/ T^2=(-4)/ 1^2=-4 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2)第5秒末的速度等于前5秒末的速度,得
V5=V0+a* t5=28+(-4)* 5=8 m/s
(3)前6秒内的位移是 S6=V0* t6+(a * t6^2 / 2)
得 S6=28 * 6+[ (-4) * 6^2 / 2 ]=96 米

第18题:第一空是 4.60 m/s^2 ,第二空是 0.970 m/s 。
已知:T=5 * 0.02=0.1秒,S1=AB=7.40厘米=7.40 * 10^(-2) 米
S2=BC=12.00厘米=12.00 * 10^(-2) 米
求:a,VB
解:由 a=ΔS / T^2 得加速度是
a=(S2-S1)/ T^2=[12.00 * 10^(-2)-7.40 * 10^(-2) ] / 0.1^2=4.60 m/s^2
VB=VAC平均=(S1+S2)/(2T)=[12.00 * 10^(-2)+7.40 * 10^(-2) ] /(2*0.1)=0.970 m/s

第19题:
已知:S=85米,V0=1.8 m/s,Vt=5 m/s
求:t
解:由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有 S=V平均* t=[(V0+Vt)/ 2 ] * t
得 t=2*S /(V0+Vt)=2 * 85 /(1.8+5)=25 秒

刚才也没看清题,前面说的是活塞,后面说的是气缸,活塞接触地面但没有受力,是因为受到气体向上的吸力,气缸接触地面但没有受力,是因为受到气体膨胀的力,分析受力平衡,前者是活塞重力加上大气压力等于内部气体的吸力,mg+P0s=P's,后者是气缸重力加大气压力等于气体膨胀的力,Mg+P0s=P''s,然后把前者的温度T代入到后者的式子里,就是了,公式记得不太清了,不过试着推导了一下,是这个答案,参考一下。


#柴叶枝# 求3道高一物理题 -
(17753486242): g就取10m/s2吧.那么对于第一题:开始进入圆环时间:由 0.8=1/2 * g *t2 得:t=0.4s铁链开始下落到穿出所用时间:由0.8+4.2=1/2 * g *t2 得:t总=1s所以:穿过的时间是 t穿=t总-t=0.6s. 平均速度=链长/穿过时间 也就是v=4.2/t穿=4.2/0.6=7m/s

#柴叶枝# 三道高一物理题目
(17753486242): 解:(1)50N,50倍根号3;斜面倾角减小F1减小F2增大 (2)75N (3)1.F1=(2倍根号3)*mg/3; F2=(根号3)*mg/3 2.F1逐渐变小F2先减小后增大 这是利用力的图示做的,如果还不明白就通过QQ找我!

#柴叶枝# 求教三道高一物理题 -
(17753486242): 1.将相互垂直的两个力F1,F2合成.得F=√(3^2+4^2)=5N由牛顿第二定律:F=maa=F/m=5/2=2.5m/s^2运动方向与水平方向成arctan3/4.或arctan4/3.(取决与两力的方向)设牵引力为F则由牛顿第二定律:F=maa=(F-f)/m而2as=V^2 联立得2(F-f)/m*s=V^22*(F-0.2*42000)/4200*800=(216*1000/3600)^2F=17850N3.首例为支持力N1,垂直斜面,挡板支持力N2,垂直挡板重力G,垂直向下三力平衡.则通过作图,可知有:N1=G/cos30°=40/根号3=23.1NN2=G*tan30°=20根号3/3=11.55N

#柴叶枝# 求解3道高一物理题 -
(17753486242): 全是位移问题么一. A在1.5s的速度等于4m/s 以1s为原点看1s到1.5s的位移为2m/s*0.5s=2m 又0s到1s的位移=0-(-4)=4m 所以0s到1.5s的位移为2+4=6m二. 位移只等于末位置减初位置 在s-t图中就是后面的横坐标对应的纵坐标减前面的横坐标对应的纵坐标 即0-(-4)=4m三. 位移为4m v=x÷t=4m÷4s=1m/s﹥0 所以速度方向和规定正方向相同

#柴叶枝# 3道简单的高中物理题 求详解
(17753486242): 解: (1) 因为子弹飞行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坦克向北行驶一段距离; 在炮弹抵达预定目标时,目标相对于坦克由向南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偏差需要预先确定并且进行修正 也就是射击方向要正西且稍稍偏南 (2) 因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两次下落高度相同,时间也相同 同时,在水平方向上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后者水平初速度是前者的2倍,水平移动距离也就是前者的2倍,故为2s (3) 由动能定理得: 0.5mv^2=mgh,v=√2gh

#柴叶枝# 三道高一物理题 求助大大 -
(17753486242): 第一和第三题,一楼正确,之解第二题:得先计算反三角函数arcsin(4/24),若其度数为m.再计算(24"2-4"2)的算数平方根,设其值为a,答案为:10s, 420, 420/a, m+90度.

#柴叶枝# 三道高一物理题
(17753486242): 解1:根据h=1/2gt2 可知h与t2成正比 前后位移比为1:3,所以前后所用时间比为1:1 所以该自由落体总用时为10秒 H=1/2gt2=1/2*10*102=500m v=gt=10*10=100m/s 解2:H=20m,即绳子最上端的位移为20m H=1/2gt2=20m 解得t=2s △t=1s 所以t'=1s H'=1/2gt'2=5m 所以绳子长l=20-5=15m 注H'为绳子低端位移,t'为对应时间 解3:2秒内甲的位移 x甲=vt=6*2=12m v甲=6m/s 乙的位移 x乙=1/2at2=1/2*3*22=6m v乙=at=2*3=6m/s 所以速率相等 选项给的有问题 注,黑体字为指数部分

#柴叶枝# 三道高一上册物理题求解
(17753486242): 1、考察牛顿第二定律,先求加速度,40000-35000≤ma,求出a的最大值,再根据运动公式v=v+at,求出最大的速度了 2、这也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列出公式就可以了 3、这是牛顿第三定律,关键区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题目中,马拉车,车也拉马,二者属于相互作用力,受力物体不同,不能相互抵消 楼主,冒昧的提个建议,一定要先将课本落实好,祝你成功

#柴叶枝# 求解三道高一物理题 -
(17753486242): 1.指尖的线速度v=rw=0.8*4π=2.每分钟转4800周的飞轮角速度是w=60/4800=w=2(pai)n n=w/2(pai)=628/2(pai)=100r/s3.v=rw,w=2(pai)n, n的单位是r/s,解得n=

#柴叶枝# 3道高一的物理题 求过程
(17753486242): 第一题先求初速度V0 S1=V0T+0.5AT^2 6=V0+0.5A V0=6-0.5A ∴第2秒末的速度为7米 V2=7m/s 7=V0+AT=V0+2A=6+1.5a a=2/3m/s方 V0=6-0.5a=17/3m/s 问题1:该物体第7秒内的位移 S7=V0T+0.5AT^2=17/3*7+0.5*2/3*49=56米 S6=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