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中之字的用法有哪些?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岳阳楼记》下列文言语句中之字分别表示意思:

1、或异二者之为(助词,的);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助词,的);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助词,起语法作用,无实意,可不译);

4、先天下之忧而忧 (结构助词,的);

5、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的标志 远是来修饰江湖的定语)。

文学鉴赏:

这篇文章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

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

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

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


#芮砌忠# 在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有几种麻烦罗列出来 - 作业帮
(19651976442):[答案] 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之”比较多,用法也较复杂,有作代词用的,也有作助词、动词用的;区分起来也比较费劲.若死记硬背,耗时多而效果不佳.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辨析“之”的用法的方法,与大家共享. 一、“之”作代词用 ...

#芮砌忠# 下列句子中 之 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作业帮
(19651976442):[选项] A.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C.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以养群从之贫者

#芮砌忠# 下列句子中 之 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作业帮
(19651976442):[选项] A.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C.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以养群从之贫者

#芮砌忠# 古代文言文中的"之"有六种解释,请说明和举例,急用 -
(19651976442): 古汉语解释 常见含义 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 [2] 动词 到,往【现代汉语解释】 例:① 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史记·陈涉世家》 ②行不知所之.——《庄子》 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

#芮砌忠# 文言文中 之 的用法区分 -
(19651976442): 【之】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

#芮砌忠# 关于文言文“之”的用法 -
(19651976442): 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之”比较多,用法也较复杂,有作代词用的,也有作助词、动词用的;区分起来也比较费劲.若死记硬背,耗时多而效果不佳.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辨析“之”的用法的方法,与大家共享. 一、“之”作代...

#芮砌忠# 文言文中的“之”字所有的含义 -
(19651976442):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

#芮砌忠# 先天下之忧而忧中之的用法. -
(19651976442): 先天下之忧而忧中之的用法:结构助词(的)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芮砌忠# 七上年级所有文言文“之”的用法 -
(19651976442):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芮砌忠#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19651976442): 之 从之 毒之 过之 较之 久之 腊之 顷之 数之 思之 为之 问之 悬之 引之 之尾 置之 而思之 强留之 时习之 蜀之鄙 水为之 为之传 下视之 亦如之 易置之 又久之 掷去之 忠之属 何陋之有 介胄之士 筋骨之强 平明之理 图而书之 兴德之言 爪牙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