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实力 材料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重大战略目标郑重提出,这是一项高瞻远瞩的文化强国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长期高于世界经济增速,经济规模不断增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欧洲债务危机恶化,美国失业问题继续拖延看不到好转的迹象,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成为维护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稳定力量。但是,无论从国际形势看,还是从国内发展看,相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文化繁荣程度不够,整体文化实力与我国经济实力及国际影响力不相适应。
  从国际形势和国际竞争看。由国际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持续发展,欧债危机和美国失业继续发酵,世界经济再度陷入困境。在美国,1200万失业人口,失业、丧失收入、还不起贷款以致丧失自己的住房,成千上万户住房止赎,使社会矛盾激化,由美国开始的“占领华尔街”不仅在美国数百城市“开花”,还扩展到全球数十个国家的上千个城市。这反映了99%的民众对现行西方金融、财产、收入分配乃至社会制度的不满。因此,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当前世界文化和舆论格局中,西方文化仍处于主导和统治地位,这与西方经济长期在世界经济中占主体和统治地位是相适应的。以美国为例,“好莱坞”影片占据了世界三分之二的电影市场总票房,美国年对外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万小时。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文化产业产值发展很快,规模也相当可观。但从整体看,我国文化实力与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相适应。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应用和普及,使人类交流交往日益普遍化,从而带来的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交锋日益增加。全球化进程加快,使国际文化交流碰撞更加直接,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如果要想成为经济强国,必须要有繁荣的文化,要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要有能够走出去的文化企业和产品。我们需要通过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传播中华文化,通过传播中华文化,使我们的文化赢得尊重、加强沟通,增进理解与合作,使外界全面、准确认识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
  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艰巨。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只有繁荣我们的文化,才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因此,建设社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追求自强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在经济实力日益雄厚的基础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切实提升我国的文化实力。当代中华儿女都负有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要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尽快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从国内发展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更多满足的基础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广泛、更深化、更多种多样。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越来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某些束缚和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政策性的因素尚未得到解决。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群众、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特别是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由于文化建设的不足影响理想信念、思想道德、诚信建设,见利忘义、诚信缺失、好逸恶劳、炫富傍富、贪污腐败、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近年来,一些匪夷所思的恶性案件频繁发生。这不仅破坏了市场经济公平交易的原则,扰乱市场秩序,影响经济发展,还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和恶劣影响,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群众健康,增加社会纠纷,激化社会矛盾等。因此,迫切要求通过文化发展,提高公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更进一步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不仅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而且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因此,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促进文化繁荣,并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长期高于世界经济增速,经济规模不断增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欧洲债务危机恶化,美国失业问题继续拖延看不到好转的迹象,我国前三个季度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成为维护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稳定力量。但是,无论从国际形势看,还是从国内发展看,相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文化繁荣程度不够,整体文化实力与我国经济实力及国际影响力不相适应。
  从国际形势和国际竞争看。由国际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持续发展,欧债危机和美国失业继续发酵,世界经济再度陷入困境。在美国,1200万失业人口,失业、丧失收入、还不起贷款以致丧失自己的住房,成千上万户住房止赎,使社会矛盾激化,由美国开始的“占领华尔街”不仅在美国数百城市“开花”,还扩展到全球数十个国家的上千个城市。这反映了99%的民众对现行西方金融、财产、收入分配乃至社会制度的不满。因此,正如会议公报中所指出的:“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在当前世界文化和舆论格局中,西方文化仍处于主导和统治地位,这与西方经济长期在世界经济中占主体和统治地位是相适应的。以美国为例,“好莱坞”影片占据了世界三分之二的电影市场总票房,美国年对外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万小时。“好莱坞”输出的影片不仅已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向全世界输出了美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其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也很重视通过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输出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美国等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在全球化的今天,强大的文化就是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文化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反映其国际竞争力。美国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三分之一,美国的电影业、英国和意大利的创意产业、日本的动漫业、韩国的游戏业产值都超过了各自国家钢铁业的产值。由于文化产业是绿色产业、环保产业,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对资源节约、节能环保都具有积极意义。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越大,经济结构就越趋向合理平衡。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文化产业产值发展很快,规模也相当可观。如近几年,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远超同期GDP增幅,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步提高。据测算,2010年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近1000亿元。同年北京的GDP中,12.6%是由文化创意产业所构成,这使北京的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但从整体看,我国文化实力与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相适应。
  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应用和普及,使人类交流交往日益普遍化,从而带来的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交锋日益增加。全球化进程加快,使国际文化交流碰撞更加直接,竞争日趋激烈。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面对的不仅是经济竞争,同时也面对思想文化的严峻挑战。由于世界仍是西方文化处于主流地位的大环境,我国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但在文化领域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甚为必要,具有紧迫性。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如果要想成为经济强国,必须要有繁荣的文化,要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要有能够走出去的文化企业和产品。我们需要通过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传播中华文化,通过传播中华文化,使我们的文化赢得尊重、加强沟通,增进理解与合作,使外界全面、准确认识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
  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艰巨。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只有繁荣我们的文化,才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因此,建设社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追求自强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在经济实力日益雄厚的基础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切实提升我国的文化实力。当代中华儿女都负有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要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尽快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重要性:①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紧迫性: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当今社会,就是以人才为中心,人才培养也要以文化为底蕴,不能宣扬自己本民族文化,或者不易本民族文化为自豪的,一味的崇洋媚外,对我们民族是极大的损失,就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为了宣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我们的文化传向世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A 试题分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我们自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由此可见,①②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主观思想,不能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故③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1)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4分)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8分)(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此,改革都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4分)②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办事情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所以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4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要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4分) 试题分析:(1)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原因类,问题指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教材有明确表述,即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要性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必要性包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2)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原因类,问题指向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地利益问题。本题所运用知识点需要从设问中进行层层解读,从人民群众的现实情况出发,说明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关键问题,是主要矛盾,体现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办事情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要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帅烟岚# 目前我国为什么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目前我国为什么要努
(17536704722): 1.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重要反作用.2.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4.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5.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修.6.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文化体制改革有利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帅烟岚# 为什么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作业帮
(17536704722):[答案] 因为有创新 才有发展 价值观的提高 要靠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来源就是在全社会的人民 只要我们大家的文化创造力有了 再加以提高 肯定走上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的行列 文化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这几年以50%价值速度在提高 希望那天早点到来

#帅烟岚# 请简要阐述为什么建设"文化强国",先要实现"文化自强 - 作业帮
(17536704722):[答案] 党的六中全会用了一定篇幅集中且概括的列举了我国文化建设当中存在的八类“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实现文化自强、建设文化强国的“短板”、“软肋”、“瓶颈”、“绊脚石”、“中梗阻”.不补齐短板,不强化软肋,不打破...

#帅烟岚# 为何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1753670472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国各 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 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

#帅烟岚#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因... - 作业帮
(17536704722):[选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帅烟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不断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 - 作业帮
(17536704722):[选项] A. 发展文化产业的需要 B. 完善文化市场体系的需要 C. 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的需要 D.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需要

#帅烟岚# 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必由之路 -
(17536704722): 建设电力和紧迫性的文化六中全会的党的十七届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目标郑重的必要性,这是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文化的力量,深远的历史意义.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