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的背景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极大的推进了国际间的经济往来。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经济全球化可从三方面理解: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及方向~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历次经济危机都是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起点。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了二战后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衰退程度最深的一次大衰退。为应对这一严峻局面,发达国家在制定经济振兴计划时,就加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新布局,努力寻求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新一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由此展开。但是,进一步看,本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还有更为深刻复杂的背景。
1.促使经济较快增长的需要
为促使经济早日复苏,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实施了多轮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但由于刺激性经济政策难以解决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增长始终乏力。同时,大规模刺激性政策也带来严重的副作用:过度的财政扩张,导致政府债务不断积累,欧盟因此发生了债务危机;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多过滥,并再度催生了全球资产泡沫。因此,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刺激性政策难以取代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各国经济要走上快速复苏的轨道,离不开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呼吁,鉴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应加强结构改革。 2.纠正经济结构失衡的举措
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有了更科学、更深刻的认识,并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更重要的位置。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纷纷借助于金融创新,大力发展虚拟经济,而把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到新兴经济体。发达国家过度倚重虚拟经济,不仅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和产业空心化,最终还引发房地产泡沫过度膨胀,成为导致危机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危机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看到了制造业不仅能够创造就业岗位,而且具有促进技术创新、减少贸易赤字、为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等显著的溢出效应,因而强调“再工业化”,向实体经济回归。欧洲同样如此,通过发展实体经济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水平。
3.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影响
科技进步是撬动未来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杠杆。世界经济要真正走出危机,必须依靠科技革命。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把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空间技术、环保产业等作为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发达国家已经在一系列重要方面取得了关键性技术突破。一个由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推动全球形成新的产业链及消费市场,进而推动经济结构升级的链条即将出现。今后,随着这些新技术大规模产业化,世界经济有望在三个领域形成新的增长点:一是世界进入大数据时代,新的信息化革命正在突飞猛进,云技术、物联网技术都在蓬勃发展,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二是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新的生产手段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生产方式,将在制造业领域引发革命性变革;三是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正在取得积极进展,将对全球能源及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4.发达国家面对竞争的对策
本世纪初以来,随着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间的产业分工由传统的垂直分工开始向部分领域内的水平分工转变。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在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内的竞争直接展开。随着新兴经济体在这些领域内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发达国家的领先和主导地位受到挑战。这种竞争在加剧贸易摩擦的同时,也推动发达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以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日本政府在2011年推出的《制造业白皮书》中就指出,全球制造业竞争日趋白热化,日本制造业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严峻。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要改变国际竞争中的相对劣势,也需要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5.人类应对共同挑战的抉择
随着全球30多亿人口进入大规模工业化阶段,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和温室气体排放加剧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这些问题都指向了世界经济的粗放化发展,包括新兴经济体粗放型增长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无节制的消费。世界经济如果继续延续这一发展模式,形势将更为严峻。这不仅会导致经济增长不可持续,而且人类文明也有由于自身过度发展而遭到毁灭的危险。为避免类似情况出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正在成为人类科学发展的新内涵,引导着世界发展模式的调整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此,发达经济体已把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确定为培育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向,把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作为摆脱经济增长困境、实现产业转型的着力点。我国也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指针。

新兴经济体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向如下:
第一,从增长模式看,将由外部需求拉动为主转向内需推动为主。
多年来,新兴经济体基本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来自发达市场的需求对拉动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新兴经济体相应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主要随着外部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然而,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逐渐改变负债消费的模式,纷纷实行再工业化,其内部市场明显缩小,新兴经济体再依靠大规模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余地已经非常有限。而且,产能过剩的困扰和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也促使新兴经济体不得不转变增长模式。新兴经济体通过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供给能力的提升和结构改善,使之与需求的情况相适应。在这方面,东盟各国通过大幅度减免关税来促进区域内贸易一体化,进而扩大内需。例如,为了在2015年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泰国政府计划在治水、国内大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邻国交通的互联互通等方面加大投入。印度政府也在寻求扩大内需,通过开放卫生和教育市场,来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需求。
第二,从发展方向看,绿色低碳增长和智能增长将是其调整的重要方向。
随着全球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不断加剧,新兴经济体过去那种依靠高能源资源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势必将遭到淘汰。顺应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绿色低碳增长和智能增长也将是新兴经济体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大方向。例如,韩国提出的《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旨在加强绿色产业、文化产业、医疗产业及IT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并将绿色技术、尖端产业融合、高附加值服务等3大领域共17项新兴产业确定为新增长动力。印尼政府也把创意经济、绿色能源和再生能源、汽车、有色金属和棕榈油等作为产业发展重点。
第三,从调整动力看,这次结构调整将以新兴经济体自我调整为主。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金融危机前,新兴经济体往往通过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欧美等发达国家将不再具有竞争优势的一些产业通过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方式大量向外转移,新兴经济体通过承接这些产业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在这种结构调整模式下,发达国家既占据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动,又使产业发展水平相对于新兴经济体始终保持领先优势。与之相比,新兴经济体在这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缺少外来产业导人,属于自我调整,因此调整中遇到的问题较多、难度也更大。例如,作为矿藏丰富的新兴经济体,俄罗斯虽然较早提出在节能、核技术、航天、医疗和战略信息技术领域发展创新型经济,优化产业结构的方针,但进展较为缓慢,致使俄经济仍然难以摆脱对能源出口的高度依赖,产业结构调整比较艰难。不过,这也给新兴经济体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机遇,这些国家如果调整得好,更有可能实现产业发展的跨越。

不仅美国如此,西欧经济也呈现出类似的迹象。长期以来,增长停滞、劳动力使用受限以及难以操纵的政府预算一直困扰着欧洲。令人欣喜的是,如今这里开始展现经济活力。多年的经济发展停滞之后,由11国组成的欧元区的增长率1999年超过3%。失业曾是困扰着欧洲大陆的一大社会问题,如今其失业率也降至10%以下。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其私营部门创造的就业机会也达到30年来的最佳水平。从赫尔辛基到里斯本,各地的公司都在新信息技术方面进行大力投资。因此,设在法兰克福的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托马斯·迈尔断定:‘毫无疑问,新经济正在欧元区形成。”他说,知识主导型企业快速增长、电信等市场全面取消管制就明确地表明了这一点。“它应该像美国那样提高资本和劳动生产力。”他补充说,“关键是,新经济能否在欧洲站稳脚跟,增长是否有足够后劲,像美国那样引发投资热潮。”巴黎的咨询专家圣艾蒂安估计,如果形成投资热,新经济将迅速壮大,并将取而代之“旧世界”,欧洲有希望迎来新的繁荣年代。“新经济”在亚洲也露出曙光。虽然两三年前,东亚与东南亚各国与地区普遍地爆发了金融危机,但是现在已经从危机中摆脱了出来。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无不对新经济充满了乐观的希冀。在两年多的危机之后,大公司的经理人和决策者们都急切地期待着信息技术的扩展、因特网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商务行为能带来巨大的回报。许多董事会上最令人激动的话题就是集个人电脑、智能电话和电子商务为一体的三合一及其对本地区的生产力和消费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没有人会认为这些国家的经济能在一夜之间脱胎换骨,但是,亚洲也享有后来者的优势,那就是只需从美国引进那证明行之有效的新经济模式,从而大大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总之,新经济源于美国,但新经济的浪潮已经席卷着全球。


#叔话荣# 分析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国际背景 -
(15777645792): 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在此背景下,加强区域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

#叔话荣# 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15777645792):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正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世界 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 发展,世界经济、政治、社会面临的系统性问题越来 越突出.尤其是...

#叔话荣# 以欧美日本与金砖国家经济发展现状为例对比分析一下当前国际基本形势的基本特点 -
(15777645792): 2010年,世界经济在经济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撑下,复苏势头较为强劲.2011年,尽管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向好,但是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基本结束,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难以保持2010年的反弹性增长,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就业、...

#叔话荣# 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背景、影响与原因 -
(15777645792): 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认...

#叔话荣# 谈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 -
(15777645792): 国际一,人类进入20世纪末,世界发生重大转折,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以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

#叔话荣#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政治背景是什么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的政
(15777645792): 发达的通信技术和地球村的形成.

#叔话荣# 现今世界经济的趋势是怎么一个局面?
(15777645792): 这次金融危机要持续一段很长的时间! 看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语与其说是偶然的因为一个突发事件(次贷危机),不如说是美国经济在高增长率、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的平台上运行了5年多的经济增长阶段,忽视了投资风险从而导致了危机的爆...

#叔话荣# 当前国际形势有哪些新的变化?当前国际形势有哪些新的变化
(15777645792): 世界经济温和复苏,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未根本解决今年以来,世界经济保持温和复苏势头,总体上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07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

#叔话荣# 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国际背景?
(15777645792): 科学判断面临的国际形势,始终是我们党做好国内工作、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我国的发展是在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叔话荣# 请简要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知识结构与课程设置特色 -
(15777645792): 1、专业设置背景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将愈演愈烈.国际经济与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在2005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国内十大热门职业中,国际经济与贸易名列其中.据估计,在今后相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