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后频繁去厕所的人,和半天不排尿的人,哪一种身体更健康?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时常会发现身边有这样一些人,无论怎么喝水但一天也去不了两次厕所。但有的人喝了一点水,却不停的跑厕所,跟自己的水源摄入量根本不成正比。据研究每个人每天要摄入1000到2000ml左右的水,而相应的是我们每天需要排尿约在4到8次,其中白天6到7次晚上1到2次左右如此达到我们人体的水液平衡。水变成尿的过程一杯水入口后,需要先经过食道进入肠胃,然后经过消化系统的吸收,进入血液中水进入到血液中后,会由肾脏进入过滤,变成原尿原尿再由肾脏进行吸收,把其中的营养物质吸收进血液中,然后把含有氨的代谢物和含有盐类的水溶液排出,这就是尿尿再经由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

喝水到尿尿需要多久水变成尿的时间并不固定,水需要多长时间变成尿,会受到人体内是否缺水、气候温度情绪活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变成尿之后尿会储藏在膀胱中,排出的是快是慢还要看膀胱的大小。喝水就尿与喝水不尿的人从饮水到转换尿液排出,每次排尿之间的间隔实际上是不固定的,因为有很多因素。例如膀胱大小不同膀胱大的人,储存的尿液多尿液积累到很多之后才会刺激到膀胱,产生想要尿尿的感觉,所以他们可以很长时间不排尿。而有的人膀胱比较小,膀胱太小一有尿就会刺激到膀胱而产生尿意就会想要排尿。

括约肌松弛程度不同膀胱的括约肌的松弛程度也影响了一个人排尿的频率,对于一个人来说若他的膀胱括约肌的肌肉很强大,收缩能力自如这样就是有尿意也可以很轻易地憋住,所以可以很长时间不上厕所,而有的人括约肌比较松弛,所以膀胱兜不住太多的尿液就会想要上厕所。排尿习惯不同一喝水就有尿和喝好多水也不排尿这两种差异和个人的排尿习惯也有关。有的人习惯稍微有尿意就去排尿,而有的人习惯尿意比较强烈的时候再去排尿,由于排尿习惯的不同个人排尿的频率也就会有所不同。心理因素相信很多人在紧急情况下,关键时刻越紧张就越想尿尿因为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神经系统之间有一个神经内分泌网络。

当压力紧张焦虑这些负面情绪内分泌变化时,影响胃肠神经系统综上所述一喝水就有尿的人和喝水没尿的人根据情况的不同,身体的排尿情况也会不同。在正常的情况下不要过于担心,如果实在不放心就去医院检查一下。一喝水就有尿是肾不好吗?不是如果肾不好反而会更多地出现尿少的现象,尿多的情况只有在一些急性肾功能损伤的过程中短暂出现。还有些疾病会让尿变多,比如糖尿病尿崩症等但不一定都是肾病。不过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尿液异常,都需要引起重视及时调理身体恢复健康才行。毕竟尿液发生的变化和肾脏健康息息相关,虽然不一定都是肾不好引起的。人可以一天不排便,却无法忍住一天不排尿,毕竟每天喝进肚子里面的水,除了被身体吸收一部分之外,其他的都被肾脏过滤过成为尿液了。

如果尿液一直储存在膀胱中无法被排出的话,那么身体也会受不了的。如果日常生活中尿频情况严重,你应该提高警惕,也许这些疾病已经找到了你。膀胱炎尿频尿急尿痛合并膀胱刺激症状。膀胱炎的典型症状是尿频,尿急持续时间长如果没有适当的干预,尿频就会加重尿失禁也会发生。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路梗阻。前列腺位于膀胱出口的位置,当前列腺增生压迫膀胱出口的尿道时,除了引起排尿困难排尿困难外,还由于每次排尿不足,导致膀胱有效容量下降和尿频。

膀胱附近器官的损伤如阑尾炎盆腔脓肿输尿管下段,结石刺激膀胱或妊娠子宫子宫肌瘤子宫脱垂压迫膀胱,使其有效容量降低引起尿频。一般来说尿多尿少,不一定是肾脏问题但如果尿频症状频繁,就必须注意是否有这种疾病。尿频的原因还包括尿路感染糖尿病膀胱过度活动症等,这些因素造成的尿频是病理性的需要进行治疗的。



循环血量是流淌在血管内血液的总量,正常的循环血量是维持各器官组织血流灌注的保障,若机体存在急性失血所致循环血量不足,各器官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流灌注便会缺血、缺氧,此时机体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代偿,包括将血管以外的组织液转运至血管内,维持正常的循环血量,同时我们喝进去的水或通过输液进入体内的水分,也会成为循环血量的组成部分,尿液的生成会减少,只有保持了足够的血容量,才会将多余的水分以尿液的形式排出。

体液渗透压由溶解在血液中的钠离子、钾离子、血糖等成分组成,也是维持正常循环血量的保障,若存在大量出汗、严重呕吐、腹泻等情况,机体严重失水,会使体液渗透液升高,给我们的大脑传递一个信息:机体目前处于缺水状态。此时机体也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代偿,包括减少尿液的生成以避免继续失水,同时我们喝进去的水也会成为体液的一部分,以纠正机体失水状态,也不会立刻排尿,只有机体获得了足够水分,体液渗透压恢复正常,才会排尿。

不管你尿多尿少,先来看看我们的尿液是怎么来的

我们每天都要解小便,看似顺理成章,非常之平常,但尿液到底是怎么来的很多人就不清楚了。在这我告诉大家,我们双侧肾脏的血液供应其实是非常之丰富的(来自肾动脉),大约单位时间内的供血量可达到人体总血量的25%。正是基于这个基础条件,我们的血液一天下来就可以在肾脏过滤很多遍。这其中其主要功能的就是我们肾脏的肾小球,它可以将血液中一些含氮的废物如尿素、肌酐等滤过然后排出体外。

那咱们反过来理解,如果你的肾脏出现了问题,这些代谢废物排不出去或者说排出减少了,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你血液中肾功能这几个指标就要升高了?其实就是这么个理。我们的肾脏有几百万个肾小球,而每一个肾小球它都是一组由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等所构成的一个团状结构,它的微观结构非常的复杂,但如果把这层起滤过作用的半透膜展开来其实面积就非常大了。我们的动脉血液源源不断地从肾小球高灌注下流进流出,所以经统计每日经过我们肾小球滤过的原尿可达到180L,注意了,这还只是原尿,还没有修成正果,所以暂时不能排出体外。

就像我们做豆腐一样,得先有豆腐花豆腐脑,最后才有豆腐。所以打个比喻原尿就还处于豆腐脑的阶段。下面言归正传,这些原尿中电解质的成分与血浆是相同的,它里面99%的水、葡萄糖、氨基酸、碳酸氢根等在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这是肾脏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时又会被他们重新吸收回血液中,所以来来回回的,一天下来形成的终尿在正常状态下也就1500ml左右。这其实也就体现了我们尿液的一个浓缩与稀释,通过这个过程,可以保证我们人体的水平衡,同时还能将滤过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说得直白点这也是新陈代谢的一部分。

综上,只有在循环血量足量、体液渗透压适中的情况下,喝进去的水才会逐渐被排出体外,以饮用1000ml水为标准,饮水后1小时排尿率会达到最高值,饮水后2小时排尿率基本可恢复至饮水前水平,若循环血量不足,或存在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等情况,所喝的水会优先补充体内缺失的水分,不会排尿。保持正常饮食与饮水量的情况下,每日通常排尿5-6次,每次尿量约为300-400ml,每日尿量约1000-2000ml。若每日尿量低于400ml需警惕急性肾损伤的发生,若每日尿量持续低于100ml说明可能发生了不可逆转的肾损伤;若每隔几分钟就需要排尿,说明可能发生了尿路感染、泌尿系统肿瘤、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等疾病;若尿频且每日尿量达到3000-5000ml,需警惕糖尿病、尿崩症、肾脏浓缩功能受损等疾病。因此,一喝水就排尿与大量饮水后尿却很少究竟谁更健康,需结合循环血量、体液渗透压、饮水前膀胱充盈程度综合判断。



我们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所以每天我们都会喝水,也都需要喝水。不过虽然水对我们非常的重要,但我们喝进去的水并不一定完全被身体吸收,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这是人的一种正常状态,不过喝水排尿这件事情,人和人之间又有许多的不同。比如说有人在喝完水后就会经常的跑厕所,而有的人即便喝了水,半天也不去厕所。所以有人就对此有所疑问,不知道是经常跑厕所的人身体比较健康,还是半天不去厕所的人身体比较健康?

首先我们要知道,当水分进入到我们身体之后,身体只是吸收其中的一小部分,而这总共也花费不了多长的时间,大约都在8分钟左右。如果人体这时候已经水分充足,在不缺水的情况下,就会把多余的剩余的水分通过肾脏排到膀胱里。不过人体排尿的时间确实不是统一的,所以人和人之间的排尿间隔也会有所不同。

一、排尿时间间隔主要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饮水量

排尿时间间隔的不确定和饮水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喝的水比较多,那么上厕所的次数就会比较频繁。不过在夏天的时候,因为一部分水分是通过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的,所以夏天上厕所的频率就会比较低。如果你在冬天喝水量比较大,那么确实排尿的时间间隔会比较短。当然如果你饮水量没有那么大,上厕所就不会太频繁。

2、括约肌功能

小孩子小时候都有过尿床的经历,但是成人就和小孩子有所不同了,即便成人有了尿意也能控制自己在什么时间排尿,这主要是因为括约肌的原因。尿液是储存在膀胱里的,而人体是通过括约肌来控制膀胱的。如果括约肌比较松弛,那么膀胱里的尿液就可能随时会排出体外,这样排尿的次数也会增多。

3、精神原因

如果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处于一个高度紧张的时候,就会产生尿意,想要去厕所排尿。人的心理素质太差也会影响排尿功能,医生将这种情况称之为精神性尿频。

如果你没有上述这样的情况,但排尿次数还是十分的频繁,那么身体可能出现了一些状况。

二、经常性尿频,可能是以下几种疾病所导致

1、膀胱炎

膀胱炎在一开始的时候只是尿频,尿急尿痛。虽然病症并不是太严重,而且本身膀胱炎也不是什么大病,但如果你不加以重视,放任不管就有可能升级为尿失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喝水来避免膀胱炎的发生,如果膀胱炎比较严重的话就要服用一些抗生素了。

2、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肥大会阻碍尿路,导致人体排尿困难,尿流变细等情况。前列腺增生肥大也有可能导致尿频尿急,尿液增多,甚至是尿失禁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也是要加以重视的,因为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肾功能下降。

3、器官病变

膀胱附近的器官如果发生了病变,也会引发尿频。比如说子宫肌瘤,妊娠子宫或者是阑尾炎等等。所以经常出现了尿频,一定要加以重视。

人在喝水以后有尿意的现象,其实是很正常的一种生理反应。不过具体事情也要具体分析,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尿频确实是有问题,可以对照上面所说的这几种情况来做比照,如果发现自己的尿频确实是不健康的,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一、生理方面:喝水即小便,说明身体并没有达到缺水状态,水进去身体,体内血容量增加,多余的水分即通过小便排出体外。喝水后很长时间排小便,甚至不排小便,说明身体已经达到缺水状态,水进去身体补充了血容量或者体液。另外就是喝水不排小便,而是以另一种方式排泄,比如夏季出汗。

二、病理状态:喝水即小便,从中医角度讲是肾气肾阳不足,不能气化水液,而从小便而解,如消渴病的下消即是。还有一种是病理情况是体液以出汗,呕吐等方式排出,而无小便。

最后,小便的吸收排泄与肾小球和肾小管健康密切相关,不能全面反映身体健康情况。愿以上回答能解释清题主意思。

当然,在饮水前若循环血量正常,体液渗透压也位于正常范围,喝进去的水会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以饮用1000ml水作为标准,在饮水后1小时,机体的排尿率会达到最高值,在饮水后2小时,机体的排尿率基本可恢复至饮水前水平。也就是说,若我们体内的水分足够,喝进去的这1000ml水会在2小时内被肾脏从血液中过滤出来,但这并非意味着在2小时以后才会排尿,何时排尿主要取决于膀胱的充盈状态。肾脏过滤生成的尿液通过输尿管注入膀胱进行储存,只有膀胱的尿液足量时才会引起排尿反射。

我们的膀胱具有强大的伸展性,可随着尿液储存的增多而增大,当尿液储量达到400ml时会产生排尿反射,但是否需要排尿,主要取决于我们的主观决定。若没有排尿意愿,膀胱可持续伸展以储存更多的尿液。当然,憋尿这种习惯并不提倡,因为尿液若未及时排出,会导致肾脏产生的尿液无法及时向下排泄,久而久之会引起肾脏损伤。



喝水后频繁去厕所的人。经常去厕所的人,说明他的新陈代谢功能良好,这样他的身体更健康,而半天不排尿的人,新陈代谢能力差,废弃物更容易保留在体内,不利于身体健康。

~


#宇若宜# 喝完水后老想小便是什么原因?
(13483173153): 喝完水就想小便的原因较多,在生理情况下大量的喝水后,由于人体大量摄入水分后尿量会增加,排尿次数相应也会增多,便会出现尿频的症状.喝完水这种情况就想尿属于正常现象,一般不需要担心.在病理情况下:首先,糖尿病、尿崩症的患者饮水多、尿量多、排尿次数增多.其次,患有泌尿道感染,急性膀胱炎、尿道炎等疾病,也可以出现这种症状.再次,尿路其它刺激引起,如尿路结石、尿路梗阻等.最后,还有可能是由于患者的膀胱容量偏小,患者饮水之后很快就要上厕所,比如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结核等疾病.所以饮水后很快就想上小便,需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宇若宜# 为什么喝了水就想上厕所 -
(13483173153): 病情分析:一般的情况来说,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的.有的是有泌尿系统疾病或妇科疾病的情况引起的.有的是反射性的正常的情况.,意见建议:这种情况一般的情况是不用担心的.

#宇若宜# 为什么每次喝水后,很快就要小便? -
(13483173153): 人在喝水后,被肠胃吸收到血液,而使血液的浓度降低,当血液流经肾时,由于血液浓度低,渗透压低,水分不能被重吸收,而被大量排出,进而尿量增多…

#宇若宜# 多喝水然后多上厕所小便,这样好不好? -
(13483173153): 多喝点水勤喝水是有好处的,对口腔\血液和泌尿系统都是有益处的.但如果喝水过多,就会对身体的其它器官产生副作用,如肾\眼球. 因此,最好稍多喝些水,分多次喝.

#宇若宜# 一喝水就想上厕所,这是怎么一回事 -
(13483173153): 喝水不多却总想排尿?多与三个原因有关,两个方法可有效缓解 其实水是我们人体所必须的物质,而且每天喝的水晶的多数都会对我们人体吸收,那些没有吸收的就会通过肾脏,喝水有非常积极的关系,如果喝水比较多,产生的尿液也会比较多...

#宇若宜# 中医解释为何会频繁的上厕所? -
(13483173153):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如此频繁地光顾厕所? 一、跑厕所说明身体水分充足 这首先取决于你的身体到底缺水不缺水.我们的身体时刻都在维持水分的平衡,水多的时候就调节为多排一些,水少了就少排一些. 如果刚打完一场球,出了一身大汗...

#宇若宜# 喝水之后半天也不排尿正常吗 -
(13483173153): 不一定 如果身体缺水 那么补充水分以后 也不会排尿 而是满足身体需要以后 多出来的才会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