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角度概括20世纪70年代‘新的形势’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试题的答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对世界: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实力对比的变化,导致美、日、欧之间政治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对西欧、日本的政治、经济控制能力下降,西欧和日本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它们不愿再充当美国的“小伙计”,力图进一步发挥自己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欧洲共同体的建立,西欧联合自强趋势的加强,法国戴高乐主义的提出,联邦德国“新东方政策”的出笼,以及日本在推行“经济外交”的同时要求在对外关系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利,如此等等,都表明帝国主义阵营内部政治关系日益分化,再也不是铁板一块。当然,日本和西欧政治独立发展,并没有突破西方集团整体利益的框架,它们同美国在共同对付苏联方面利益还是一致的,也继续受美国的“保护”和控制。

对美国:
1970年代成了一个痛苦与变革的年代:妇女大量进入劳动市场,旧的家庭秩序土崩瓦解,自由经济学说登上大雅之堂,基督右派开始重新书写美国政治蓝图。1970年代如今被看成是美国现代生活方式雏形初步形成的年代。

  当时人们都忙着把自己的汽车挤到队伍的前头去加油,更关注频发的社会危机,诸如通货膨胀、尼克松总统弹劾案等。这些社会危机曾让整个美国的国家自信像自由落体运动似的,直线下降。在社会深层,这些危机连同高涨的犯罪率和离婚率,引发了随之而来的“从信用卡到有线电视,从凯恩斯理论的衰退到比尔·盖茨的崛起,人们所习以为常的现代化其实完全是七十年代的产物”。美国历史学家道格拉斯·布莱克写道,一度被抹杀了的七十年代的痕迹似乎遍及各处,影响着美国的政治、经济政策、价值观、文化乃至日常生活。

  政治:失望与动乱

  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两个主要的政治特征,至今仍影响着美国政坛。一个是越战失败和水门事件同时留下的后遗症:巨大的失望。紧随着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而下台,民主党人重新登上了政治舞台的前沿。在整个七十年代,美国选民们都患上了水门事件的后遗症。同时,七十年代也目睹了像通用汽车这样的私企巨头的潦倒。大量日本汽车的进口代替了美国汽车工业中心底特律。克莱斯勒公司甚至沦落到乞讨的境地,公司的留存靠的竟然是国家纳税人的融资。

  经济:萧条与恐慌中的变革

  也许在人们的印象里,七十年代是一片萧条景象:紧闭大门的工厂和冗长的排队加油的汽车队伍。但在这个年代,美国人也起草了两份经济政策上基础性的文件,决心抑制通货膨胀和减少对昂贵石油的依赖性。在1973和1979两次相似的石油恐慌中,美国通货膨胀率扶摇直上,在1979年达到11%的历史最高点。这意味着,如果你把你的工资存在一个特定的帐户中,随着美元贬值,你的100美元一年后就剩下89美元了。

  当存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时,七十年代产生了新的投资和信用手段——信用卡。消费贷款数额在四年里从1670亿美元增长到3150亿美元。美国人学会了如何在价格高涨之前就把东西赶紧预订了,等到通货膨胀时再付钱。“随着成倍的通货膨胀,”波士顿大学的斯库曼教授说:“勤俭节约只能吃哑巴亏。”
对中国:那时候人民的生活还不是很好,吃不饱穿不暖,上学也很艰难,过着贫穷的生活,值得我们现在年轻人学习。但是那个时候也是邓小平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富强的年代,西部开发,改革开放,五年计划等都让中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和前进,为现在的美好生活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也是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次巨大的变革

1970年4月24日 -- 东方红一号发射,中国首枚人造卫星、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作家斯诺;1971中美“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月28日,中美两国在上海签订了《上海公报》,中国第一枚实用氢弹试验成功;1976中国三位伟人(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毛泽东主席)相继逝世、东北陨石雨、7月28日唐山大地震、10月6日“四人帮”被逮捕并接受隔离审查,标志着延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的结束。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决定高等学校招生实行统一考试,并批准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开始恢复招收研究生。1978年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功拨乱反正,举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并且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字,12月15日,中美两国《中美建交公报》发表。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中美正式建交。

慨括起来:政治全球化,经济发达国家发展停滞,发展中国家经济开始快速发展

政治: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欧洲共同体的成立使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并于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不结盟运动标志第三世界兴起,冲击两极格局。中国于78年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多极化趋势,一超多强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变化。。要详细点,论述题,最好能仔细的说说美国、苏联、中国~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资本家及其代理人为缓和劳资关系所采取的激励制度有职工参与决策制度、职工终身雇佣制度、职工持股制度;(三)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一是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在继续发挥市场机制主导性作用的同时,开始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但从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国家普遍走上强化市场调节、弱化政府干预的道路,即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来提升经济竞争力,通过福利制度改革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通过放松对经济和金融的管制释放经济活力,经济危机呈现新的特点:去工业化和产业空心化日趋严重,产业竞争力下降;经济高度金融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财政严重债务化,债务危机频繁爆发;两极分化和社会对立加剧;经济增长乏力,发展活力不足,周期性危机和结构性危机交织在一起;金融危机频发,全球经济屡受打击;(五)政治制度的变化: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趋势,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B 2、D 3、A 4、C 5、B 6、C 7、B 8、D 9、C 10、B
1、( )是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A.各国军事力量的支撑 B.各国经济的发展 C .各国政治体制的改革 D.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
2、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 )。
A.维护和平 B.解决贫困 C.调整大国关系 D.促进发展
3、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 )。
A.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B.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C.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D.以上三种都不是
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 )。
A. 遵循实行议会领导 B. 遵循政党领导 C. 遵循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D.遵循总统领导
5、现代资产阶级议会制的鼻祖是( )。
A. 美国 B. 英国 C. 德国 D. 芬兰
6、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核心是( )。
A.主张国家全面干预 B. 主张政府和市场之间建立一种契约 C.维护资产阶级的个人自由 D. 维护社会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平衡
7、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改革浪潮是在( )。
A.20世纪50到60年代初 B.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C.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
8、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
A.维护世界和平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独立自主
9、( )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世界经济从美国独霸的单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转变。
A.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B.华沙会议 C.西方六国首脑会议 D.万隆会议
10、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所建立的科学基础是( )。
A.经典力学 B.电磁学说 C.基因论 D.相对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项以上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ABD 2、BE 3、ACE 4、CD 5、ABCDE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 )特点。
A.经济全球化 B.经济市场化 C.经济局域化 D.经济信息化 E.经济停滞化
2、当今时代主题是( )。
A.世界贫困 B.世界和平 C.政府改革 D.世界战争 E.世界发展
3、战后国际旧秩序的主要特征是( )。
A.强权政治 B.和平共处 C.大国主宰世界 D.发展中国家掌握实权 E.西方垄断资本
4、与其它经济模式相比,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更多的会关注( )。
A.社会效率 B.政府能力 C.社会公正 D.社会保障 E.政策的力度
5、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涌现出了众多的政治思想,主要有( )。
A.新自由主义 B.新保守主义 C.社会民主主义 D.绿色和平主义
E.西方马克思主义
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0分)
1、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家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其核心是大国或国际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2、世界政治——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体在政治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它反映着国际社会中各种政治力量在不同时期分化、组合的矛盾运动状态,呈现着世界范围内战争、和平、民主等种种政治现象和问题。
四、简答题(每个9分,共36分)
1、简述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答: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过程:第一,战后美国通过美元外交等手段形成了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3分)第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3分)第三,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分)
2、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战后,在政治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第一,社会阶级结构复杂化和多层次化;(3分)第二,工人阶级和资产积极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趋向缓和;(3分)第三,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制进一步完善,公民的权利进一步扩大;(3分)
3、简述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
答:邓小平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确认了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2分)第二,对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作了准确定位;(2分)第三,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对外战略的目标;(2分)第四,丰富发展了中国外交的一系列基本原则;(1分)第五,提出了处理国家关系的新思路、新策略;(1分)第六,提出了驾驭复杂国际局势的外交方针;(1分)
4、简述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答:对外宗旨和基本原则:第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3分)第二,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2分)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2分)第四,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立足点;(2分)
五、论述(每个12分,共24分)
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
答案要点:
(1)第一,战争危险虽然存在,在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第二,引发世界大战的因素减少,世界可以继续维持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第三,和平和发展问题成为当今世界两大战略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4分)
(2)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第一,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第二,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第三,军备竞赛明显升温;第四,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多;(4分)
(3)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则是核心,发展中国家如果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和面临经济困难,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发达国家的发展,制约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4分)
(要点要适当展开阐述,否则酌情扣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试阐述我国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要点:
(1)中国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大国;(4分)
(2)中国作为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理事国、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理事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六位金出口贸易总值居世界第五位的大国,对世界事务的影响也是巨大的;(4分)
(3)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进步性作用;(4分)
(要点要适当展开阐述,否则酌情扣分)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综合练习(答案)1
一、填空题
1、对日本,1949年美国为其制定了经济复兴的 道奇路线 ,向日本提供大量贷款和援助。
2、1955年 亚非会议 在印尼万隆举行,1961年 不结盟国家 第一次首脑会议召开,1964年 七十七国集团 成立,这些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
3、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局不稳、 民族问题 、 宗教问题 。
4、综合国力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力量构成。物质力包括: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 军事力 、 文教力 。
二、名词解释
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行为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事务,具有影响世界经济政治能力的经济政治实体。
2、国家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
3、世界经济:是指世界经济行为体超越国界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的总和,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在在相互联系中形成的全球范围内的有机总体。
4、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
5、综合国力:也称国力、国家力量,是衡量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全方面发展的主要指标,对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综合国力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力量构成。
6、生存利益:即国家的安全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包括国家领土完整不受破坏,主权独立不受损害,民族文化、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得以保存,人民生存不受威胁等等。
三、简答题
1、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P45-47)
答:第一,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推动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
第二,从当今世界政治结构来看,多极化是既定趋势;
第三,美国独霸世界不得人心,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
第四,美国无力建立由它领导的单极世界。
2、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是什么?(P50-59)
答:第一、大国关系深入调整;
第二、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增大;
第三、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3、冷战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增大的表现有哪些?(P56-58)
答:第一、国际竞争的焦点由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转向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竞争;
第二、发展经济成为各国的首要目标,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往往决定政府和领导人的更替,国内政治局势的稳定;
第三、经济手段日益成为解决国际政治问题的重要手段;
第四、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
第五、经济外交成为各国外交的主要内容。
4、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上升的原因是什么?(P61)
答:第一、民族宗教矛盾尖锐和民族分裂主义极度发展是诱发恐怖主义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贫富悬殊、社会分配不公和政治腐败是滋生恐怖主义的社会温床;
第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侵略、干涉助长和激发了国际恐怖主义;
第四、社会进步与社会规范的相对失调,导致一些新型恐怖主义活动出现。
5、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P27-34)
答:第一、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贫富悬殊拉大;
第二、环境恶化;
第三、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第四、能源短缺。
6、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235-236)
答:(1)成员资格;
(2)宗旨目标;
(3)组织结构;
(4)拥有一定自主权;
(5)非赢利原则。
四、论述题
1、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基本特点和趋势的认识(P18-26)
2、试述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P27-34)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综合练习2(答案)
一、填空题
1、1944年7月,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国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 《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协定书》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2、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1947年,筹组了一个多边性的 关贸总协定 ,主张大幅度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
3、1949年11月,美国纠集主要的西方国家建立了“ 巴黎统筹委员会 ”,专司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和禁运。
4、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了援欧演说,提出了“ 复兴欧洲计划 ”,后来被人们称为“马歇尔计划”。

二、名词解释
1、“新经济” :是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对应的概念,是由信息技术和当代其他高科技驱动,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加工、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新经济”有时也被称为“知识经济”。
2、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同时进行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它包括母公司及其在国外设立的分公司,是世界经济舞台上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经济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
3、雅尔塔体制:是指1943年11月、1945年2月和1945年7月,美国、苏联、英国三国首脑先后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苏联雅尔塔、德国波茨坦等举行的国际会议上,达成的关于彻底击败法西斯国家、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以及划分三大国在战后世界中权力的谅解、协议、协定的总称。
4、恐怖主义:是指为了达到某种政治或社会目的,通过制造恐怖气氛来引起社会注意,以威胁有关政府或社会,无论弱者或者强者都可以采用的,针对非战斗目标特别是无辜平民的各种形式的违法或者刑事犯罪性质的暴力破坏行为。
5、霸权主义:是指大国或强国,通过各种手段,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谋求对某一地区或整个世界的统治的政策和行为。

三、简答题
1、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是什么?(P66-68)
答:第一、帝国主义固有矛盾发生变化,南北矛盾突出;
第二、尽管东西矛盾突出,但世界大战可以避免;
第三、国际形势的发展出现新特点;
第四、人类面临着诸多的全球性问题;
第五、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2、认识和坚持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重要意义有哪些?(P71)
答:第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我们党和国家对世界总体形势的科学把握和对时代发展脉搏的正确认识;
第二、为我国确立和继续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为中国对外战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出发点。
3、中国关于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有哪些?(P71)
答:第一、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二、党的十六大丰富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涵,增加了安全和文化方面的内容、;
第三、我们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第四、维护联合国权威,发挥联合国作用;合理改革联合国机构。
4、为什么说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一项长期的任务?(P85)
答:第一、建立国际新格局的任务是长期的;
第二、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还会遭到旧格局、旧秩序受益者的阻止和反对。
5、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突出的原因是什么?(P61)
答:第一、民族宗教矛盾尖锐和民族分裂主义极度发展是诱发恐怖主义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贫富悬殊、社会分配不公和政治腐败是滋生恐怖主义的社会温床;
第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侵略、干涉助长和激发了国际恐怖主义;
第四、社会进步与社会规范的相对失调,导致一些新型恐怖主义活动出现。
四、论述题
1、试述美国政治的发展及其新变化(P94-99)
2、如何认识和评价小布什的全球战略(P107-112)
3、请结合实际评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P160-16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综合练习3(答案)
一、填空题
1、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局不稳、 民族问题 、 宗教问题 。
2、对日本,1949年美国为其制定了经济复兴的 道奇路线 ,向日本提供大量贷款和援助。
3、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调整和改革的措施有: 调整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 、 调整产业结构 、 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 、 实行对外开放 。
4、国际秩序是指处理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 规章 和 相互作用机制 的总和。
5、1994年7月,克林顿正式提出“参与和扩展战略”,其实质是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 军事实力 为依托,以 民主 和 人权 为旗帜,实现美国“无可比拟的领导作用”,将21世纪建设成为美国的世纪。
二、名词解释
1、国际秩序:是指处理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规章和相互作用机制的总和。
2、“超越遏制”战略:是指在不放弃对苏联遏制战略的同时,抓住苏东国家改革的时机,充分利用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优势,更多地运用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手段促使苏东国家的内外政策发生变化,并进一步是其融入西方体系。
3、尼克松主义:提出把“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作为美国外交的三大支柱。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了继续保住在全球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收缩政策。
4、生存利益:即国家的安全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包括国家领土完整不受破坏,主权独立不受损害,民族文化、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得以保存,人民生存不受威胁等等。
5、“参与和扩展” 战略: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了冷战后美国的第一个全球战略。其目标和核心内容是:以振兴美国经济,军事力量和扩展民主为支柱,实现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将21世纪建设成为美国的世纪。为实施这一战略克明确提出美国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经济、实力、民主。
6、“第三次远航”:是指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发展。

三、简答题
1、西欧走上联合道路的原因有哪些?(P114-115)
答:第一、振兴欧洲的需要;
第二、制约德国和消除西欧国家内部矛盾的需要;
第三、可以依靠自己集体的力量,对付苏联的威胁;
第四、美国出于支持西欧复兴以对付苏联以及便于控制西欧的考虑;
第五、西欧联合也是发展经济的需要。
2、多边自主外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14-115)
答:第一、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为基轴,谋求同美国建立“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
第二、恢复日中邦交,构筑远东地区日、美、中三角关系;
第三、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政治联系。
3、当前南南合作的特点是什么?(P199-200)
答:第一、地区集团化趋势;
第二、合作内容的多样化和合作伙伴的多元化;
第三、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调整了战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4、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有哪些?(P224-227)
答:第一、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
第二、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四、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5、当代美国政治有哪些新变化?(P96-98)
答:第一、以总统为核心的行政权力得到加强;
第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第三、利益集团和大众传媒的作用加强。

四、论述题
1、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苏东剧变(P169-171)
2、试述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P187-188)
3、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联合国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P251-252)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综合练习4(答案)
一、填空题
1、法国于 1964 年1月主动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其真实原因有三: 战略需要 、 利益驱动 、 政治考虑 。
3、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于1969年提出了“ 新东方 政策”,在“与西方合作,与东方和解”的方针下,先后同 苏联 、波兰签订条约,承认彼此边界的现状。
4、1987年10月,戈尔巴乔夫出版《 改革与新思维 》一书,提出了要从政治上彻底变革传统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思想。
5、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南南合作的先声,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
七十七国集团 的建立标志着整体性南南合作的开始。

二、名词解释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相互尊重领土主权和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该原则为中国首创。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谈判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友好的国家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作为处理我国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准则,扩展为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准则。
2、“1955年体制”: 二战后经过一系列改革,日本确立了政党政治制度,实行多党制,1955年11月,自由党与民主党合并为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连续执政长达38年。社会党、共产党等革新势力和公明党等中间势力则长期处于在野地位,多党制形同虚设。自民党所代表的保守政治体系与社会党所代表的革新政治体系之间的对立,成为战后日本政治的基本问题。日美安保体制问题、改宪与护宪问题,自卫队与重新发展军备问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问题等是双方斗争的焦点。这种局面被称作“1955年体制”。
3、“休克疗法”: 原本是医学上的一种治疗方法,后被经济学家用来指采取一步到位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激进改革方式。
4、南北关系: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因为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位于南半球,发达国家大多数位于北半球,故称南北关系。南北关系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各种关系的综合,而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则是南北关系的两条主线。
5、国际组织:按照一般的看法,凡是两个以上的政府、民间团体或个人基于特定的非赢利性目的,以一定的协议形式建立起来的跨国机构都可称为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国际组织既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也包括由民间团体和个人组成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狭义上的国际组织仅指若干国家或其政府通过签署国际协议而设立的政府间机构,它们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6、“一边倒”: 比喻某人或某种力量,从相互对立的双方中间,完全倒向一方。“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三、简答题
1、如何对国际组织进行分类?(P240-242)
答:第一、根据主体结构情况不同,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第二、根据成员的来源是否受地域限制来看,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第三、根据国际组织活动的目的、任务和智能不同,分为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2、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235-236)
答:(1)成员资格;
(2)宗旨目标;
(3)组织结构;
(4)拥有一定自主权;
(5)非赢利原则。
3、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哪些表现?
答:第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美日欧之间);
第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不平衡(南北不平衡);
第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
4、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P39-42)
答:第一、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两大阵营对抗;
第二、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国际政治力量出现分化、改组;
第三、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世界多种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美苏由激烈争霸走向关系缓和;
第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极格局崩溃。
5、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是什么?(P224-227)
答:第一、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
第二、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四、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四、论述题
1、如何评价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P228-232)
2、如何评价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P248-252)


#瞿友利#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国际格局发生哪些变化?急 -
(18781068120): 世界政治格局逐步走向多极化,有美苏两极对峙走向“两超多强”.

#瞿友利#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
(18781068120): 1.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表现是1944年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建立了关贸总协定) 2.两极格局形成 但苏联在经济上还是无法与美国抗衡 3.20世纪70年代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4.西欧和日本相继崛起 20世纪70年代 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5.二十世纪后半期亚洲国家相继崛起 6.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加强 可能不全 就能想到这么多了

#瞿友利# 20世纪70年代时代的主题是 -
(18781068120): 20世纪70年代的主题是多元化和反传统.这个时期的社会和文化氛围呈现出多元化和反传统的特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在政治方面,这个时期出现了反战、民权、女权等社会运动,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权威和价值观的质疑和挑战.在经济方面,这个时期出现了新的经济模式和商业文化,如快餐、购物中心等,这些新的商业形态和消费文化也反映了人们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追求.在文化方面,这个时期出现了摇滚音乐、嘻哈文化、电影、电视等新的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形态也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挑战和创新.总之,20世纪70年代的主题是多元化和反传统,这个时期的社会和文化变革对后来的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瞿友利# 用格局的方法描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态势
(18781068120):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不结盟运动,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瞿友利# 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及中国自身发展变化.20世纪西方人对中国印象的看法 -
(18781068120): 中国发展快.西方觉得中国更快.

#瞿友利# 用格局的方法来描述20世纪60.70年代的世界政治格局态势 -
(18781068120): 1.美国日本西欧国家2.苏联东欧国家3.拉美,东南亚,非洲,西亚,南亚等国家4.中国,

#瞿友利# 20世纪90年代后的世界格局 -
(18781068120):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各国都在忙于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合作已经取代东西方两大集团间的对抗,成为新世纪国际格局发展中的重要特点.然而,经济全球化的消极意义及其与政治多极化的不平衡状况,...

#瞿友利#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 -
(18781068120): 一.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政治格局初步形成 1.雅尔塔体制及其实质与作用 (1)雅尔塔体制 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英三大国首脑通过德黑兰、雅尔塔、波...

#瞿友利# 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作业帮
(18781068120):[答案] 一、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1、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 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世界经济是社会生产... (2)、石油输出国组织; 2、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表现在: (1...

#瞿友利# 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历史由一走向多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这种文化多极化趋势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作业帮
(18781068120):[答案] 1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2没有发生全面战争的趋势!和平和发展成为历史潮流! 3第三世界国家的迅速崛起和欧洲国家的经济日益发展!日本欧洲和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在经济和军事上挑战美国,苏联的地位! 4经济全球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