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的故意隐瞒事实如何认定 故意隐瞒事实是什么罪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法律分析:对于形成隐瞒,故意掩饰犯罪获得盈利或是帮他人隐瞒犯罪带来收益的。根据犯罪的程度不同。有不同的情况。认为只有一般情况下的犯罪情节,可以处罚三个月到六个月的拘役。认为犯罪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可以判决三年到四年的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总额达到十万元以上的;(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十次以上,或者三次以上且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三)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系电力设备、交通设施、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军事设施或者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四)掩饰、隐瞒行为致使上游犯罪无法及时查处,并造成公私财物重大损失无法挽回或其他严重后果的;(五)实施其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严重妨害司法机关对上游犯罪予以追究的。司法解释对掩饰、隐瞒涉及机动车、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权的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认定“情节严重”已有规定的,审理此类案件依照该规定。



如何界定“故意隐瞒”并分配证明责任~

  何为隐瞒?《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掩盖真相不让人知道”。而《解释》中使用的是“故意隐瞒”的概念,这一概念与隐瞒有区别吗?是否 “未告知”即为隐瞒,并当然构成“故意隐瞒”呢?
  《合同法》第42条第2项规定,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该两类行为均属于违反情报提供义务的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则以惩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中的欺诈行为为目的,但该法对“欺诈”本身的语义也未作出特别的界定,自然应当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的“欺诈”概念作相同的解释,即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情形。可见故意隐瞒系欺诈行为一种的形态。而《解释》第九条的立法目的就是惩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恶意欺诈“行为。所以,从法律解释学的角度考量,欺诈中的故意隐瞒与《解释》中的“故意隐瞒”应作统一解释。但就行为的性质分析,欺诈中的“制造假象”的行为属于作为的形式。而欺诈中的“隐瞒事实真相”则既可以是采取沉默的方式、即采取不履行告知的不作为方式隐瞒,也可以采用虚构事实、制造假象的作为方式隐瞒。由此看出,“隐瞒”和《解释》中“故意隐瞒”在语义上并无二致,应都包含作为和不作为地掩盖事实真相不让人知道之故意内容。同比类推,如同欺诈行为不可能存在过失一样,隐瞒或故意隐瞒之外也不可能存在“过失隐瞒”的情形。所以对合同法及民法通则、《解释》中“故意隐瞒”应作与“隐瞒”的含义的外延与内涵相同的理解。而不能将隐瞒理解为是“问而不答”的不作为,而将故意隐瞒理解为为“问而诓言”的作为。法律之所采用故意隐瞒(当然从主观上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形态)的表述,一是出于法律用于的一致性要求,二是语言表述的习惯(故意隐瞒较隐瞒语气更重,更能突出隐瞒语义中恶意性),三是暗含所隐瞒的事实系行为人应负担的重大事项的告知义务。

法律分析:故意隐瞒事实不构成犯罪。一般情况下,如果行为人故意隐瞒事实,那么会被公安机关拘留,或者进行罚款。但是这种行为不会触犯刑法,也就不构成犯罪。虚构事实,一般是指,行为人通过捏造并不存在的事实,来骗取别人的信任的行为。既可以虚构全部的事实,也可以是虚构部分事实。隐瞒真相是指,掩盖客观存在的某种事实。
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 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刑法》第三百零七条 之一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何庞羽# 伪造证据罪的立案标准有哪些
(13642885792): 伪造证据罪是刑法中的一种犯罪行为,它通过伪造证据来达到其犯罪目的.那么,伪... 如果被告人在伪造证讯时,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或者拒绝坦白,则不能构成伪造证件...

#何庞羽# 徇私枉法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
(13642885792):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对明知是没有犯罪事实或者其他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以追究刑事责任为目的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的; 2、对明知是有犯罪事...

#何庞羽# 什么情况下会构成诈骗罪
(13642885792): 一. "什么情况下会构成诈骗罪"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法律的理解和遵守... 诈骗罪的认定诈骗罪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虚构的事实、隐瞒的真相:虚构...

#何庞羽# 欺诈的异常行为 -
(13642885792):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构成欺诈行为一般必须具备以下4个要件: (I)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伪的,并会导致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欺诈的故意包括两方面:一是陈述...

#何庞羽# 合同未生效的缔约过失责任
(13642885792): 一、合同未生效的缔约过失责任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所谓“假借”就... 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此种情况属于缔约过程中...

#何庞羽# 请律师咨询诈骗案的法律问题
(13642885792): 一、如何判定诈骗罪,怎样判定诈骗罪名的司法判定你好,诈骗罪判定条件有这些构... 三、诈骗罪的定性与认定标准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故意对他人实施诈骗...

#何庞羽# 欺诈和欺骗有什么区别法律怎么认定 -
(13642885792): 欺诈是民法上的用语,诈骗是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用语,欺骗是俗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68.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何庞羽#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判断 -
(1364288579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年3月15日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的有关规定,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根据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所采用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