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 关于北宋背景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显德七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  ,改元建隆。

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集中于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 但也导致宋朝与辽国、西夏、金国的战争中失利。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次年被金国灭亡。

北宋疆域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宋神宗时通过熙河开边收复河湟,宋徽宗时期于青海北部置陇右都护府,并重金赎回幽云七州。

宋朝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采用分化事权方式,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还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这些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也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在两宋时期,文化和经济都出现了大爆发,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都是在两宋时期普及开来的。

火药首次应用于军事领域是在北宋,印刷术应用于书籍生产也是在北宋,印刷术的运用加快了书籍的生产速度,指南针也是在北宋时期开始在军事领域普及,当时用来在行军途中辨明方向,指南针在南宋时期则应用于航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宋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在当时,除了刚建立起来的宋朝之外,还同时存在着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势力。于是自宋朝建国伊始,宋太祖赵匡胤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斗争。北宋于公元964年、965年、970年先后消灭了荆湘、后蜀、南汉三地,又于974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此后,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纳土"于宋王朝,使纷乱的时局逐渐结束。

在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曾把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割与契丹族所建立的辽国。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北宋与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自宋太宗赵光义起,北宋曾多次与辽交战,但一直未能收复失地。直至公元1004年,北宋真宗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约定宋辽为兄弟之邦,北宋每年向辽交纳"岁币",双方互不侵犯。自此,中国北方才有了少许安宁,宋、辽的这次结盟被后世称之为"澶渊之盟"。

在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初,为了使宋不再成为继五代十国后的又一个短命的王朝,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首先在军事方面,太祖以"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对军队的控制,使宋朝对军队有了完全的掌握权。另外,宋沿袭唐制,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各官的职权,使皇帝掌握的权力超过了历朝历代。在科举方面,宋太祖打破常例,以殿试的方式对考生进行最终的考核。这样一来,北宋王朝的官僚阶级队伍得到了壮大,从中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家,巩固了政权。后来,北宋经真宗、仁宗、英宗至神宗之时,由于外族的进攻及统治者的无能,使得社会千疮百孔。神宗为使社会有所发展,于公元1069年任用王安石为相,推行新法,但由于保守势力过于强大,王安石两次推行新法,均以失败而告终。哲宗元佑年间,英宗皇后高氏彻底废除了新法,宋朝又恢复了原先的统治方式。至此,北宋开始走向衰亡。

由于北宋官吏的腐败,迫使人民纷纷起兵反抗。北宋前期的王小波、李顺起义就曾经对其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至北宋末年,又出现了方腊、宋江等人的起义。与此同时,北方的强国辽已经被女真族建立起来的金所消灭,金灭辽后,既而把矛头直指北宋的统治。公元1125年2月,金以宋朝破坏与其定下的共同对辽的协议为名,大举出兵侵宋,此时正是宋徽宗宣和七年。金军兵分两路南侵,东路大军由斡不离指挥,西路则由粘罕指挥,共同进攻太原。此时,宋朝的局面已经大乱,徽宗迫不得已将皇位让于太子赵恒,是为宋钦宗。寄希望于能改善局面,抗拒金兵,以扭转不利局势。此时,金兵已到达黄河岸边,直迫宋都开封,宋徽宗逃至金陵(今南京)。北宋军队在丞相李纲的指挥下,击退了金军,暂时制止了金国的南侵,但由于徽、钦二帝的无能,一心想和金国求和。他们先后答应割地赔款给金国,又罢免了李纲等忠臣,使得金兵更加肆无忌惮。公元1127年,金军又一次攻打开封,并掠去徽、钦二帝及大量财物。至此,北宋王朝宣告灭亡。

北宋年间,虽然战乱连连,但由于其统一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使得有一些地区相对安宁一些,故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版印刷术,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此外,由于战争的需要,在宋朝时火药被首次应用于军事。西方各国的现代战争武器正是由于北宋年间经由西亚各国传播的火药制造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科学,宋在文学艺术方面,更是名人辈出。宋朝的科举制度使文人得到了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其中,较著名的文人有王安石、范仲淹、司马光、苏轼等人,而宋朝的词作品也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它与唐诗并成为我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瑰宝。在绘画、书法艺术上,当首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长卷通过描绘汴京的风物,使近六百人跃然纸上,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朽的佳作。

北宋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分裂局面的结束。自此之后,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的局面便没有再发生过。前后历一百六十七年的北宋王朝最终被金灭亡,这同时也开启了外族统治中国的先河

宋代是继唐五代十国之后的有一个大一统时期,宋太祖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宋代是中国历史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

经济上,五大名窑,世界上第一个纸币,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通商口岸,文化上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举世闻名,各方面都堪称中国之最。

北宋很!九代皇帝享国167年

北宋的政治



了解北宋的时代背景~

北宋

北宋(960—1127年)是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建都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1] ,并设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应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等陪都。




后周末帝柴宗训禅位于赵匡胤,即位后手握重兵的将军,与地方官吏的武将剥夺军权,并委以虚职,并改以文官带军,将军权与财政大权全部集中到中央,免于出现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这也导致宋朝在对辽国及西夏的战争中失败。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攻入国都开封,次年灭亡。共历九帝,一百六十七年。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

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 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65.5亿美元,占据世界经济总量的22.7%, 人均生产总值为2280美元,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均生产总值为1250美元。

北宋时期的人口也迅速增加,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250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1亿1275万。

北宋时期对外也空前开放,在东亚同朝鲜和日本关系交流密切 ,东南同越南和印尼也加强了联系。 宋朝的外交同时也影响到了西亚和非洲。

背景:
北宋整个国家冗官、冗兵、冗费,国家不堪开销;征收大量税赋,百姓负担严重,农民起义自北宋建立就没有消失;官僚、世家大量兼并土地,农民没有土地;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威胁,岁贡加大对百姓的征敛。

三冗:即冗官冗兵冗费。有宋一代,为避免重蹈唐代灭亡的复辙,在官和兵两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收权和分权的工作。在官吏制度上,为防止出现朋党之争的重演,在官衙设置上强调使各机构互相不通气,互相制约,在中央政府中,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宰相只负责中书省(所谓‘中书主民’),另设枢密使(枢密院长官)主管兵权(只有奉旨发兵的权力,无权实际统率军队),而主财的三司也不需要向宰相负责,而是直接向皇帝负责。宰相之下还有实为副宰相的‘参知政事’,进一步对相权形成制约,在地方官的任命上,任命必须出于朝廷为其一,多用文官为其二,几乎重要的州府都有皇帝直接派出可以直接向皇帝奏事的通判为其三,使地方官的任何离心行为都需要冒比唐代大得多的风险。而且,官,职分离,有官不一定有权,官职在多数情况下只代表俸禄的多少,而权力往往以临时任命的方式授予必须的官吏。最后,地方财政由中央直接派遣的转运使主管,从人,财两方面遏制了地方的尾大不掉,同时也必然造成了大量的冗员,同时,由于三年一升迁制度的普遍实行,使‘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冗员数量无限扩大,这一切,造成三冗之首。
自‘杯酒释兵权’以来,有宋一代对兵权的集中十分重视(同样也是吸取唐代的经验)不仅禁军受皇帝直接指挥,精兵往往收归中央,在地方上,也多以文官制约武官,所有涉及兵权的官员,轮换频繁,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训练松懈,战斗力低下,不凑巧的是,夏辽等国则在同一时期相当强大,为解决此问题,宋所采取的政策是增兵,但实际战斗力却没有什么提高,于是再战败,于是再增兵,形成恶性循环。宋代初期采取的是募兵制,即百姓出钱,政府招兵(这实际上是当时条件下为提高战斗力,使军队职业化,训练系统化的一个必然,可惜的是,在不合理的兵制下,这些兵往往全无战斗力而成为地痞流氓逍遥自在所在),以后因太大的经济负担,不得已又部分采取了征兵制,使百姓在交过钱后仍需当兵,从而激化了矛盾,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有宋一代最强的兵,实际只出现于北宋灭亡,中央政府失控的年代(如‘岳家军’,便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些问题。
此两冗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支出,加上战场上一连串的失败,形成冗费(第三冗)和积贫积弱的两若后果。


#杜玛馨# 高中历史选修1复习提纲 -
(17020511223):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背景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阶级矛盾尖锐 原因:土地兼并使农民赋税增加,还要承担徭役,受高利贷的盘剥,连年的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具体表现:农民起义和兵变相继爆发 民...

#杜玛馨#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哪个朝代的市井生活?
(17020511223):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的市井生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清明上河图》并非只是简单的描绘百姓风俗和日常生活,在商业繁荣的表面之下暗...

#杜玛馨# 晏殊的词在北宋的影响 -
(17020511223): 简单的说 晏殊词起到的是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继承了“花间词”词为艳科的传统,但同时开创了北宋婉约词的先河.

#杜玛馨# 北宋人民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 -
(17020511223): 宋代社会生活主要特点 一.人们的衣食住行衣:宋代服饰体现了等级性和不同的行业特点.衣料也有较大的变化,由麻布向棉布发展,麻布还是最主要的衣料. 食:宋代食品种类很丰富.南北饮...

#杜玛馨# 苏轼的时代背景 - 社会是否黑暗?苏轼处于怎样的一个社会?
(17020511223): 苏轼生活在北宋中期,那时的宋朝内忧外患,国家积贫积弱,需要大的社会改革,社会各阶层的矛盾逐渐突显,社会政治还算开明.

#杜玛馨# 清明上河图为什么要叫清明上河图? -
(17020511223): 清明上河图是由宋徽宗题名,这个题名来自《后汉书·班彪传》,“清明之世”指东汉光武帝年间.当时经过西汉末年的衰落和绿林、赤眉的战乱后,社会逐渐安定,生产恢复,各方面生机勃勃.所以宋徽宗把自己治下的汴京比作光武中兴、太...

#杜玛馨# 《水浒传》是否反映了当时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 -
(17020511223):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虽然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但是作者是明朝的施耐庵,一些市井生活描写实际是明代市井生活的反映!

#杜玛馨# 为什么说北宋是纤巧秀丽的商业都市?
(17020511223): 北宋在政治上、军事上是我国古代史上较为衰落的朝代.但在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发展,科学技术有很大进步,产生了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和火器等伟大创造...

#杜玛馨# 从《知否知否》看北宋法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他们的生活你怎么看? -
(17020511223): 其实北宋时期人民的生活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有法律的约束,所以个人就会很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

#杜玛馨# 宋朝没有太监和后宫干政,国家怎么还那么弱?还有宋朝的文人的地位又
(17020511223): 其实很多人对北宋王朝的衰败原因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据史料记载:被称为"弱宋"的北宋,物质生产和财政收入都远远超过盛唐,从张择端的名画,我们现在的人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