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天大事记的资料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1956年2月
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956年3月
  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
  1956年4月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
    。
  1958年4月
  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0年2月19日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11月5日
  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2年3月21日
  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
    1964年6月29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4年7月19日
  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1966年6月30日
  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发射成功。
  1966年10月27日
  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
  1966年12月26日
  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67年
  “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1970年1月30日
  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1970年4月24日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1年3月3日
  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
  1971年9月10日
  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75年11月26日
  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
  1979年1月7日
  远程火箭试验一种新的发射方式,获得成功。
  1980年5月18日
  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
  1981年9月20日
  中国用一枚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
  1982年10月12日
  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1984年4月8日
  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
  1986年2月1日
  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二十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1988年9月7日
  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88年12月25日
  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至此,中国低纬度区第一次火箭探空试验圆满结束。这次为期两周的试验共发射了四枚火箭。
  1990年4月7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1990年7月16日9点40分
  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
  1991年1月22日下午18点23分
  中国第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
  1998年5月2日
  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中国载人飞船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2003年,“神舟五号”搭载首位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前往太空;
  2008年,“神舟七号”搭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行走。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 第一次测试飞行,成功实现天地往返。
  神舟二号 2001年01月09日 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考核, 检验各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匹配性,取得与载人飞行有关的科学数据和实验数据。
  神舟三号 2002年03月25日 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应急救生、 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这次任务载有模拟宇航员。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29日 无人状态下全面考核的一次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确保宇航员绝对安全, 进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飞船、测控系统的可靠性。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 首次载人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 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日 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 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日 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我国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下午 将与天宫一号对接,成为空间站的实验舱。
  神舟十号 (预计)晚于神舟九号一个月发射,将与神九对接,载人短期管理空间站。
  神舟十一号 (预计)2015年 晚于神舟十号一个月发射,将与神九对接,载人短期管理空间站。

1956年2月
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956年3月
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
1956年4月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

1958年4月
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0年2月19日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11月5日
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2年3月21日
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
1964年6月29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4年7月19日
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1966年6月30日
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发射成功。
1966年10月27日
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
1966年12月26日
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67年
“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1970年1月30日
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1970年4月24日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1年3月3日
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
1971年9月10日
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75年11月26日
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
1979年1月7日
远程火箭试验一种新的发射方式,获得成功。
1980年5月18日
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
1981年9月20日
中国用一枚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
1982年10月12日
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1984年4月8日
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
1986年2月1日
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二十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1988年9月7日
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88年12月25日
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至此,中国低纬度区第一次火箭探空试验圆满结束。这次为期两周的试验共发射了四枚火箭。
1990年4月7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1990年7月16日9点40分
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
1991年1月22日下午18点23分
中国第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
1998年5月2日
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中国载人飞船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2003年,“神舟五号”搭载首位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前往太空;
2008年,“神舟七号”搭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行走。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 第一次测试飞行,成功实现天地往返。
神舟二号 2001年01月09日 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考核, 检验各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匹配性,取得与载人飞行有关的科学数据和实验数据。
神舟三号 2002年03月25日 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应急救生、 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这次任务载有模拟宇航员。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29日 无人状态下全面考核的一次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确保宇航员绝对安全, 进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飞船、测控系统的可靠性。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 首次载人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 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日 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 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日 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我国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下午 将与天宫一号对接,成为空间站的实验舱。
神舟十号 (预计)晚于神舟九号一个月发射,将与神九对接,载人短期管理空间站。
神舟十一号 (预计)2015年 晚于神舟十号一个月发射,将与神九对接,载人短期管理空间站。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间技术
  1. 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运载火箭。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3. 航天器发射场。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4. 航天测控。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5. 载人航天。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空间应用
  中国重视研制各种应用卫星和开发卫星应用技术,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研制和发射的卫星中,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约占71%,这些卫星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有关部门还积极利用国外各种应用卫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1. 卫星遥感。中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机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部分省市和中国科学院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机构已经建立起来。这些专业机构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了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灾害监测、环境保护、海洋预报、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特别是卫星气象地面应用系统的业务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有了明显的减少。
  2. 卫星通信。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通信卫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广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在卫星固定通信业务方面,全国建有数十座大中型卫星通信地球站,联结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卫星通信话路达2.7万多条。中国已建成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国内卫星通信话路达7万多条,初步解决了边远地区的通信问题。甚小口径终端(VSAT)通信业务近几年发展较快,已有国内甚小口径终端通信业务经营单位30个,服务小站用户15000个,其中双向小站用户超过6300个;同时建立了金融、气象、交通、石油、水利、民航、电力、卫生和新闻等几十个部门的80多个专用通信网,甚小口径终端上万个。在卫星电视广播业务方面,中国已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电视广播系统和覆盖全国的卫星电视教育系统。中国从1985年开始利用卫星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目前已形成了占用33个通信卫星转发器的卫星传输覆盖网,负责传送中央、地方电视节目和教育电视节目共计47套,以及中央32路对内、对外广播节目和近40套地方广播节目。卫星教育电视广播开播十多年来,有3000多万人接受了大、中专教育与培训。近年来,中国建成了卫星直播试验平台,通过数字压缩方式将中央和地方的卫星电视节目传送到无线广播电视覆盖不到的广大农村地区,使中国广播电视的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现有卫星电视广播接收站约18.9万座。在卫星直播试验平台上,还建立了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络,面向全国开展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服务。
  3. 卫星导航定位。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外导航卫星,开展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并在大地测量、船舶导航、飞机导航、地震监测、地质防灾监测、森林防火灭火和城市交通管理等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在1992年加入了国际低轨道搜索和营救卫星组织(COSPAS-SARSAT),以后还建立了中国任务控制中心,大大提高了船舶、飞机和车辆遇险报警服务能力。
  空间科学
  中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探空火箭、探空气球开展了高层大气探测。在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开展了一系列空间探测和研究,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环境探测资料。近年来,开展了空间天气预报的研究工作及相应的国际合作。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利用返回型遥感卫星进行了多种空间科学实验,在晶体和蛋白质生长、细胞培养、作物育种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中国空间科学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创新成果,在空间物理学、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等领域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对外开放的国家级实验室,建立了空间有效载荷应用中心,具有支持进行空间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近年来,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对近地空间环境中的带电粒子及其效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测,并首次完成了微重力流体物理两层流体空间实验,实现了空间实验的遥操作。

中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天大事记.


#养俊顷# 带您回顾中国工程大事记? -
(15223338485):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大事记回顾 【为天宫二号喝彩】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简介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和安全性要求最高的大型系统工程.工程分三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

#养俊顷# 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大事记 - 作业帮
(15223338485):[答案]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凌晨6时发射,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成功验证了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发射、测控通信、着陆回收等整个工程大系统工作的协调性,为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

#养俊顷# 填一填——中国人的航天圆梦史时间:①()②()③()光荣的航天员:① ()②()③()主要事件:①“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太空迎来首位龙的传人.②“神州... - 作业帮
(15223338485):[答案] 神五,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 神六,2005年10月12日,费俊龙、聂海胜 神七,2008年9月25日,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景海鹏

#养俊顷# 中国航天史上的重大事件 -
(15223338485): 先从钱学森的两星开始,再到嫦娥一号,百度找

#养俊顷# 2005—2008年中国航天大事记及历史意义 -
(15223338485): 嫦娥计划与神舟计划 .——在航天领域方面,神七上天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神舟七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中的第一步,是为我国建立宇宙空间站打好前哨战,在我国航天事业三部曲中属于承上启下重要作用.神舟七号首...

#养俊顷# 中国航天史大事记(最新的,到2013年的) -
(15223338485):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 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6月26日返回地球,安全着陆.

#养俊顷#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20~23小题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为进入太空的中国第一人. 2005年10月12... - 作业帮
(15223338485):[选项] A. 地面指挥中心 B. 大海上进行跟踪监测的测量船 C. 太阳 D. 飞船的座舱

#养俊顷# 1999年中国航天事业有什么大事 -
(15223338485): 1999年10月14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由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其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也开创发展了中国在航天高科技领域成功合作的典范. 1999年11月20日,新型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号试验飞船,11月21日飞船顺利回收,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实现历史性的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

#养俊顷# 我国航天工业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每个阶段发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
(15223338485): 中国航天发展有四大里程碑: (1)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明朝的万户 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他最先开始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

#养俊顷# 2010中国航天大事记 -
(15223338485): 火 箭 名 称 发射日期 航 天 器 中 心 备 注 成 否 类型 长征三号丙 10.01.17 北斗二号导航卫星第三颗 西昌 122 成功120 导航 131 长征四号丙 10.03.05 遥感卫星九号 酒泉 123 成功121 遥感 132 长征三号丙 10.06.02 北斗二号导航卫星第四颗 西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