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基本国情状况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在缺少经验的情况下 基本搬照哪个国家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1.关于保障和提高人民基本生活水平

刘少奇指出:现在中国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还很穷困,“他们迫切地需要提高生活水平,过富裕的和有文化的生活。这是全国最大多数人民最大的要求和希望,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力求实现的最基本的任务”。为了满足“全国最大多数人民最大的要求和希望”,完成这个“最基本的任务”,最根本的是恢复和发展生产。

2.关于就业、救济、养老和社会救助

就业是民生之本。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长期统治,造成了社会经济的不正常状态,旧中国遗留了广大的失业群。“革命胜利以后,整个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在各种不同的程度上正在重新改组,失业人员又有增多”。

3.关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当时党和政府提出的思想主要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教育、如何建设这样的文化教育”的问题。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方法为理论与实际一致。

4.关于发展医疗卫生体育事业

毛泽东强调“必须重视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中央认为各级党委对于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的缺乏注意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重大缺点,必须加以改正。今后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极力发展这项工作……至少要将卫生工作和救灾防灾工作同等看待,而决不应该轻视卫生工作”。

扩展资料:

总的看来,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对解决民生问题是高度重视的,提出了不少闪耀着真理光辉的思想观点,并积极付诸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取得的成就,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扩大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和拥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积累的经验,为我们今天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所形成的光辉思想,则是我们党和政府进行民生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参考资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与实践-人民网



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是个烂摊子,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从1840年到1949年,经历了100多年的战乱,国民经济完全崩溃,一穷二白,一贫如洗,百废待兴。

1.  工业基础薄弱:

解放前,我国的工业基本集中在上海。我国什么都不能造。连火柴、元钉都不能造。一切都是“泊来品”,洋货占领中国市场,什么都是洋的。949年我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4.7万吨,煤6000多万吨。发电量30万千瓦。汽车业,最大的一家工厂是长春的汽车大修厂,几百人。

2.  原始的农业:

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只有2亿多吨。由于连年兵慌马乱,土地大量荒芜,水土流失。沙漠四起,没有任何水利设施。亩产只有几十斤,许多地区连种子都收不回来。许多地区刀耕火种。农业生产力相当落后。

3.  人民生活水深火热,饥寒交迫:

从1840年到各解放区解放前夕,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和黑暗剥削,5亿多农民一无所有,再加上连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灾荒四起,流民遍地,饿殍遍野,人相食。

新中国经历了六个大的历史时期:

1. 人民政权建立巩固,恢复时期。

2. 社会主义改造和过渡时期。

3.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4. 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5. 拨乱反正时期。

6.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扩展资料:

正确处理国家工业化建设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也是这一时期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1949年3月,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奋斗目标。

总的看来,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对解决民生问题是高度重视的,提出了不少闪耀着真理光辉的思想观点,并积极付诸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所取得的成就,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扩大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和拥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积累的经验,为我们今天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所形成的光辉思想,则是我们党和政府进行民生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参考资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与实践-人民网



建国初期国际国内形势是错综复杂的。

1、在国内,解放战争并未结束,除台湾外,沿海岛屿还有舟山、马祖、金门、海南尚待解放;在大陆上,两广和西南的云、贵、川以及新疆,西藏都在国民党的统治下,战争还要继续进行,军费是一个相当大的负担。

2、旧中国的工业和农业都极其落后,从 1937 年到 1949 年,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国民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新中国建立时,工农业生产远没有达到战前的水平。从农业来看,抗日战争以前全国粮食的最高产量为 2800 亿斤,而 1949 年大约只有 2240 亿斤。1950 年计划增产 100 亿斤,距离战前最高水平还差很远。棉花生产的情况更坏,只有战前的一半左右,当时农村每人每年的收入约 400 斤粮食,需要向国家缴纳 80 斤公粮,这个负担是相当重的。

3、1949 年我国现代工业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17% ,主要产品同历史最高年产量比较,煤减少 48% ,铁减少 86% ,钢减少 83% ,棉纺织品减少 25% 以上。由于农业生产没有恢复,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品维持正常生产都很困难,而且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出现了空前的恶性通货膨胀,市场极为混乱。以上海为例,与战前相比,物价上涨高达 200 倍,城乡人民购买力低下,商品卖不出去,使工业受到极大的影响,大批工人失业。

扩展资料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简要地说,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农业占很大比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差距很大。在产业结构上,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很大,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比重远远落后。

2.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要改变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基本状况,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状况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简要地说,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农业占很大比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差距很大。在产业结构上,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很大,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比重远远落后。
2.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要改变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基本状况,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也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一方面,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着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不利地位的压力。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是个烂摊子,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从1840年到1949年,经历了100多年的战乱,国民经济完全崩溃,一穷二白,一贫如洗,百废待兴。
1、综合国力居世界第13位。人口5亿多,农民占总人口的90%,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全国固定资产总值200亿美圆。GDP大概是也是200亿美圆。人均年产值仅40美圆。
2、工业基础薄弱(没有什么象样的工厂)。解放前,我国的工业基本集中在上海。我国什么都不能造。连火柴、元钉都不能造。一切都是“泊来品”,洋货占领中国市场,什么都是洋的。我国被人成为“万国汽车博览会”,“万国轮船公司”,“万国兵器展览馆”,“万国靶场”,“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民族工业没有发展起来。1949年我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4.7万吨,煤6000多万吨。发电量30万千瓦。汽车业,最大的一家工厂是长春的汽车大修厂,几百人(1947年东北解放之前只有100多人)。
3、原始的农业。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只有2亿多吨。由于连年兵慌马乱,土地大量荒芜,水土流失。沙漠四起,没有任何水利设施。亩产只有几十斤,许多地区连种子都收不回来。许多地区刀耕火种。农业生产力相当落后。
4、人民生活水深火热,饥寒交迫。从1840年到各解放区解放前夕,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和黑暗剥削,5亿多农民一无所有,再加上连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灾荒四起,流民遍地,饿殍遍野,人相食。小孩不敢走亲戚,怕被亲戚煮吃了。新中国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快解决5亿多人民的土地问题,吃饭问题。
新中国成立使中国人民从此解放了,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军事情况~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军队吗! 从军队的规范化来说,管理体制规模,并不像现在的军队。甚至说难听的,算得上武装力量。 单讲武器方面,像样的有规模的集团武器可以说根本没有,那些所谓的飞机坦克重型武器,就像一直说的都是缴获的。靠这样的几件缴获物你觉得装备在部队是什么样!! 像枪炮这样的必备装备,都是说得上小型作坊式的兵工厂造的,规模也是可想而知。(在后期渐渐改善)
但是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中国军人仍是坚持到了最后!

新中国成立之后,面临政治孤立,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的情况下,苏联第一个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是,早在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毛泽东总结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已经在结合中国实际。而当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之后,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到新中国成立,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之后,中国并没有完全照搬哪一个国家的模式。大多数情况下借鉴了苏联模式,但有结合国情。不是完全照搬。希望能帮到你。


#毕思雪# 新中国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 - 作业帮
(19291865408):[答案]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全面封锁敌对,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关系挺好,率先和我国建交.

#毕思雪#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 作业帮
(19291865408):[答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的科学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从时间上讲,它起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生产资...

#毕思雪# 中国近代的基本国情 -
(19291865408): 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极端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了巨大影响,制约着中国革命和建设野肢物的发展道路.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前一个颂液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饥亮求.

#毕思雪# 新旧中国的国情介绍 -
(19291865408): 新中国50年青少年读本 《国史与国情》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来的50年,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一个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旧中国改造成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50年;是中国人民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在国际体坛...

#毕思雪# 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状况和组织发展总体概况是怎样的?
(19291865408):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为拥有近450万党员,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大棠.从党的基本队伍来看,绝大多数党员在革命胜利的形势下,能够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己奉公,艰苦奋斗,遵守纪律,联系群众,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使党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但另一方面,党的状况和组织发展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弱点和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由于中国革命发展不平衡,党长期处于分散的农村环境,党的组织分布也很不平衡;另一方面,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等,已在一些方面表现出来.

#毕思雪# 我国的重要国策、基本国策和重要国情、基本国情有哪些? -
(19291865408): 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指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科教兴国和对外开放. 我国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