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合作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升级的。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一些地理相近的国家或地区间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为谋求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形成了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或国家集团。
  区域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延续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迅猛发展态势并有所加强。首先,各种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集团数量大量增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果明显,许多国家为了谋求自身利益发展,积极参与了许多不同领域的区域经济集团。脱离区域经济集团的国家最终将在国际竞争中失去自身应有的地位。其次,一些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超大区域集团为中心的格局,随着北美自由贸易区“南进”、欧盟“东扩”以及亚太经合组织制度化,世界经济的“三足鼎立”局面将会更加明显。再次,区域经济集团之间跨区域经济合作日益频繁,出现了一些跨洲的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各区域经济集团采取了开放政策,一方面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加强与非成员国的合作,另一方面在区域经济集团之间加强合作。北美自由贸易区带动拉美地区经济发展,与欧盟形成跨大西洋的泛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更是地跨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跨洲的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正在成为主流。
  目前区域集团的各种形式中,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形势十分突出。自由贸易协定,尤其是发达国家间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引人注目。在世界范围内,自由贸易区的数量已经达到数十个,范围遍及各大洲。其中,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最具有典型意义,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他大的自由贸易区还有中欧自由贸易区、欧盟-拉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等。
  区域经济之所以迅猛发展,与经济的全球化是并行不悖的。全球化和区域化之间矛盾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问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联系紧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普遍落后于发达国家,彼此分化加剧。经济全球化地区上的不平衡无法使所有的国家共同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进入新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前景渺茫。人们长期瞩目的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回合谈判依然没有进展。继1999年西雅图会议失败之后,2003年9月举行的坎昆会议也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结果,无果而终。作为多哈回合的一次关键性会议,坎昆会议的失败不仅打断了多哈回合的谈判进程,而且也给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前景投下了阴影。
  许多国家对于多哈回合可能取得的进展缺乏信心。特别是由于美国和欧盟不久前在农业自由化问题上出尔反尔,使得它们对此越发不抱希望。一些新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相继宣告成立,如南亚、中东、非洲组成的环印度洋地区合作组织;孟加拉、印度、斯里兰卡、泰国建立的经合组织等。以上事实说明,大多数国家将这些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集团视作对是多哈回合的补充。发达国家为了防止竞争优势的丧失,都在寻求区域集团的保护。而发展中国家由于难以发挥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也不得不站到区域一体化的保护伞下。
  进入21世纪以后,区域经济集团出现的另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主要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有了较大的扩张,出现了洲域集团。洲域集团的诞生说明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在不断扩大,其经济实力不容忽视,比如对世界经济产生较强的影响力。经过20世纪后期的努力,欧盟的东扩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南进将成为新世纪区域集团发展的重要事件。
  近年来由于世界上加入各种区域集团的国家越来越多,国际关系也越来越带有区域集团的色彩。在各区域经济集团内部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集团(组织)之间进行经济合作、加强跨区域经济联系的活动日益频繁。超越地缘界限的区域合作以及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合作也有扩展的趋势,区域一体化打破了狭义的地域相邻概念,出现了跨洲、跨洋的区域合作组织,区域集团开始向跨洲域集团方向发展。另外区域合作出现了多层次性,区域集团的成员身份交错重叠。
  新世纪,各种类型的区域经济集团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掀起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浪潮,区域经济的发展新趋势表明区域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特征。随着大多数国家参与了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域经济集团化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必将增强世界经济的活力,导致在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区域经济集团化将会进一步发展。

说出区域经济合作的类型~

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从区域合作的主体作用看
产权型合作模式、联盟型合作模式、松散型合作模式——以合作关系的结构安排看
共通合作模式——以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平台的行为方式看
圈层辐射开放合作模式、轴带合作模式——从合作形成的空间结构看
援助性合作模式——从合作的非求偿性角度看
贸易性合作模式、品牌服务性合作模式等——从合作的服务性核心内容看
资源互补型合作模式、优势互补型合作模式、产品互补型合作模式——从合作双方的互补关系看
附件是一篇相关的论文,PDF格式

中国加入的区域经济组织主要有:APEC(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香港、澳门经贸合作、
中泰蔬菜水果免关税协议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没有加入东盟,只是和东盟有广泛的合作关系,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合作已经不如0关税时代)、中国-南非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 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 中国-印度自由贸易区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 、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经济组织是APEC(以上所有的经济合作组织中),其后的那些组织还不能称得上完整意义上的区域经济组织,多半是一种契约的形式加以合作的框架结构。加入以上合作组织的最大益处就是扩大国际经济交易的数量与提高交易的水平,为国家的对外经济联系、发展、深化打下很好的基础,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习梁畅# 当前世界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实与障碍分别有哪些 -
(14770198608): 冷战后出现多极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一、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决定政治,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和主要表现. 二,未来的世界不可能是美国一...

#习梁畅# 区域经济协调的意义 -
(14770198608): 整体居于统帅地位,要树立整体观.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重视整体发展的顶层设计,以整体观统筹区域的发展. 部分影响整体,关键性的部分对整体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该认真做好每一个地方的发展,特别要重视中心城市、重点区域的发展工作,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 当部分以有序的、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每个部分的特点和优势,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互补性,强化协调发展.

#习梁畅# 世界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有没有非盟?和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 - 作业帮
(14770198608):[答案] 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分别是:1)欧洲联盟(EU--European Union ;93年成立,至今27个成员国):政治经济实体(合作程度最高),设超国家机构(有欧洲理事会及欧盟理事会、欧洲议会、欧洲执行委员会、欧洲法院欧洲...

#习梁畅# 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对世界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 作业帮
(14770198608):[答案] 1.各个区域的和平与发展,进一步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2.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商品流向产生重要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增长. 3.有利于缩小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距,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 4.就经济区域集团化以发达国家为主...

#习梁畅# 如何实现中国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
(14770198608): 1、进一步完善国土规划体系 总结发达国家国土规划工作的经验,一是各国都把国土规划作为国家空间调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国土规划工作十分重视;二是国土规划的内容和任务根据空间层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宏观层次的规划着重于国...

#习梁畅# 经济区域合作的内在动因有哪些 -
(14770198608): 从博弈论的角度讲,存在合作是因为现阶段状态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所以合作能够同时让两个人的情况变好;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讲,合作可以有效地降低恶性竞争和价格战的出现;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讲,经济区域合作可以更大规模地调动...

#习梁畅# APEC的宗旨是什么?中国为它提出的区域经济合作原则是什么?) - 作业帮
(14770198608):[答案] APEC的宗旨:1991年11月在韩国汉城举行的APEC第三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汉城宣言》,正式确立了APEC的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 中国为它提出的区域经济合作原则...

#习梁畅# 区域合作的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
(14770198608): 区域合作在各地方政府引导力度加大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强调企业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市场及其主体在跨区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企业应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合作最活跃的主体性力量,主要通过它们的市场化运作,整合区域内的生产要素,以提高区域内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的水平,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政府的作为空间,在于为主体行为的规范化提供制度环境,保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

#习梁畅# 中国与南非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有哪些地理意义 -
(14770198608): 对中国的意义:获得南非丰富的铁矿石、钻石等资源,满足辆经济筷的需要;有利于辆企业开拓南非(非洲)市场.对南非的意义:可以获得中国的资金、技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经济发展;获得丰富而廉价的产品,满足市场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