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历朝历代几乎都有皇子、诸王、诸侯造反,唯独清朝没有? 西安历史的简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其实并不是说清朝没有过皇子和诸侯造反,只不过说在清朝入关以后,他们在面对这样子状况下,他采取了一系列的革命和防范措施,避免了这样子的情况的发生。清朝当时的制度其实就相当于古代的一种非常有名的方式叫做养蛊就是把所有的虫子都放在一个蛊里面,当所有的虫子互相斗争,最后一条虫子活了下来,那么这个虫就是蛊王。

所以说当时清朝他们并不是没有写的,只不过说他们是内部的,像之前的雍正康熙还有皇太极这些人都是从他们众多的人里面杀出来的,其实这些人他们就是众多虫子里面的最后的赢家,只不过说我们没有看到而已。

而且当时清朝他们的命令就是所有的亲王都必须在京城里面,你有你的宅子,那你就这样子住着,没有命令你是不能离开京城的,这样子你是在皇帝的把控一下,你能有什么小动作吗?不可能。而后面的时候,清朝的亲王他们并不是四喜的,而是一代一代的递减的,所以说可能有一天亲王他的后代就会变成平民。

还有一个就是因为这一些人,他们对于八旗士兵的清洗和管教,让当时的八旗四军是只服从于皇帝,是非常高度的中央集权的,所以这样子当时的八旗士兵是其他人都没有办法调动的,所以说其他人没有军权,也就没有办法进行造反。



清朝的皇子和王爷手上都没有兵权和财权,想要造反几乎是不可能。

清朝可以说完全吸取了明朝的教训,再对于那些危害皇室统治的皇子和王爷严密的控制他们手中的权力。

对于清朝来说,明朝的皇子之乱完全是自己的反面教材。当初朱元璋之所以将自己的儿子早早封了王,也是想要起到拱卫中央的作用。

但是朱元璋没有实在错估了自己儿子的野心,在朱元璋去世后,朱棣没过多久就起兵造反,把朱允炆给赶下来台。

后来清朝推翻了明朝,为了避免发生明朝皇子作乱的事,几乎不会让皇子掌握兵权和财权,防止手中权力过大,危害皇室继承人的权利。

为了防止皇子和藩王的造反,清朝制定严格的分封制度。

比如帝王的子嗣出生后,根据其出生的先后顺序来赐予称谓,等到皇子长大后再由宗人府来进行封爵。

对于封爵,清朝的管理很严格,有十二个等级,大多数皇子都被封为贝勒。而对于那些亲王的子嗣,其王府继承人不是继承自己父亲的爵位,而是要比自己父亲低一级。

如果对于国家没有什么功绩的话,亲王的孩子可以继承爵位,但是需要低一等。

在皇子被授予爵位后,都需要从宫里搬出来。然后朝廷会按照其爵位高低来发放俸禄。皇室可以很好的养着这些皇子,但是让他们掌控兵权是几乎不可能的。

没有实权,就相当于没有造反的资本,没有资本怎么可能玩得过有实权的帝王,所以清朝的皇子和藩王才会老老实实的。

第一,清朝的亲王爵位不世袭,亲王世子要想继承爵位不仅要有军功还必须得到皇帝的首肯,而且每朝可以世袭的爵位有名额限制。而那些无法继承爵位的子嗣也是一代比一代爵位低,到第五代基本上就是平民了。

第二,朝廷对藩王的一举一动严密监视,极其敏感。基本上每个朝代都对藩王的行为有严格规定,连出城门都需要上报,而擅自离开封地更是重罪,可以说位高权重的王爷就是皇帝们最防范的人了。在清朝,亲王并没有分封到各个地方,全部都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清朝对亲王、郡王控制非常严厉,规则一切的亲王,郡王等都必须居住在北京,不能随意出去,凡是脱离北京60里外规模,都必须报宗人府,不然就要定罪。

第三,严禁结交大臣。亲王要想造反必须取得朝中大臣的配合和支持,而处于严密监视下的王爷要想和大臣们取得联络和沟通也是很困难的,一旦被发现两方暗通款曲,谋划尚未实现就已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历任皇帝对于造反之人都是采取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严厉态度。

清朝也有。
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这三个都是清朝的王爷——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因为清朝的王爷没有封国,没有封国就发展不了个人势力。全部都被圈养在北京城里,高级米虫,混吃等死。

什么叫历史?~

西安,古称长安;曾用名:大兴城,京兆,奉元,西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的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9大区域中心之一,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特别是我国历史上较辉煌的四个王朝周、秦、汉、唐,均建都在此,代表了我国历史文化的主流。
大西安有汉长安城、阳陵、茂陵等文化遗址。汉开辟了“丝绸之路”,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汉承秦制,在长安建立了持续200余年的西汉政权和空前强大的西汉王朝。汉确立了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和汉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因此,外国把研究中国的学问叫汉学。
大西安有唐皇城、大明宫、大雁塔、小雁塔、昭陵、乾陵等文化遗址。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唐长安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最开放的城市,是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唐王朝延续近300年,融合了包括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以唐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整个东方乃至世界。所以,以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为依托的大西安,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扩展资料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
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
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参考资料:西安-百度百科


#严范炉# 对中国历史朝代的评价. -
(19216721224): 赵无眠 中国自秦以降,一共出过九个大王朝,它们是: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另外,还出过五十几个小王朝,它们是: 三国时的魏、蜀、吴,共三个; 十六国时的东晋、前赵、北凉、夏、后赵,鲜卑:前燕、后燕、西燕、...

#严范炉# 为何历代皇子多短命?(清朝的格格) -
(19216721224): .皇子一般11-14岁结婚,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做了皇帝之后,皇后、宠妃多达几十个.甚至成百个,贪色纵欲不仅使他自己早卒.而且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使后代多体质虚弱.一般的是开国皇帝寿命还可以.其子孙越来越短寿.另外,皇帝有病...

#严范炉# 为什么从秦到清仍有分封的现象? -
(19216721224): 秦到清能叫分封的也就汉,晋,明三朝,最多加半个唐朝,其他都没有显著分封制.三者分封的理由目的完全不一样. 汉朝分封是基于皇族出身贫寒,导致的分封复辟;分封的目的是吸取战国秦朝的教训,对郡县制推行做妥协,变为郡国并行,...

#严范炉# 清朝皇子为什么都爱夭折和过继他人 -
(19216721224): 并不是清朝皇子如此,实际上历代皇宫皆是如此,如明朝明宪宗,他宠爱大自己十多岁的万贵妃,而万贵妃专横,导致他一直没有成年皇子活下来,知道有一天皇帝感叹,眼看年老却无子,才知道有宫人生下了一个皇子,但是一直偷偷藏起来当...

#严范炉# 清代宗室封爵制度与明代有何不同 -
(19216721224): 区别:明朝的诸侯王有封地,有一定的实力,而清朝的王爷只有爵位,没有封地. 1.明朝的封爵 明朝的封爵分宗室和功臣外戚两种. 明太祖之初,定制袭封: 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均视一品; 诸子年十岁,则...

#严范炉# 中国历史上的皇子大概都兼任什么官职? -
(19216721224): 清朝喜欢让皇子兼任个什么差事,其他朝代绝大多数都不行,明朝在京师居住都不行.兼任的一般是修修园子、办个寿辰或什么典礼,除少数人外,一般不给实权.

#严范炉# 为什么清朝末代皇帝都早逝
(19216721224): 第一,根本原因:因为近亲通婚.1、清皇室自入关以前就采取联合蒙古王公贵族的策略,清军中也有蒙八旗的建制,在入关、平三藩、灭太平天国等战争中蒙古军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这种联合最广泛使用的手段就是通婚,查一下清皇室婚谱就知道,满蒙皇族通婚甚至达到了乱%%伦的程度,直接导致了清皇室生育能力的骤降,到了最后大家都知道末代皇帝连生育能力都没有.第二,重要原因:过劳死.清朝的中央集权是历代最严重的,所以清帝是历代皇帝中最勤政的.但这种制度的缺陷也显而易见:对皇帝个人能力和精力要求很高,这种缺陷在康雍乾等伟大帝王时期并不突出,到了后期,巨大的工作量即使中人之资的皇帝也吃不消.

#严范炉#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19216721224):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可知: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关系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但是每个朝代灭亡的具体原因有差别,具体原因如下:一、夏朝 1、内部生产力的衰退; 2、外部环境的长期不稳定; 3、夏王朝统治阶...

#严范炉# 古代为什么那么多诸侯王呢?
(19216721224): 因为是皇帝分封的呀. 诸侯和王的概念,并不是在哪一个朝代共有的,他是近代在总结古代的情况时提出的一种概括的说法.商周时期属于早期奴隶制社会,国土大而人口极少,自由的人就更少,所以,国家的王,需要分封一些自己信得过的人去国家的偏远的地方进行镇守,帮助自己守卫疆土.这些受到分封的人,不一定是国王的家族,也可能是外姓.随着时代的发展,秦汉时期基本上也是类似,但这造成了国家不安的因素;唐朝时期开始,诸王基本不再驻外,宋也类似;到了明朝,朱元璋又心血来潮的分封了很多儿子去不同的城市和省份当王,结果搞得自己死后被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