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1、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这一时期,英国发生了圈地运动,资本主义开始渗入农业中,英国传统手工业如呢绒制造业中出现手工工场。随后,在采煤、冶炼、造船等行业中,手工工场也相继建立起来。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

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仅在手工业、农业中出现了雇佣工人和新兴的资产阶级,而且一些原有的贵族也演变为新贵族。新贵族即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他们拥有大量资本并投资于手工工场,因而同其他资产阶级成员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3、清教思想的兴起

日益成长起来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逐渐感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英国国教不利于他们的发展,要求消除国教中天主教的残余因素,简化教会的仪式和活动,从而他们的主张被称做清教。清教徒的思想实际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的生活理想。

4、专制制度的危机和革命形势的成熟

资本主义的发展,势必导致资产阶级同封建统治者之间矛盾的加剧。斯图亚特王朝开始后,统治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的是天主教,以奉行“君权神授”而闻名,宣称“除上帝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所以,在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经济上,国王常常不通过议会而强行征税,还任命亲信把持有利可图的生产部门,或给予少数贵族贩卖某种商品的特权,使他们控制着大部分国内贸易和几乎整个对外贸易。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宗教问题上,他们名义上尊奉国教但却不断地恢复天主教的教义和礼仪,严厉对待“非国教徒”,特别是残酷迫害“清教徒”,遭到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造成了社会政治局面的日趋紧张。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革命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深入农村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最重要的特点。英国农村很早就与市场有联系。早在13、14世纪英国就已经向欧洲大陆供应大量的羊毛。呢绒业作为英国的民族工业早在十六世纪就在英国广大农村发展起来。一些大商人购进大量的羊毛,分配给以毛纺织为副业的小手工业者和农民进行加工,形成当时最主要的生产形式—即分散的手工工场的形式。从十六世纪开始,英国的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并且普遍地采用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形式。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英国的商业和对外贸易在十七世纪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十五世纪70年代后期起,开始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直到十九世纪上半期,历经300多年。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它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关系的变化:
  1 贵族阶级{中小贵族、乡村绅士、部分富商————新贵封建大贵族(即旧贵族)依靠传统的封建地租过活,由於经常入不敷出,债务越来越多,不断出卖领地。旧贵族人数不多,是革命的对象。
  从旧贵族阶级中分裂出来的新阶层,就是所谓的新贵族。新贵族的土地所有制在经济上不是封建的,而是资本主义的。但是在法律上,他们的土地所有权继续受到国王的限制。因此,他们要求废除骑士领有制,使土地真正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同时,他们也要求实行工商业自由,以便自已获取更大的利润。这一点,恰恰是此后资产阶级有同新贵族结成联盟的基础。
  2资产阶级:十七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由不同的阶层组成。资产阶级的主体,是中等工商业资产阶级。他们属于非行会型的企业主,是分散的和集中的手工工场的组织者,他们遇到的封建障碍比较大,革命要求也比较强烈,他们人数较多,构成了资产阶级的左翼。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在经济上的一致,促使二者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联合.
  3农民阶级:革命前,英国农民的主体仍然是以公簿持有农为主的佃农,他们负担着沉重的封建义务,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剥削制度,使份地真正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
  ④城市平民:当时,英国的城市平民主要由手工业者及其家属构成,他们既受到封建主义的压迫,又受到资本主义的剥削。因此,他们既反对封建奴役,又反对新兴资产阶级的压榨,从而成为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
  清教运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进行的。和欧洲其它国家一样,英国以往也是一个天主教国家。十六世纪上半期,都铎王朝(House of tudor)的享利八世自上而下的进行了宗教改革,经过改革以后的英国国教教会,简称为国教教会。Anglican(意为英格兰的),即安立甘教。但其教义、组织及仪式都未发生多大的变化,与原来的天主教会没有什么重大的区别,仍然保留了主教制以及各级教会的土地财产。所不同的只在於它的最高领导权由罗马教皇转到了英国国王的手里。此后英国国教就成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正因为如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矛头就必然首先指向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支柱—英国国教教会。
  为了反对英国国教,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借用了欧洲大陆上的加尔文教作为斗争的武器。英国的加尔文教徒要求清除国教教会的天主教残余,按照加尔文教的方式,建立一个廉洁、民主的教会组织,因而被称为“清教”他们的主张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愿望。

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根本原因)
这一时期,首先是在传统手工业,如呢绒制造业中出现手工工场。随后,在采煤、冶炼、造船等行业中,手工工场也相继建立起来。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阶级基础)
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仅在手工业、农业中出现了雇佣工人和新兴的资产阶级,而且一些原有的贵族也演变为新贵族。新贵族即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他们拥有大量资本并投资于手工工场,因而同其他资产阶级成员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3、都铎王朝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为加强封建专制统治而采取了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措施,说明发展工商业是增强国力的重要手段。而发展工商业,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都铎王朝时期,英国最终打败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建立了海上霸权。都铎王朝时期,英国的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

4.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利益,激化了一些新生的阶级矛盾。

最重要的是因为当时的制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鼓吹“君权神授”,推行封建专制统治;查理一世解散议会,横征暴敛;农民反对圈地运动,要求获得土地。苏格兰人民终于爆发起义,迫使查理一世重开议会,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章纪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的原因是什么?
(15222183993): 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晚期,新兴资产阶级和专制王权的关系逐渐恶化.伊 丽莎白经常向大臣、亲信及少数工商业者授予制造或销售某种商品的专利权, 严重损害了大多数资本家和商人的利益.资产阶级“清教徒”对女王的宗教 政策非常不满,他们要求按照加尔文教教义彻底改革英国国教,以摆脱王权 的控制.伊丽莎白政府为了维护统治,开始残酷地迫害清教徒,以加强专制 统治.但清教徒的势力却不断壮大,并逐渐把宗教斗争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 17世纪40年代,英国终于在清教徒克伦威尔的领导下爆发了反对封建专制 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

#章纪妍# 日本明治维新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比背景、目标、领导阶级、主要措施 - 作业帮
(15222183993):[答案]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自下而上的革命,他的暴发是因为资本阶级与封建集团在利益上的矛盾越发的尖锐,如资产阶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固有封建模式将劳动力都束缚在土地上,资产阶级的目的是解放劳动力,承认和保护私...

#章纪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哪些特点? -
(15222183993): 1 打着宗教的旗号,革命前期掀起了清教运动.2 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共同反对英国君主专制.3 革命曲折反复,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和艰巨性.4 开辟了革命的新时代.导火索: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的事件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也称又称英国内战、清教徒革命.那场战争导致内战的发生,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40年后,英国人又请来威廉来担任英国国王,进行了“光荣革命”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统治.

#章纪妍# 请讲解下英国的近代发展史 -
(15222183993): 我看了几个,感觉这个总结的更适用于考试,希望你满意阶段一:18世纪中期以前的英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1、革命背景和原因①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和发展.(革命发生的经济基础)手工工场建立和扩展:新...

#章纪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15222183993): (一)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它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最基础的条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路的中心,便利了英国的海外贸易和掠夺. 2.海外贸易的拓展,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