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寿习俗有哪些? 最有趣的祝寿习俗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寿文化

祝寿源自一种质朴的感恩思想。婴儿出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一到自己生日时,就用一定的形式表示对母亲的感恩和纪念,后来发展成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贺,并演绎出祝寿文化来。

祝寿这一习惯在我国很早就存在了。传说在尧的时代华山封人就曾向尧祝寿,这是指对老人祝寿,祝他健康长寿,青春永驻。而普通人过生日,大约是南北朝时兴起的,到唐朝,祝贺成人生日的习俗已很流行。史料记载,唐太宗生日时,宴会百官,臣下上表把皇帝生日这一天定为千秋节。民间不管给老人祝寿,或年轻人过生日,或给孩子过生日,都是在家庭或亲属、朋友间进行,属民间风俗习惯,无可非议。

中国人的寿文化丰富多样。遇到以下年龄更要隆重庆祝:

六十六,是寿俗中最为隆重的一次。因为这个年龄,占了两个六字,照中国的风俗习惯,预示着六六大顺。老人和晚辈对六十六岁庆寿活动都非常重视。“六十六,娘吃闺女一块肉”,此俗在河南汉族中很是流行。父母活到六十六岁过生日那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给父母拜寿,寿礼必须是一块猪肉。这块肉表示着女儿是父母身上的一块肉。女儿长大了,趁父母六六大顺之时,买肉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情。虽然是买的肉,也意味着是割自己身上的肉。为此,对卖肉者不能计较肉的多少,也不能讨价还价,还必须是一刀割下来,有多少算多少,全都送给父母,以显示闺女对老人的敬意。

七十三、八十四是老人的忌年,豫北称它为循头年。民间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因此每当老人到了这个年龄,心情都特别紧张。当父母活到这个年龄的时候,做儿女的,要帮助老人渡过难关。趁父母生日时,买条活鲤鱼,让老人吃了。鲤鱼善“窜”,这一“窜”,老人就算过了难关,以后就会平安无事了。豫南有些地区,要把寿鱼放在锅里整个炖,放盐、葱、姜等作料调味。炖鱼时不要翻动,待鱼汤煮成白色,鱼肉化在汤里时,将鱼汤盛出请老人喝了,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鱼骨架放在村中的河里顺水漂走,他们觉得这样老人的灾祸就可去除了。在豫北一女儿要在父母循头年的时节,选择农历立春的清晨,天色还未发亮时,以满怀祝福的心情,将亲手煮的两个熟鸡蛋拿到麦场上,骨碌几圈后,回家让父亲或母亲躲在门后吃掉。这样,父母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时候,就会像鸡蛋滚麦场一样,平安度过循头年。在北京人们认为,人活到这个岁数如果度得好便能长寿,否则,便可夭折。人们为了长寿,所以在这样的年岁倍加小心,并想办法“破解”以图长寿。常用的办法是系红布腰带,传说红色可以避邪消灾。老北京还有在本命年和60岁以后系红布腰带的习俗。

寿龄雅称

中国人对老人的年龄有很多雅称,均含有不一样的含义。六十岁称为“花甲”,又称耳顺之年。源自孔子《论语》中“六十而耳顺”。六十六是比较珍视的一个寿诞。许多地方都有为老人做六十六寿的习俗。一般用六十六样食物来预示老人健康长寿。七十岁被称为“古稀之年”。古时七十又称“杖国”,意思是这个年龄可以拄着拐杖来回行走。八九十岁称为“耄耋之年”。给八九十岁的老人贺寿,常送带有蝴蝶及猫和折枝花组成的图案。猫是“耄"的同音,蝶是“耋"的同音,是“耄耋富贵"之意,喻祝老人长寿之意。九十岁又称为“九龄”、“眉寿"等。由于人老眉长,眉长则寿长。一百岁称为期颐之年,百岁为人生之极,故日期;此时生活需要人照顾,故日颐。

吃长寿面

过生日时,还要吃长寿面,据说是从西汉盛行的。汉武帝迷信鬼神又相信相术,一天与众臣下闲聊,说到人的寿命长短,汉武帝说:“《相书》上说,人的人中长,寿命就长,若人中一寸,就可以活到一百岁。”

此时坐在旁边的诙谐笑星东方朔就哈哈地笑了出来,众大臣莫名其妙,都说他对皇帝无礼。汉武帝问他笑什么。东方朔说:“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一百岁,人中一寸长,彭祖活了八百岁,他的人中便长八寸,那他的脸有多长啊?”汉武帝和众臣听后都大笑起来,看来长寿靠脸长长点是不可能的。不过《相书》上明明写着,皇上也相信,于是众臣下就想了个变通的方法,脸者,面也,“脸长即面长”。给汉武帝祝寿时臣下就献了碗不切断的长面条,听完解释,汉武帝很高兴地吃了。众臣也仿照皇上过寿时吃长寿面。后来这个风俗传到民间,很快流行开来。因为我国食品中面条历史最为悠长,吃长寿面既简便易行,又含延年益寿之意,即使困苦的平民执行起来也不会有多少困难。现今的长寿面有了讲究,寿面要求三尺,每束需百根以上,盘成塔状,用红绿镂纸拉花罩上面作为贺礼,敬献寿星,寿面必须双份。祝寿时摆于寿案之上,寿星吃寿面时要举办仪式,发表祝寿辞,在一片欢乐气氛中挑起第一箸面吃掉。

献“寿”字

祝寿还时兴一个风雅的寿礼,向寿星敬献大“寿”字,书写者常常是大家,真草隶篆。寿字的多种写法,异彩纷呈,积时久远竞形成“寿字文化”。寿字的写法有一百多种,有的索兴献上写法各异的“百寿图”。最有名的是清代马德昭书写的高157厘米的大“寿”字,不仅运笔刚劲挺拔,气势雄伟,并且独具匠心,用“九十九”和“廿一”五个数字形成了草体寿字;九十九加上二十一等于一百二十,叫“花甲重周”,祝贺寿星活到一百多岁,两度花甲之年。“百寿图",表示了人们长寿百岁、吉祥如意的愿望,也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千百年来,“百寿图’’在民间一直广为流传,至今仍是人们庆贺寿诞的佳品。

献寿图

寿山福海图:在祝寿图中,多指绘以蝙蝠围绕海中山崖飞翔,之所以绘以蝙蝠,是因“蝠"与“福”谐音,象征有福;突出于海面的山崖是寿石,石头上端长有灵芝,来比喻长寿如意。类似的吉祥图还有“海屋添寿”图、 “福如东海”图、 “寿比南山”图等。明朝时节,官员服饰及瓷器上多绘以“寿山福海”图。从吉祥话到吉祥图,充分表达了人们对于长寿的渴望和祈求。

松龟鹤图:在祝寿图中,普遍用松、鹤、龟等来表现吉祥。广为流传的主要有松与鹤、鹤与龟的组合形式。如“松鹤延年图”、“松龄鹤寿图”、“龟鹤齐龄图”等,以表延年益寿、品德高尚之意。在中国文化中,松是长寿之木,它耐寒耐旱,四季常青,霜、雪不凋,生命力极强。古人将松寿命长的特征加以神秘化,使其成了长寿不老的标志。鹤在人们心中是吉祥之鸟,其地位仅次于传说中的凤凰。古人觉得鹤是长寿仙禽,鹤龄、鹤寿都是民间祝寿时常用的吉祥用语。龟因为其寿命之长和其灵性,也被人们所崇拜,有万年灵龟之说。人们把百岁称为“龟龄”,来表示长寿。

八仙庆寿图:祝寿图中多有八仙庆寿、八仙过海图。民间公认的八仙为铁拐李、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民间有许多关于八仙的传说。传说八仙经常赴王母蟠桃宴会,一次八仙在寿宴上吃饱喝足后,归途中遇海。吕洞宾提议八仙不得乘云而过,须各以物投水,乘所投之物而过。于是八仙各用其独门法器渡海而去,因此就有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说。故民间将其作为祝寿题材,成为祝寿中必不可少的形象。

送灯花儿

灯花用彩色灯花纸捻成花形,蘸上香油,灯花的数目比作寿者的岁数要多两个,一个为“本命年”,一个为“增寿年”。晚间由作寿者上香点燃,由其子女每人托一灯盘,列队至大门外与神码、敬神钱等共焚之。

祝寿词

在祝寿时,一句常用的祝贺语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此典出自道书。相传古时青州衡王五十大寿的寿宴上,来了一个乞丐,不等人请就大大方方地坐于上席。管家向他索要寿礼。他则脱下身上的衣服,蘸上酒,向南山上扔去,说礼在山上。众人一看,果见南山上出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寿字,全场一片欢腾。从此就有了“寿比南山"的佳话。

常用的祝寿词有:

通常是寿星的儿子们献上:祝老寿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祝老寿星日月昌明,松鹤长春。

祝老寿星笑口常开,天伦永享。

老寿星女儿、女婿们献上:祝老寿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祝老寿星万事如意,晚年幸福。

祝老寿星生日快乐,后福无疆。

老寿星孙子、孙女们献上:祝老寿星吉祥如意,富贵安康。

祝老寿星事事顺心,幸福长伴。

祝老寿星笑口常开,身体安康。



古时给老人祝寿有哪些习俗?~

过寿时,儿孙们要提前为寿星准备新衣,在贺寿前一天,要布置寿堂。布置寿堂一般包括挂寿图,贴寿联,摆放寿果、寿酒、寿鱼等,供南极仙翁、麻姑等寿神。寿堂布置完毕后,一般全家人一起吃寿面,称为“暖寿”。
在贺寿当日,寿星穿上新衣,坐于寿案。点烛烧香放鞭炮后,儿孙们穿戴整齐,给寿星磕头、祝寿、送寿礼,企望寿星多福多寿。庆寿仪式的时辰各地不同,有些在上午,有些则在中午,寿礼和寿仪也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都是祝愿寿星长寿安康。
人们庆贺生辰,六十岁之前叫过生日,之后即称过寿。六十岁以后,每十年称为“大寿”,每五年称为“小寿”,过寿人称为“寿星”。


扩展资料
旧时,通常从40岁开始行做寿礼。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等逢十年举行,也有少数人在五十就举行的。有的地方在逢九之年行祝寿礼,有的地方则在逢一之年举行,如六十一、七十一等。七十七岁为喜寿,八十八岁为米寿,是比较重要的两次寿礼。
关于具体的日期,或是在生日进行,或是在正月初刚满这一年岁知举行。
举办祝寿礼时寿堂的设置很有讲究。在厅堂中,正面墙正中,挂寿星图,或红底金色的大“寿”字,两旁挂寿联。这寿联很有讲究,必须是重要的亲友送的,而又是寿星主角所喜欢的。
其他寿联、寿幛和寿序等,都挂在两旁,年辈高的或重要的客人送的挂在前,年晚辈的或不重要的客人的挂在后。

在我看来最有趣的祝寿习俗,是舞狮,这种活动舞狮气氛十分热闹。


#明蝶录# 青海庆寿诞习俗有哪些? -
(13159588006): 庆寿诞旧时习俗,男子 50 岁生自谓之“五十大寿”, 但如果父母健在,则不能做寿.对于“六十大寿 ” 比较重视 ,认为“人生六十花甲子 ”, 按青海汉族旧俗,以为是“一圈儿转圆了”, 故要隆重庆祝一番.但庆寿又忌讳“本命年”, 故 ...

#明蝶录# 女性60大寿讲究 -
(13159588006): 祝寿 为长辈庆祝生日叫过寿,六十九岁过七十大寿,俗称整寿.祝寿的人主要是子女、女婿和晚辈至亲,近邻厚友也多临识贺.整寿礼有寿幛、寿衣、寿人(糕点)、寿桃(面蒸)等;一般过寿只有寿人、寿桃. 生辰 商洛人对生辰甚为重视....

#明蝶录# 生日祝寿的传统你知道多少?
(13159588006): 在中国,生日祝寿的习俗很早就存在了. 传说在尧的时候,华山封人就曾向他祝过寿, 只不过不管其生日在哪一天. 中国人过生日大约是从南北朝开始的.据 北齐文学家...

#明蝶录# 80大寿有什么讲究? -
(13159588006): 寿庆俗称“做寿”. 旧时富裕人家60岁开始做寿.做寿一般是早1个月向亲友、门生、下属发请帖,早3天布置寿堂,张灯结彩.寿堂正中放一把披着锦缎的八仙高椅,椅前摆一张围有桌衣的八仙桌.桌上烛盘点燃1双大金统蜡烛,椅后造壁摆1...

#明蝶录# 澄城过大寿的习俗 -
(13159588006): 寿柬,即是一种请帖,它是用来告知并邀请亲朋好友来参加自己长辈的寿辰而使用的一种帖子.民间一般是50周岁及50周岁以上的长辈,逢整十的生日举办寿礼、寿筵时,使用寿柬.寿庆柬帖与其他喜庆柬帖不同,通常都是由子孙或亲友具名的...

#明蝶录# 关于一些风俗问题(长寿的) -
(13159588006): 登高.重阳节又叫 “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佩茱萸·簪菊花.人们认为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有佩带于臂、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饮菊酒.菊花,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吃重阳糕. 做寿或过生日吃长寿面.

#明蝶录# 过80大寿有什么讲究么 -
(13159588006): 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老人希望的是儿女都能回来,一家人聚在一起,这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排场那是次要的,儿女孝顺,共享天伦才是王道.

#明蝶录# 请问给老人过生日有什么讲究吗? -
(13159588006): 1、 子女一定要记住老人生日 虽然嘴上不说,但老人对此是十分敏感的.老人过生日,子女最好能够回去看看,当面说声“生日快乐”是最好的,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回家,也要打个电话问候,让老人知道自己并未被遗忘. 因为老年人普遍都会...

#明蝶录# 给老人祝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
(13159588006): 在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很欣喜地留意到现代人的寿命是越来越长了.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亲人、长辈,可以陪我们共度人生更多的时间.身为晚辈,还有什么比总能承欢于长辈膝下更让人感到幸福的事情呢? 所以,也就可以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