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水平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发展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经济总量规模很小,综合国力不强,技术水平又较低。在那样的具体条件下,比较偏重于发展的速度。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深圳速度。 一、中国经济对苏联模式的超越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在两大阵营对立的情况下,选择了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受苏联的影响很大,中国经济发展计划和经济理论等深受苏联影响。
(一)改革开放前苏联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苏联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在管理方面实现了高度集中的体制。政府和企业关系方面,政府把许多应该属于企业所有的权力收上来,企业没有自主权,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仅仅只是完成生产计划和任务的生产单位,这大大限制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系统中,权力又高度集中于苏共中央。虽然这种体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系统的复杂化、多变化,这种高度集中的体制下企业无法快速对外部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上的缺陷不断凸显。
一. 中国经济建设各方面受苏联模式影响很大。苏联专家广泛深入到中国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主体的156项也是苏联援助的。其实在中国“一五”时期,苏联高度集中的体制的弊端已经开始显现。1956年,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揭露和批判,进而否定了斯大林的历史功绩。苏共二十大后,苏联体制的弊端进一步暴露。对此,中国共产党提出要以苏为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1](p23)毛泽东等人看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希望以此为鉴,并结合中国实际试图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
二. 但由于社会主义建设时间较短,还没有其他可以借鉴的成熟模式,马列著作也不能提供现成的答案,国际环境又处于冷战状态,虽然毛泽东看出了苏联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想打破苏联模式的怪圈,但在实践中却不自觉地放大了苏联模式在某些方面的缺点。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邓小平跟苏联打交道比较多,对苏联模式的优缺点认识也更为深刻。20世纪六十年代经济调整的过程中,他就曾对苏联经济体制的一些弊端有过批评意见。
三. 改革开放初期对苏联模式的超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恢复,党和政府深刻反思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逐渐走出了一条通过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路。邓小平对苏联模式的弊端和存在的问题非常清楚,他深刻地指出:“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在这个判断的基础上,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就大力进行了经济调整,这种调整既是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也是产业结构和管理体制方面的调整,这是对长期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苏联模式的重大改变。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经济总量规模很小,综合国力不强,技术水平又较低。在那样的具体条件下,比较偏重于发展的速度。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深圳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取得的成就?~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全球人口最多的一个国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一场伟大的事业,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了不起的关于发展的故事,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不仅改变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经济力量的分布版图,在人类的历史上从来未曾有一个国家在短短的三十年时间里,让数亿人民摆脱了贫困状态,因此我们说这是史上最了不起的经济发展的成功故事。
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已经,而且在继续对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经济发展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哪里呢?首先体现在经济实力的巨大飞跃,目前讲几个简单的数据:
1、中国的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前1978年世界排名第15位跃居到2010年的第2位,GDP从1978年的区区3645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1年的471568亿元人民币,我们现在的经济总量大约相当于改革开放前1978年的130倍,经济增长速度在过去三十多年中高达9.3%,这是全球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平均水平的3倍。
在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人均GDP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局面,我们的年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人口增长速度,其结果就是中国人均GDP的快速增长。
从1978年区区380亿元增长到2011年35083元,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在这一段时间里高达92倍,人均GDP高速增长的势头一直持续到今天。在最近六年里中国的人均GDP依然呈现出强劲的增长。
我也举一个简单的数据:从2005年我们的人均收入世界排名112位跃居到2011年排名的89位,在这六年里中国的人均GDP的世界排位增长了23位,这个速度相当地令人惊讶。 
2、在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改革开放也带给中国产业结构方面的深刻变化。我们的一次产业的比重从1978年的大约28%下降到目前的10%左右。
与此同时,中国三资产业的比重从1978年的24%上升到目前的44%,提高的大约20个百分点。在一次产业的比重下降、三次产业的比重上升的同时,中国二次产业中的主要产业——制造业的崛起尤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目前,迅速崛起的制造业已经在全球排名第一位,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
在目前全世界大约500种主要的工业产品中,有222种左右的产品产量世界第一这个称号属于中国,在制造业迅速崛起的同时,中国在最近三十多年里还不断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也十分的良好。
在过去三十多年中,我们在产业结构深度优化的同时,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在水力、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取得的成果在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与之比肩。
4、经济实力的巨大飞跃还表现在中国的外汇储备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在改革前的1978年整个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只有区区的1.67亿美元,到2011年我们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31811.48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国的同期中是最高了,我们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外汇储备大国。
经济实力的增长不仅仅体现在以上这些方面,还表现在中国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改革开放前中国是典型的民以食为天的农业大国,当时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区区的134元(1978年数据),到2010年中国农民的年均纯收入已经上升到5919元,这样的速度也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
5、在农村人均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农村的贫困率迅速下降,从1978年的30%下降到2010年的大约4%,贫困率的下降使得数亿中国农民彻底摆脱了贫困状态,到目前为止我们虽然还有部分人口处在贫困中,但是在解决贫困的能力方面我们今天已经大大提升了。
今后我们还要面临一些挑战,但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前景仍然是向乐观的。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今天解决贫困问题的经济基础是过去无法比拟的。
6、中国经济实力的巨大增长还体现在国家财政实力的增长方面,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国家财政收入也经历了一段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期,从1978年我们(募集征服)总共1132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收入增长到2011年103740亿元人民币。这个规模大约相当于1978年的92倍。
2010年中国大陆居民已经基本普及的家用电器,电话的普及率达到了每百人86.5部,互联网的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4.57亿人,其中宽带上网的人数已经达到4.5亿人,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34.3%。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中国的短缺经济状况,可以说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7、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同时,中国在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方面也取得的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中国从2009年开始推动了大规模的医疗卫生保险改革,到今年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我们享受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的人数已经占全国总人数的95%。如此高的覆盖率,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在世界各国中是极为罕见的。
我们从整体上来看,今天中国人民享受到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当然我们还存在许多不足,但是作为一个客观的现实,在这些方面我们取得的成就确实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扩展资料: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
改革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参考资料:改革开放-百度百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世界之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加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创造了许多同时期世界经济发展之最,被众多专家誉为“中国奇迹”。 创造经济增长速度的世界之最。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联邦德国、日本等曾经创造过经济“奇迹”。六七十年代,韩国、新加坡也创造了经济增长纪录。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经济在过去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保持了年均9.4%的高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刷新了世界纪录。 创造贸易增长速度的世界之最。1978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量只有20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7位。到1990年,增至1100多亿美元,位居世界第16位。到2001年,猛增至5098亿美元,世界排名跃居第6位。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在20多年里增长了20多倍,排名前移21位,为世界所罕见。 创造外汇储备增长速度的世界之最。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微乎其微。1989年,也只有55.5亿美元。1993年以后,中国外汇储备飞速上升,到1996年底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居世界第二。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已经突破250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 创造生产增长速度的世界之最。中国曾经是个物资和产品匮乏的国度,改革开放使中国彻底告别了短缺时代。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超过日本而跃居世界第一位。同样雄踞世界产量榜首的还有:粮食、肉类、水产品、水果、棉花、布、煤炭、化纤、化肥、水泥、电视机、数字程控交换机等产品。以如此短的时间,实现主要大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巨大飞跃,这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 创造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之最。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利用外资几乎为零。2001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5684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达3935亿美元。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利用外资规模持续强劲增长,自1993年起,中国吸收外国资本总额一直保持发展中国家首位。


#喻皆晶# 关于改革开放30年衣食住行的变化! -
(17010411143): 这可是我亲手写的!一定要给悬赏分:30—100 衣 虽然改革开放后,没有了布票,做衣服已经不是很普遍,更多人是去百货大楼买衣服穿.但是店铺很少.一个城镇只有一两家百货大楼.可是现在的商店到处都是,还分出了品牌店,老年店...

#喻皆晶# 五十年代初的中国经济情况怎么样 -
(17010411143): 五十年代初期,全国刚刚解放,私有制经济尚未进行改造,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绝对比例.1952年,全国GDP总量为679亿元人民币,国内经济成分构成是:个体经济占71.8%,资本主义经济6.9%,公私合营0.7%,合作社经济1.5%,国营经济19.1%. 经过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GDP达到1029亿元,国内经济成分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有经济和合作制经济成分开始占主导地位,其中个体经济占比下降到7.1%,资本主义经济下降为0,公私合营7.3%,合作社经济53.49%,国营经济32.2%. 整个一五计划(1953-1957)期间,全国名义GDP年均增速9.5%,实际年均增速9.2%.而这个成绩,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情况下完成的.

#喻皆晶# 资产多少算小康?
(17010411143): 关于小康水平,在978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界定的小康水平年标准是800美元,但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的不断提高,现在被修改为年平均1200美元以上. 界定贫困标准问题,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性问题, 它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范畴,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情况有别.我国的贫困线标准从2008年年底前的人均年收入785元人民币,大幅提升至目前的人均年收入1196元人民币,但依据世行的贫困线标准(人均1.25美元/天),相差近一半.

#喻皆晶# 现如今我国经济总量与改革开放初期比较增长了几倍? -
(17010411143): 大约增长了10倍以上吧.

#喻皆晶# 中国双顺差产生的原因? -
(17010411143): 导致国际收支双顺差主要原因原因之一: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我国最终消费率占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