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方位角计算实例 坐标方位角的计算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16
  1 根据已知控制点计算坐标方位角,测设放样点平面位置(极坐标法)
首先明确方位角的概念,方位角是指从直线起点的标准方向北端开始,顺时针量到直线的夹角,以坐标纵轴作为标准方向的称为坐标方位角(以下简称方位角)。测量上选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定纵坐标轴为x轴,横坐标轴为y轴,象限名称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图1),即第Ⅰ象限x>0 y>0;第Ⅱ象限x<0 y>0;第Ⅲ象限x<0 y<0;第Ⅳ象限x>0 y<0,或许对于测量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的x、y轴位置不同,象限规定不同,觉得难理解,其实能注意到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只是规定不同,x轴与y轴互换,象限的顺序与相反,因为轴向与象限顺序同时都改变,只要真正理解了方位角的定义,测量坐标系的实质与数学上的坐标系是一致的,因此数学中的公式可以直接应用到测量计算中。
1.1 按给定的坐标数据计算方位角αBA、αBP
ΔxBA=xA-xB=+123.461m
ΔyBA=yA-yB=+91.508m
由于ΔxBA>0,ΔyBA>0
可知αBA位于第Ⅰ象限,即
αBA=arctg =36°32'43.64"
ΔxBP=xP-xB=-37.819m
ΔyBP=yP-yB=+9.048m
由于ΔxBP<0,ΔyBP>0
可知αBP位于第Ⅱ象限,
αBP=180o-α=180o-arctg=180o-13o27'17.33"=166°32'42.67"
此外,当Δx<0,Δy<0;位于第Ⅲ象限,方位角=180°+ arctg
当Δx>0,Δy<0;位于第Ⅳ象限,方位角=360°+ arctg
1.2 计算放样数据∠PBA、DBP
∠PBA=αBP-αBA=129°59'59.03"
1.3 测设时,把经纬仪安置在B点,瞄准A点,按顺时针方向测设∠PBA,得到BP方向,沿此方向测设水平距离DBP,就得到P点的平面位置。
2 当受地形限制不便于量距时,可采用角度交会法测设放样点平面位置
上例中,当BP间量距受限时,通过计算测设∠PAB、∠PBA来定P点
2.1 根据给定坐标计算∠PAB
ΔxAP=xP-xA=-161.28m
ΔyAP=yP-yA=-82.46m
αAP=180°+arctg =207°4'47.88"
又αAB=180°+αBA=180°+36°32'43.64"=216°32'43.64"
∠PAB=αAB-αAP=9°27'55.76"
2.2 测设时,在A、B上各架设一台经纬仪,根据已知方向分别测设∠PAB、∠PBA,定出AP、BP方向,得P点的大概位置,打上大木桩,在桩顶面上沿每个方向线各标出两点,将相应点连起来,其交点即为P点位置。
上述(一)、(二)为基本计算方法,如果利用计算机计算可利用下面推导公式直接计算,免去判断方位角所在象限及取值范围,方便快速。
α=180°-90°×sign(Δy)-arctg
注: sign(number)函数返回数字的正负号,数字为正时,返回1;为零时,返回0;为负时,返回-1。
3 根据已知控制点计算坐标方位角,求加设控制点坐标
上例中当AP、BP间有障碍物不能通视时,可加设控制点,在BP连线附近选定C点使之与B、P均能通视。
3.1 将经纬仪安置在B点,瞄准A点,分别按盘左、盘右位置测出水平角,取平均值∠ABC=170°15'22",钢尺量出距离DBC =25.355m。
3.2 计算BC方位角
αBC=αBA+∠ABC
=36°32'43.64"+170°15'22"
=206°48'5.64"
3.3 计算C点坐标
xC=xB+DBC·cosαBC=32332.50m
yC=yB+DBC·sinαBC=41940.60m
3.4 可知
αCB=αBC-180°=26°48′5.64″
根据C、P点坐标计算ΔxCP、ΔxCP得出αCP=180°+ arctg=126°33'54.62"
同理求出夹角∠BCP=αCP-αCB=99°45'48.98"、DCP=25.496m,得到P点平面位置。

 1.正、反坐标方位角
每条直线段都有两个端点,若直线段从起点1到终点2为直线的前进方向,则在起点1处的坐标方位角a12称为直线12的正方位角,在终点2处的坐标方位角a21称为直线12的反方位角。
 a反=a正±180°
式中,当a正<180°时,上式用加180°;当a正>180°时,上式用减180°。
 2.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实际工作中并不需要测定每条直线的坐标方位角,而是通过与已知坐标方位角的直线连测后,推算出各直线的坐标方位角。因β2在推算路线前进方向的右侧,该转折角称为右角;β3在推算路线前进方向的左侧,该转折角称为左角.从而可归纳出推算坐标方位角的一般公式为:
a前=a后+180°+β左
a前=a后+180°-β右
如果计算的结果大于360˚,应减去360°,为负值,则加上360˚。
方位角:从标准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方向到直线的水平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为0°~360°。

【转载】  在市政工程施工测量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根据已知导线控制点,利用经纬仪、钢尺测设待定点的实际问题,解决此类问题往往需要计算坐标方位角或点位坐标,根据工作中的实践体会将计算方法总结如下:   1 根据已知控制点计算坐标方位角,测设放样点平面位置(极坐标法)   首先明确方位角的概念,方位角是指从直线起点的标准方向北端开始,顺时针量到直线的夹角,以坐标纵轴作为标准方向的称为坐标方位角(以下简称方位角)。测量上选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定纵坐标轴为x轴,横坐标轴为y轴,象限名称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图1),即第Ⅰ象限x>0 y>0;第Ⅱ象限x<0 y>0;第Ⅲ象限x<0 y<0;第Ⅳ象限x>0 y<0,或许对于测量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的x、y轴位置不同,象限规定不同,觉得难理解,其实能注意到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只是规定不同,x轴与y轴互换,象限的顺序与相反,因为轴向与象限顺序同时都改变,只要真正理解了方位角的定义,测量坐标系的实质与数学上的坐标系是一致的,因此数学中的公式可以直接应用到测量计算中。 1.1 按给定的坐标数据计算方位角αBA、αBP ΔxBA=xA-xB=+123.461m ΔyBA=yA-yB=+91.508m 由于ΔxBA>0,ΔyBA>0 可知αBA位于第Ⅰ象限,即 αBA=arctg =36°32'43.64" ΔxBP=xP-xB=-37.819m ΔyBP=yP-yB=+9.048m 由于ΔxBP<0,ΔyBP>0 可知αBP位于第Ⅱ象限, αBP=180o-α=180o-arctg=180o-13o27'17.33"=166°32'42.67"   此外,当Δx<0,Δy<0;位于第Ⅲ象限,方位角=180°+ arctg   当Δx>0,Δy<0;位于第Ⅳ象限,方位角=360°+ arctg 1.2 计算放样数据∠PBA、DBP ∠PBA=αBP-αBA=129°59'59.03"   1.3 测设时,把经纬仪安置在B点,瞄准A点,按顺时针方向测设∠PBA,得到BP方向,沿此方向测设水平距离DBP,就得到P点的平面位置。   2 当受地形限制不便于量距时,可采用角度交会法测设放样点平面位置   上例中,当BP间量距受限时,通过计算测设∠PAB、∠PBA来定P点 2.1 根据给定坐标计算∠PAB ΔxAP=xP-xA=-161.28m ΔyAP=yP-yA=-82.46m αAP=180°+arctg =207°4'47.88" 又αAB=180°+αBA=180°+36°32'43.64"=216°32'43.64" ∠PAB=αAB-αAP=9°27'55.76"   2.2 测设时,在A、B上各架设一台经纬仪,根据已知方向分别测设∠PAB、∠PBA,定出AP、BP方向,得P点的大概位置,打上大木桩,在桩顶面上沿每个方向线各标出两点,将相应点连起来,其交点即为P点位置。   上述(一)、(二)为基本计算方法,如果利用计算机计算可利用下面推导公式直接计算,免去判断方位角所在象限及取值范围,方便快速。 α=180°-90°×sign(Δy)-arctg   注: sign(number)函数返回数字的正负号,数字为正时,返回1;为零时,返回0;为负时,返回-1。 3 根据已知控制点计算坐标方位角,求加设控制点坐标   上例中当AP、BP间有障碍物不能通视时,可加设控制点,在BP连线附近选定C点使之与B、P均能通视。   3.1 将经纬仪安置在B点,瞄准A点,分别按盘左、盘右位置测出水平角,取平均值∠ABC=170°15'22",钢尺量出距离DBC =25.355m。 3.2 计算BC方位角 αBC=αBA+∠ABC =36°32'43.64"+170°15'22" =206°48'5.64" 3.3 计算C点坐标 xC=xB+DBC.cosαBC=32332.50m yC=yB+DBC.sinαBC=41940.60m 3.4 可知 αCB=αBC-180°=26°48′5.64″ 根据C、P点坐标计算ΔxCP、ΔxCP得出αCP=180°+ arctg=126°33'54.62"   同理求出夹角∠BCP=αCP-αCB=99°45'48.98"、DCP=25.496m,得到P点平面位置。   以上是个人工作中总结得来,有实用价值,由于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供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参考、商榷。 参考文献:   [1]吕云麟,林凤明.建筑工程测量(第二版)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 http://www.chinaqking.com/%d4%ad%b4%b4%d7%f7%c6%b7/2009/60895.html

其实就是个公式:
α后=α前+β(左角为加,右角为减)超过360度就减去360度。左角右角是按路线的前进方向来定的。还不懂就去百度文库下载个课件,测量学基础,坐标方位角计算。

坐标方位角计算例题 求解~

公式arctan(△Y/△X)取绝对值计算即可
前提 你要求谁指向谁的方位 我这里用A指向B的方位给你算
△Y=YB-YA=250.222-200.222=50
△X=XB-XA=50
则arctan(50/50)=45° 记为a
判断象限
△Y△X都是正的 1象限
45°不变

答案就是A指向B的方位角为45°
其他象限相应变化
二:180-a
三:180+a
四:360-a

以上 希望能帮到你

还有你说的那个应该是北方位一般分磁北 真北和坐标北

 1.正、反坐标方位角
每条直线段都有两个端点,若直线段从起点1到终点2为直线的前进方向,则在起点1处的坐标方位角a12称为直线12的正方位角,在终点2处的坐标方位角a21称为直线12的反方位角。
 a反=a正±180°
式中,当a正<180°时,上式用加180°;当a正>180°时,上式用减180°。
 2.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实际工作中并不需要测定每条直线的坐标方位角,而是通过与已知坐标方位角的直线连测后,推算出各直线的坐标方位角。因β2在推算路线前进方向的右侧,该转折角称为右角;β3在推算路线前进方向的左侧,该转折角称为左角.从而可归纳出推算坐标方位角的一般公式为:
a前=a后+180°+β左
a前=a后+180°-β右
如果计算的结果大于360˚,应减去360°,为负值,则加上360˚。
方位角:从标准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方向到直线的水平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为0°~360°。


#耿朗刻# 怎么去算出工程测量中的坐标方位角 -
(13781182700): 计算公式如图

#耿朗刻# 算坐标方位角 -
(13781182700): BA的坐标方位角=tan-1((EA-EB)/(NA-NB)),还要看在第几象限,是否需要再加180度或360度 如果在第一象限,不需要加减,第二,三象限需要加180度,第四象限要加360度

#耿朗刻# 测量坐标方位角计算? - 作业帮
(13781182700):[答案] 坐标P(x,y),则坐标方位角为:β=arctan(x/y) 不过要注意点坐标系问题,大地坐标系的话,就是那种经纬度坐标表示的点,要先转换为直角坐标系,才能算坐标方位角

#耿朗刻# 怎么计算方位角?
(13781182700): 1-6 1-7 坐标方位角为85°12′0.46″ 1-7 1-9 坐标方位角为47°33′19.99″ 1-9 1-11 坐标方位角为63°48′31.93″ 1-11 1-12 坐标方位角为163°5′2.44″ 1-12 1-13 坐标方位角为87°27′2.22″ 答案就在上面 过程自己看书 看坐标反算

#耿朗刻# 急需一份关于工程测量坐标和方位角计算公式 -
(13781182700): 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换算(见图8—1):(直角坐标用两点间的坐标增量表示;极坐标用两点间的方位角a和边长S表示)①坐标正算:(极坐标划为直角坐标P→R);即:已知一个点的坐标及该点至未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计算未知点坐标方...

#耿朗刻# excel中如何使用if函数反算坐标方位角 -
(13781182700): 如果你的方位角计算方式没有错的话那公式应该是这样的 A1 B1 C1 D1 列表示 X1 Y1 X2 Y2 则在E2单元格输入:=IF(AND(C2-A2>0,D2-B2>0),ATAN((D2-B2)/(C2-A2))*180/PI(),IF(AND(C2-A20),ATAN((D2-B2)/(C2-A2))*180/PI()+180,IF(AND(C2-A2 如果需要换算成测量所用的度分秒:则在F2输入:=INT(E2)&"°"&INT((E2-INT(E2))*60)&"′"&ROUND((60*(E2-INT(E2))-INT(60*(E2-INT(E2))))*60,2)&"″"

#耿朗刻# 题目,测量学怎么求坐标方位角 -
(13781182700): 2,3边: 139度44分30秒 3,4边: 109度41分30秒 其实你用360度去减就行了,不过记住1度=60分,1分=60秒

#耿朗刻# 有没有大神会推算方位角? -
(13781182700): 方位角,是指卫星接收天线,在水平面做0°-360°旋转.方位角调整时抛物面在水平面做左右运动.通常我们通过计算软件或在资料中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以正北方向(约地磁南极)为标准,将卫星天线的指向偏东或偏西调整一个角度,该角度即...

#耿朗刻# 如何计算两坐标的方位角
(13781182700): 现在都用5800了,谁还用4800.通过方位角和距离,求出和已知点都坐标增量.然后求出该点坐标.如果你都已知点是个假设的,那么还要用坐标转换,求出真正的坐标.原计算公式为: S12=sqr( (x2-x1)2+(y2-y1)2)= sqr(△x221+△y221) A12=arcsin((y2-y1)/S12) S12为测站点1至放样点2的距离; A12为测站点1至放样点2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