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如水,皎洁空灵的特点.还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疏影摇曳的美.

修辞 :比喻 作用 特点 :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 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皎洁、澄清、透明

观月记与记承天寺夜游都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共同的表达效果~

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描写和衬托等手法。两篇文章都在景中寄情。他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或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或排遣自己内心的郁闷。

“积水空明”写月光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具有清冷皎洁的特点,月光如水给人澄澈、清幽宁静、疏影摇曳的感受。


#和疮华# 记承天寺夜游文中写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用
(15591493491):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闲适宁静,悠然自得的心情 比喻

#和疮华# 记承天寺夜游——修辞手法的运用,在线等,急需. -
(15591493491): 反问比喻拟人

#和疮华# 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
(15591493491): 描写月光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意思是:庭院中的月光,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草(藻、荇)在水中交错飘荡,这都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比喻,把月光比喻成一泓清澈的积水;比喻恰当、形象,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夜晚月光的明亮,联想到作者当时被流放的处境,同时也倍感清冷. 写月光明亮,应该是赏月的最佳时机,可惜作者自己和共赏月的朋友张怀民都是“闲人”,没事可做才有时间赏月,这样就更有力地表达出了作者当时被流放的孤寂、感伤的情怀,也就有力地表达了主题.

#和疮华# 记承天寺夜游 写景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5591493491): 比喻(其中的借喻)

#和疮华# 记承天寺夜游 中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可以看出月色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 -
(15591493491): 1、特点: 全文分三层,第一层叙事,朴素、淡泊而有自然流畅. 第二层写景.作者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 第三层便转入议论,作者感慨到,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

#和疮华# 记承天寺夜游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
(15591493491): 1.记叙,点明夜游的时间,地点及原因2.描写,描写记承天寺庭院中清澈空明的月色3.议论,诉说“闲人”洒脱中得无奈

#和疮华# 《记承天寺夜游》中“月色入户”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妙在何处? -
(15591493491):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妙在“入”字,将月光写活了,并且突出了苏轼的豁达的胸怀.

#和疮华#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运用什么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5591493491): 这句是简单的比较,这个世界太纷纷扰扰,虽有夜色空明,清静淡幽如承天寺者却无人能体会到其中的恬静幽美,这个世界只剩下你和我了.表达了作者一种超然情怀,远离红尘的括淡情意.

#和疮华# 记承天寺夜游中[月色入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15591493491): 拟人的修辞手法,希望能帮到你,呵呵.

#和疮华# 记承天寺夜游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
(15591493491): 1.记叙,点明夜游的时间,地点及原因2.描写,描写记承天寺庭院中清澈空明的月色3.议论,诉说“闲人”洒脱中得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