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国30年代社会背景。 中国20世纪20、30年代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0
辛亥革命后至19世纪20年代头一二年,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呈现了快速发展的状态。

“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辛亥革命成功后,封建君主专制的推翻,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资本主义投资建厂、振兴实业的热情。提倡实业建设的社会团体纷纷建立,提倡工业建设的杂志、报纸纷纷出版,新的私人资本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几乎每天都有新公司注册,令实业部应接不瑕。据农商部统计。辛亥革命前后历年设立的资本额在10 000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1911年为40家,资本额576万元;1912年为85家,资本额1 038万元,1913年为79家,资本额1 358.7万元;1914年102家,资本额l 486.8万元。革命后的设厂数为革命前的两倍半①。

然而,辛亥革命毕竟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所产生的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其他重大因素发挥作用,由革命引发的新一轮发展实业热潮不会持续太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显著改变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生存条件和外部环境,加之国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推动了辛亥革命后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浪潮继续高涨。

棉纺织、火柴、机器制造等行业在大战期间因进口锐减而获得快速发展。其中,以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显著。“一战”爆发前,中国棉纺织业受英国产品的压抑,步履维艰,发展甚慢。“一战”爆发后,英国忙于战争,向中国出口的棉纱数量明显减少。进口日纱想乘机取而代之,但受到了抵制外货运动的有力钳制。进口棉纱的锐减,引起了国内棉纱价格的猛烈上涨,但棉花价格和工人工资的上涨幅度不大,这就给生产厂家带来了丰厚利润。以全国平均计算,厂家每生产一包16支棉纱,1915年尚亏损3.13两,1919年已有盈利50.55两之多②,各纱厂无不获利万千。于是棉纺织行业出现了一个扩大生产、更新设备的热潮。据统计,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量1914年为50.2万枚,1921年猛增到123.8万枚,布机数量1914年为2 566台,1921年达到6 675台③。实收资本从1913年的1 423万余元,迅速上升到1921年的9 842万元,增加了六倍之多④。在利润积累较快、资本较为充裕的条件下,不少纱厂对厂房建筑和技术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其中最重要的是改蒸汽引擎为电力马达,不但节省了燃料费用,还使原来使用人力的工序改用动力。经过一战及其后几年的发展,棉纺织行业的面貌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面粉,榨抽、锑钨开采等部门在大战期间因出口大增而加速发展,其中面粉业尤为显著。“一战”爆发前,我国为面粉入超国,1915年起开始出超,出超1.92万担,1918年猛增至200万担,1920年达到344.98万担,总计1920年出口面粉396万余担,是1913年出口量的33.14倍⑤。面粉价格也呈上升趋势,上海市场每包面粉的价格1914年为21.08元,1915年上升到2.;2元,1920年再上升到2.75元⑥,而小麦价格由于产量稳定增长,市场供应充足,反而呈下降趋势。这就给面粉业带来了高利润,面粉业由此迅速发展起来,新的机器面粉厂不断出现。1914年至1921年累计新创办面粉厂100家,资本总额2341.3万元,日产能力达229 453包⑦。老厂也不断增添设备,扩大生产。截止1921年,全国实存面粉厂总计137家,资本总额3286.9万元,日产能力312 643包⑧,形成了中国机器面粉业发展的最好时期。

“一战”时期出口增加的原因,一方面是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生产,许多物资依赖进口,外国洋行纷纷向中国采购,促成了中国产品在国外市场的畅销。另一方面,由于世界金融货币体系的变革,发生了金贵银贱的现象,1915年银价降到从未有过的低谷,伦敦每盎司大条银价由1912年合28.03便士,下降到合23.69便士⑨。中国虽无本位货币,但主要通货为银币,出口按银元计价,利润大增。也带动了出口的发展。1916年以后银价回升,但国外物价水平也不断高涨,仍然有利于出口。同时,由于进口货价位高昂,也有利于民族工业品的国内销售。

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抵制外货运动的持续不断,外货受到沉重打击,国货得以不断畅销。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创建于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高潮中,1915年正式向中国政府注册。在广大民众争买国产卷烟的爱国热潮推动下该公司获得迅速发展,1918年增资为500万元,1919年再扩大为1 500万元,销售额由1912年的43万余港元增加到1921年的2 800万港元,同期的公司盈利也由5.2万港元增加到400余万港元,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卷烟企业。

总之,“一战”期间及其后的几年间,是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工业高速发展的时期。1914年至1920年私人产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为10.54%,一些主要行业的增长率更高,面粉业为22.8%。卷烟业为36.7%,棉纺织业为17.4%。至1920年,私人资本的产业资本总额已达5.8亿元。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工业获得长足进步

中国20世纪20、30年代的历史背景,谁知到啊,帮帮忙~

那是中国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啊!
一1921年-1927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逝世、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打败北洋军阀、1927年“二七”大屠杀。
二1927年-1937年蒋介石和地方军阀进行中原战争名义上统一全中国、日本发动“九•一八”占领东北三省、蒋介石对中央苏区进行五次围剿、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国民党自称所谓的统治时期黄金十年。
三1937年-1939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进行全面侵华、南京大屠杀、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族全面抗日。

那是中国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啊!
一1921年-1927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逝世、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打败北洋军阀、1927年“二七”大屠杀。
二1927年-1937年蒋介石和地方军阀进行中原战争名义上统一全中国、日本发动“九•一八”占领东北三省、蒋介石对中央苏区进行五次围剿、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国民党自称所谓的统治时期黄金十年。
三1937年-1939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进行全面侵华、南京大屠杀、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族全面抗日。


#干梦兰# 与聂耳同时代的中国音乐家还有谁,作品是什么 -
(13025735771): 黄自是我国30年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及音乐理论家.他的创作集中在专业音乐这一方面,作品侧重于艺术性歌曲.聂耳作为我国30年代著名的作曲家与音乐活动家,同时兼任“左翼音乐运动”的主要骨干.他的创作则集中在群众歌曲和...

#干梦兰# 《日出》的主旨是? - 作业帮
(13025735771):[答案] :《日出》以都市生活为背景,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上层社会的腐朽堕落、尔虞我诈,而下层社会却饥寒交迫、痛苦挣扎.深刻认识到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

#干梦兰# 20世纪50年代中国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
(13025735771): 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像人造卫星的升空,航空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绩,铁路方面如兰新,包兰,宝成铁路的建立.以及南京,武汉长江大桥的建立,和东北工业基地的建设.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代背景具体:1.国内:新中国刚刚成...

#干梦兰# 边城的简要内容. -
(13025735771): 《边城》主要情节 作品主要是以30年代湘西的社会为背景,以湘、渝、黔边交界的茶洞渡口为描述对象,以老船公和外孙女的生活经历为载体,把湘西朴实的民风及独特环境中那种人性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一条清澈见底的茶洞河畔的渡口中...

#干梦兰# 谁知道《边城》的时间背景? -
(13025735771): 《边城》背景及主要情节: 作品主要是以30年代湘西的社会为背景,以湘、渝、黔边交界的茶洞渡口为描述对象,以老船公和外孙女的生活经历为载体,把湘西朴实的民风及独特环境中那种人性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一条清澈见底的茶洞河畔...

#干梦兰# 初二上学期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的背景是什么?
(13025735771): 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的背景: (1)根本原因: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迫切需要原料、市场.(因为日本是岛国,资源缺乏,资本主义需要的市场狭窄,而中国,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2)历史原因:日本是靠明治维新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日本军国主义同封建势力结合,具有极强的扩张性. (3)现实原因:日本国内矛盾突出,统治阶级为了转移人民斗争视线. (4)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就制定了扩张、称霸的大陆政策,侵略中国,是其扩张的一步. (5)在中国方面,蒋介石正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也提供了可乘之机.

#干梦兰#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 作业帮
(13025735771):[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中国特色社会...

#干梦兰# 19世纪20年代的社会背景 政治 思想 军事等各个方面的 -
(13025735771): 十九世纪20年代是中国最为贫弱挨打的时候,当时所处背景是清王朝推翻时间较短,民国时间不长,国内军阀割据,土匪横行,人民民不聊生,国外帝国势力虎视眈眈对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已经把中国看成一块大蛋糕,而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常常因为瓜分不均产生矛盾,而这些矛盾都是以互相扶植代理人的形式出现,要这些代理人互相打,因此也就有了20年代的国共合作北伐,政治上名义是中华民国,但是各个地区不听从中央,思想上比较混乱,多数以卖国求荣,人民看不到曙光,军事全部靠进口,没有生产能力,海防形同虚设,帝国军队在中华大陆都有军事据点,这就是当时所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