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佩空归夜月魂”是什么意思 环佩空归夜月魂的空有什么表达效果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环佩空归夜月魂”的意思是:

环佩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

南宋词人姜夔在他的咏梅名作《疏影》里曾经把杜甫这句诗从形象上进一步丰富提高:“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这里写昭君想念的是江南江北,而不是长安的汉宫,特别动人。月夜归来的昭君幽灵,经过提炼,化身成为芬芳缟素的梅花,想象更是幽美。

这句诗来自唐代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夜月一作:月夜环佩一作:环佩)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扩展资料

全诗评价:

清人李子德说:“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这个评语说出了这首诗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它自始至终,全从形象落笔,不着半句抽象的议论。

而“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的昭君的悲剧形象,却在读者的心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咏怀古迹五首



这句诗是写王昭君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

南宋词人姜夔在他的咏梅名作《疏影》里曾经把杜甫这句诗从形象上进一步丰富提高:“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这里写昭君想念的是江南江北,而不是长安的汉宫,特别动人。月夜归来的昭君幽灵,经过提炼,化身成为芬芳缟素的梅花,想象更是幽美。

全诗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翻译

穿过千山万壑一直奔向荆门,这是美丽的昭君生长的村庄。

她离开汉宫踏入渺远的荒漠,只留下青冢空向凄凉的黄昏。

糊涂的君王依据画像辨美丑,昭君的灵魂能在月夜中归来。

千百年来琵琶声回荡在空中,那是昭君无穷的怨恨和诉说。


扩展资料

《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

并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

全诗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诗歌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意思是: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代: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夜月 一作:月夜 环佩 一作:环佩)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扩展资料:

赏析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杜甫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清人李子德说:“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这个评语说出了这首诗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它自始至终,全从形象落笔,不着半句抽象的议论,而“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的昭君的悲剧形象,却在读者的心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释义:昭君的灵魂能在月夜中归来。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白话译文

穿过千山万壑一直奔向荆门,这是美丽的昭君生长的村庄。

她离开汉宫踏入渺远的荒漠,只留下青冢空向凄凉的黄昏。

糊涂的君王依据画像辨美丑,昭君的灵魂能在月夜中归来。

千百年来琵琶声回荡在空中,那是昭君无穷的怨恨和诉说。

扩展资料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

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同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组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第三首,是诗人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这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环佩空归夜月魂  表面意思为: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深层意思为:昭君身死匈奴,恐怕只有她的灵魂能在月夜回归汉室。

出自: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拓展资料: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环佩空归夜月魂的解释~

说的是佩带玉饰的昭君已经死在匈奴,只有她的魂魄能在月夜归来。
...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之三,咏怀明妃王昭君: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起句“ 群山万壑”,写群山相连,万壑钟秀,奔赴荆门,山川灵秀钟于此处,才生长出明妃这样的人物来。诗人瞻慕古人之情,写得极为郑重,起得极为突兀 。二句引出明妃,说“尚有村”,生长名邦,殁身塞外,仅遗此迹,一个“尚”字,流露出沉郁的伤悼之情 。三四句承上转出一出深宫,竟死塞外之意。“一去”二字说得痛切。“紫台”,汉宫名。“去紫台”而“连朔漠”,出汉宫而入塞外,这是怨恨之始。“独留青冢向黄昏 ”,写得凄绝 。生离汉国,死葬异地,其骨虽朽,其冢犹青,这是怨恨之结 。“独留”,“向黄昏”,“ 青冢”,都透出明妃之怨恨。五六句承上作转折 ,“画图省识”一语说得委婉而尖历,是以虚笔运实事 。“省识”与“空归”对文,“省识”即详识。识人靠画图,君王之昏庸可知,后宫之黑暗可知,多少才人被埋没又可想而知了 。故“画图省面”,生前失宠之“怨恨”可知。而“一去紫台”、“独留青冢”都因此而生,因此而起。“一去紫台”、“独留青冢”,说去国之恨 ,留葬异乡之怨 ,这里饱含家国之思,因此六句引出“ 环佩归魂”。美如明妃,抱恨绝域,因而此句说其死之遗恨未偿 ,故曰“ 归魂 ”;而此“归魂”终属“空归”、枉归。生前失宠,死后无依,离家去国,遗恨绝域,写来凄极,怨极。结尾借出塞之曲点明题旨 。《琴操》 :“昭君作怨思之歌 。”昭君之怨歌当从“ 琵琶 ”中弹出,饰“琵琶”以“千载”,是指其怨恨之长久,何况汉人又“作胡语”,此中更透出离家去国之怨思。唯有琵琶写意,千载留恨。结尾一气喷薄,变全诗之含蓄委婉而为怨恨慷慨。美女遗恨与才士失志本相通联,感明妃遗恨绝域,叹志士失遇无路。美不得宠才不得用,离家去国之思,寂寥千载之恨,种种古人今人之怨恨,都概括在诗中。诗风含蓄委婉而又慷慨悲歌,极有韵致。
《咏怀古迹》组诗借古迹以咏怀,叹庾信之“萧瑟 ”,伤宋玉之“空文藻”,悲明妃之“怨恨”,感怀蜀主身后之“ 虚无”,奴惜诸葛孔明之大功不成。诗人借古人古事寄托感慨,将自身之感、时事之情融入诗中,因此全组诗感情深厚,转折跌宕,峥嵘多姿,是杜诗七律中优秀诗作。

“空”字把万千遗恨表达了出来。
杜甫自己心忧社稷,结果却遭到君王的厌弃,终老江湖。因此,他对昭君的厄运充满了同情,对昭君的故国之思有着充分的理解。然而他深知奇冤已经铸就,纵使昭君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但魄魂归来也是枉然了。这一个“空”字就写得肝肠寸断,把这万千遗恨表达了出来。
此句出自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为: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穿过千山万壑一直奔向荆门,这是美丽的昭君生长的村庄。她离开汉宫踏入渺远的荒漠,只留下青冢空向凄凉的黄昏。
糊涂的君王依据画像辨美丑,昭君的灵魂能在月夜中归来。千百年来琵琶声回荡在空中,那是昭君无穷的怨恨和诉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思想主题:
这首诗吟咏了王昭君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她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她凄凉的身世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咏怀古迹五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滑垄伯# 魂归九天悲夜月是啥意思 -
(18977173585): 魂归九天悲夜月,芳流百代忆春风 绮阁风凄伤鹤唳,瑶阶月冷泣鹃啼 这是一首挽联中的两句,是一首写女子亡故表达哀思. 意思是你的魂魄乘着风飞到九霄之外的天上,剩下我在这深夜中望着月亮思念着你独自悲泣.

#滑垄伯# <咏怀古迹>中“环佩空归月下魂”中的“空”字含义丰富,请加以解析 -
(18977173585): “空归”二字真写得肝肠寸断,把万千遗恨表达了出来.“春风面”与“月夜魂”更是对得惊警:昔如彼,今如此,讽情贬意隐于色彩不同的六字之中.

#滑垄伯#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中是“环佩空归月夜魂”还是“夜月魂”? -
(18977173585): 中华书局本《杜诗详注》里的是“夜月魂”.春风,夜月.春、夜,表示时令,风月,气象对天文.

#滑垄伯#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
(18977173585): 1、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这第三首,...

#滑垄伯#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是什么意思? -
(18977173585): 意思是: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地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皇宫离开去到那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出自: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原文: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滑垄伯#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300字赏析 - 作业帮
(18977173585):[答案]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杜甫此联虽然紧承上联之意说出,但却由咏古迹转向了咏怀与议论,揭示了造成昭君悲剧的原因.“画图省识”句,本于《西京杂记》的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

#滑垄伯# 环佩空归夜月魂中的归词类活用 -
(18977173585): 使动用法,使.....归

#滑垄伯# 环佩空归夜月魂,中空字的意思? -
(18977173585): 应该是,死去,不能再回来了的意思,或者是一切归空的意思.

#滑垄伯# 咏怀古迹,其三 中环佩空归夜月魂的"空"字的妙处?谢谢 -
(18977173585): 一个 “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滑垄伯# "环佩空归夜月魂"是谁的诗?上一句或者下一句有是什么?
(18977173585): 杜甫《咏怀古迹》:“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