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革命家(如毛泽东,陈毅等)诗词一首 什么是文学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会昌〕县名,在江西省东南部,东连福建省,南经寻乌县通广东省。早在一九二九年,毛泽东为开辟赣南根据地,就率领红军到过会昌,以后又常途经和居住在这里。这首词是一九三四年夏天作者在中共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时所作。
〔莫道君行早〕旧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踏遍青山人未老〕作者自注:“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本句的“人”和上句的“君”,都指作者自己。
〔这边〕指中央革命根据地南线。
〔会昌城外高峰〕指会昌城西北的会昌山,又名岚山岭。作者在六十年代曾回忆说:会昌有高山,天不亮我就去爬山。
〔颠连〕起伏不断。
〔东溟(míng明)〕指东海。
〔南粤〕古代地名,也叫南越,在今广东、广西一带。这里指广东。

毛泽东的;
西江月《井岗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

清平乐《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秋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甄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
如梦令《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五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一九三零年七月

六月天兵征腐恶,
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
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
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
狂飙为我从天落。
-------------------------------------------------
浪淘沙《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时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
卜算子《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陈毅的诗词;
反攻下汀州龙岩 1929年6月
闽赣路千里,春花笑吐红。铁军真是铁,一鼓下汀龙。

忆亡 1932年秋
余妻肖菊英,不幸牺牲,草草送葬,夜来为诗,哀哉。
泉山渺渺汝何之?检点遗篇几首诗。芳影如生随处在,依稀门角见冰姿。
检点遗篇几首诗,几回读罢几回痴。人间总比天堂好,宿愿能偿连理枝。
依稀门角见冰姿,影去芳踪我不知。送葬归来凉月夜,泉山渺渺汝何之。
革命生涯都说好,军前效力死还高。艰难困苦平常事,丧偶中年泪更滔。

赣南游击词 一九三六年夏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日落西,集会议兵机。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立即就迁居。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
天放晴,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梦中念敌情。
休玩笑,耳语声放低。林外难免无敌探,前回咳嗽泄军机。纠偏要心虚。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再请把兵交。
讲战术,稳坐钓鱼台。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勤学习,落伍实堪悲。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前进心不灰。
莫怨嗟,稳脚度年华。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

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会昌〕县名,在江西省东南部,东连福建省,南经寻乌县通广东省。早在一九二九年,毛泽东为开辟赣南根据地,就率领红军到过会昌,以后又常途经和居住在这里。这首词是一九三四年夏天作者在中共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时所作。
〔莫道君行早〕旧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踏遍青山人未老〕作者自注:“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本句的“人”和上句的“君”,都指作者自己。
〔这边〕指中央革命根据地南线。
〔会昌城外高峰〕指会昌城西北的会昌山,又名岚山岭。作者在六十年代曾回忆说:会昌有高山,天不亮我就去爬山。
〔颠连〕起伏不断。
〔东溟(míng明)〕指东海。
〔南粤〕古代地名,也叫南越,在今广东、广西一带。这里指广东。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会昌〕县名,在江西省东南部,东连福建省,南经寻乌县通广东省。早在一九二九年,毛泽东为开辟赣南根据地,就率领红军到过会昌,以后又常途经和居住在这里。这首词是一九三四年夏天作者在中共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时所作。
〔莫道君行早〕旧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踏遍青山人未老〕作者自注:“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本句的“人”和上句的“君”,都指作者自己。
〔这边〕指中央革命根据地南线。
〔会昌城外高峰〕指会昌城西北的会昌山,又名岚山岭。作者在六十年代曾回忆说:会昌有高山,天不亮我就去爬山。
〔颠连〕起伏不断。
〔东溟(míng明)〕指东海。
〔南粤〕古代地名,也叫南越,在今广东、广西一带。这里指广东。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的;
西江月《井岗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清平乐《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秋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甄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如梦令《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五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一九三零年七月

六月天兵征腐恶,
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
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
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
狂飙为我从天落。

浪淘沙《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时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卜算子《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陈毅的诗词;
反攻下汀州龙岩 1929年6月
闽赣路千里,春花笑吐红。铁军真是铁,一鼓下汀龙。

忆亡 1932年秋
余妻肖菊英,不幸牺牲,草草送葬,夜来为诗,哀哉。
泉山渺渺汝何之?检点遗篇几首诗。芳影如生随处在,依稀门角见冰姿。
检点遗篇几首诗,几回读罢几回痴。人间总比天堂好,宿愿能偿连理枝。
依稀门角见冰姿,影去芳踪我不知。送葬归来凉月夜,泉山渺渺汝何之。
革命生涯都说好,军前效力死还高。艰难困苦平常事,丧偶中年泪更滔。

赣南游击词 一九三六年夏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日落西,集会议兵机。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立即就迁居。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
天放晴,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梦中念敌情。
休玩笑,耳语声放低。林外难免无敌探,前回咳嗽泄军机。纠偏要心虚。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再请把兵交。
讲战术,稳坐钓鱼台。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勤学习,落伍实堪悲。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前进心不灰。
莫怨嗟,稳脚度年华。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
陈毅《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七古 咏蛙
一九一零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五古 挽易昌陶

一九一五年六月
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 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 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 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 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养游 零落匪所思 永决从今始 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 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 握手珠眶涨
关山骞骥足 飞飚拂灵帐 我怀郁如楚 放歌依列嶂
列嶂青且倩 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 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家子 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 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 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 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 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 江天水一泓

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
一九一八年
云开衡岳积阴止 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
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 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 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
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 要将宇宙看秭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 世事纷纭何足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
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 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官前友谊多 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
我返自崖君去矣 .

四言诗 祭母文
一九一九年十月
呜呼吾母 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 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
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 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 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 因此遭疾 中间万万 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
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 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 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 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 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
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 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 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 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 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
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 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 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 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 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
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 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 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 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 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
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 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 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 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 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
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 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 盛德所辉
必秉悃忧 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 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
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 春晖朝霭 报之何时 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 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 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
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 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 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 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 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
与日俱长 尚飨

虞美人 赠杨开慧
一九二零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
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恁 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贺新郎 赠杨开慧
一九二三年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已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菩萨蛮 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 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人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重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清平乐 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洋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 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梦令 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 清流 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 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各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菩萨蛮 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春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行动上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清平乐 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
其一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
其二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七律 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念奴娇 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清平乐 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六言诗 致彭德怀同志
一九三五年十月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沁园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妖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临江仙 赠丁玲
一九三六年
壁上红旗飘落照 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

四言诗 祭黄帝陵
一九三七年四月五日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之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 赫赫始祖 吾华肇造 胃衍祀锦 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 光披遐荒 建此伟业 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 中更蹉跌 越数千年 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 三韩为墟 辽海燕冀 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 敌欲岂足 人执笞绳 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 命世之英 涿鹿奋战 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 不武如斯 泱泱大国 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 剑屦俱奋 万里崎岖 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 备历险夷 匈奴未灭 何以为家
各党各界 团结坚固 不论军民 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 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 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 改革内政 亿兆一心 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 卫我国权 此物此志 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 昭告列祖 实鉴临之 皇天后土
尚飨

四言诗 妇女解放
---题<<中国妇女>>之出版
一九三九年六月一日
妇女解放 突起异军 两万之众 奋发为雄
男女并驾 如日方东 以此制敌 何敌不倾
到之之法 艰苦斗争 世无难事 有志竟成
有妇人焉 如早望云 此编之作 伫看风行

五律 挽戴安澜将军
一九四二年
外侮需人御 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 勇夺虎罴城
浴血东瓜守 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 壮志也无违

七律 有田有地吾为主
一九四五年
有田有地吾为主 无法无天是为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 延安无屎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 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满城血 无非一念救苍生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饮茶粤海未以忘 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胜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注:柳亚子原诗
开天辟地君真健 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 无车弹铗怨冯宣
头颅早悔平生贱 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 分湖便是子陵滩

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十月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 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注:柳亚子原词
浣溪沙
十月三日之夕于怀仁堂观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省延边文工团,内蒙古文工团联合演出歌舞晚会,毛主席命填是阕,用纪大团结这盛况云尔

火树银花不夜天 弟兄姊妹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 哪容百族共骈阗 良宵盛会喜空前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十一月
颜斶齐王各命前 多年矛盾廓无边 而今一扫纪新元
最喜诗人高唱至 正和前线捷音联 妙香山上战旗妍
注:柳亚子原词
浣溪沙
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演出和平鸽舞剧,欧阳倩予编剧,戴爱莲女士导演兼饰主角,四夕至五夕,连续在怀仁堂奏技,再成短调,欣赏赞美之不尽矣

白鸽连翩奋舞前 工农大众力无边 推翻原子更金圆
战贩集团仇美帝 和平堡垒拥苏联 天安门上万红妍

浪淘沙 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七律 和周世钊同志
一九五五年十月
春江浩荡暂徘徊 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 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 域外鸡虫事可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 卅年仍到赫曦台

水调歌头 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蝶恋花 答李淑一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青杨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七律二首 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读6月3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千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譬摇 借问瘟神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七律 仿陆放翁诗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人类今闻上太空 但悲不见五洲同
愚公尽扫餮蚊日 公祭无忘告马翁

七律 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地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 登庐山
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笼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五律 三上北高峰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
三上北高峰 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 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 冷去对美人 一片飘飘下 欢迎有晚莺

七绝 莫干山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
翻身跃入七人房 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 风驰又已到钱塘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
一九六一年二月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练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七律 答友人
一九六一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一从大地起风雷 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 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
注:郭沫若原诗:
人妖颠倒是非淆 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金箍闻万遍 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万剐唐僧肉 一拔何亏大圣毛 教育及时堪赞赏 猪犹智慧胜愚曹

卜算子 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忆是县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七律 冬云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 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
小小寰球 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 几声凄历 几声抽泣
蚂蚁槐夸大树 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 飞鸣镝
多少事 从来急 天地转 光明迫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 全无敌

杂言诗 八连颂
一九六三年八月一日
好八连 天下传 为什么 意志坚 为人民 几十年
拒腐蚀 永不沾 因此叫 好八连 解放军 要学习
全军民 要自立 不怕压 不怕迫 不怕刀 不怕戟
不怕鬼 不怕魅 不怕帝 不怕贼 奇儿女 如松柏
上参天 傲霜雪 纪律好 如坚壁 军事好 如霹雳
政治好 称第一 思想好 能分析 分析好 大有益
益在哪 团结力 军民团结如一人 试看天下谁能敌

七律 吊罗荣桓同志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 每闻欺大鸟 昆鸡长笑老鹰飞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贺新郎 读史
一九六四年春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是)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足乔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钹黄越 歌未竟 东方白

念奴娇 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参天万木 千百里 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 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 黄洋界上 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 古代曾云海缘
弹指三十八年 人间变了 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 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 天际悬明月 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 万怪烟消云落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看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念奴娇 鸟儿问答
一九六五年秋
鲲鹏展翅 九万里 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 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 弹痕遍地 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 哎呀 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 雀儿答道 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 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 土豆烧熟了 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 试看天地翻覆

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物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多不多啊?

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会昌〕县名,在江西省东南部,东连福建省,南经寻乌县通广东省。早在一九二九年,毛泽东为开辟赣南根据地,就率领红军到过会昌,以后又常途经和居住在这里。这首词是一九三四年夏天作者在中共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时所作。
〔莫道君行早〕旧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踏遍青山人未老〕作者自注:“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本句的“人”和上句的“君”,都指作者自己。
〔这边〕指中央革命根据地南线。
〔会昌城外高峰〕指会昌城西北的会昌山,又名岚山岭。作者在六十年代曾回忆说:会昌有高山,天不亮我就去爬山。
〔颠连〕起伏不断。
〔东溟(míng明)〕指东海。
〔南粤〕古代地名,也叫南越,在今广东、广西一带。这里指广东。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的;
西江月《井岗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清平乐《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秋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甄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如梦令《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五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一九三零年七月

六月天兵征腐恶,
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
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
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
狂飙为我从天落。

浪淘沙《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时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卜算子《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陈毅的诗词;
反攻下汀州龙岩 1929年6月
闽赣路千里,春花笑吐红。铁军真是铁,一鼓下汀龙。

忆亡 1932年秋
余妻肖菊英,不幸牺牲,草草送葬,夜来为诗,哀哉。
泉山渺渺汝何之?检点遗篇几首诗。芳影如生随处在,依稀门角见冰姿。
检点遗篇几首诗,几回读罢几回痴。人间总比天堂好,宿愿能偿连理枝。
依稀门角见冰姿,影去芳踪我不知。送葬归来凉月夜,泉山渺渺汝何之。
革命生涯都说好,军前效力死还高。艰难困苦平常事,丧偶中年泪更滔。

赣南游击词 一九三六年夏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日落西,集会议兵机。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立即就迁居。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
天放晴,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梦中念敌情。
休玩笑,耳语声放低。林外难免无敌探,前回咳嗽泄军机。纠偏要心虚。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再请把兵交。
讲战术,稳坐钓鱼台。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勤学习,落伍实堪悲。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前进心不灰。
莫怨嗟,稳脚度年华。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
陈毅《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文学是什么?~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
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扩展资料
根据创作量与市场IP价值程度,主要的文学五大体裁为:诗歌、散文、剧本、剧小说、小说。
在近代:诗歌与散文是创作量是最多的,当时的创作家有鲁迅、老舍、矛盾等等。
在现代:剧本、剧小说、小说的创作量是最多的。剧本在影视剧的出品中,是最基层的,也是对创作者扶持最高的,所以现代的小说家,大多不但会小说创作,也会剧本的创作,有时也会直接参与剧本的编辑小组里。
有的作家直接写剧小说,既可以出版小说市场,也为了方便以后直接剧本化。但是剧小说很难写,又要有一定质量,还要兼顾到剧本,所以写剧小说的大多是名气作家,不担心没有影视公司买。
而一般作家少有影视公司买,也不想费时费力,就直接写小说来的方便,当然剧情好的话就另当别论了。而小说,在网络上写的是比较多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文学(英语:literature),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是任何单一的书面作品。更严格地说,文学写作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形式,或被认为具有艺术或智力价值的任何单一作品,通常是由于以不同于普通用途的方式部署语言。它的拉丁词根literatura/litteratura(本身起源于littera:letter或handwriting)被用来指代所有的书面记录,尽管当代定义将术语扩展到包括口头或唱歌的文本(口头文学)。
文学可以根据是虚构作品还是非虚构作品进行分类,也可以根据是韵文还是散文进行分类;可以根据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主要形式进一步区分;作品往往根据历史时期或者遵守某些美学特征或期望(艺术类型)进行分类。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现实的艺术,包括韵文、散文、剧本、小说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流派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生活。
这个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了意义:现在它可以扩大到非书面的口头艺术形式,可以与语言或文字本身配合,因此很难就其起源达成一致。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书面作品的分布和扩散成为可能,最终导致了网络文学。
文学并不一定是客观的,一名成功的文学家能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展现自己对于文学的主观看法,抒发自己的情绪和感触,但借由尝试建立一个“客观的标准”,有时对能帮助作家了解“读者的感受”以求将内心之情感与艺术表现完整的体现在读者心中。有时也能藉作家主观想法带给社会不同面相去省思现况,例如女性文学的兴起。

扩展资料:
文学分类
不同语言或国家的文学:
亚洲文学:中国文学、马新文学、日本文学
欧洲文学:英国文学、德国文学、希腊文学、俄罗斯文学
美洲文学:美国文学、拉丁文学
(文学同样是分民族的)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指的是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
按载体分为:口头文学、书面文学、网络文学三大类。
按地域分为:外国文学、中国文学等。
按读者年龄分为:儿童文学、成人文学等。
按读者群体及内容分为: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宗教文学等。
按内容分为:史传文学、纪实文学、奇幻文学、报道文学等。
按表达体裁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新韵文、戏剧、歌剧、剧本、民间传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和笑话等;其他如史传、哲理、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有文字剧情架构的电脑游戏(含游戏主机)与动漫等。
按创作理念分为: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等。
文学理论
按地域分为西方文学理论与东方文学理论。
文学作品的评论和研究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文学流派、文学思潮和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
按研究方向分为文艺美学、文学艺术、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学、文学思想史、文学批评、文学史等。
按时间分为现代文学与近代文学。
按单一研究方向分比较文学、舞蹈文学、红学等。
文学体裁中文体裁
中国古典文学分为诗和文,文又分为韵文和散文,现代一般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中国的抒情诗和散文(称为古文)最早而比较发达。西方则分为诗歌与散文两个基本类型。叙事诗和戏剧成熟较早,此外小说比较发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