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两句好在哪里?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这两句好在哪里?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作品《清平乐·会昌》之中

《清平乐·会昌》全文如下: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注释】

1、会昌:县名,在江西省东南部,东连福建省,南经寻乌县通广东省。

2、莫道君行早:旧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3、踏遍青山人未老:诗人自注:“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本句的“人”和上句的“君”,都指作者自己。

4、这边:指中央革命根据地南线。

5、会昌城外高峰:指会昌城西北的会昌山,又名岚山岭。诗人在60年代曾回忆说:会昌有高山,天不亮我就去爬山。

6、颠连:起伏不断。东溟(míng):指东海。

7、南粤:古代地名,也叫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这里指广东。

【翻译】

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我遍踏青山仍正当年华,这儿的风景最好。会昌县城外面的山峰,一气直接连去东海。战士们眺望指点广东,那边更为青葱。



这句词写出了他的心情虽然苦闷,但并不消沉。诗人豪迈地宣称自己“踏遍青山人未老”。诗人所看到的是,“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而远望南粤,“更加郁郁葱葱”。“风景这边独好”的独白,更加表达出诗人的乐观、豁达之情,以及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

毛泽东在粤赣省的干部的陪同之下,登上会昌城西北的高峰会昌山 (又名岚山岭)。毛泽东望着逶迤的山峦,触发了诗兴,写下《清平乐·会昌》一词。

出处:现代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原文: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白话译文:东方就将 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我遍踏青山仍正当 年华,这儿的风景最好。 会昌县城外面的山峰,一气直接连去东海。战士们 眺望指点广东,那边更为青葱。

拓展资料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原文背景:《清平乐·会昌》写于1934年。这一首清平乐,于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心情。”当时,中共和红军由博古, 周恩来和 李德( 德国人)“ 三人团”领导。毛泽东被排挤出了领导集团,在 会昌“养病”。这首词最早发表在《 诗刊》1957年1月。



“踏遍青山人未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奋斗,永不言败,永不服老。“风景这边独好”,这样的人生是真正美好的人生。下半阕说的是,不要局限于一城一地吧,要放眼全局,站得高,看得远;不要被困难所吓倒,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郁郁葱葱的大好美景将张开双臂迎接奋斗者。
美好的诗不是奇词丽语,是抒发积极乐观努力奋斗的情怀。毛泽东继承了中华民族“诗言志”“工夫在诗外”的大法;在词句上,着意于浅显、通俗。立意求深远,语句求浅近。

“踏遍青山人未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奋斗,永不言败,永不服老。“风景这边独好”,这样的人生是真正美好的人生。下半阕说的是,不要局限于一城一地吧,要放眼全局,站得高,看得远;不要被困难所吓倒,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郁郁葱葱的大好美景将张开双臂迎接奋斗者。
美好的诗不是奇词丽语,是抒发积极乐观努力奋斗的情怀。毛泽东继承了中华民族“诗言志”“工夫在诗外”的大法;在词句上,着意于浅显、通俗。立意求深远,语句求浅近。

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我遍踏青山仍正当年华,这儿的风景最好。会昌县城外面的山峰,一气直接连去东海。战士们眺望指点广东,那边更为青葱。

路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两句好在何处?~

好在不对仗

有付出终有回报,相信自己,相信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