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大战的问题! 关于两次工业革命的问题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1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向工厂制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勒斯特——利托夫斯基(Brest-Litvosk).俄国的退战对协约国构成威胁,因为德国可以将火力集中在西线.协约国陷於苦战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2(1)时间:19世纪70年代开始-20世纪初   (2)条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②资本: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   ③技术: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   ④市场:美德意日等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⑤环境:相对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3第一次特点是以经验为基础发展的,第二次特点是以完全的科技为基础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是欧洲,美国)
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共同背景
政治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第一次】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确立【第二次】
经济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一次】
资本主义的竞争上升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二次】
科技
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和生产技术知识 【一次】
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进展 【 二次】
市场
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一次】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二次】
4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维也纳结成的秘密同盟。1881年法国从阿尔及利亚侵入突尼斯,并把它变成自己的保护国。意大利早已觊觎突尼斯,但苦于实力不足,不能单独对抗法国,便投靠德、奥。经过谈判,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3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条约主要内容:①如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两国应全力援助,如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②缔约国的一国或两国遭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大国(指法、俄)进攻,则缔约3国应协同作战。意大利对此附有一个保留条件:如英国攻击德国或奥匈 ,意大利将不负援助自己盟国的义务 。③当一大国(指俄国)攻击缔约国一方时,其他两缔约国应取善意的中立,即一旦发生俄、奥战争 ,意大利将保守中立。 条约有效期5年,1887 、1891、1902、1912年4次续订,并增补了一些义务条款。
  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这个同盟条约与德奥同盟、三皇同盟同时存在,成为俾斯麦同盟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三国同盟的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随着德国不断扩张以及英、德矛盾日趋尖锐,意大利改善了同法国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5年5月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三国同盟瓦解。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又作三国公约、三国盟约,(英语:Tripartite Pact;德语:Dreimächtepakt;意大利语:Patto tripartito;日语:日独伊三国军事同盟 にちどくいさんごくぐんじどうめい) ,于1940年9月27日由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与日本帝国在德国柏林签署。此项协定正式确立了上述三个轴心国的同盟关系,并被认为是对美国的警告:要么保持中立,要么两面受敌。
  条约中,三国同意在未来十年他们会
  “支持及与对方互相合作……以期实现她们建立与维持新秩序的目标,以期提倡互惠互利与有关人民之福祉。”
  三国确认对方的势力范围,并承诺
  “以政经与军事之力,协助任何仍未参与战争而被攻击的一方。”而条款中的攻击者不包括苏联。
  条约补充1936年的德日协定和反共产国际协定之不足,并消除德国与日本因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起的嫌隙。后来,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 和罗马尼亚 (1940年11月23日) 加入协定。保加利亚在德军进驻前,在1941年3月1日加入。
  日本战国时期,为了三家的利益和目的,今川义元的军师太原雪斋穿针引线,在善德寺使得骏河今川义元,甲斐武田信玄以及相模北条氏康这三家大名达成了同盟条约,史称“三国同盟”,又作“甲相骏三国同盟”。
  不过今川义元死后,今川氏真继承家督,武田信玄和德川家康同盟,联手攻打并且平分今川家领地,从而导致“三国同盟”彻底的破裂。
见百度百科 5.【你问的不清不楚,书上都翻不到】我只知道:俄国在十月革命爆发后退出了战争。最终,协约国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6同盟国 (德语: Mittelmächte,意思是中央国) 由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当时的土耳其)与保加利亚组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协约国对敌。中央国的称呼,是因为以上国家在俄罗斯以西、法国与英国之东。又称中央同盟国.以德国、奥匈帝国为中心的同盟国集团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双方,同盟力量是同盟国的组成国家,中心力量是发动战争的主要国家。
7
Marn马恩河(法国东北部河流81917年1月31日】指的是马恩河战役(9月5-10日)
   9月4日,霞飞下达反攻命令,他命令第六军团向东攻击沙托-蒂耶里;英国远征军和法军第五军团向蒙米赖攻击前进,第九军团进行支援,并准备协同行动。第四军团首先将被保留,并准备进攻。第三军团从凡尔登出发向西攻击。正如霞飞清楚地知道那样,法国的命运将赖于对德军右翼集团实施两翼包围设想的成功。9月6日将是“D日” [ 译者注:军事术语,指事先未能确定具体日期的军事作战计划中的首日。 ] 。
  与此同时,莫努里的第六军团,曾一度由精力充沛的巴黎军政府首脑J.S.加利尼将军指挥,已开始执行霞飞的警告性命令,从巴黎出发向乌尔克河前进,在那里克卢克的右翼正处于诱人的暴露状态。9月5日,正是由于H.冯·格罗瑙将军这位德军右翼部队指挥官发挥其骁勇善战的主动精神,才使克卢克的军团免于被法军突然实施的行动所包围。事实上,克卢克认为法军在其右翼的行动仅仅是一次破坏性进攻,他只派遣另1个军去支援格罗瑙,而同时率其余部队继续向南,奋勇追击英国远征军和法国第五军。到9月7日,乌尔克河战斗激战了两天之后,克卢克才认清法军的企图。而这时其军团的绝大部分在马恩河以南。9月7-9日,克卢克将军团撤回马恩河以北并急忙改变其战线,他使整个军团朝西实施猛烈的反攻,阻止了法军并迫使莫努里退却并实施防御。只是当加利尼从巴黎急忙发来的援军抵达后,才使莫努里顶住了德军凶猛的进攻。援军的一部分是乘征用的出租车赶来的。

马恩河战役关键性的一天(9月9日早些时候的态势)
  此时,交战已沿凡尔登以西的整个战线展开。克卢克认为英国远征军不再是一个威胁,于是向西移动,结果扩大了与还在向南攻击前进的第二军团之间原来即存在的缺口。英国远征军进入这个缺口,但前进缓慢,因为弗伦奇元帅低估了自己部队恢复了的战斗力。F.德斯佩雷的第五军团(朗雷扎克已被撤换)沿小莫兰河一线与德军第二军团的一部交战。
  在东南方向较远的地区,福煦的第九军团正在圣贡德向北攻击,他发现自己正面对着德军第二军团的另一部,而豪森的第三军团进攻自己的右翼。9月8日,豪森军团的4个师发动夜袭并实施白刃战将福煦军团的一部击溃。而福煦的反应是立即加强自己的进攻,结果阻止了德军的前进,但福煦的阵地亦是不稳固的。
  在维特里勒-弗朗索瓦,L.德·卡里的第四军团与符腾堡亲王的第四军团以及第三军团的一部实施激烈的战斗,但无决定性结果。在阿尔贡森林的雷维尼,M.萨拉伊指挥第三军团(鲁菲已被撤换)阻止了王储的第五军团。同时在南锡和沿着阿尔萨斯边界一线,尽管加强的德军第六、七军团连续不断实施进攻(施利芬曾告诫不要实施此类进攻),尽管由于霞飞从法军第一、二军团抽调兵力用于西面新的部署而使其减弱,但第一、二军团仍然成功地守住了高地。
  毛奇为传言和前线失利的零星报告感到忧虑,9月8日,他派遣了一位总参谋部的军官R.李奇中校去视察前线。李奇的命令是口头的并有点神神秘秘。当他抵达第二军团司令部时正好收到消息报告说,F.德斯佩雷的第五军团发动强有力的夜间进攻,正迂回第二军团的右翼。这可能是整个战役的转折点。比洛就个人而言被打败了,他准备撤退。克卢克的第一军团在西北方向攻击莫努里的左翼并正取得进展,但英国远征军穿过缺口的推进威胁到他的左翼和后部。
   9月9日,李奇默许了比洛计划的退却,同一天晚些时候,他以毛奇的名义命令使克卢克亦实施退却。毛奇现在认识到他的进攻已经失败了,他下令总退却,撤至努瓦永-凡尔登一线。在五天的时间内,德军没有遭到精疲力竭的协约国军的严重骚扰而脱离了战斗,并组织构建他们新的阵地。至此马恩河战役以协约国军的战略性胜利而结束,霞飞作为法国的拯救者脱颖而出。在9月14日同一天,毛奇被撤职,E.冯·法金汉接替了他。

8德国宣布将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为了抗衡美国日渐增长的敌意,德国外交官开始为结成德国、墨西哥和日本的同盟而进行秘密的谈判。
  1917年2月3日,美国与德国断交 为反对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美国政府宣布与德国政府断交,巴西、玻利维亚、秘鲁和其他拉美国家追随美国与德绝交,中国也在3月14日与德绝交。
  1917年3月1日,“齐默尔曼密电” 美国公布了“齐默尔曼密电”,该密电的内容是,如果德国与美国爆发战争,德国将与墨西哥结成防御同盟,条件是“墨西哥将重新征服失去的领土——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和亚利桑那州”。这在美国引发了愤怒的浪潮。1月19日,德国外相A.齐默尔曼向德国驻墨西哥大使冯·埃克哈特发出秘密指示,其内容包括了进一步的要求,即墨西哥敦促日本加入同盟国。英国海军谍报机构截获并破译了该密电,并在2月24日将复印件交给美国驻英国的大使W.H.佩奇。佩奇立即将它转交给美国国务院,国务院于3月1日向报界公布。后来美国的谍报机构进一步证实了密电的真实性。
  1917年3月13日,美国武装商船 威尔逊总统决定,凡在交战地带航行的商船将予以武装,美国务院和海军立即公布了这一决定。
  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国宣战 之前,美国有几艘商船已被击沉。4月2日,威尔逊总统向参议院发表了战争咨文。8个月以后,在12月7日,美国才向奥匈宣战。
  1917年4-6月,美国的战争准备 美国陆军将不得不扩建。6月份,约翰·J.潘兴少将被选为美国远征军的司令,由现有陆军正规部队拼凑而成的第一师登船奔赴法国。潘兴的计划是到1918年5月征召100万军队用于海外,随后长期的计划是在欧洲集结300万的军队。5月19日,《选征兵役法》得以通过,美国进入高速运转状态。海军已作好准备(参见第十九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的作战行动→海战)。
8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第一次世界大战里交战双方军民的死亡人数的比例,协约国士兵占36%,协约国平民占20%;同盟国士兵与平民各占22%。请注意战争里平民大多是死于西班牙甲型流感。
损失共计281887百万美元,很多国家停战后很长时间未恢复,战后瘟疫问题,处理问题也用了很长时间,所以称没有胜利的和平。
9法国希望能取得德国工业的控制权以补偿自身损失。克列孟梭总理的观点也代表了法国民意。尽管英国本土在战争中未遭战火,但仍有许多英军士兵在战争中丧生,
时任英国首相戴维·劳合·乔治
因此英国国内广泛的民意仍希望严惩德国。英国首相戴维·劳合·乔治支持惩罚德国,但在具体措施上较法国为轻。乔治认识到,一旦法国提出的条件全都得到满足就会成为欧陆的超级强国并破坏欧陆均势,这和英国意图维持一个均衡的欧洲的传统政策相悖。同时乔治对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民族自决”政策感到忧虑,因为英国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但他赞同签订秘密条约封锁德国海岸线。 在1917年4月美国参战前后,美国国内盛行孤立主义,
时任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
民众普遍认为应及早从欧洲事务中脱身。因美国在一战中通过贸易受益并成为第一经济强国,政府倾向于安抚德国并保证平等的贸易机会并顺利收回战争债务。   在战争结束前,威尔逊总统就提出了十四点建议,该建议比英法两国的条件都更宽松,更容易被德国民众接受。谈判过程中日本和其余各国外长先后退出十人委员会,实际上只剩“四巨头”,后意大利因对南斯拉夫的阜姆(现里耶卡)的领土要求被拒绝也退出时,最终的谈判由三大国(英国、法国、美国)的政府首脑,即英国首相乔治、法国总理克莱蒙梭、美国总统威尔逊把持,意大利首相维托里奥·奥兰多的作用微乎其微。德国甚至不准参与条约讨论。因为各国谈判目标不一致甚至存在冲突,每个决定都是经过“不愉快的妥协”后才能达成。亨利·基辛格称之为“美国式理想主义和欧洲式偏执狂之间的脆弱妥协”。   1919年4月29日由德国外长乌尔里希·格拉夫·冯·布鲁克多夫-兰祖率领的德国代表团抵达凡尔赛宫。5月7日德国代表团接受战胜国提出的条件,内容包括将德国领土分割一部分给邻国,战胜国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限制德国再次发动战争的能力等。但因德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德国政府认为以上条件不公并提出抗议,随即退出和会。   6月20日以古斯塔夫·鲍尔为总理的德国新政府成立,在23日德国国会举行的投票中支持接受条约者以237票比138票胜出,28日德国新外长赫尔曼·穆勒在和约上签字。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宣告成立。
总的来说,各个国家的条件不同,签约过程并不顺利,最后是得到一份全不满意的条约
10 俄国革命,又称十月革命,也称为布尔什维克革命,十月革命是在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阶级斗争基础上的一场革命。是第一个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革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革命推翻了俄罗斯克伦斯基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导致1918年-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的成立。
临时政府不顾人民死活,执意参战,7月,俄军向德国发战,失败。引起人民愤怒。
11勒斯特——利托夫斯基(Brest-Litvosk).俄国的退战对协约国构成威胁,因为德国可以将火力集中在西线.协约国陷於苦战
12一些人用来证明斯大林是列宁事业的“忠诚继承者和卓越发展者”。列宁提名斯大林担任总书记,列宁知人善任, 经过多年的共事, 他对斯大林的性格了如指掌, 知道他性格粗暴和热衷于行政手段,列宁生病时给斯大林写“绝交信”
尊敬的斯大林同志:

  您竟然粗暴地要我妻子接电话并辱骂了她。尽管她向您表示同意忘记您说的话, 但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还是从她那里知道了这件事。我不想这样轻易地忘记反对我的言行, 不言而喻, 我认为反对我妻子的言行也就是反对我的言行。因此, 请您斟酌, 您是同意收回您的话并且道歉, 还是宁愿断绝我们之间的关系。

1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向工厂制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勒斯特——利托夫斯基(Brest-Litvosk).俄国的退战对协约国构成威胁,因为德国可以将火力集中在西线.协约国陷於苦战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2(1)时间:19世纪70年代开始-20世纪初   (2)条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②资本: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   ③技术: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   ④市场:美德意日等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⑤环境:相对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3第一次特点是以经验为基础发展的,第二次特点是以完全的科技为基础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是欧洲,美国)
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共同背景
政治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第一次】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确立【第二次】
经济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一次】
资本主义的竞争上升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二次】
科技
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和生产技术知识 【一次】
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进展 【 二次】
市场
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一次】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二次】
4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维也纳结成的秘密同盟。1881年法国从阿尔及利亚侵入突尼斯,并把它变成自己的保护国。意大利早已觊觎突尼斯,但苦于实力不足,不能单独对抗法国,便投靠德、奥。经过谈判,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3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条约主要内容:①如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两国应全力援助,如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②缔约国的一国或两国遭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大国(指法、俄)进攻,则缔约3国应协同作战。意大利对此附有一个保留条件:如英国攻击德国或奥匈 ,意大利将不负援助自己盟国的义务 。③当一大国(指俄国)攻击缔约国一方时,其他两缔约国应取善意的中立,即一旦发生俄、奥战争 ,意大利将保守中立。 条约有效期5年,1887 、1891、1902、1912年4次续订,并增补了一些义务条款。
  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这个同盟条约与德奥同盟、三皇同盟同时存在,成为俾斯麦同盟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三国同盟的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随着德国不断扩张以及英、德矛盾日趋尖锐,意大利改善了同法国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5年5月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三国同盟瓦解。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又作三国公约、三国盟约,(英语:Tripartite Pact;德语:Dreimächtepakt;意大利语:Patto tripartito;日语:日独伊三国军事同盟 にちどくいさんごくぐんじどうめい) ,于1940年9月27日由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与日本帝国在德国柏林签署。此项协定正式确立了上述三个轴心国的同盟关系,并被认为是对美国的警告:要么保持中立,要么两面受敌。
  条约中,三国同意在未来十年他们会
  “支持及与对方互相合作……以期实现她们建立与维持新秩序的目标,以期提倡互惠互利与有关人民之福祉。”
  三国确认对方的势力范围,并承诺
  “以政经与军事之力,协助任何仍未参与战争而被攻击的一方。”而条款中的攻击者不包括苏联。
  条约补充1936年的德日协定和反共产国际协定之不足,并消除德国与日本因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起的嫌隙。后来,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 和罗马尼亚 (1940年11月23日) 加入协定。保加利亚在德军进驻前,在1941年3月1日加入。
  日本战国时期,为了三家的利益和目的,今川义元的军师太原雪斋穿针引线,在善德寺使得骏河今川义元,甲斐武田信玄以及相模北条氏康这三家大名达成了同盟条约,史称“三国同盟”,又作“甲相骏三国同盟”。
  不过今川义元死后,今川氏真继承家督,武田信玄和德川家康同盟,联手攻打并且平分今川家领地,从而导致“三国同盟”彻底的破裂。
见百度百科 5.【你问的不清不楚,书上都翻不到】我只知道:俄国在十月革命爆发后退出了战争。最终,协约国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6同盟国 (德语: Mittelmächte,意思是中央国) 由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当时的土耳其)与保加利亚组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协约国对敌。中央国的称呼,是因为以上国家在俄罗斯以西、法国与英国之东。又称中央同盟国.以德国、奥匈帝国为中心的同盟国集团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双方,同盟力量是同盟国的组成国家,中心力量是发动战争的主要国家。
7
Marn马恩河(法国东北部河流81917年1月31日】指的是马恩河战役(9月5-10日)
   9月4日,霞飞下达反攻命令,他命令第六军团向东攻击沙托-蒂耶里;英国远征军和法军第五军团向蒙米赖攻击前进,第九军团进行支援,并准备协同行动。第四军团首先将被保留,并准备进攻。第三军团从凡尔登出发向西攻击。正如霞飞清楚地知道那样,法国的命运将赖于对德军右翼集团实施两翼包围设想的成功。9月6日将是“D日” [ 译者注:军事术语,指事先未能确定具体日期的军事作战计划中的首日。 ] 。
  与此同时,莫努里的第六军团,曾一度由精力充沛的巴黎军政府首脑J.S.加利尼将军指挥,已开始执行霞飞的警告性命令,从巴黎出发向乌尔克河前进,在那里克卢克的右翼正处于诱人的暴露状态。9月5日,正是由于H.冯·格罗瑙将军这位德军右翼部队指挥官发挥其骁勇善战的主动精神,才使克卢克的军团免于被法军突然实施的行动所包围。事实上,克卢克认为法军在其右翼的行动仅仅是一次破坏性进攻,他只派遣另1个军去支援格罗瑙,而同时率其余部队继续向南,奋勇追击英国远征军和法国第五军。到9月7日,乌尔克河战斗激战了两天之后,克卢克才认清法军的企图。而这时其军团的绝大部分在马恩河以南。9月7-9日,克卢克将军团撤回马恩河以北并急忙改变其战线,他使整个军团朝西实施猛烈的反攻,阻止了法军并迫使莫努里退却并实施防御。只是当加利尼从巴黎急忙发来的援军抵达后,才使莫努里顶住了德军凶猛的进攻。援军的一部分是乘征用的出租车赶来的。

马恩河战役关键性的一天(9月9日早些时候的态势)
  此时,交战已沿凡尔登以西的整个战线展开。克卢克认为英国远征军不再是一个威胁,于是向西移动,结果扩大了与还在向南攻击前进的第二军团之间原来即存在的缺口。英国远征军进入这个缺口,但前进缓慢,因为弗伦奇元帅低估了自己部队恢复了的战斗力。F.德斯佩雷的第五军团(朗雷扎克已被撤换)沿小莫兰河一线与德军第二军团的一部交战。
  在东南方向较远的地区,福煦的第九军团正在圣贡德向北攻击,他发现自己正面对着德军第二军团的另一部,而豪森的第三军团进攻自己的右翼。9月8日,豪森军团的4个师发动夜袭并实施白刃战将福煦军团的一部击溃。而福煦的反应是立即加强自己的进攻,结果阻止了德军的前进,但福煦的阵地亦是不稳固的。
  在维特里勒-弗朗索瓦,L.德·卡里的第四军团与符腾堡亲王的第四军团以及第三军团的一部实施激烈的战斗,但无决定性结果。在阿尔贡森林的雷维尼,M.萨拉伊指挥第三军团(鲁菲已被撤换)阻止了王储的第五军团。同时在南锡和沿着阿尔萨斯边界一线,尽管加强的德军第六、七军团连续不断实施进攻(施利芬曾告诫不要实施此类进攻),尽管由于霞飞从法军第一、二军团抽调兵力用于西面新的部署而使其减弱,但第一、二军团仍然成功地守住了高地。
  毛奇为传言和前线失利的零星报告感到忧虑,9月8日,他派遣了一位总参谋部的军官R.李奇中校去视察前线。李奇的命令是口头的并有点神神秘秘。当他抵达第二军团司令部时正好收到消息报告说,F.德斯佩雷的第五军团发动强有力的夜间进攻,正迂回第二军团的右翼。这可能是整个战役的转折点。比洛就个人而言被打败了,他准备撤退。克卢克的第一军团在西北方向攻击莫努里的左翼并正取得进展,但英国远征军穿过缺口的推进威胁到他的左翼和后部。
   9月9日,李奇默许了比洛计划的退却,同一天晚些时候,他以毛奇的名义命令使克卢克亦实施退却。毛奇现在认识到他的进攻已经失败了,他下令总退却,撤至努瓦永-凡尔登一线。在五天的时间内,德军没有遭到精疲力竭的协约国军的严重骚扰而脱离了战斗,并组织构建他们新的阵地。至此马恩河战役以协约国军的战略性胜利而结束,霞飞作为法国的拯救者脱颖而出。在9月14日同一天,毛奇被撤职,E.冯·法金汉接替了他。

8德国宣布将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为了抗衡美国日渐增长的敌意,德国外交官开始为结成德国、墨西哥和日本的同盟而进行秘密的谈判。
  1917年2月3日,美国与德国断交 为反对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美国政府宣布与德国政府断交,巴西、玻利维亚、秘鲁和其他拉美国家追随美国与德绝交,中国也在3月14日与德绝交。
  1917年3月1日,“齐默尔曼密电” 美国公布了“齐默尔曼密电”,该密电的内容是,如果德国与美国爆发战争,德国将与墨西哥结成防御同盟,条件是“墨西哥将重新征服失去的领土——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和亚利桑那州”。这在美国引发了愤怒的浪潮。1月19日,德国外相A.齐默尔曼向德国驻墨西哥大使冯·埃克哈特发出秘密指示,其内容包括了进一步的要求,即墨西哥敦促日本加入同盟国。英国海军谍报机构截获并破译了该密电,并在2月24日将复印件交给美国驻英国的大使W.H.佩奇。佩奇立即将它转交给美国国务院,国务院于3月1日向报界公布。后来美国的谍报机构进一步证实了密电的真实性。
  1917年3月13日,美国武装商船 威尔逊总统决定,凡在交战地带航行的商船将予以武装,美国务院和海军立即公布了这一决定。
  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国宣战 之前,美国有几艘商船已被击沉。4月2日,威尔逊总统向参议院发表了战争咨文。8个月以后,在12月7日,美国才向奥匈宣战。
  1917年4-6月,美国的战争准备 美国陆军将不得不扩建。6月份,约翰·J.潘兴少将被选为美国远征军的司令,由现有陆军正规部队拼凑而成的第一师登船奔赴法国。潘兴的计划是到1918年5月征召100万军队用于海外,随后长期的计划是在欧洲集结300万的军队。5月19日,《选征兵役法》得以通过,美国进入高速运转状态。海军已作好准备(参见第十九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的作战行动→海战)。
8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第一次世界大战里交战双方军民的死亡人数的比例,协约国士兵占36%,协约国平民占20%;同盟国士兵与平民各占22%。请注意战争里平民大多是死于西班牙甲型流感。
损失共计281887百万美元,很多国家停战后很长时间未恢复,战后瘟疫问题,处理问题也用了很长时间,所以称没有胜利的和平。
9法国希望能取得德国工业的控制权以补偿自身损失。克列孟梭总理的观点也代表了法国民意。尽管英国本土在战争中未遭战火,但仍有许多英军士兵在战争中丧生,
时任英国首相戴维·劳合·乔治
因此英国国内广泛的民意仍希望严惩德国。英国首相戴维·劳合·乔治支持惩罚德国,但在具体措施上较法国为轻。乔治认识到,一旦法国提出的条件全都得到满足就会成为欧陆的超级强国并破坏欧陆均势,这和英国意图维持一个均衡的欧洲的传统政策相悖。同时乔治对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民族自决”政策感到忧虑,因为英国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但他赞同签订秘密条约封锁德国海岸线。 在1917年4月美国参战前后,美国国内盛行孤立主义,
时任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
民众普遍认为应及早从欧洲事务中脱身。因美国在一战中通过贸易受益并成为第一经济强国,政府倾向于安抚德国并保证平等的贸易机会并顺利收回战争债务。   在战争结束前,威尔逊总统就提出了十四点建议,该建议比英法两国的条件都更宽松,更容易被德国民众接受。谈判过程中日本和其余各国外长先后退出十人委员会,实际上只剩“四巨头”,后意大利因对南斯拉夫的阜姆(现里耶卡)的领土要求被拒绝也退出时,最终的谈判由三大国(英国、法国、美国)的政府首脑,即英国首相乔治、法国总理克莱蒙梭、美国总统威尔逊把持,意大利首相维托里奥·奥兰多的作用微乎其微。德国甚至不准参与条约讨论。因为各国谈判目标不一致甚至存在冲突,每个决定都是经过“不愉快的妥协”后才能达成。亨利·基辛格称之为“美国式理想主义和欧洲式偏执狂之间的脆弱妥协”。   1919年4月29日由德国外长乌尔里希·格拉夫·冯·布鲁克多夫-兰祖率领的德国代表团抵达凡尔赛宫。5月7日德国代表团接受战胜国提出的条件,内容包括将德国领土分割一部分给邻国,战胜国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限制德国再次发动战争的能力等。但因德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德国政府认为以上条件不公并提出抗议,随即退出和会。   6月20日以古斯塔夫·鲍尔为总理的德国新政府成立,在23日德国国会举行的投票中支持接受条约者以237票比138票胜出,28日德国新外长赫尔曼·穆勒在和约上签字。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宣告成立。
总的来说,各个国家的条件不同,签约过程并不顺利,最后是得到一份全不满意的条约
10 俄国革命,又称十月革命,也称为布尔什维克革命,十月革命是在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阶级斗争基础上的一场革命。是第一个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革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革命推翻了俄罗斯克伦斯基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导致1918年-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的成立。
临时政府不顾人民死活,执意参战,7月,俄军向德国发战,失败。引起人民愤怒。
11勒斯特——利托夫斯基(Brest-Litvosk).俄国的退战对协约国构成威胁,因为德国可以将火力集中在西线.协约国陷於苦战
12一些人用来证明斯大林是列宁事业的“忠诚继承者和卓越发展者”。列宁提名斯大林担任总书记,列宁知人善任, 经过多年的共事, 他对斯大林的性格了如指掌, 知道他性格粗暴和热衷于行政手段,列宁生病时给斯大林写“绝交信”
尊敬的斯大林同志:

  您竟然粗暴地要我妻子接电话并辱骂了她。尽管她向您表示同意忘记您说的话, 但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还是从她那里知道了这件事。我不想这样轻易地忘记反对我的言行, 不言而喻, 我认为反对我妻子的言行也就是反对我的言行。因此, 请您斟酌, 您是同意收回您的话并且道歉, 还是宁愿断绝我们之间的关系。顺致敬意!
13【大哥,是五年计划吧!⊙﹏⊙b汗】指的是苏联十月革命中实施的五年计划
14

1,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早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但是,要把电力应用于生产,还必须解决远距离输送问题。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又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教材并未直接说明,可以请学生解答【探究学习总结】中“本课测评”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与科学技术结合的程度、产业结构侧重以及广度及深度等角度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对比,由此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个钟表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第二,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向工厂制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第三,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在英国的带动下,其他国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时期,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发明,但是,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2)垄断的产生

19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3)“垄断”的影响

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垄断组织的出现正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自然会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它也使技术发明和改进的过程社会化了。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能够提供条件,使科学技术研究能够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科技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也能够较快地运用于生产。托拉斯等高级形式垄断组织的出现,更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切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垄断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家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以赚取日益增多的最大限度的利润。随着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国内市场也相对狭小,垄断资本家极力到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形成了国际垄断集团。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
2,
3,(1)相同点: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2)不同点在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规模上、深度上和影响上都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要大得多。
a它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许多技术的发明来源于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匠。如珍妮机的发明者是个织工,水力纺纱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钟表匠,发明蒸汽机的瓦特,也是个机工。因此,这个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所有发明发现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b它是在几个先进的大国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主要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取代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其中德国、美国贡献尤多。而且,其规模更加广泛,某一国的重大发明,很快就被别国所吸收,相互推动,发展迅速。c 它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如德国、日本就属于这种状况。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第一次
第二次

起止时期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开始部门
从棉纺织业开始
从重工业变革开始

标志
蒸汽机的使用
电力的应用

社会结构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业化社会建立

生产组织
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
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盛行

你这个问题太多了,回答不了那么多,我凭记忆答几道吧。

古巴导弹危机:
苏联向古巴部署导弹引发的。

道威斯计划: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战胜国法国向战败国德国索要赔款,德国拿不出来那么多,法国就侵占了德国重要的工业区鲁尔区,结果德国人不答应了,美国人就出来当和事佬,就签订了道威斯计划:法国撤出鲁尔区,美国人帮助德国人恢复经济慢慢赔款。

美国为何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来没美国什么事的,正在大发战争横财。后来德国人击沉了美国人一艘豪华渡轮,上面有很多美国上流社会的人士,美国人就借口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了。

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什么: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是电力、内燃机以及带动的相关交通工具的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

哪些国家发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可以说各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带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区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用机器代替手工,最重要的发明就是蒸汽机,人类开始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根植于工业之上的革命,人类真正的工业社会开始了。

1882年的三国同盟:
指德意志、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三个国家为了各自利益签订的同盟协约,约定会以政治、军事力量帮助被攻击的某国。

中心力量和同盟力量:
一般来说是协约国和同盟国吧。同盟国是指以德意志、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一方,协约国指以法国、英国和沙俄为代表的一方。后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沙俄爆发革命推出协约国。

MARNE战争:
马恩河战役,德国在西线战场和英法联军在马恩河地区的一次重要战役,德国输了,但是保全了有生力量。

凡尔赛条约:
主要是针对战败国德国的一些惩罚措施,如割地、赔款,还有一些军事上的制裁。实际上这些条款并未对德国造成很大影响,德国在当时依然是仅此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德国后来也公然违反军事上的制裁。相反增长了德国人民的愤怒情绪,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党利用德国人民情绪埋下了不利的因素。

苏联革命:
第一次苏联资本主义革命爆发于1905年,被沙皇政府镇失败了,但是当时俄罗斯社会矛盾一场尖锐,民主主义的火花一直深埋在土壤里。1917年,当时沙俄还在和德国打仗,俄罗斯人民贫困交加受不了了就爆发了二月革命,但是革命成功后有两个政权,一个是代表资本主义的临时政府,还有一个就是总所周知的布尔什维克了,接着十月份就爆发了十月革命,组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咯。

先写这么多吧。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步入一个新的台阶,人类进入了电器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意日投降告终,大战后使世界出现了新的格局,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使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人民参加了这场战争,从而促进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亚非拉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加快乐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二战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军事上的需要,使交战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发展相应的科学技术,制造克敌制胜的武器。原子弹的试制成功,正是由于迫切地军事需要。V-2火箭的发明最初也是军事上的用途。

总之,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一个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从此人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与此相反的是,社会主义越过了一国的范围。战后再欧亚两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使得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发展了十月革命的成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步入一个新的台阶,人类进入了电器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意日投降告终,大战后使世界出现了新的格局,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使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人民参加了这场战争,从而促进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亚非拉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加快乐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二战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军事上的需要,使交战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发展相应的科学技术,制造克敌制胜的武器。原子弹的试制成功,正是由于迫切地军事需要。V-2火箭的发明最初也是军事上的用途。

总之,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一个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从此人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与此相反的是,社会主义越过了一国的范围。战后再欧亚两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使得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发展了十月革命的成果。

1.三次科技革命异同点的分析

(1)分析、比较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出基本认识。

①相同点:a.三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b.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c.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d.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不同点:a.第一、二次科技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b.从发明者看,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明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c.从发源地看,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d.从突破口看,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③认识: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2)相关问题的分析

1.简要分析导致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类似历史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哪些?第三次科技革命又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通过以上比较分析,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二)影响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的相似之处:

①政治制度变革、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两次工业革命进行的前提。

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

②市场、资金(资本)、科学技术是工业革命进行的重要条件。

英国成为最大殖民帝国。扩大海外市场、圈地运动和殖民扩张提供了资本;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科技知识,这一切促进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科技的促进、自然科学的新发现、部分国家所需资金(资本)的获得等等都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形成和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发明创造者绝大多数为科研工作者,人才素质高于以工人技师为主的英国工业革命;

②自然科学的新发现较多地应用于工业,科研成果量多质高;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多为生产经验的总结和技术改进;

③一开始就呈现出多元化局面,各国都有,相互促进,美、德最多;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集中于英国,之后向其它国家发展;

④侧重于重工业和电力业、能源工业领域;而第一次开始于棉纺织业;

⑤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的交叉。

(3)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特点:

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技术对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②规模、深度、影响远远超过前两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各领域相互促进。

(4)启发:

①政治变革是科技发展的前提,政治变革解放了生产力,应大胆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

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③大力发展科技的同时,应扩大市场经济,筹集科技发展需要的资金,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2.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问题

(1)三次工业革命发生的科技条件和社会原因

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为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和骨干力量;不断扩大的市场,迫切需要生产手段的变革;以电学理论及其应用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机器大工业的深入发展要求有更先进的动力、交通、和通讯手段;以相对论为代表的科学理论出现了重大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更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的迫切需要,促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

(2)三次工业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创新标志

①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②电力的广泛应用;③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应用。

(3)三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发展的共同影响

①都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工业布局的新变化。

②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第一次导致近代社会两大对立的阶级即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并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第二次,垄断组织产生,并与国家政权结合。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第三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强化,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③都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殖民扩张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第三次,推动了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紧密。

(4)后两次工业革命对东亚地区的影响

第二次: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垄断组织出现,成为亚洲强国,东方其他国家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列强加紧对各国的资本输出。

第三次: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中国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韩国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东亚国家经济发展特别引人注目,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机遇与挑战并存。

(5)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6)美国在第二、三次科技革命领先的原因及对美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美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领先一步。因为:①南北战争中工业资产阶级的胜利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证。②西部的开发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③欧洲剩余资本源源而来。④欧亚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⑤爱迪生、福特、莱特、贝尔等人的众多发明使美国在电力、交通运输、远程通讯等领域领先。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领先一步的原因:①20世纪初原子、电子方面的理论就出现重大突破。②一战后美国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二战未影响美国本土,因而具有开展科技革命的雄厚物质基础。③二战中赢得战争的迫切需求使其政府和资本家注重科技投入。④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美国首先突破了原子能的应用,发明了电子计算机。⑤战后西欧国家的恢复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客观上为美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共同影响:①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末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二战后至70年代初是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格局。②导致了生产关系的调整。19世纪晚期美国产生了垄断组织,生产和资本集中程度最高。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日益加强。③上层建筑的变化。19世纪晚期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号称托拉斯帝国主义。二战后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④为美国争霸世界创造了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把侵略矛头从拉美指向亚洲太平洋地区。二战后美国称霸资本主义世界,妄图在全球建立霸权。


#傅欣航# 各位有才之士,谁能告诉我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一二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先后顺序啊?谢谢啊 - 作业帮
(19890213251):[答案]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第二次工业革命(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即电气时代) 1870年以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

#傅欣航#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及意义要具体 - 作业帮
(19890213251):[答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

#傅欣航# 请问是先有二次工业革命还是先有二战? -
(19890213251):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相当于1870年代,所以先有第二次工业革命!

#傅欣航#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作业帮
(19890213251):[答案] 答案提示:①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②在发展新科技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③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具体的可结合下面: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以从4个方面来说: 首先,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

#傅欣航#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 作业帮
(19890213251):[答案] (1)经济: ①生产力,迅猛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生产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经济结构,重工业有长足发展,逐步占主导; ④工业布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 ⑤世界...

#傅欣航# 请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问题. (1)一战的性质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业帮
(19890213251):[答案]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2)这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先进的交通工具和威力强大的武器,只是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供物质条件,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列强为了争夺殖民地和...

#傅欣航# 关于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意义?简洁点,再加以说明、解释…谢谢… - 作业帮
(19890213251):[答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社会日益分裂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造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因素.

#傅欣航# 一战的爆发是在第几次工业革命后 -
(19890213251):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简称WWI或WW1)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

#傅欣航# 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 -
(19890213251): 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关系的变化使得社会矛盾激化,而社会矛盾并不是一件坏事,它也可以带来非常大的发展和很多的进步.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关系调整主要是结束了封建社会中种植土地和拥有土地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产生了使用机器和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