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国对外交往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对这种变化有什 谈谈我国对外交往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地从国外引进适用而先进的技术设备,并聘请必要的外国经济技术专家来帮助我们工作。我国的对外政策面向全世界,既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也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开放。

从开放之初到2010年8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成熟、成为解决国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外交关系的突破
1971年:26届联大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中日建交、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渐形成 。
(1)五个经济特区:在邓小平同志的倡议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相继于1980年和1988年成立。
(2)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1984年国家又决定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进而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1984年开放的沿海城市有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等14个,遍布我国的沿海地区。1985年后,又先后决定把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开放浦东与内陆: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开始由沿海向内地转移。

对外开放的格局: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对外开放已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
2001年11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世贸组织成立后,中国的复关谈判转为入世谈判。从1997年到2001年,经过与各成员国漫长的双边谈判,2001年11月11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结束了长达15年的入世历程。

达到的现状和布局:

对于国内:
经过多年的对外开放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政策,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层层推进,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对于国外:
一方面向外国开放我们的市场,另一方面又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国家以及企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中找出差距,迎头追赶的新局面。

你是高中生吧?

处以历史论文有关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经历了怎样一个发展过程?联系实际,说一说你对这种变化有什么看法~

  明朝:开展积极的主动外交和反侵略斗争。
  (1)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1405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2)外来侵略和反侵略斗争。
  提醒:(1)中国的对外贸易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①汉代虽然开辟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但由于受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制约。中外贸易以陆路为主。②随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唐朝时陆路贸易和海上贸易都很发达。③两宋时期,由于国内民族政权并立,通过陆上与西方贸易受到阻碍,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直至元明时期。(2)明朝时,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发展成为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重大事件有:抗击倭寇的斗争;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荷兰殖民者侵略台湾。
  5.清朝(1840年前):闭关政策和反侵略斗争。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2)反侵略斗争主要包括两次雅克萨之战和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1.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①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并出兵大败匈奴,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欧洲有了直接往来。②隋唐时期,打败西突厥。先后设安西和北庭都护府。保证了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唐朝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向西可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通过丝绸之路,唐朝与非洲有了直接往来。③两宋时期,由于民族政权并立且多战乱等,陆上丝绸之路受阻。④明清时期,由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西方的交通日益萎缩。
  (2)海上丝绸之路:①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盂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可抵达印度半岛南端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②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得到进一步发展。从广州出发,绕过印度半岛南端.最远可到达波斯湾。③明朝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发展,最远可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④明末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受到限制。
  2.古代促进中外友好交往的代表人物
  (1)张骞: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方交通的新纪元,推动了中西方经济文化往来和交流。
  (2)甘英:东汉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为以后中西交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3)鉴真和吉备真备:唐朝僧人鉴真和日本人吉备真备,传播唐文化,促进了中日友好。
  (4)玄奘:唐太宗时玄奘去印度研究学习佛经,把《道德经》介绍到印度。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5)义净:唐高宗时义净到印度研究佛学,武则天时他带回大量佛经,并撰写《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书。促进了中国与这些地区的文化交流。
  (6)马可•波罗: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元世祖时来中国,著有《马可•波罗行纪》,促进了欧洲对中国的了解。
  (7)郑和:明朝郑和7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
  (8)利玛窦:明朝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

  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创办经济特区
  第一步是创办经济特区。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侨 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胞众多,资源丰富,便于吸引外资等有利条件,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自主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时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1980年5月,中央确定在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厦门市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济特区。1983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决定对海南岛也实行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1988年4月的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建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两项决定,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创办经济特区迈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邓小平评价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第二步是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决定全部开放中国沿海港口城市,从北到南包括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共14个大中港口城市。1990年4月,在邓小平提议下,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要把浦东建设成为世纪现代化上海的象征”,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贸易、经济中心。沿海开放城市是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结合部,是对外开展经济贸易活动和对内进行经济协作两个辐射扇面的交点,它直接影响全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
  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第三步是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指出这是我国实施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布局。1988年初,中央又决定将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全部对外开放,同已经开放的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等连成一片,形成环渤海开放区。中央还提出在这些经济开放区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结构。
  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
  第四步是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由沿海向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延伸。1992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长江沿岸的芜湖、九江、岳阳、武汉和重庆5个城市。沿江开放对于带动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又批准了合肥、南昌、长沙、成都、郑州、太原、西安、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贵阳、昆明、南宁、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共17个省会为内陆开放城市。同时,我国还逐步开放内陆边境的沿边城市,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地区,有黑河、绥芬河、珲春、满洲里、二连浩特、伊宁、博乐、塔城、普兰、樟木、瑞丽、畹町、河口、凭祥、东兴等。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的开放,是我国的对外开放迈出的第四步。   到1993年,经过多年的对外开放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政策,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层层推进,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至此,我国的对外开放城市已遍布全国所有省区,我国真正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694876.htm
  看法
  一:古代中国坚持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当然主要是对于和我过敌对的国家,利用远者牵制近者,最后达到消灭自己最危险敌人的目的.
  二:朝贡的教训.中国皇帝多是喜欢摆摆威风的家伙,对于来朝拜的国家,一律给于相当于贡品很多倍的奖赏,使我国不但不能从其中获得利益,反而丧失了大量财富,此举真是得不偿失,固然赢得仁厚美名,可是到了后来,有很多国家利用中国的虚荣心来捞取利益.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影响因素
  1、政治: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如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对外政策。如隋唐时期开放的对外政策推动了对外交往,而清朝的闭关锁国则影响了中外交往。
  2、经济:经济发展是对外交往的物质基础。如隋唐时期经济发展是对外关系发展的基础;经济重心,如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对外交往则以南方海路为主;
  3、文化:科技发展。如宋代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对外交往。
  4、人物:杰出航海家的作用。如明朝郑和。


#诸晶罚# 新时代中国对外交往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
(19832331539): 生活奔小康了,居民生活水平高了,素质也高了,就说个嘴简单的,现在彼此不见面都可以再网上聊天了,很好.

#诸晶罚# 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事情有哪些 -
(19832331539):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三个时期 在古代,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是逐渐发展的. 先是从周围的邻国开始,如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后逐渐扩展到印度、波斯、阿拉伯,最后到欧洲、东非和北非. 我国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往来,大致可分为...

#诸晶罚# 我国是怎样对外开放的 -
(19832331539):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经过20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很大进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已经基本形成. 1.全方位: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不仅对发达国家,而且也...

#诸晶罚# 中国人民与外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事 -
(19832331539): 日本人:日本是在历史上跟中国关系互动最多最深的国家,但也是与中国冲突最深的国家,这样的关系十分微妙.但日本人执着有信念,别的不说,大家大概都知道中国的名人,不论影视界还是文学界的人,交往的外国人中的日本人是最多的. ...

#诸晶罚# 从汉代到宋代,我国对外交往中的商路有何变化 -
(19832331539): 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往来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由张骞开通的“丝绸之路”,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最光辉的表现,教材里对此有重点叙述...

#诸晶罚# 中日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都有哪些 -
(19832331539): 我国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往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往来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二个时期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更主要的是隋唐时...

#诸晶罚# 交往与文明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经历了开启、繁荣和萎缩的过程,其中汉唐、宋元和明清三个阶段的对外交往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问题:(1)依照示例回答... - 作业帮
(19832331539):[答案] (1)本小问的回答,依据材料图示,结合汉唐、宋元和明清三个阶段的对外交往的史实和政策可知,①欧洲大秦(或罗马)②海上丝绸之路(或香料之路)③禁海政策、朝贡贸易和闭关锁国. (2)本小问的影响,结合汉唐、宋元对外交往的影响可知,...

#诸晶罚#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经历了由对外开放到闭关自守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中国,是世... - 作业帮
(19832331539):[答案] (1)根据所学可知,“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的是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是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遣唐使来唐朝学习先进文化.(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朝前期,为了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

#诸晶罚# 举例说说我国古时候与周边邻国的友好往来 -
(19832331539): 我国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往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往来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由张骞开通的“丝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