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苏联的历史书,一直到1991年的 有哪些描写苏联历史较全面的通史类好书籍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首页 | 文学 | 典籍 | 影视 | 音乐 | 科技 | 人物 | 原创 | 文摘 | 维基文化 | 综合参考

开放、中立,源自维基百科
个人工具登录或创建账户

苏联历史
维库,知识与思想的自由文库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页面分类: 苏联历史

目录 [隐藏]
1 列宁时期
2 斯大林时期
3 赫鲁晓夫时期
4 勃列日涅夫时期
5 戈尔巴乔夫时期
6 注释

[编辑] 列宁时期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注1爆发,之后布尔什维克党人在俄罗斯取得了政权。随即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并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随后的几年里,由托洛茨基(托洛斯基)指挥的红军通过内战击败了白军和众多西方国家的武装干涉。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正式成立。

[编辑] 斯大林时期
1924年,苏联的缔造者列宁逝世,之后约瑟夫·斯大林获得最高权力。斯大林为了巩固个人地位,通过残酷的手段打击政治对手,以肃反的方式对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展开了大清洗。同时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斯大林为了巩固个人地位,通过残酷的手段打击政治对手,以肃反的方式展开了大清洗 。数以百万计的人被送进了劳改营。虽然斯大林被西方国家和一部分苏联人视为一个残酷和犯下严重罪行的独裁者,但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共产党对苏联的经济生产方式进行了大改造,成功地把苏联改造成了一个重工业和军事上的强国。

1938年,英法采用“绥靖政策”为了将“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苏联,炮制了慕尼黑阴谋。

1939年4月中旬,英、法、苏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军事、政治谈判。谈判中,苏联向英法提出了一些建议:①缔结英、法、苏之间有效期5~10年,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②三国保障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安全③缔结三国间相互援助的方式和规模的具体协议。然而,谈判毫无结果。英法同意了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拒绝苏联提出保障中欧和东南欧国家安全,实际上给希特勒指出一条向苏联进攻的道路,企图“祸水东引”。1939年冬,苏联因领土纠纷入侵芬兰,迫使芬兰割让部分领土,史称苏芬战争。当法西斯德国1941年入侵苏联后,芬兰加入了轴心国集团。

1939年8月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向苏提出希望改善彼此关系。此时,苏联对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失望透顶,因此于8月23日和纳粹德国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按照该条约划分的势力范围,苏联出兵瓜分波兰领土,占领东欧部分地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被并入苏联。

苏联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是一个缓兵之计,反对社会主义的阿道夫·希特勒迟早会撕毁和约。因此,苏联开始将大批物资、设备从欧洲部分运往大后方,为之后的苏德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斯大林有一点还是失算了,他始终认为德国攻下英国之前不会对苏联发动袭击。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以500万兵力、5100架飞机、3800辆坦克和大量大炮,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进攻。斯大林仓促应战,在战争爆发后的一周内,没有发布过任何命令,也没签署过任何文告。由于战争准备不足,苏联红军遭受重大军事损失,这也是令苏联成为二战中伤亡最大的国家的重要原因。之后,苏德战场成为欧洲大陆的主战场,直到1944年6月6日盟军发起诺曼底战役。

1945年,包括苏联红军的盟军在攻占了德国全境,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对日宣战,并于8月9日出兵中国东北,全歼日本关东军。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此一举动令苏联倍感威胁,因此针锋相对地于1955年和他的社会主义盟国签订了华沙公约,成立华沙公约组织,同北约相抗衡,冷战时期开始。

[编辑] 赫鲁晓夫时期
1953年,斯大林逝世。苏联共产党高层领导人之间进行了几年的政治斗争,最后赫鲁晓夫成为了最高领导人。此后,赫鲁晓夫结束了警察恐怖,释放了数百万政治犯,为近2000万人恢复了名誉。

赫鲁晓夫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接触。1954年9月赫鲁晓夫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参加中国国庆5周年庆祝活动,达成一系列协定,中苏关系全面改善,结束了此前两国长期的敌视关系。1954年10月3日,赫鲁晓夫和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正式会谈,赫鲁晓夫最终对毛泽东想拥有核武器这一要求妥协,答应派专家协助中国建立一座小型原子能反应堆。此后,中苏关系进入黄金时期。

1956年2月25日,赫鲁晓夫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做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面批判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并对斯大林进行了全盘否定。但因此一度引发政治动荡,同年10月,先后发生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

1956年10月30日,苏联政府发表了《关于发展和进一步加强苏联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谊和合作的基础的宣言》,承认存在大国沙文主义,并表示今后将采取措施予以改正。12月31日,赫鲁晓夫新年宴会重新评估了斯大林。

1958年,对于在中国建造长波电台、建立军港的问题上,以及在意识形态的问题上中苏发生严重分歧,中苏关系开始恶化。

1960年,苏联从中国撤走了所有的科技人员和专家,并向中共追讨朝鲜战争时期所提供的武器的款项,开始了苏共与中共一系列纷争。

1961年4月12日,苏联“东方-1”号升空,尤里·加加林进行了人类首次太空飞行。

1962年10月,爆发古巴导弹危机。引发了美苏两国在冷战时期一次最严重的军事危机。

[编辑] 勃列日涅夫时期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获得政权,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此间,原本有机会改善中苏关系,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注2。特别是珍宝岛事件和铁列克提事件的边境冲突,更是令中苏关系雪上加霜。

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武装干涉被称为“布拉格之春”的民主改革。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这两次行动都遭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

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对外推行扩张政策,除了东欧集团和蒙古之外,又把越南、南也门、古巴、安哥拉、埃塞俄比亚等国纳入苏联阵营,或在这些国家建立军事基地。勃列日涅夫提出了“有限主权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是有限的,他提出这个理论实际上是为了剥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将别国变成苏联的附庸国。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还与美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耗散了国力,加剧了苏联国民经济遇到的困难。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被视为苏联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的橱窗,但是由于入侵阿富汗,却变成了有史以来抵制国家最多的一次奥运会。

[编辑] 戈尔巴乔夫时期
1985年,共产党改革派人物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接掌政权。他改变了许多以往观念。戈尔巴乔夫试图改进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治国方法,在国内实行改革和公开化政策,对历史错误进行清算。他试图在苏联建设“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但另一方面,他的改革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随着中央权力的下放,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开始寻求更大的自主权力。随着“公开化”的日益深入,苏共的历史问题和历史罪行得到揭露的同时,导致其失去民心。尤其是在1989年,共产主义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积累的错误发生了总爆发,共产党及其政治目标在东欧国家日益不得人心,东欧国家的共产党政权纷纷倒台。苏联加盟共和国政府也纷纷效法东欧诸国,意图脱离苏联而独立。

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但是在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下,政变仅仅维持3天便宣告失败。8月24日,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宣布独立。联盟开始走向解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苏联境内的活动。在1991年年底,他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立国家国协),从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苏联其他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正式停止存在而灭亡。(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三条仍然是:“中华民国、法兰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美利坚合众国应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就此事和许多其他事而言,俄罗斯联邦已继承苏联。)

有关苏联解体的详细历史,请参看:苏联解体条目

在原苏联境内,现在分布有15个独立的国家,这些国家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摩尔多瓦。其中12个国家(除外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组成了“独立国家联合体”,即独联体。

[编辑] 注释
注1:公历为虽为11月7日,但俄历为10月25日,故得名

注2:当时,中共派周恩来去参加苏联的一场宴会,打算修复中苏关系。但宴会上,一位军官借着酒意说:“中苏关系出问题是因为赫鲁晓夫和毛泽东闹矛盾的关系,现在我们已经把赫鲁晓夫搞掉了,只要你们在把毛泽东搞掉,中苏友好就能永世长存了。”周恩来听完,当场表示严正抗议,并愤怒离席。后来勃列日涅夫为此找到周恩来,希望他能谅解,并称这只不过是酒后失言而已。周恩来义正辞严地回答:“这不是酒后失言,而是酒后吐真言!”当然,这件事并不能说是中苏关系恶化的主因,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书吗?《苏联政权史》不错。在当当网上买一本。

1971至1991苏联重大史实~

苏联共产党前身为1898年3月成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2年起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1918年改名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25年称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52年改为现称。苏联共产党(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苏联政党。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的执 政党,在1917—1991年的74年中,苏共是唯一的执政党和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1936年宪法、1977年宪法和1988年宪法修正案都明确规定苏共在社会的政治体制中处于领导地位。制定了1903、1919、1961、1986、1990年等5个党纲、党纲修订本和纲领性声明。苏共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前身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1898年3月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分成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派和反对列宁的孟什维克派,两派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有严重分歧。1912年1月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全俄代表会议上,布尔什维克决定在组织上同孟什维克决裂,成为独立的政党,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1918年3月党的“七大”将党的名称改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25年12月党的“十四大”改称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成立   1883年,Г.В.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组织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1895年,В.И.列宁将彼得堡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合并为统一的政治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初步实现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标志着无产阶级政党萌芽的出现。   在工人运动推动下,1898年 3月,彼得堡、莫斯科、基辅、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等地的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代表在明斯克举行会议,宣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这次会议在历史上被称为该党第 1次代表大会。它没有制订党纲、党章,会议选出的中央委员会成员不久被沙皇政府全部逮捕,实际上未能完成建党的历史任务。1900年,列宁和普列汉诺夫等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1901年列宁发表《从何着手》一文提出建党具体计划。1902年 3月出版《怎么办》一书系统阐述党的性质、作用和基本原则,批判崇拜工人运动自发性、否认革命理论指导和工人阶级建立独立政党必要性的“经济派”,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建立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创造条件。   1903年7月30日至8月23日,来自俄国各地及《火星报》编辑部的43名正式代表,先在布鲁塞尔后在伦敦举行社会民主工党第 2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党纲和党章,选出党的领导机构,它标志着在组织原则和斗争纲领等各方面都与第二国际时期各国社会民主党不同的新型政党已经产生。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最低纲领是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一切劳动者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大会上,因讨论党章条文而在建党原则上发生严重分歧,在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时,形成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和以 Л .马尔托夫(1873~1923)为首的孟什维克(少数派),党内出现两个政治观点对立的派别。 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05年,俄国爆发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布尔什维克于 4月25日至5月10日在伦敦举行第3次代表大会,在列宁主持下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路线。孟什维克单独召开代表会议。两个不同的政治派别各有自己的策略路线,实际上已发展成为各自独立的政党。布尔什维克策略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依靠工农联盟,孤立自由资产阶级,通过武装起义推翻沙皇政权,建立临时革命政府,实行工农民主专政,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并及时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孟什维克的策略则主张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使农民跟资产阶级走,革命的结局应是资产阶级专政,反对立即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布尔什维克积极参加并领导了全俄总政治罢工和莫斯科12月武装起义。由于各种原因,俄国1905~1907年革命遭到失败。 革命失败后   革命失败后的П .A.斯托雷平反动时期,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出现两个新的机会主义派别:主张取消党的秘密组织,使党变成合法主义政党的右倾取消派;反对一切合法斗争,主张召回在杜马中的党团和停止在合法组织中工作的左倾召回派。布尔什维克反对取消派、召回派的错误主张,将合法斗争与秘密斗争结合起来,争取和教育群众,为迎接新的革命高潮而斗争。1912年 1月,在布拉格举行党的第 6次全俄代表会议将孟什维克取消派清除出党。布尔什维克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布尔什维克党坚决反对这场帝国主义的大屠杀,反对第二国际领导人的社会沙文主义和社会和平主义,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使本国政府在战争中失败的口号。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府的反动统治,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积极参加并领导了这场革命。由于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同自由资产阶级妥协,资产阶级得以组成临时政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并召开布尔什维克第7次全国代表会议,及时提出从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和平发展计划和“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7月26日至 8月3日举行的党的第6次代表大会制定了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人阶级,联合农民,并在士兵支持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胜利,宣告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开始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世界历史进程。从十月革命胜利到斯大林逝世社会主义改造   1917年11月至1918年上半年,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民群众对俄国进行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土地国有化,把大工业企业、银行、铁路、对外贸易、商船队等收归国有。1918年 3月召开的第 7次代表大会,讨论和批准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为苏维埃政权争得短暂的喘息时机。1919年3月第8次代表大会通过新的党纲(第二个党纲),宣布由“中立中农”转变为“同中农结成坚固联盟”,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在1918~1920年的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建立强大的红军队伍,打退14国武装干涉,平定白卫军的叛乱,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国内战争结束后,开始恢复国民经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时,在党内发生了关于职工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争论,为此列宁全面阐述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职工会问题,着重批判了托洛茨基派的错误观点,结束了这场争论。 新经济政策   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第10次代表大会,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容许私人贸易和私人办小企业,实行租让制。大会还通过关于党的统一决议,禁止党内任何派别活动。1922年4月3日,党的第11届中央委员会选举И.В.斯大林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争论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不久,俄共(布)党内开展了在苏联一国内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争论。以斯大林为首的多数领导人认为依靠工农联盟的力量在苏联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批判了Л.Д.托洛茨基反对派。1925年12月,第14次代表大会提出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批判了Г.E.季诺维也夫、Л.Б.加米涅夫等人组成的新反对派(见俄共(布)党内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1926年6月,批判了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联盟。为适应工业化的需要,1927年12月第15次代表大会作出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决议。在农业集体化的时间、步骤、收购粮食采取的非常措施和对富农的态度等问题上,Н.И.布哈林等人提出不同意见。随之,在1929年 1月开始批判布哈林、А.И.李可夫。1928~1932年开始实行第 1个五年计划。1930年召开第16次代表大会,宣称这是“社会主义在全线展开大规模进攻、消灭富农阶级和实现全盘集体化的代表大会”。1936年12月,全苏苏维埃第 8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苏联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已经胜利。1939年,召开第18次代表大会,提出完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向共产主义过渡以及加强国防的任务。   列宁逝世以后,联共(布)党内正常的民主原则遭到破坏,混淆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不少领导成员被作为阶级敌人论处。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从30年代开始盛行。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错误理论导致大规模肃反运动,严重违反社会主义法制,大批无辜的干部和群众被杀害。在对外关系方面滋长着大党和大国沙文主义作风。   1941~1945年,联共(布)领导各族人民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卓有成效地组织战时经济,赢得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战后,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了新的高涨。 编辑本段20世纪下半叶的发展   1952年10月举行第19次代表大会,讨论苏联发展第5个五年计划(1951~1955),修改党章,改称苏联共产党。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7月中央全会开除Л.П.贝利亚出党,同年12月处决。9月,Н.С.赫鲁晓夫当选中央第一书记,开始调整农业政策。1956年 2月召开第20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所作《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严厉批评斯大林滥用权力、破坏法制、鼓励个人崇拜、违背集体领导原则等错误。秘密报告未能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历史的全面评价,未能找出错误的根源,并得出应当汲取的教训。在做秘密报告前,也没有向各国党通报情况,致使各国党感到突然乃至出现思想混乱,国际帝国主义乘机掀起一次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由于事态严重,同年 6月,苏共中央全会作出《关于克服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决议,分析了个人崇拜产生的原因、表现特点、实质及其后果,同时肯定了斯大林应有的历史功绩。1957年6 月中央全会将Г.М.马林科夫、В.М.莫洛托夫、Л.М .卡冈诺维奇等人作为"反党集团"开除出中央委员会。1961年10月第22次代表大会通过新的党纲(第三个党纲),宣布苏联已变成全民国家,苏共已变成全民党,提出到80年代初苏联要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1964年10月苏共中央全会解除赫鲁晓夫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职务,由Л.И.勃列日涅夫继任(后改称总书记)。   从1965年开始,试行新经济体制,强调提高制定计划的科学水平,扩大企业的经济权力。1971年3月第24次代表大会宣布苏联"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1973年,在全国范围内改组工业管理机构,实行2~3级管理制,成立各种联合公司。1977年,制定新宪法。1979年,开始对新经济体制加以修改。对外关系方面推行霸权主义,1968年 8月以保卫社会主义成果为名出兵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起陈兵中苏边境,发生武装冲突。1978年12月支持越南武装侵略柬埔寨。1979年12月武装占领阿富汗。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逝世,Ю.В.安德罗波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强调苏共在20世纪最后几十年的战略任务是完善发达的社会主义,而苏联正处在这个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1984年2月9日安德罗波夫逝世,К.У.契尔年科任苏共中央总书记,1985年3月10日逝世。11日М.С.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1985年10月15日苏共中央全会通过苏共第三个党纲的新修订本草案,批判地重新认识原党纲中没有经受住时间检验的提法,提出苏共当前的任务是在加快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和全面地完善社会主义,使苏联社会继续向共产主义迈进。1986年苏共召开第27次代表大会,戈尔巴乔夫在大会的报告中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代替"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提出“加速战略”和实行“彻底改革”的方针。   苏共有1811万党员(1983),党的机关报为《真理报》,党刊有《共产党人》和《党的生活》。


个人觉得首先,两党所处的环境不一样,苏联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党内工人居多,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国家,国家的首要问题是农民的问题,再说深一点其实就是土地问题,所以土地革命一直是中国革命的重心。其次,革命道路不同。苏联革命是以发动工人夺取重点城市,继而获得全国的统治,中国的国情迫使中国的革命道路变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再次,理论基础其实不完全一样。两党虽然都是无产阶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但中国的国情比苏联远远复杂。中共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之后,适当的做了些调整,形成所谓的‘中国特色“。
个人见解,希望有所帮助!

皮霍亚的《俄国政权史》,讲述1945——1991年的苏联政治史,论述详细精到,立场也不偏激。通俗易懂,是入门苏联史的最佳选择。


#许饺克# 苏联总共存在了多少年 -
(17667758495): 苏联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26日解体,存在69年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语: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СССР)简称苏联,是一个由15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国家,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解体.苏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占有东欧的大部分及几乎整个中亚和北亚;陆地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等国接壤.苏联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及与美国并列的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

#许饺克# 谁知道描写37到45年国共合作的书籍 -
(17667758495): 我这有一本书《中苏关系史纲》 主要写1917到1991这些年苏联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施加的影响,也写了很多那段时间的内容

#许饺克# 苏联是哪年解体的? -
(17667758495): 苏联正式解体是以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俄罗斯三色旗代替苏联镰刀斧头旗为标志,但苏联解体真正的起始时间,应该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进行一系列改革算起.从这个意义上说,东欧巨变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后果.因此,今日东欧的现状,与苏联解体有直接的干系.

#许饺克# 苏联是什么时候建国的?一共存在了几年? -
(17667758495): 苏联1922年建立,1991年解体,bai一共存在69年 1917年是苏俄建du立时间,后zhi来才成立了苏联,一开dao始只有3个加盟共和国,后来发展到15个加盟共和国,其中,摩尔多内瓦和波罗的海三国都是在二战时期苏占区容的基础上成立的

#许饺克# 苏联一共存在多少年啊 -
(17667758495): 1922年建立,1991年解体,一共是69年

#许饺克# 苏联的存在时间为1917 至1922 错吗 -
(17667758495): 苏联的存在时间是1922-1991.....你说的那个是苏维埃俄国

#许饺克# 有关苏联的历史 -
(17667758495): 苏联是在1991年12月25日解体

#许饺克# 俄罗斯的历史? -
(17667758495): 俄罗斯历史始于东斯拉夫人,亦是后来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988年开始,东正教从拜占庭帝国传入基辅罗斯,由此拉开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占据未来700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