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促进世界和平作出的历史贡献都有什么。概括中国20世纪70-80年代的国际形势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50年代中期促进世界和平的贡献:(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1954年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进行外交努力,为实现印度支那和平做出了贡献;(3)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70—80年代的国际形势:(1)两极格局,美苏冷战。世界处于美苏争霸的之中,世界形势有动荡不安。(2)和平的力量在增长,第三世界在走向团结并走向世界政治舞台,在联合国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日本和欧共体都在发展壮大,这一切冲击着两极格局,世界出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显。

鸦片战争前,中西之间就已经有了长期的接触和交往,但在泱泱大国的心态下,中国人对于西方的一切事物都加以排斥,即使是西方先进科技也被视为"奇技淫巧"。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在与对手的较量中开始了解西方,从中世纪的壁垒中探出头来接纳新知,主持译编《四洲志》;魏源继起编写《海国图志》,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与以前的地主阶级改革派王安石、张居正等已明显不同,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他们的思想已经跨入了近代,是洋务思潮的酝酿,就其性质而言,林则徐、魏源应是洋务派的先驱。

洋务运动的主旨是"制洋器"、"采西学",洋务派作为一个派别产生于清政府内外交困的19世纪60年代。一方面,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全国范围的农民起义以前所未有的剧烈程度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石;另一方面,第二次鸦片战争创深痛钜,英法联军攻陷津京,咸丰皇帝仓皇逃至热河,清政府正面临"千古未有之大变局"。为应付这一变局,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中一些开明官僚在被迫与西方周旋交际的过程中,从对手那里开始了解西方,了解世界,获得了中国传统中没有的新知识,他们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产生"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和行动。这些勇于走出传统、勇于接受新事物的人与恪守传统的封建顽固派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分歧,逐渐从中国地主阶级中分化出来,这样便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洋务派。

洋务派出现的时代,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已初步形成,资本主义列强把亚、非、拉美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以自己的意志去改造世界。在西方的强暴侵略和扩张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列强不自觉地充当了冲击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旧观念和体制、推动世界社会历史进程的工具。在中国,这种外力的冲击便是中国传统社会分化的一个重要外因。洋务派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到了这一历史趋势,希望通过局部的改革以自强,阻止列强的进逼。封建顽固派则依然故我,抱残守缺,幻想以中国传统的封建礼仪打败西方新兴的资本主义。

改良派在中国近代不同的阶段可分为早期改良派、维新派和后期立宪派。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潮的萌芽阶段也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到了80年代,汇聚成一股微弱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潮。改良派大多是在野的知识分子或是政府的中下级官员,洋务派开办的军工民用企业使他们了解到西方的科技,同文馆的翻译的西书,外国传教士出版的书报刊物是他们获得西方政治、法律、国际形势的重要渠道;另外,香港以及上海的租界则成为改良派直接接触西方、领略西方近代文明的窗口。他们与洋务派一样汲取西学,但在一开始就表现出差异。他们不但要学习西方的"长技",更着眼于"西学"和"西法",并逐步提出了"君民共和"的君主立宪思想。如在早期的改良派中,中国第一个留学美国的知识分子容闳提出:以西方的学术灌输中国,以使中国富强。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明确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叫做"商战";王韬直接批评洋务派只是学到西方的皮毛。当然,在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一直是主流,改良派处于从属地位。

在洋务运动期间,资本主义世界正经历第二次工业革命,整个世界的面貌日新月异,尤其日本和德国的巨变对改良派的触动尤大。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德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经济发展迅猛异常,工业产值很快跃居世界第二。两国都为君主立宪政体,这似乎为改良派追求君主立宪政治提供了实证。

改良派大展身手是在甲午战争后。甲午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国被迫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举国上下一片救亡图存的呼声中,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挺身而起,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一时间,各地维新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维新刊物层出不穷,要求改革内政的呼声成为时代的强音。1898年的百日维新将这一运动推向高潮,这期间的改良派又被称为维新派

历史:我国20世纪50年代面临的国际形势是十分严峻的,请写出相关的史实。悬赏10~

50年代中国奉行“一边倒”政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两极对抗的世界格局进一步明朗化,中美关系也由此走向了全面对抗的道路。实施主要有
一.1950年朝鲜战争的正面对抗。
二。面对帝国主义阵营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毛泽东对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作了冷静分析,决定采取防御的斗争策略,努力与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实行“和平外交”,打破美国的封锁和遏制。
三。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恶化,1954年7月14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英国议会下院发表讲话,提出由联合国“托管”台湾的主张,美国与台湾当局开始了签订所谓“共同防御条约”的谈判,为了表明新中国决不承认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坚定立场,毛泽东指示人民解放军尽快解放一江山岛。1月18日,华东军区陆海空军配合作战,一举攻克一江山岛,并迫使美国撤走了它的舰队,使大陈岛也处于解放军的炮火有效射程之内。一江山岛轻而易举被迅速攻克,使艾森豪威尔十分震惊,认为这是中共夺取台湾的前奏。他于24日提出特别咨文,要求国会授权总统“在必要时”使用美国军队来“保证”台湾和澎湖列岛的“安全”此后,美国第七舰队主力开始向台湾海峡和浙江东南海面集结,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与此同时,美国还放出空气,威胁要使用核武器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成员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本目的在于打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封锁,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政权,在外交上采取拒不承认和封锁的战略企图扼杀新中国,所以答案选A,B D两项此时尚未发生,C项符合“一边倒”外交原则。


#相奚元# 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外交领域的进展表现在( ) - 作业帮
(13572325347):[选项] A. 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B. 推行外交“三大政策” C.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D. 积极参加“不结盟运动”

#相奚元#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作业帮
(13572325347):[选项] A. 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 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 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 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相奚元# 请举出 1945~1946 年, 1946~1955 年, 1955~1991 年及 1991 至今四个阶段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基本特征.并扼要概括每一阶段中国所处的国际地位. - 作业帮
(13572325347):[答案] 四个阶段:1945~1946 年雅尔塔体系形成;1946~1955年以美苏对抗为核心,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格局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90年代初美国、苏联争夺世界霸权;1991年至今“一超多强”向多极化格局演变.中国地位:第一...

#相奚元# 亚非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
(13572325347): 亚非会议的召开是战后国际形势和亚非地区形势变化,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勃兴,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解放运动的发展....

#相奚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 -
(13572325347): :①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主要表现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现在已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

#相奚元#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哪些提高?与旧中国国际地位相比,你有何认识? - 作业帮
(13572325347):[答案] 答案:解析: 答案:①表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先后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发挥了积极作用.1971年,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实现了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促进了第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