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的出仕与归隐

来源:志趣文     时间: 2024-05-31
  • 归隐与出仕——我看古代文人的人生理想
    渔父意象,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这种与世无争的超然生活的向往。得意时出仕兼济天下,失意后归隐吟风啸月,是中国文人千载不变的人生轨迹。历经宦海沉浮颠沛流离之后,莫不如散发弄扁舟,独钓寒江雪。山水田园,就成为了中国文人的精神避难所,在这里,心灵的创伤得到愈合,灵魂获得拯救与升华。渔父的这种象征传...
  • 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时期,他的出仕、归隐,与他思想中儒道两种思想有关,更因为社会的黑暗污浊使他的抱负难以实现。
  • 有关归隐文化
    1、“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中国古代把社会成员分为士、农、工、商四类,其中的士就相当于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他们掌握着知识技术和道德文化。而且,从各种史料记载来看,这些隐士们往往是士人阶层中的精英,但是他们却如《旧唐书·隐逸》云:“所高者独行”,“所重者逃名”。2、“学而优则仕”...
  • 陶渊明的归隐和出仕的原因,动机?他和孟浩然的归隐用什么本质不同?_百 ...
    原因之一 陶渊明少年时受家统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 桃花源记 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破灭。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
  • 古代文人的归隐,是和自己命运的置气,是有志难施的憋屈。
    古代文人的归隐,是和自己命运的置气,是有志难施的憋屈。古代文人读书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出仕。有的人出仕是为了闻达于诸侯,报国一展心中抱负,有的人出仕就是为了做官,衣锦还乡,恩及子孙。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文人们要想有所抱负,出仕是最佳选择。当然,不是所有的文人都能做的了官员,也...
  • 综合<归去来兮辞>的序文和正文说明陶渊明出仕和归隐田园的原因 要详细...
    第一,出仕的原因。陶渊明是个传统的古代文人,所接受的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在儒家传统里,学而优则仕。经世济民是所有有志之士的愿望。在他归隐以后的诗里也有显现出他的这种愿望,“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就算因为“世与我而相违”归隐田园,仍然怀有济世之心。就不难看出他在青年时期所...
  • 陶渊明为什么最终会选择归隐田园呢?
    但是,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儒家文人在政治上要有所作为,干一番事业,就必须出仕。归隐就意味着荒废年华,虚度光阴。对陶渊明这样一个才华横溢,从小胸怀壮志的人来说,又怎么心甘情愿呢? 这次归隐后,陶渊明的内心是彷徨痛苦的。他明知“八表同昏,平路伊阻”,然而他胸中那股治国济民、积极进取的烈火还没有完全熄灭,他对...
  • 古代隐士如何看待出仕与归隐?
    ";"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等,都是说明:那些所谓的隐士看破红尘隐居于山林是只是形式上的"隐"而已,而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心境,反而是能在最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嘈杂的干扰,自得其乐,因此他们隐居于市朝才是心灵上真正的升华所在。体现了崇高的道家思想 有能力的人希望依赖周围的环境忘却世事,...
  • 古代归隐的诗人有哪些?及其他们归隐的原因
    归隐的原因:一是陶渊明本性使然,一是社会现实使然。他质性自然,带气负性的为人是根本不可能与世俗腐败风气相结合的。何况仕途充满了机诈和险恶,归隐对他来说是无奈之举。2、孟浩然(689-740)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
  • 陶渊明为什么要五度出仕?
    第五次任彭泽县令。出仕与归隐是中国古代士人所要面对的重要人生抉择,因为这一抉择直接关涉到士人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如何安身立命,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从热衷于仕宦的士人来看,他们的心灵深处未尝没有奉身而退、拂袖绝尘的心理潜流;而那些身在林泉的人,他们的...

  • 13860739736:   为什么中国古代文人一方面想要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又想要隐居山林 -
    康苗群  ______ 你好. 这是受到儒家的入世思想和道家佛家的出世思想同时影响的结果.儒家讲求入世,接入到世俗生活,所以要建功立业;道家佛家讲究出世,所以又想要隐居山林.当然一般情况是先建功立业,然后隐居山林.

    13860739736:   什么是归隐现象 -
    康苗群  ______ 「终南捷径」的故事,藉古读书人「入仕」与「归隐」上的种种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折射出古代文人思想、道德追求的矛盾心理.「归隐」文化足以反映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史的弊端. 如果说,儒家为个体提供的更多是一套积极入世、治世之...

    13860739736:   为什么陶渊明辞官归隐回家 - 作业帮
    康苗群  ______[答案]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我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 后有人劝他再度出仕为刘宋王朝服务,他宁愿贫病交加,穷困潦倒也不愿再涉官场.可以说,陶渊明归隐得真守拙得真.在《归...

    13860739736:   急!!!中国古代文人隐居的类型 -
    康苗群  ______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传席先生,把中国古代隐士分为十种. 完全归隐:归于此类的隐士是真正意义上的归隐,他们与为仕而隐完全没有干系,即使有时机有环境有条件,甚至朝廷派人来多次延请,他们也拒不出仕,如晋宋间的宗炳、元代的吴...

    13860739736:   隐藏任务求助:隐居的老者 人在哪里 -
    康苗群  ______ 中国古代出仕的人比较多,也比较推崇出仕,但也有一些文人雅士开始了隐居生活.但是不管其是不是真心归隐,或者为了博得名气,或者真心归隐,都是隐士.因而,这些人的隐士也就被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传席先生分成了十种类型. 隐居类...

    13860739736:   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人,并谈谈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 作业帮
    康苗群  ______[答案] 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晚年常与庐山中的释道交往,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要说他们之间在思想上志同道合... 他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业.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使他感到失望,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

    13860739736:   陶渊明为什么要回归田园,怎样认识他的出仕和归隐的思想矛盾和反复? -
    康苗群  ______ 人呢出仕都是因为自己有很大的报复,可是呢,官场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有些高官没什么能力,自己有后台,用钱买的,这种人,你见到他还要给他卑躬屈膝的,作为文人本来心气就有点傲,所以不愿意去面对这样的官场,所以自己要归隐田园.

    13860739736:   为什么古代一些有才能的人到后来总选择隐 -
    康苗群  ______ 听过终南捷径么..归隐?有些文人自负有才,却不得官位,则另辟蹊径,特立独行,沽名钓誉,“隐居”终南山,为什么选择终南山呢...因为离长安 近,名声很快能传到京城...中国古代文人大概就三种心态:1、顺境,豪情万丈,要...

    13860739736:   中国山水文化的演变是怎样的??
    康苗群  ______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者给知识分子设计的一条理想的路途,但其不知,着却也暗示着未来不可知的命运的悲剧.面对理想的追求与残酷的显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有人退却了.有的选择了在青楼里厮混耗尽一生;有的便归隐田...

    13860739736:   如何评价中国古代文人的隐士情怀 -
    康苗群  ______ 隐逸情怀起源于先秦,老子的返璞归真,庄子的”无端崖之辞“,无一不是践行隐逸之风.即使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孔子,也曾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这可能与历史背景有关,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小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