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题画兰文言文及翻译

来源:志趣文     时间: 2024-06-14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7到21题。板桥题画,兰
    译文及启示可供参考:原文 余种兰数十盆,三春告莫,皆有憔悴思归之色。因移植于太湖石黄石之间,山之阴,石之缝,既已避日,又就燥,对吾堂亦不恶也。来年忽发箭数十,挺然直上,香味坚厚而远。又一年更茂。乃知物亦各有本性。赠以诗曰: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
  • 题画兰诗翻译全文
    翻译如下文所示:三间茅屋,十里春风,丛窗里遥望山上幽竹,此是何等雅趣之事,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大遗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十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
  • 板桥茅屋文言文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译文:三间茅屋,十里春风,从窗里遥望山上幽竹,此是何等雅趣之事,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10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
  • 题画兰原文_翻译及赏析
    手培兰蕙两三栽,日暖风微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明代·文征明《题画兰》 题画兰 手培兰蕙两三栽,日暖风微次第开。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文征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
  • 《板桥题画竹石》文言文翻译
    《板桥题画竹石》应该指的是郑板桥创作的《竹石》,这首诗的翻译是: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作品原文】:《竹石》郑燮〔清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
  • 出成都南门文言文翻译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浣花溪记 钟惺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1.D 2.A 3.D 4. ①水光树色清幽,秀丽,使人心神、肌肤都觉得清爽。从青羊宫往西,因溪水汇流而架设了三座桥,桥与桥之间,相距都不到半里。 ②溪水的东边住了一些人家,因此,溪水常常被挡住看不见,没有挡住的,又显现出来。像这样的地方...
  • 有关画的文言文
    1. 翻译古文,关于画的 原文: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 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凡吾...
  • 有关绍兴(会稽 山阴)的文言文及翻译 好的必追加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驱除不祥的礼俗之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高茂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用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
  • 翻译这个文言文
    【译文】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转运使黄湜听到他的名声,要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
  • 文言文翻译郑燮赈灾
    4. 郑柏桥开仓济民 文言文翻译 郑燮(xiè),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正逢上荒年,到了人吃人的...

  • 18673118825:   题画兰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
    朝咳傅  ______ 《题画兰》写作背景:《题画兰》是清代诗人郑燮的一首咏物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兰花而题写的.全诗以兰花为物象,描写它生长于山岩的顶处,香气飘散四溢,尤以突出岩石和岩缝中,美好的花香馥郁芬香,赞美了兰花不与“浮云游...

    18673118825:   板桥题画兰寄托了郑板桥怎样的人生追求 - 作业帮
    朝咳傅  ______[答案] 板桥题画·兰 文/郑燮 本文托物言志,作者爱兰、种兰、画兰,以兰自况.寄托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答:表达了作者对纷纭尘世的厌倦,对自我志趣的坚守. 答案上的

    18673118825:   兰竹诗句郑板桥 -
    朝咳傅  ______ 找到首“竹”,未找到“兰” 题画竹 清代: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18673118825:   郑板桥的画兰大意 -
    朝咳傅  ______ 郑燮(公元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六年(公元1736年)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为账济灾民一事,触犯权势而罢官.晚年居扬州,卖画自给.工诗文书画,兼篆刻.善画花卉,尤长兰竹.书法别致,隶...

    18673118825:   求板桥题画翻译开头为[三间茅屋、十里春风………………] - 作业帮
    朝咳傅  ______[答案] 原文: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 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

    18673118825:   文言文阅读.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 - 作业帮
    朝咳傅  ______[答案] 1.B 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意对即可)

    18673118825:   《题画兰》(清)郑夑写的我要译文
    朝咳傅  ______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进行挽留.

    18673118825:   ...( )(2分)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18.用... - 作业帮
    朝咳傅  ______[答案] 17.B 或:有人 18.随即发放粮食(谷)给饥民,使一万多人活了下来. 19.为官清廉,无时无刻不关心民生疾苦, 26.(1)弄来 (2)偶然 (3)除去 (4)代词 作这 讲 27.我们江南人砍竹而将它当作柴棍 28.物以稀为贵 32.(1)才 (2)因为 (3)这 (这...

    18673118825:   文言文题画的翻译 不要英语 -
    朝咳傅  ______ 郑板桥《题画》原文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 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

    18673118825: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郑燮《板桥题画.竹》全文翻译和主题 - 作业帮
    朝咳傅  ______[答案] 写竹子气节清高,不与白花争艳争香,不惹蜂撩蝶,也借喻作者自己的超脱世俗的亲近自然的为人处世的方式. 一节又几节,上千的枝条积攒着无数的绿叶.我不会去开花,免得找来野蜂与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