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思维导图简单

来源:志趣文     时间: 2024-06-16
  • 【中考文言文专题】中考文言文主题归类及“山水篇”思维导图
    其实,“山水篇”又可根据心境之喜悲做更细致的归类,如“悲”有:《小石潭记》,“喜”有:《醉翁亭记》《三峡》《答谢中书书》,“超脱”有:《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湖心亭看雪》。
  • 《湖心亭看雪》思维导图之认识白描手法
          《湖心亭看雪》在艺术手法方面,它的“白描”笔触为传世经典。何谓“白描”?用法谓何?《湖心亭看雪》又怎样通过白描向我们呈现出一片悠远寥廓的境地?向我们传达出作者的家国哀思与孤清心境?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
  • 初二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导入部分以一副“雪景图”为例,引发学生对雪的感悟,说到对古诗的记忆,大家都很自然的想到了柳宗元的《江雪》,它以其清远的意境、孤高的情怀让世人赞叹,从而引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关于雪的文章——《湖心亭看雪》。 带着“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这个问题听完视频朗读,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关键句子“莫说相公痴...
  • 《思维导图记忆古诗词》
    再次谢谢猪猪老师和红梅老师!以下是32首古诗词与之相对应的思维导图:诗仙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仙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圣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
  • 关于离别的古诗的思维导图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2、《山中相送》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13、《送李端》唐·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14、《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
  • 淮上与友人别这首古诗的思维导图怎么画?
    白话译文 扬子江头杨柳青青春色惹人心,杨花似雪漫天飞舞愁杀渡江人。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染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
  • 湖心亭看雪写于何时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湖心亭看雪》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该文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湖心亭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和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长沙的爱晚亭齐名,张岱寓居...
  • 中学语文《雪》导学案
    《雪》导学案第一篇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 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学习重点: 景物描写的特点。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相关链接: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
  •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名师教学设计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四、指导学生画思维导图 (一)思维导图比较...
  • 关于六年级毕业作文汇总5篇
    升入三年级,我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是帅气的吕老师,别看他是一位男老师,认真起来决不逊色于马老师。吕老师教会了我如何写作和画 思维导图 。我清楚地记得我们第一篇习作是《我的老师》,那时候我们只能写出寥寥数百字。经过两年的奋斗,现在我们都能写出七八百字的作文了,很多同学的作文都发表在杂志上。今天的成...

  • 15297829469:   《湖心亭看雪》张岱 回答以下5个问题. 1、找出文中的量词,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
    鲍韵成  ______ 1、“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和夸张写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矿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渲染了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态度. 同时将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了出来. 2、 雾淞沆砀,...

    15297829469:   《湖心亭看雪》 -
    鲍韵成  ______ 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

    15297829469:   《湖心亭看雪》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请按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作业帮
    鲍韵成  ______[答案]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大雪接连下了几天,湖中行人,飞鸟和各种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打更以后,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

    15297829469:   湖心亭看雪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鲍韵成  ______ 中心思想:通过描写在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这件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时的喜悦心情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愿意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

    15297829469:   湖心亭看雪哪里写“更有痴似相公者”
    鲍韵成  ______ “相公”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在“更定”时分,划一条小船,“独往湖心亭看雪”.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湖中人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待;在湖心亭煮酒赏雪;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时近年关.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15297829469:   湖心亭看雪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雪景 -
    鲍韵成  ______ 首先看原文的描写:“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⑹,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⑺.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⑻,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这是本文中对雪景的描述,翻译一下就是:“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是白雪中的一点,我的船像一片飘在湖中的芥叶一样,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米粒罢了. ”这基本上是对于看到的景色比较直白的叙述了,但这篇文章更重要的是看作者的心境,所为情由景生,写景不过是为抒情地一种铺垫罢了……

    15297829469:   湖心亭看雪中的"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具绝"与?
    鲍韵成  ______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柳宗元的《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

    15297829469:   湖心亭看雪写作背景 -
    鲍韵成  ______ 29湖心亭看雪 一.自主探究一二三 1. 重点字词大集中 ⑴读准下列的加点字音 更(ɡēnɡ)定 毳(cuì)衣 雾凇(sōnɡ) 沆砀(hànɡdànɡ) 一芥(jiè) 铺毡(zhān) 喃喃(nán) ⑵辨析词义 余住西湖(代词,我) 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时...

    15297829469:   《湖心亭看雪》中心思想 -
    鲍韵成  ______ 作者的闲情雅致

    15297829469:   湖心亭看雪 -
    鲍韵成  ______ 看雪气氛的句子:雾凇、、、、、、中 人两三粒而已 看雪方式的句子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