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杜甫写作手法

来源:志趣文     时间: 2024-06-15
  •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这样创造的天才,当然就压倒了后人,谁也不敢再写岳阳楼的诗了。黄生这一段话是从作诗的方法去论杜诗的,把杜诗的意境说成是诗笔一纵一收的产物,说意境的结构是从创作手法的变换中来。这不是探本求源的说法。我们说,诗的意境是诗人的生活思想从各方面凝结而成的,至于创作方法和艺术加工,炼字炼...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10分)登岳阳楼? ...
    小题1:诗歌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使诗歌显得生动活泼, 情趣盎然,流露出诗人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小题1:诗人情感:杜诗抒发了诗人在战争频仍、动乱不已的社会现实和自己漂泊不定、贫病交加的一己遭遇中,孤独、忧惧、沉痛而悲伤...
  • 岳阳楼记:文章构思巧妙,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
    1.比喻 2.拟人 3.对偶 4.夸张 5.借代 6.设问 7.反问 8.对比
  • 登岳阳楼的写作方法是什么(简洁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
  • 岳阳楼记 三四两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运用借景抒情,和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阴晴两种不同的天气情况来表现迁客骚人产生的不同的览物之情,同时运用对比,利用阴晴两种天气的对比,和迁客骚人“悲”、“喜”览物之情的对比,为后文写古仁人之心的内涵作下铺垫.
  • 《岳阳楼记》写作特色
    1.本文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情景交融,议论精辟。2.本文采用对比手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有诗一般的意境。3.本文语言骈散结合,音韵和谐,凝练畅达,极具感染力。
  • 对比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6分)登岳阳楼(杜甫) ...
    (各2分,手法1分,作用1分,共4分) 小题1:试题分析:要求学生看注释,这是解题钥匙。杜甫的诗,通过阅读可知此刻心情多么悲痛。而注释中告诉大家李白是刚刚遇赦,此刻心情十分欢快。小题2:试题分析:从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具体分析佳句。杜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而李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具体...
  •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置身名楼,登临送目,一幅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诗人怎能不“更思戎马泪沾巾”呢! 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胸襟气象,一等相称”,那是恰切不过的: 胸襟,是杜甫的博大胸襟; 气象,是洞庭的壮阔景象,二者浑然一体,真是情景相生。如果忘记了这点,而单单在“转入”二字上纠缠,认为仅仅是写作手法问题,那就不但会...
  • 岳阳楼记第五段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岳阳楼记第五段的写作手法是议论,其实有议论,有抒情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 岳阳楼记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岳阳楼记》在写作手法上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以叙事带出景,又由景生情,达到情景交融,最后由情入议,点明全文中心。语言凝练,采用了骈散结合的写法,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意境优美,意趣无穷。1.结构颇具匠心。本文由叙事入手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

  • 17116838160:   登岳阳楼三 杜甫 首联和颔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
    隗夏彭  ______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首联叙事,颔联描写.诗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17116838160:   杜甫的登岳阳楼体现了作者的什么风格 -
    隗夏彭  ______ 风格自然还是他的现实主义风格,诗有多有孤独感,如一叶孤舟. 首先,诗人他本身的处境就孤独. 其次,李白死后,他在诗方面独一无二,也是备感孤独的. 站在高楼上,他如诗中的王者,一览众山小.

    17116838160:   登岳阳楼杜甫是一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什么风格 -
    隗夏彭  ______ 杜甫的诗风抑郁顿挫.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羁旅愁思以及对国破家亡,山河飘零的深深的感伤....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 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 日语象在湖面日夜升起.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 年老体弱生活在这漂泊不定的生活里. 关山以北的战争烽火仍未止息, 凭窗遥望胸怀家国用涕泪交流.

    17116838160:   赏析杜甫的登岳阳楼 -
    隗夏彭  ______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

    17116838160:   杜甫的《登岳阳楼》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运用了比喻手法吗? - 作业帮
    隗夏彭  ______[答案] 这两句诗没用比喻修辞.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意思是说洞庭湖浩瀚无际,把广袤的东南地区分裂成吴楚两大部分;天地万物也好像都日日夜夜漂浮在湖水中一样.想像中,洞庭湖把东南分裂成两块,天地万物好像在湖水中沉浮一样.突显了洞庭湖壮...

    17116838160:   登岳阳楼的主旨,炼字和表现手法 -
    隗夏彭  ______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杜甫 作品:登岳阳楼 内容: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 吴楚:指今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鴅省一带. 简析: 大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这年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后所作.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17116838160:   怎样理解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采用了写实的手法,逐层写出了诗人生还之?
    隗夏彭  ______ 第一首诗写遇赦归来的欣悦之情.首句写历尽坎坷,九死一生,次句谓不曾想还活着... 在这岳阳楼上欣赏壮阔景观,等回到了家乡,还不知该是如何的欣慰!此诗意兴洒脱...

    17116838160:   登岳阳楼反映了作者的什么风格 - 作业帮
    隗夏彭  ______[答案] 诗圣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被誉为古今“登楼第一诗”,诗篇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表达了报国无门的哀伤.宋代诗人陈与义的《登岳阳楼》二首是七言律诗,表达的...

    17116838160:   登岳阳楼的历史背景是——高峰入云,清澈见底的修饰手法是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修饰手法是松,竹,梅,比喻的高尚品质 登岳阳楼是陈与义写的 - 作业帮
    隗夏彭  ______[答案] 《登岳阳楼》写于杜甫生命的最后几年.登上岳阳楼,是他年轻时就有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了.可这次却不是专为游玩而来,而是漂泊到此,流浪经过;诗人已经不是年轻小伙子了,而是拖着贫病衰老的残躯--"今"非"昔"比啊!想到这里,我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