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的写作目的

来源:志趣文     时间: 2024-05-31
  • 白杨礼赞的明确目的
    作者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是为了赞美 像白杨树那样正直、朴质、严肃、坚强不屈、 力求上进的北方的农民和敌后的哨兵。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
  • 白杨礼赞的写作目的
    《白杨树赞》写于1941年3月,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作者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
  • 白杨礼赞的写作手法
    白杨礼赞主要是为了宣扬白杨的精神,所以用的是象征写作手法。现代·茅盾《白杨礼赞》原文: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
  • 白杨礼赞的阅读提示怎么写
    1、写作背景与目的 在《白杨礼赞》中,茅盾先生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这篇文章写于1941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全国上下都弥漫着爱国主义和抵抗外敌的热情。茅盾先生通过这篇文章,旨在激励广大人民发扬白杨树的精神,不畏艰难困苦,为国家的...
  • 《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
  • 白杨礼赞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之前,先说它算不得数中的好女子。这...
    参考答案:欲扬先抑。揭示白杨树与众树不同,突出白杨树的内在美,由赞树到赞人,过渡自然。
  • 为什么要赞美白杨礼赞这篇文章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
  • 白杨礼赞主要内容 写作背景是什么
    这篇文章是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的歌颂。《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
  • 《白杨礼赞》是托物言志吗
    《白杨礼赞》借白杨树来象征北方广大抗日军民,这就是托物言志,采用的是象征手法。这是《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中对本课写作手法的讲析。什么是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运用象征、起兴的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基本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
  • 白杨礼赞写黄土高原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黄绿错综”的色彩和“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地势,点出了它的“雄壮”、“伟大”,对描写白杨树起了正面衬托的作用。二是作者又用了“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又起了反衬作用,意思是黄土高原虽然伟大、雄壮,但离开了白杨树,还是有单调之感,所以白杨树更值得赞美。

  • 18353548571:   矛盾的《白杨礼赞》作者为什么要描述白杨树不平凡的生长环境 - 作业帮
    衷宁京  ______[答案] 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在此生长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

    18353548571:   文章题目为《白杨礼赞》,为什么第二段写了大段的高原景色? -
    衷宁京  ______ 最佳答案: 写出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用黄土高原的环境来衬托白杨树的非凡 为后文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做铺垫 同时暗写了陕甘宁根据地的环境

    18353548571:   白杨礼赞中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 -
    衷宁京  ______ 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展现白杨树不寻常的生存环境,显示白杨树不寻常的意义

    18353548571:   白杨礼赞写黄土高原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
    衷宁京  ______ 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起两方面的衬托作用:一是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作者抓住了黄土高原的特点——“黄绿错综”的色彩和“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地势,点出了它的“雄壮”、“伟大”,对描写白杨树起了正面衬托的作用;二是作者又用了“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又起了反衬作用.意思是黄土高原虽然伟大、雄壮,但离开了白杨树,还是有单调之感,所以白杨树更值得赞美.

    18353548571:   白杨礼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作业帮
    衷宁京  ______[答案] 《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的歌颂.

    18353548571:   《白杨礼赞》文章中赞美白杨树“不平凡”却又多次说它是“极普通”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
    衷宁京  ______ 反衬 如同千万的小人物

    18353548571:   白杨树这篇文章赞美白杨树“不平凡”,却又多次说它是“极普通”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
    衷宁京  ______ 突出他的不平凡中的平凡

    18353548571:   作者写《白杨礼赞》是热烈歌颂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但为什么题目是“白杨礼赞”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业帮
    衷宁京  ______[答案] 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抗日军民.以此为题,更加形象、醒目.(意对即可)

    18353548571:   白杨礼赞主要讲了什么.是怎么去写的 -
    衷宁京  ______ 两者的相似之处:一是“极普遍,不被人重视”,二是“有极强的生命力”.借助象征,写出了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点明了主题

    18353548571:   白杨礼赞 作者为什么还专门描写风雪中的白杨树 -
    衷宁京  ______ 动情的眼光来看待西北的自然景观,衬托它坚强不屈的品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