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中景物描写角度

来源:志趣文     时间: 2024-06-15
  • 《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色?
    《答谢中书书》中全文抓住一个“美”字来写,共描写了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等景物和事物;这些景物和事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全文分三部分,先总领全文,然后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慨结束。《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
  •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中两位作者分别是怎样对景物进行描绘的,妙处是...
    句式:《答谢bai中书书》是一篇骈du文,以四字句为主zhi;《记承天寺夜游》,句子参差不齐。dao 2,朗读节奏和情感不同。《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一文较为自然愉悦,轻松流畅之中,读出那种沉醉山水的愉悦的感觉,表达出...
  • 小学语文优秀《答谢中书书》课件【三篇】
    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小学语文优秀《答谢中书书》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小学语文优秀《答谢中书书》课件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理清全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掌握变换角度、动静结合、以声衬静的写景技巧,体会景物特点以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 《答谢中书书》的问题?、
    1 争相跳出水面2 只上文描写的自然美景 这句的意思是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奇异的景色了3 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感情,都是由景及情,寓情于景4第一篇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
  • 并答谢中书书文言文阅读答案
    (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答: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2. 《答谢中书书》中的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 陶景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答谢中书书》中,谢中书给陶弘景的信是写什么的?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二、深层次的含义:实际上谢中书想告诉陶弘景他现在过得很好,生活的环境有山有水,生活的也是无比的自在。文中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
  • 答谢中书+书中纵览古今+感叹自然景物之奇丽的句子
    2. 《答谢中书》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 《答谢中书》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
  • 文言文《与谢中书书》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与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 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 因此这篇文...
  • 同样是写三峡的风光,请你比较《答谢中书书》与郦道元《三峡》在写景上...
    《答谢中书书》不是写三峡风光的。相同点都是把握了山水的特点,状物传神,写得清丽自然。郦道元的《三峡》抓住江水与两岸高山特征,状物传神,描绘了一幅奇异美妙、既生机盎然又幽深冷静的图画,又于其中寄寓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则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
  • 答谢中书书中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诗句是
    【原文】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

  • 19211181174:   答谢中书书是怎样描绘山川景色的从四方面回答
    村陈菡  ______ 从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四方面描绘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峰形峻峭,水流逶迤;峰静水动,水给山增加了活力,山...

    19211181174:   答谢中书书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所在山川的秀美景色 -
    村陈菡  ______ 1、描绘方面:从山川草木到飞禽走兽.并且有静有动,动静相生,各自跃然在目,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2、原文全文如下: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

    19211181174:   答谢中书书 描写景物过程中作者多角度去观察,有俯视,——,还有——,调动了各种感官,包括——,——,在时间跨度上,从——直到——,有动也有静. - 作业帮
    村陈菡  ______[答案] 有俯视,平视,仰视.感官是听觉,视觉. 顶啊顶~一定对,老师讲过了哦~~

    19211181174:   赏析《答谢中书书》中写景的妙处 - 作业帮
    村陈菡  ______[答案]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又以感慨收束,“实是欲界之仙都”,在叙议结合的表达中,在首尾呼应的结构中,不难想象景物之秀丽神奇.而要真正领略本文写景的妙处,便不得...

    19211181174:   ,《 答谢中书书》写景部分,先仰视什么,再俯瞰什么,复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一句一景. - 作业帮
    村陈菡  ______[答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两句也是先仰视再俯视

    19211181174:   答谢中书书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 - 作业帮
    村陈菡  ______[答案] 1多视觉角度2多种感官描写3动静结合4用词准确5按照时间顺序6色彩描写7句式整齐

    19211181174:   答谢中书书描写了什么自然景观 - 作业帮
    村陈菡  ______[答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俯视与仰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四时俱备”用平远和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

    19211181174:   《答谢中书书》中,全文抓住那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 - 作业帮
    村陈菡  ______[答案] 全文抓住了一个“美”字进行描写的,“奇”也可以.共描写了,峰、水、石壁、林、竹、雾、夕日、鱼、猿 鸟.写出了山峰的高,水的清澈,石壁的色彩斑斓,林 竹的四季常青,雾薄,(夕日和鱼老师没有说)猿 鸟的多.

    19211181174:   答谢中书书中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称之美的 - 作业帮
    村陈菡  ______[答案] 通过写山、水、石壁、树林和竹子这些静物来反衬后面的晓雾、猿、鸟、夕阳和水中的鱼的动态美,动静结合,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19211181174:   《答谢中书书》描写了怎样的景色特点? - 作业帮
    村陈菡  ______[答案] 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 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 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