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的复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的梗概200字左右?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自己的军队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倒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里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中尉快步赶上前,一把夺回烛台,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站起来,“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么大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的梗概?~

尼尔斯不爱学习,一看到书本就会犯困;不爱牧鹅放鸭,会经常捉弄家里饲养的小动物。尼尔斯有一天戏弄了一只小妖精,受到惩罚变成一个拇指大的小人。
他骑在家鹅马丁的脖子上,和一群野鹅飞上了天空。马丁决定和野鹅飞往北方,那是他向往己久的拉普兰。
尼尔斯发挥人的聪明机智和狡猾的狐狸做斗争,不畏艰险和困难智取乌鸦山的盗贼。尼尔斯和野鹅群一起主持正义,扶危济困,在去往拉普兰的路上,结交了很多好朋友。
最后尼尔斯从一个顽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一名有具有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他变回原形,回到家生活在父母身边,从此也变成一名热爱学习的好学生。

作品主题
在《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小主人公尼尔斯虽然因为受到小精灵的惩罚变成拇指大的小人,但是就是因为变小,才有可能骑上家鹅马丁的脖子为环游世界提供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将他之前一贯喜欢虐待家里动物、厌恶学习、喜欢搞恶作剧的形象和变成小人经历多种困难挫折、变得有同情心、善良正直的形象形成对比,这一对比很明显地反映出小主人公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荒诞的故事却蕴育这样的成长的主题:骑鹅旅行的过程既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锻炼自己成为有责任心、有爱心、有同情心的人的过程;不仅是尼尔斯视野逐渐扩大的过程,也是他内心变得强大、精神世界变得丰富的过程。
在这个成长的过程里,尼尔斯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他抛弃之前的恶习,渐渐地展示给人们的是真善美的品格。整个童话故事以责任、爱心、智慧为理想追求,更体现了人和动、植物美好和谐相处的画面。尼尔斯是作品里唯一人类的代表,开始飞行时,大雁领头阿卡不接纳尼尔斯在飞行队伍中,他认为人类是动物的敌人,所以不能让尼尔斯同去拉普兰。
但尼尔斯通过勇敢和智慧,帮助大雁群战胜狡猾的狐狸,成功解救一只大雁,才缓和了尼尔斯和大雁群紧张的关系,也为尼尔斯赢取了阿卡的信任。只有人和动物互相取得信任和尊敬,才可以和谐共处。
尼尔斯通过自己的智慧、勇敢和真诚成功化解了人和动物之间的矛盾,说明人和动物是能够成为好朋友的。尽管这些故事看似荒诞,但是作者却告诉读者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人只要善待动物、善待自然,学会与动物协作,与自然相处,人将会和自然成为最亲密的伙伴。

瑞典最南部村庄里住着小男孩尼尔斯,他性格孤僻,不爱读书,爱捉弄小动物。他在捉弄小狐仙时,被生气的小狐仙变成一个拇指大小的人。后来,他本想阻止家中雄鹅飞走,可是没有成功,自己还骑在了雄鹅的背上。于是,他骑着雄鹅,与一群大雁一起飞翔,开始了自己的冒险之旅。
动物们本来都很讨厌尼尔斯,可是变小后的尼尔斯经常帮助小动物,动物们慢慢又喜欢他了。尼尔斯和雄鹅加入了灰雁头领艾卡带领的灰雁队伍,它们一起旅行。尼尔斯为了救灰雁,得罪了狡猾的狐狸斯密尔。斯密尔蓄意报复,好几次都差点把尼尔斯害死。聪明的尼尔斯请一条家犬帮忙,抓住了斯密尔。随后斯密尔被家犬的主人卖到了动物园,过着没有自由的生活。善良的尼尔斯不忍心,又帮斯密尔恢复了自由。
因为意外,尼尔斯与大雁队伍走散了。他发现曾经救过自己的老雕高尔果被锁在动物园的笼子里,失去了自由。他帮高尔果逃离笼子,得知艾卡曾养育过高尔果,但是它们后来产生了矛盾,谁也不理谁了。当高尔果帮尼尔斯重回雁群后,尼尔斯调解了高尔果和艾卡的矛盾,两个动物重归于好。后来,尼尔斯从艾卡口中得知自己父母过得并不好,急切想回家看看。
回到家中的尼尔斯变回了正常模样,爸爸妈妈见到他非常开心。经过一番历险,尼尔斯已经成为了一个善良、勇敢、富有责任感的男孩。他依依不舍地跟艾卡带领的雁群告别,他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曾经骑鹅旅行的事情。(写的手疼给个好评谢谢啦)


#牟雨盾#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6课段落大意 -
(15671705083): 第一大段(第一自然段):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第二大段(第二到第六自然段):弟子们在麦地里挑挑拣拣,一再错失良机,结果两手空空,以及苏格拉底对弟子们的谆谆(zhun)教导.第三大段(第七自然段):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要抓住眼前机会,不能错失良机的人生道理.给分哟~~~

#牟雨盾#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课后第三题的事例 - 作业帮
(15671705083):[答案] 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但更需要抓住自己眼前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的完成好当前的任务,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由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铺成的.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就会错失良机,到头来两手空空,一事无成.正如巴尔扎克所...

#牟雨盾# 苏教版六下语文评价第16课最大的麦穗答案
(15671705083): 你好, 答: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最大的麦穗”是指( 最高院的理想 ),“眼前的一穗”指( 眼前的机会 ).读了这段话,我从中得到的启发是( 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但更应该把握住时机,只有抓住好时机,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取得成功 ).

#牟雨盾# 听了工人的话,"我"会得到什么启示呢?请你试着把文章结尾补充完整.(苏教版6年级下册第十七课的阅读短文)短文名字:冰雪启示.作者:刘墉 - 作业帮
(15671705083):[答案] 偶们做过了 的确,许多看起来不怎么严重的过错和不怎么强大的对手反倒会给我们带来沉重的打击 选偶吧……!

#牟雨盾#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最大的麦穗》中第二大段哪些是描写弟子们的神态、动作及心理活动的? -
(15671705083): 神态:如梦初醒 动作: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试着摘了几穗,随手扔掉了.低着头往前走,挑挑拣拣.心理活动: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他们总认为机会还有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牟雨盾#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半截蜡烛》读后感 -
(15671705083):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在危急的状况下,母子三人冷静地周旋于三个德寇之间,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故事,最终使情况转危为安.这个故事反映了法国人民为保卫祖国、驱逐侵略者所进行的艰苦...

#牟雨盾# 苏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三亚落日》第一节“诗意” “美妙绝伦” 第三节“赤朱丹红”这三个词意思 以及分大段写大段意 - 作业帮
(15671705083):[答案] 诗意--形容有意境 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本课指景色美丽. 赤朱丹彤--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第一段(1节)开门见山,点明“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第二段(2节)介绍三亚洋溢着热带风情的自然风光. 第三段(3-4节)描写了落日的美景. 第四段(5...

#牟雨盾#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习作6的作文怎么写 -
(15671705083): 调查作文 班里卫生原来很好,大家走进教室心情都很愉快,因为他们看到了干净的教室.可最近,教室卫生变差了.一进班,垃圾遍地,桌椅一点也不整齐,值日生也没来.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们就开始了调查. (调查) 我们观察了教...

#牟雨盾#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八课三打白骨精概括课文内容 -
(15671705083): >本文通过记叙(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牟雨盾# 苏教版六下语文评价第16课最大的麦穗答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最大的麦穗”是指( ),“眼前的一穗”指( ).读了这段话,我从中得到的启发是( ). - 作业帮
(15671705083):[答案] 答: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最大的麦穗”是指( 最高院的理想 ),“眼前的一穗”指( 眼前的机会 ).读了这段话,我从中得到的启发是( 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但更应该把握住时机,只有抓住好时机,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取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