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理的运动学问题,急~~ 【急!急!急!】高中物理问题(运动学)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楼主你好,作为物理专业的学生,这道题我曾经做过类似的,第一问就不说了。求(2)物块2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t是多少?
首先,要分析清楚物块2在传送带(BC段)的运动分几个阶段,具体要先将物块在B点的速度求出:
B点:1/2mv1^2=Ep (1) m1v1=m2v2 (2) 解得v2
然后进入传送带,分2个阶段:

阶段1:因为开始传送带虽然加速,但速度比物块2小,所以相对传送带减速,ma2=μmg 所以a2=μg=2m/s2 方向向左。与此同时传送带也在加速,等到两者速度相等时,保持相对静止,随后进入阶段2,这样可以算出物块加速到和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用的时间t1,a1*t1=v2-a2*t1,即阶段1用的时间 t1=v2/(a1+a2)。 同时计算出距离L1=V2*t-1/2at^2 末速度V3=a1*t1(第2阶段初速度)

阶段2:传送带速度继续以1m/s2的加速度增加,开始拉动物块加速,由于摩擦系数为μ,所以a=μg
剩余距离L2=L-L1 已知初速度V3、加速度a2和距离L2,求时间的简单问题,。v3*t2+1/2a1t2^2=L2 解出t2
问题到这里就可以了t=t1+t2

希望能帮助到楼主!楼主开开心心解题啊!

由弹簧势能得m1速度:1/2m1v1²=Ep
由动量守恒求m2分离速度:m1v1=m2v2,这里题目存在问题,没说清楚m1会不会倒回来追上m2并碰撞,假设不会
代入解得:
v1=4
v2=3
由于开始时带无速度,所以m2将在带上减速至与带同速,其加速度大小:a1=gμ=2
由于a1>a=1,
同速时有,对m2:v2-a1×t1=v4,对送带:v4=a×t1
m2位移:s=v2×t1-1/2a1×t1²
解得:
t1=1.
s=2.
v4=1.
这里可以回答lz问的问题:m2的位移不受送带位移的直接影响,只需考虑送带的阻力即可
同速以后,由于摩擦力的加速度大于送带加速度(a1>a),说明摩擦力可以使m2以a的加速度加速运动而不会再滑,从而可以用共速计算在送带剩下距离运动的时间,即:
v4×t2+1/2a×t2²=L-s
解得:t2=1.
从而m2在送带上的总时间为:t=t1+t2=2秒
从题面上看,后面的半圆对解题没看出有什么用,不过倒是可以由v4求半圆的半径。

物体在传送带上有两个阶段,在物体的速度比传送带快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右运动,加速度等于f/m=2m/s^2,做减速运动,而传送带做加速度为1米每平方秒的加速运动,直到二者速度相同,之后物体随着传送带做1米每平方秒的加速运动

求解第二问时 可先用恰好通过最高点算出物块2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

而物块滑上传送带时 传送带速度为0 所以物块会减速 加速度为2
当二者速度相同后 再以1为加速度向前加速

当然 也有可能 物块和传送带在速度还未相同前 物块就已经离开传送带
由计算结果判断

我没算第一问 以上是思路

没有关系,V2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速度,算出位移x时,位移x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位移。

高一物理运动学,力学问题 急!!!~

常见弹簧类问题分析

高考要求 轻弹簧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以轻质弹簧为载体,设置复杂的物理情景,考查力的概念,物体的平衡,牛顿定律的应用及能的转化与守恒,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此类命题几乎每年高考卷面均有所见.应引起足够重视.

弹簧类命题突破要点 1.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形变而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时,要注意弹力的大小与方向时刻要与当时的形变相对应.在题目中一般应从弹簧的形变分析入手,先确定弹簧原长位置,现长位置,找出形变量x与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几何关系,分析形变所对应的弹力大小、方向,以此来分析计算物体运动状态的可能变化.
2.因弹簧(尤其是软质弹簧)其形变发生改变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瞬间内形变量可以认为不变.因此,在分析瞬时变化时,可以认为弹力大小不变,即弹簧的弹力不突变.
3.在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因该变力为线性变化,可以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定义进行计算,也可据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求解.同时要注意弹力做功的特点:Wk=-( kx22- kx12),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增量的负值.弹性势能的公式Ep= kx2,高考不作定量要求,可作定性讨论.因此,在求弹力的功或弹性势能的改变时,一般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角度来求解.
下面就按平衡、动力学、能量、振动、应用类等中常见的弹簧问题进行分析。

二、与动力学相关的弹簧问题

5.如图所示,在重力场中,将一只轻质弹簧的上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下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木板,木板下面再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当剪掉m后发现:当木板的速率再次为零时,弹簧恰好能恢复到原长,(不考虑剪断后m、M间的相互作用)则M与m之间的关系必定为 ( )
A.M>m B.M=m C.M<m D.不能确定

参考答案:B
6.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上面固定一块质量不计的薄板,在薄板上放重物,用手将重物向下压缩到一定程度后,突然将手撤去,则重物将被弹簧弹射出去,则在弹射过程中(重物与弹簧脱离之前)重物的运动情况是 ( ) 参考答案:C
A.一直加速运动 B.匀加速运动
C.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 D.先减速运动后加速运动

[解析] 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取决于所受合外力.所以,对物体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此题的关键,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刚放手时,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物体向上加速运动,但随着物体上移,弹簧形变量变小,弹力随之变小,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当弹力减至与重力相等的瞬间,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此时物体的速度最大;此后,弹力继续减小,物体受到的合力向下,物体做减速运动,当弹簧恢复原长时,二者分离.
7.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小球A由弹簧正上方某高度自由落下,与弹簧接触后,开始压缩弹簧,设此过程中弹簧始终服从胡克定律,那么在小球压缩弹簧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C
A.小球加速度方向始终向上
B.小球加速度方向始终向下
C.小球加速度方向先向下后向上
D.小球加速度方向先向上后向下
(试分析小球在最低点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关系)




8.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墙上的O点,自由伸长到B点.今用一小物体m把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运动到C点静止,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大,从B到C
速度越来越小
B.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小,从B到C
加速度不变
C.物体从A到B先加速后减速,从B一直减速运动
D.物体在B点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参考答案:C
9.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与墙相连,另一端与一物体接触,当弹簧在O点位置时弹簧没有形变,现用力将物体压缩至A点,然后放手。物体向右运动至C点而静止,AC距离为L。第二次将物体与弹簧相连,仍将它压缩至A点,则第二次物体在停止运动前经过的总路程s可能为:
A.s=L B.s>L
C.s<L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AC
(建议从能量的角度、物块运动的情况考虑)



10. A、B两木块叠放在竖直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已知木块A、B质量分别为0.42 kg和0.40 kg,弹簧的劲度系数k=100 N/m ,若在木块A上作用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A由静止开始以0.5 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g=10 m/s2).
(1)使木块A竖直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力F的最大值;
(2)若木块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直到A、B分离的过
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了0.248 J,求这一过程F对
木块做的功.

分析:此题难点和失分点在于能否通过对此物理过程的分析后,确定两物体分离的临界点,即当弹簧作用下的两物体加速度、速度相同且相互作用的弹力 N =0时 ,恰好分离.
解:
当F=0(即不加竖直向上F力时),设A、B叠放在弹簧上处于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有
kx=(mA+mB)g
x=(mA+mB)g/k ①
对A施加F力,分析A、B受力如图
对A F+N-mAg=mAa ②
对B kx′-N-mBg=mBa′ ③
可知,当N≠0时,AB有共同加速度a=a′,由②式知欲使A匀加速运动,随N减小F增大.当N=0时,F取得了最大值Fm,
即Fm=mA(g+a)=4.41 N
又当N=0时,A、B开始分离,由③式知,
此时,弹簧压缩量kx′=mB(a+g)
x′=mB(a+g)/k ④
AB共同速度 v2=2a(x-x′) ⑤
由题知,此过程弹性势能减少了WP=EP=0.248 J
设F力功WF,对这一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或功能原理
WF+EP-(mA+mB)g(x-x′)= (mA+mB)v2 ⑥
联立①④⑤⑥,且注意到EP=0.248 J
可知,WF=9.64×10-2 J

H没有标注。姑且认为是物块的初始高度吧。假定落到转折点时没有撞击损失的能量。
用牛顿定理(角度用theta、摩擦因素用u表示):
在斜面上时:
重力沿斜面的分量:Gd=m*g*cos(theta)
支持力等于重力垂直于斜面的分量:N=m*g*sin(theta)
摩擦阻力:Ds=u*N=u*m*g*sin(theta)
物块的加速度:as=(Gd-Ds)/m=g*(cos(theta)-u*sin(theta)) (匀加速运动)
斜坡面的长度:L=H/cos(theta)
匀加速运动距离、时间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因为初始速度为零,不用考虑):
L=1/2 * as * t * t (t为到达斜坡底部的时间)
由上式可解出时间:t=sqrt(2*L/as) (sqrt 表示开根号)
进而可求出到达底部的速度:Vs=as*t =as*sqrt(2*L/as)=sqrt(2*as*H/cos(theta))(只是表达形式,注意as已经有具体的表达式了)
这个Vs就是开始在平面上运动的初速度
在平面上:
摩擦力:Dh=u*m*g (支持力等于重力)
匀加(减)速度:ah=Dh/m=u*g
令当静止(速度为零)时经历的时间(从到达平面后计算)为th,则有:
S=Vs*th-1/2*ah*th*th
Vs=ah*th
加上上面的:Vs=sqrt(2*as*H/cos(theta))
可以解出:H=uS/(1-u*tan(theta))

动能定理比较简单:
一开始物块具有的势能:P=m*g*H
在斜面上摩擦力做的功:Ws=u*m*g*sin(theta)*H/cos(theta)
在平面上摩擦力做的功:Wh=u*m*g*S
势能转化为动能,然后被摩擦力消耗,所以:
P=Ws+Wh
同样解得:H=uS/(1-u*tan(theta))

没看见加分啊?呵呵!


#凌宙油# 几个物理关于运动的问题...预习高一的啦...
(17283622193): 时间可以使一段时间,而时刻是一个点的时间,路程指的是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走过的长度.而位移为两点间的最近距离.速度就不用说了吧,就是平时所说的速度.加速度指的是单位时间所增加的速度a=(V-v)/t 分类: 大的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小的分为匀速运动,匀变速运动,变速运动. 例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属于曲线运动) 题:路程当然就是圆的周长的啦,位移就是直径了.因为圆里面就长的距离就是直径了. 望采纳哦~

#凌宙油# 物理运动学问题(非高手勿进)
(17283622193): 我的解决方案多的数不清,为了节省时间,只说最简单的. 分析:球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的位移是相等的,因为上升过程的合外力大,所以时间短.做功情况:对重力来说,先做负功后做正功,且位移相等,做功为0;对空气阻力来说,一直做...

#凌宙油# 物理运动学的问题
(17283622193): 平均速度V=2S/(S/V1+S/V2)=V1*V2/(V1+V2) V-2V1=V1*V2/(V1+V2)-V1*(V1+V2)/(V1+V2) =(-2V1的平方)/(V1+V2) 所以不可能到达2V1

#凌宙油# 高1物理运动学小问题一个~~~
(17283622193): 第一个问题有个物理过程 象第二题,你速度为0了,是的,是不回相撞了,但是,这是临界吧?你想想 ,只要什么情况下两者就不会相撞,两者已相同速度前进时,他们没有相撞那么就一直不会相撞了,因为车速还会再减呢,是追不上自行车了...

#凌宙油# 运动学物理 题 急!!! -
(17283622193): 有力作用时长木板的加速度aM=F/M-umg/M=F/2-1,木块的加速度为:am=ug=2 1秒时两者的相对位移为1 SM-Sm=1 1/2aMt^2-1/2amt^2=1 把时间和加速度代入,求得F=8N 此时VM=aMt=3, Vm=amt=2 根据动量守恒: MVM+mVm=(M+m)V V=8/3 两者在第二过程中产生的位移差: S=^2-V^2)2aM - (V^2-Vm^2)/2am=自已算 L=S+1=

#凌宙油# 问一个有关物理运动的有趣问题 -
(17283622193):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进行公转,并保持一定的角速度,所以会产生闰年,也就是说并不能只单独考虑地球的自转.(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南北极圈内的昼夜更替并不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的,而是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的) 所以,在理想情况下,不管汽车怎么运动,只要他和地球还有太阳之间的夹角一定(也就是所汽车和地心还有太阳这三点组成的三角形只是绕着太阳这一个点转动,不绕其他的任一点或边转动)他就永远不会有昼夜的更替! 也就是说只是汽车速度要随地球的转动随时改变,还有汽车的行驶方向也要随着改变,仅保持速度的一致,也有可能会看到昼夜的更替

#凌宙油# 有关物理运动的问题
(17283622193): 1)前5s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10s做类似平抛的匀变速曲线运动2)第15s正东方向的分速度即为5s末的速度a1=F1/m=1N/0.5Kg=2m/s^2V1=a1t1=2m/s^2*5s=10m/s正北方向的分速度,即为后10s末正北方向的速度a2=F2/m=0.5N/0.5Kg=1m/s^2V2=a2t2=1m/s^2*10s=10m/s合速度V^2=V1^2+V2^2=(10m/s)^2+(10m/s)^2V=10√2m/s方向北偏东45°

#凌宙油# 物理运动学问题
(17283622193): 因为从甲城开往乙城又从乙城返回甲城位移,所以其位移为0,所以平均速度为0

#凌宙油# 物理运动学题 -
(17283622193): 设计点在地面设计最远时枪口向上45度.射到最高点时经历时间t,0-Vsin45=-gt(1) 子弹落地时间为2t 最远射击半径为r,r=Vcos45*2t(2) 射击面积是π*r²=s S已知可求r,带入(2)与(1)联立求解可得V 设计点升高后射击最远时,射击斜向上的角...

#凌宙油# 关于物理运动学的问题 -
(17283622193): 如果量运动速度方向或相反相同,则合运动轨迹为直线.如果两运动速度方向夹角为0-180度(不包括0度和180度),则先将初速度合成,再将加速度合成,看它们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若不是,则是曲线,若是,则是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