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第1.2.3段赏析 朱自清《春》的赏析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8

1、《春》文章第一段赏析:“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

这些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写道:果树之花“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2、《春》文章第二段赏析:较之春花来说,春风是不容易描写的。朱自清写春风,主要抓住了两点,一是春风的柔和,二是它具有传声送味的作用。作者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来状写春风的温暖,柔和;他犹恐读者不易领会,马上来了一句人人能领会的摹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作者从传味角度写春风,不仅强化了春的氛围,也将此段与上两段关于草、花的描写自然地连接起来。春风还把春鸟的歌唱、牧童的笛音,送入人的耳膜,“与轻风流水应和着”。作者从多方位描写春风,把这个本来不易表现的事物也写得栩栩如生。

3、《春》文章第三段赏析:朱自清写南方的春雨连绵:“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白天,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这描写出一幅春雨农耕图。

扩展资料

《春》写作手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作品一开头,作者就用了一个反复修辞格。“盼望”这一动词的反复使用。突兀、有力、急切地反映出人们期盼春天来临的迫切心情。紧接着,用一个“拟人”辞格,来传递春天的讯息。

春,是人们所心仪的,是可感可知的,可爱可亲的。春天的脚步声,更是人们极为熟悉的。来了,近了,它是人们在历经三九寒冬之后所殷切期盼的。在此。作者写出了人们对春天的翘首企盼之情和迎接春天的万分欣喜之情。 

2、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用了“拟人”辞格。在作者的笔下,春风轻拂,大地回暖,万物复苏,仿佛一个“刚睡醒”的人,“欣欣然张开了眼”。初春,好一种淡淡的气息;初春,好一派朦胧的景象。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其中,“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用了“拟人”辞格,将太阳人格化,既抓住了春天太阳的特征,表现了春阳的温暖,更展示出春阳内在的神韵。

整个句子又构成排比句,“拟人”、“排比”的套用,从大处着笔,对山、水、太阳进行了粗线条的描画,简明地勾勒出初春的总轮廓。为下文深层次、多视角地描绘春景图做铺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朱自清用“朗润”描写的山,使山富有光泽、格外的洒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



《春》赏析一:

当我们深入到
《春》
的艺术境界中时,
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
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
感染,
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
春,
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
象。

《春》
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当人
在观照外物的时候,
他的情感就会投射到外物中去,
使外物也好像有了人的感情。
美学家朱
光潜先生将这种现象称之为
“宇宙的人情化”

他说:
“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
‘宇宙的人情
化’
,因为有移情作用,然后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

你看,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春天的“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太阳的脸也红起来了;
“野
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春风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高兴起来了,
呼朋引伴地卖弄
清脆的喉咙,
唱出宛转的曲子,
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

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通过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朱自
清先生曾经说过:

‘逼真’等于俗语所说的‘活脱’或‘活像’
,不但像是真的,而且活像
是真的。
”可以说,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达到了这样的艺术境界。

《春》描写细腻,富于情致。盼春,是文章的开端。作者写道: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
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连用两个“盼望着”
,可见期待春天来临的心情是多么殷切。东风来
了,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你听,那春天的脚步声近了。短短的十几个字,就将作者殷切而又
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细致地观察了初春的山、水和太阳。
“山朗润起来了”
,写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
绿,
显得格外清爽和滋润。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将太阳拟人化,
既表现了春天太阳的温暖,
抓住了春阳的特征,
更表现了春天太阳的内在神韵。
写初春的山、
水和太阳,
是从大处落笔,
勾勒出一个总的轮廓,为下文细致的描绘张本。在下面的文字中,作者就从春草、春花、春
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等几个方面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钻”字用得
何等传神;
“嫩嫩的,
绿绿的”

“草软绵绵的”

又是何等简洁而富有质感地写出了初春草的
特点。

春天里的花更美。那花儿开得多么热烈: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
满了花赶趟儿”
;那花儿的色彩多么美丽: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那花儿的味
道多么怡人: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
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还有野花呢,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
星,还眨呀眨的。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当春天的阳光
照临大地,杨柳吐出了新绿,微风轻拂,吹到人们的脸上,是那样温暖柔和,已经感觉不到
一丝的寒意了。
作者以
“吹面不寒杨柳风”
引起对春风的描写,
接着撷取了一个生活化的令
人倍感亲切的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然后,作者又以极细
腻的笔触,写春风的味道: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
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最后是写春风中的乐音——鸟儿的宛转的曲子和牛背上
牧童的短笛。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将难以状
写的春风写得神韵透彻。

作者写春雨,先写春雨的特点: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
笼着一层薄烟”
。然后写雨中的景致,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水墨春雨图。

春景如此,春天里的人们是怎样的呢
?
春天来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
儿似的,
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
抖擞抖擞精神,
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写出
“蛰
伏”了一冬的人们迎来风和日暖的喜悦。人们充满了希望,因为“
‘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
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的最后,作者用三个比喻总写春天。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
“春天像刚
落地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它生长着。

春天是美的,
是活泼生动的:
“春天像小姑娘,
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是健壮有力的: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
脚,
领着我们上前去。

从刚落地的娃娃,
到小姑娘,
到青年,
文章描写的顺序也耐人寻味,
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春》的结构严谨精美,作者先总写春天,继而又分几个方面细描细绘,最后又总写,以收
束全文,画龙点睛。文章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结于拟
人,其构思布局、修辞润色,颇具匠心。至于语言的秀雅清新、朴实隽永,则更能令人感受
到那“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赏析二:春的赞歌读朱自清的散文《春》

(
作者:吴周文
)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朱自清以他的新诗踏上了文学道路,
后又努力从事散文创作,
为建立
崭新的白话散文作出过很大贡献,
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散文作家。
郁达夫在
《中国
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中说过: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
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春》
,就是这样满贮诗意的一个名篇。

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
描绘了花卉争荣、
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
抒唱春的创造力和
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
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
奋然向前。
这篇作品可以说是
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这个起笔,抒写了盼春的热切心情,为
全文定下了活泼、
轻快的抒情旋律和诗的氛围。
接着,
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
粗略地勾
勒了春天的轮廓画: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
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由于抓住春天的特征来点染,给这幅轮廓画抹上了一种迷离的色
彩,创造了一个动人的意境,引起读者对春的热烈向往:春天,该是怎样的美妙啊
!

然后,作者从容不迫地“推”出五幅“特写”
,细致描写春天的动人景象。先写草,
“小草偷
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突出草的“嫩绿”
,描写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次写
花,
“桃树、
杏树、
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突出花的“争相斗妍”
,画出春天百花盛开的繁荣景象。第三幅画写春风,着力
刻画春风的
“温馨”
“鸣唱”

描绘出春风送暖的胜境。
第四幅画面写春雨,
渲染春雨
“轻柔”
“湿润”
,画出夜雨和郊外的美丽画面。最后,画出了一幅迎春图: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
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这里笔墨不多,但写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迎春的一片欢乐景象。人们像赶
趟儿似的都出来了,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在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几幅风景画交相辉映
的绮丽春色中,
“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和希望。
如果说前四幅画是侧重
写自然界的
“春”
(
其中也有穿插写人的活动的
)

那么第五幅画是集中笔墨写人勤春早的
“春”


最后,作者禁不住对春天引吭高歌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高中语文成绩提升计划父母用这个方法可比打骂管用!~


#皮复霄# 朱自清<春>各段的段意 -
(15820159722): 分段段意: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盼春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2~7段):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 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 “新”、“美”、“力”.

#皮复霄# 春朱自清1到5自然段的知识点 -
(15820159722):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本文大致写于1927年~1933年. 《春》的写作时间应该是在1932年下半年或1933上半年.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归来,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夫妻,同年9月出...

#皮复霄# 朱自清《春》的好句加赏析 -
(15820159722): 我刚好学过,和你分享下吧.''盼望着,盼望着''反复二个盼望着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情感.(总领全文,开启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第四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赶趟儿.姿态,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

#皮复霄# 丰子恺春的第三节赏析第三节:再迟个把月罢,就象现在:惊蛰已过,所?
(15820159722): 春,乃万物复苏之季,即便已过将半,仍然春意盎然,“一春能有几番晴”,多雨季节润物细无声,小楼一夜听春雨”听雨,而非在于雨本身有多好听,而是听者心情,每有雨落,听雨者心情各异,自是雨有各情中,春,乍暖还寒,给人以期待,也给人以警示!

#皮复霄# 朱自清的春第七段选一句话赏析 - 作业帮
(15820159722):[答案] 写作手法:承上启下 第七段的一幅“迎春”图,写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斜迎春的欢乐景象.作者通过各种修辞手法,描绘了优美的环境里,人也充满了春意,他们充满活力走进大自然.“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斜采用排比,写出春...

#皮复霄# 朱自清《春》的大解析 -
(15820159722): 《春》一文结构严谨,是典型的“总起——分述——总结”结构.本文第一、二节写了春天来到,万物苏醒,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起着总起的作用.第三、四、五、六节是分述部分,第三节运用拟人化手法描写了春草活泼调皮的样子;第四节...

#皮复霄# 初一课文《春》语句赏析 -
(15820159722): 《春》课文详细解析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句解】叠用“盼望着”,突出“盼”,足见盼春心切.借用“东风”报讯,宣告春天到来,充满喜悦.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段解】“盼春图”——人盼春.开...

#皮复霄# 朱自清的《春》描写春花的那一段的赏析
(15820159722): 春天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季节,但往往又会给人带来焕然一新惊喜的.在描写春天的文章长廊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朱自清写的《春》了.他那栩栩如生、独一无二的语句,像小河的流水般灌溉进我的心里,虽然现在是冬天,但我似乎感觉到了春天...

#皮复霄# 朱自清的《春》句子赏析文章最后三句比喻句与本文中的春景描写有什么?
(15820159722): 这三段是“赞春”.赞美春天的新意、娇美和活力.“刚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新,像新的生命一样,给人无限希望.“生长着”是拟人.“小姑娘” 比喻春天美,像漂亮可爱的...

#皮复霄#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全文可分为哪三个部分? -
(15820159722): 《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佳作.《春》是一篇满贮诗意的散文.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