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知我,合眼朦胧又是谁。来时欢喜去时悲,空来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清顺治帝脍炙人口的禅诗中当属“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来时欢喜去时悲,合眼朦胧又是谁?”此诗深刻揭示了生命的真谛,向世人展示了生命的无恒常性,同时,全诗也概括出做为生命主体的“我”如何正确认识我,解脱我,成就我。

表面上看我们的生命来自父母,究其实意,生命只是“我”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的“我”,因为我的思想意识和我的命运不是父母给的。如同一母所生诸子,性格命运不尽相同,甚至完全相悖,所以说,父母只是给了肉体,哪我原在何处?或说我从何处来?便成迷雾了。佛法当中看待生命与命运是究竟真实的,以“三世因果”为基本理论,未曾生我时,我在做将生的一切准备,或善或恶或顺或逆;当我出生时,就因未生时(前生)业力的牵引或善或恶或顺或逆。从诗的文字意义来看,象发出无奈的慨叹,究其深意是告诉人们:生命的全部意义是“三世”或者说“诸世”所造就的,繁衍的,未曾生时其实已经明了,只是“我”不知而已。出生后,因为我不知自己是谁,或是从哪来的,就会再去造诸恶业,就会贪恋五欲红尘,就会再去塑造下一个“我”,可惜我的不知不晓,就有了“生我之时我是谁”了。就这样,周而复始,原本趋善的生命因闻恶法而沉沦;趋恶的生命因闻善法而提升,头出头没,没有出期,“我”在不停的轮回,一刻也没停息,死时肉体灭尽,神识不亡,六道中千变万化,神识随业感而沉浮。“我”被物欲污浊,“我”被红尘蒙蔽,无明与尘劳中“我相”越来越厚重,神识却如明珠被积灰障蔽,佛性之光无法绽放,对“我”的不认识,不理解就发出了“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的慨叹。如果认识“我”的真实意义,通过佛法的薰修,如飓风荡明珠,我相尽去,真我便袒露无遗了,也努力促使自己不再成为再次生的我了。

为什么发出对生命的慨叹?主要原因是众生颠倒了对生命的认识,通常意义上讲,出生伴随着欢喜,死亡伴随着悲哀,因为出生能带来无限的希望,死亡却是一切的终结。佛法是至高圆满的,看待世事是从大彻大悟的角度去看,生是痛苦的,又要经历一次炼狱般的煎熬,官则官熬、富则富熬、低微卑贱者更不必去说,总之,生是一期痛苦的开始,而死却应是我们欣求的,生时,命运是未知数,死却是肯定的,人都要死去,如何死去才是大学问,人畏死,就需要考虑如何死,只因有生,才会有死。没有生就没有死。世人的思维是颠倒的,佛讲要把多余的东西给别人,人讲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佛告诉人要忍辱,人告诉自己要争斗;佛言世事无常,可在人的眼里这是我的,那也是我的,恨不得天下尽在掌握。所以,为人可怜,为人之愚痴可见一斑。这样看来,我们死后将会如何成谁?就摆在面前,还象今生一样于名利场中苦苦挣扎,广厦千间、良田万亩、金银积山,无常来时,转眼成空,出生时六道中不知哪里投生,反正又要历经风霜雪雨。此诗末一句为点睛之笔,全诗未提及佛法,却浸满佛法,最后一句向世人发出警告“我将再成为谁”?六道中成为“谁”都是可怕的,唯有成为佛,才是极乐的,没有生没有死,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亲闻佛陀开示,学得本领随愿再来,那是何等的洒脱自在,也只有成佛后,便没有了:未生我是谁?生我是谁?我死是谁?的千古疑虑了。

我亦凡夫,对禅诗情有独钟,对诗境的探究只是苍海一粟,如盲人摸象,难究全貌,唯引玉罢了。

末学和南

顺治帝,《出家偈》

顺治皇帝在去五台山出家的时候,写过一首诗:
来时胡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这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知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也不去,亦无烦恼亦无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

顺治十五年,爱子夭亡;十七年,宠爱的董妃病死。顺治痛中悟空,欲出家,群臣劝止。顺治无奈留下一叹:“吾本西方一衲子,为何落入帝王家?”

这个据说是清朝顺治帝做的一首悟道诗

顺治皇帝作

就算人家回答的不能让你满意也不用骂人吧,好歹人家也是在帮你。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顺治皇帝究竟是英年早逝还是看破红尘出家五台山,一直是满清皇朝四大迷案之一。《顺治皇帝处佳偈 》,据说是刻在山西五台山的石洞中,难道顺治皇帝真的在此出家了?还是旁人所杜撰?全文抄录如下: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眬又是谁?不如不来亦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悲欢离合多劳意,何日清闲谁得知?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闲。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五湖四海为上客,逍遥佛殿任君嘻。

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屡世种菩提。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顶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

禹尊九洲汤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初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缘何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朕今撒手归西去,管你万代与千秋!

  首先了解一下此诗来源:
  北京西山旧有慈善寺,俗称魔王庙,曾有顺治帝的题壁诗:“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朕为山河大地主,忧国忧民事转繁。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来时糊涂去时迷,来去昏迷总不知。不如不来亦不去,亦无欢喜亦无悲。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知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但愿不来也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每日清闲谁多识,空在人间走一回。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补衲衣。五湖四海为高客,逍遥佛殿任僧栖。莫道僧家容易得,皆因前世种菩提。虽然不是真罗汉,亦搭如来三顶衣。兔去鸟飞东又西,为人切莫用心机。世事如同三更梦,万里乾坤一棋局。禹开九州汤伐戛,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辈,南北山头卧土泥。恼恨当年一念差,龙袍换去紫袈裟。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十八年来不自由,江山坐到几时休?我今撒手归山去,管他千秋与万秋!”。

  来个简单翻译:

  未曾生我我是谁:如果父母没有生下你,那么现在的你是谁?
  生我之时我是谁:当父母生下你的时候,当时的你又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当你长大的时候,你终于有了你自己的思想,
  合眼蒙隆有是谁:你自己在你的脑海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形状,

  其次 我们听听其他解说:
  这与佛说因果有些关联。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为什么呢,佛家讲,你父母做善事多,孩子必是带着福报来的。你经常喜欢布施,你的孩子前世也是喜欢布施的人,今生是带着钱财来的。你尊重知识,尊师重教,你孩子前世也是尊师重教的人,你孩子学习就非常好,学问就很大。就是说,父母和子女这个因缘是有来由的。因为有类此的相似的地方。
  所以讲,未曾生我谁是我。还怀孕着的时候,有哪一个“鬼”(暂且这么叫)是我,跟我父母有这个因缘呢?
  第二句,讲的是出生的时辰。周易论八字。一个人的八字中,蕴含了他生命相当甚至夸张一点说是全部的信息。这是今生的果报。。。八字确定了,人才确定了,也就是说出生的时辰和地点决定了是这个“鬼”而不是那个“鬼”。呵呵。
  长大成人,八字命局一一如命,今生果报一一对应了。我才是我了。
  合眼朦胧,将死之时,来世又会怎样,又会是哪一个谁?所以说,合眼朦胧又是谁。


  更深层次解释 :
  这个是清朝顺治帝做的一首悟道诗
  未曾生我谁是我,
  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
  合眼朦胧又是谁.
  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人生短暂,到底有没有目的?人生如梦,这梦能不能延续?人间多苦,这苦有没有来头?人情断肠,可否逃过这刀口?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这声音响自历史的源头,和历史一样悠久。它曾引人超凡入圣,它仍然在轻敲着追寻生命奥秘的智者的耳鼓。

  有了生命,就有了生死;有了生死,就有了“为什么要生要死?”“能否只生不死?”以及“能否不生不死”等等问题。这样说来,轮回转世的理论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麻烦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不是,恰恰相反:这些复杂问题本身就是因为不相信轮回这一简单事实以后才产生出来的。要是人人都相信轮回,谁还提这样的问题?

  古时候,我们的祖先不把轮回转世当作“信仰”。对他们来说,转世现象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对它的认识是一种常识。没有人会把常识说成“信仰”的。其实,一旦你用上“信仰”这个说法,就隐含了“有些人不相信”了。人人都信,必然会习以为常,也就成了常识,而非“信仰”了。我们要取下轮回转世头上“信仰”的帽子,还它个天真自然的“常识”的本来面目。

  人人都相信的,就没人出来提倡。不信的人多起来了,才会有人出来提倡。古今中外,谈论轮回转世的书多如牛毛,相信并提倡轮回转世的历史名人数不胜数。提倡是提倡,可惜“常识”最终还是变成了“信仰”。

  现在许多人不相信轮回,认为是“迷信”、“反科学”。他们老记住科学和宗教打架的旧仇,把一切与宗教有关的东西全都说成“反科学”。殊不知科学发展到今天,早已在悄悄和宗教握手言和,并且在许多方面证实着宗教中的基本概念和说法。而在这些被证实的基本概念中就有轮回转世。

  要按科学的观点,真能称得上轮回转世科学研究的,还是近几十年才有的。自上一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开始,轮回转世的研究便一直在长足地发展,至今仍保持着方兴未艾的势头。1982年的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有四分之一的美国人相信轮回转世;而英国保守的“星期日电讯报”的民意测验认为,在过去十年中,一般民众中相信轮回转世的人数从18%上升到了28%。这已经足以说明,轮回转世的研究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是卓有成效的了。

  诗仙李白曾如是说:"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这已经很令人惆怅,而有的人的一生又有很多坎坷和悲苦,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

  近二三十年来,西方心理医学界对轮回转世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将受试者引导进入类似于佛家打坐入定的催眠状态,回顾和重历一个个前世甚至是转世之间的彼岸世界。这些研究者发现,人们的一生其实是被高层生命事先安排好的,一些安排甚至是本人转世前同意的约定。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后来成为轮回转世研究中有名人物的专家和医生,最初都是不相信转世的。但自己亲自作出的结果摆在面前,回避不了,否定不了,不信不行。他们大多经过了一个从不信,震惊,对过去理解的动摇,到最后相信并积极投入研究的过程。

  例如,迈可·牛顿博士曾用催眠方法研究转世之间的精神世界,他在《性灵之旅》(1)和《性灵宿命》(2)两本书中描述了很多案例,他发现,如果一个人的下一世被安排死于暴病,或被杀害,或死于灾祸,他往往在转世前被事先告知。尘世中的悲剧并非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生的错误的事情,一切都有其宿命的因缘。这些安排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当事者偿还前世的业债,或在苦难中锤炼当事者的灵魂,甚至是为他人提供一个在逆境中升华的机会。

  在一个案例中,受试者的前世死于纳粹集中营。这个生命和其他三个生命自愿地转生成犹太女子,在1941年,她们从幕尼黑(MUNICH)被抓到位于 DACHAU的集中营,并被关在同一个营房里,这些都是宿命中被安排好的。这个女孩在那一世死于1943年,当时她才18岁。她在集中营里所要做的事情是照顾在那里的儿童并尽量使他们生存下来。她勇敢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在另一个案例中,受试者的前世是一位女子,在结婚两年后死于德州的一个农场。在转世前,她被允许从三个死亡方式中任选其一:一个是在两个醉鬼的枪战中被流弹击中,一个是从马背上摔下而死,还有一个是溺水而亡。这个生命选择了第一种离开尘世的方式。她选择在婚后两年离开俗世的原因是她的丈夫在那一世需要经历失去深深爱着的人的痛苦,以此来偿还前世的业债,并学到一些教训。这位女子的选择完全是为了她丈夫的还业和提高。

  回顾这类案例绝非是想说人们的苦难是命中注定而无须同情。恰恰相反,俗世中的每个人都有义务尽我们的所能抑恶扬善,主持正义,维护善良。麻木不仁、见死不救,甚至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的人是在犯罪,必将在来生偿还其罪过。

  从高于人间的层次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任何事情都有其宿命的安排,都不是偶然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修炼到一定层次的人,能够看到这些安排,对未来进行预测,这就是宿命通功能


#娄德封# “未生我时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
(13052031203): 止止止.禅法不可言说,只能心会,禅师说颠倒语,打乱你的思想.禅不可思量.一思即错!未生我时生我时都是我,但是不能执着这个我相,著相不能悟道.禅离一切相.祖师的意思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心即佛

#娄德封#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13052031203): 当我尚未出生时,我还没有自己的心,那个时候的我是谁?我出生的时候,我还没有明心见性,那个时候的我是谁?我长大成人了,有了自己的意识和见解,这个时候的我才是我;可是当我合上双目游游之间,失去自己的意识,那个时候的我又是谁呢?

#娄德封# 求新少林寺中,方丈说的那首诗? -
(13052031203): 来时欢喜去时悲,空在人间走一回,不如不来亦不去,亦无欢喜亦无悲这典故来自这里北京西山旧有慈善寺,俗称魔王庙,曾有顺治帝的题壁诗: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朕为山河大地主,忧国忧民事转繁.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来时糊涂去时迷,来去昏迷总不知.不如不来亦不去,亦无欢喜亦无悲.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知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但愿不来也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每日清闲谁多识,空在人间走一回.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补衲衣.五湖四海为高客,逍遥佛殿任僧栖.莫道僧家容易得,皆因前世种菩提.虽然不是真罗汉,亦搭如来三顶衣.兔去鸟飞东又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娄德封# 顺治皇帝悟道偈 -
(13052031203): 顺治皇帝出家偈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

#娄德封#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下联是?
(13052031203): 亦知未生问如来,诞生以后来叫妈(爸) 前世已了休再提,今世从新做一回

#娄德封# 什么是出家偈? -
(13052031203): 出家时法师诵念的偈语.有很多种,不过一般会特指顺治皇帝出家前写的一首诗,详如下:顺治皇帝 《出家偈》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足贵,唯有袈裟披最难.朕为山河大地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

#娄德封# 《御前四宝》中顺治经常说的那首诗是什么? -
(13052031203): 顺治王帝出家自叹诗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

#娄德封# 顺治究竟为何出家?他的名诗《赞僧诗》在何背景下而做?
(13052031203):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顺治皇帝无疑是个异端.他的另类,他出生、死亡、爱情、...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又...

#娄德封# 可怜生在帝王家出自哪首诗 -
(13052031203): 语出前人吊李煜的诗: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生在帝王家.后还有写长公主的:可怜如花似玉女,生于末世帝王家. 国破家亡烽烟起,飘零沦落梦天涯.语出崇祯对长公主的话:《明史》列传第九曰:“长平公主,年十六,帝选周显尚主.将婚,以寇警暂停.城陷,帝入寿宁宫,主牵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剑挥斫之,断左臂;又斫昭仁公主于昭仁殿.”还有顺治帝<归山诗>天下从林饭似山 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 惟有袈裟披最难 朕为山河大地主 忧国忧民自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不及僧家半日闲 悔恨当初一念差 黄袍换却紫袈裟 吾本西方一纳子 为何流落帝王家 来时欢喜去是迷 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 生我之时我是谁 ……吾今撒手归山去 管它千秋与万秋

#娄德封# 求一首诗,头两句是“没生我时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我只记得这两句,谁知道这诗的作者和全部内容? -
(13052031203): 未曾生我谁是我, 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 合眼朦胧又是谁. 作者:顺治皇帝麻烦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