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故事???? 叶圣陶故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21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笔名叶、圣陶、斯提等。江苏苏州人。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生平简历

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苏州吴县。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后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
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教育和新闻编辑思想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和新闻出版思想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教是为了不教
文学为人生
易读性

文学作品
叶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1914年开始创作文言小说,1918年开始发表白话文作品。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
《春宴琐谭》: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倪焕之》:长篇小说
《隔膜》:小说集
《火灾》:小说集
尤其是《牛郎织女》:神话
报章杂志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
《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童话作品
叶圣陶曾写过以下童话:
《稻草人》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种子》
《皇帝的新衣》
《玫瑰和金鱼》
《月亮姑娘的亲事》
《含羞草》
《快乐的人》
《芳儿的梦》
等等

叶圣陶纪念馆
角直镇的叶圣陶公园叶圣陶纪念馆位于苏州吴中区角直保圣寺西园,这里是他1917年到1922年任教过的县立第五高等小学原址。

(1894~1988) 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绍钩,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江苏苏州人。1907年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1911年毕业后任10年小学教师。1914年开始发表了10余篇文言小说,1919年加入新潮社,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隽的艺术格调。“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叶圣陶从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他还出版不少诗集、评论集和论著,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文化教育的领导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叶圣陶教育和新闻编辑思想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和新闻出版思想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教是为了不教
文学为人生
易读性
叶圣陶文《稻草人》
田野里白天的风景和情形,有诗人把它写成美妙的诗,有画家把它画成生动的画。
到了夜间,诗人喝了酒,有些醉了;画家呢,正在抱着精致的乐器低低地唱:都没有工
夫到田野里来。那么,还有谁把田野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告诉人们呢?有,还有,就是
稻草人。
基督教里的人说,人是上帝亲手造的。且不问这句话对不对,咱们可以套一句说,
稻草人是农人亲手造的。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
草。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
哪里是眼睛。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
扇柄,挂在手上罢了。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
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
天。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他从来
不嫌烦,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像狗那样到处乱跑。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
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雀,他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他不吃饭,
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这是当然的,田野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只有稻草人知道得最清楚,也知道得最多。
他知道露水怎么样凝在草叶上,露水的味道怎么样香甜;他知道星星怎么样眨眼,月亮
怎么样笑;他知道夜间的田野怎么样沉静,花草树木怎么样酣睡;他知道小虫们怎么样
你找我、我找你,蝴蝶们怎么样恋爱,总之,夜间的一切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以下就讲讲稻草人在夜间遇见的几件事儿。
一个满天星斗的夜里,他看守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
个,星光射在上面,有些发亮,像顶着一层水珠,有一点儿风,就沙拉沙拉地响。稻草
人看着,心里很高兴。他想,今年的收成一定可以使他的主人——一位可怜的老太太—
—笑一笑了。她以前哪里笑过呢?八九年前,她的丈夫死了。她想起来就哭,眼睛到现
在还红着;而且成了毛病,动不动就流泪。她只有一个儿子,娘儿两个费苦力种这块田,
足足有三年,才勉强把她丈夫的丧葬费还清。没想到儿子紧接着得了白喉,也死了。她
当时昏过去了,后来就落了个心痛的毛病,常常犯。这回只剩她一个人了,老了,没有
气力,还得用力耕种,又挨了三年,总算把儿子的丧葬费也还清了。可是接着两年闹水,
稻子都淹了,不是烂了就是发了芽。她的眼泪流得更多了,眼睛受了伤,看东西模糊,
稍微远一点儿就看不见。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桔子,哪里会露出笑容来呢!
可是今年的稻子长得好,很壮实,雨水又不多,像是能丰收似的。所以稻草人替她高兴:
想到收割的那一天,她看见收下的稻穗又大又饱满,这都是她自己的,总算没有白受累,
脸上的皱纹一定会散开,露出安慰的满意的笑容吧。如果真有这一笑,在稻草人看来,
那就比星星月亮的笑更可爱,更可珍贵,因为他爱他的主人。
稻草人正在想的时候,一个小蛾飞来,是灰褐色的小蛾。他立刻认出那小蛾是稻子
的仇敌,也就是主人的仇敌。
从他的职务想,从他对主人的感情想,都必须把那小蛾赶跑了才是。于是他手里的
扇子摇动起来。可是扇子的风很有限,不能够教小蛾害怕。那小蛾飞了一会儿,落在一
片稻叶上,简直像不觉得稻草人在那里驱逐他似的。稻草人见小蛾落下了,心里非常着
急。可是他的身子跟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想往前移动半步也做不到;扇子尽管摇动,
那小蛾却依旧稳稳地歇着。他想到将来田里的情形,想到主人的眼泪和干瘪的脸,又想
到主人的命运,心里就像刀割一样。但是那小蛾是歇定了,不管怎么赶,他就是不动。
星星结队归去,一切夜景都隐没的时候,那小蛾才飞走了。稻草人仔细看那片稻叶,
果然,叶尖卷起来了,上面留着好些小蛾下的子。这使稻草人感到无限惊恐,心想祸事
真个来了,越怕越躲不过。可怜的主人,她有的不过是两只模糊的眼睛;要告诉她,使
她及早看见小蛾下的子,才有挽救呢。他这么想着,扇子摇得更勤了。扇子常常碰在身
体上,发出啪啪的声音。他不会叫喊,这是唯一的警告主人的法子了。
老妇人到田里来了。她弯着腰,看看田里的水正合适,不必再从河里车水进来。又
看看她手种的稻子,全很壮实;摸摸稻穗,沉甸甸的。再看看那稻草人,帽子依旧戴得
很正;扇子依旧拿在手里,摇动着,发出啪啪的声音;并且依旧站得很好,直挺挺的,
位置没有动,样子也跟以前一模一样。她看一切事情都很好,就走上田岸,预备回家去
搓草绳。
稻草人看见主人就要走了,急得不得了,连忙摇动扇子,想靠着这急迫的声音把主
人留住。这声音里仿佛说:“我的主人,你不要去呀!你不要以为田里的一切事情都很
好,天大的祸事已经在田里留下根苗了。一旦发作起来,就要不可收拾,那时候,你就
要流干了眼泪,揉碎了心;趁着现在赶早扑灭,还来得及。这儿,就在这一棵上,你看
这棵稻子的叶尖呀!”他靠着扇子的声音反覆地警告;可是老妇人哪里懂得,一步一步
地走远了。他急得要命,还在使劲摇动扇子,直到主人的背影都望不见了,他才知道警
告是无效了。
除了稻草人以外,没有一个人为稻子发愁。他恨不得一下子跳过去,把那灾害的根
苗扑灭了;又恨不得托风带个信,叫主人快快来铲除灾害。他的身体本来很瘦弱,现在
怀着愁闷,更显得憔悴了,连站直的劲儿也不再有,只是斜着肩,弯着腰,好像害了病
似的。
不到几天,在稻田里,蛾下的子变成的肉虫,到处都是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稻草
人听见他们咬嚼稻叶的声音,也看见他们越吃越馋的嘴脸。渐渐地,一大片浓绿的稻全
不见了,只剩下光秆儿。他痛心,不忍再看,想到主人今年的辛苦又只能换来眼泪和叹
气,禁不住低头哭了。
这时候天气很凉了,又是在夜间的田野里,冷风吹得稻草人直打哆嗦;只因为他正
在哭,没觉得。忽然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我当是谁呢,原来是你。”他吃了一惊,
才觉得身上非常冷。但是有什么法子呢?他为了尽责任,而且行动不由自主,虽然冷,
也只好站在那里。他看那个女人,原来是一个渔妇。田地的前面是一条河,那渔妇的船
就停在河边,舱里露出一丝微弱的火光。她那时正在把撑起的鱼罾放到河底;鱼罾沉下
去,她坐在岸上,等过一会儿把它拉起来。
舱里时常传出小孩子咳嗽的声音,又时常传出困乏的、细微的叫妈的声音。这使她
很焦心,她用力拉罾,总像很不顺手,并且几乎回回是空的。舱里的孩子还在咳嗽还在
喊,她就向舱里说:“你好好儿睡吧!等我得着鱼,明天给你煮粥吃。你老是叫我,叫
得我心都乱了,怎么能得着鱼呢!”
孩子忍不住,还是喊:“妈呀,把我渴坏了!给我点儿茶喝!”接着又是一阵咳嗽。
“这里哪来的茶!你老实一会儿吧,我的祖宗!”
“我渴死了!”孩子竟大声哭起来。在空旷的夜间的田野里,这哭声显得格外凄惨。
渔妇无可奈何,放下拉罾的绳子,上了船,进了舱,拿起一个碗,从河里舀了一碗
水,转身给孩子喝。孩子一口气把水喝下去,他实在渴极了。可是碗刚放下,他又咳嗽
起来;而且更利害了,后来就只剩下喘气。
渔妇不能多管孩子,又上岸去拉她的罾。好久好久,舱里没有声音了,她的罾也不
知又空了几回,才得着一条鲫鱼,有七八寸长,这是头一次收获,她很小心地把鱼从罾
里取出来,放在一个木桶里,接着又把罾放下去。这个盛鱼的木桶就在稻草人的脚旁边。
这时候稻草人更加伤心了。他可怜那个病孩子,渴到那样,想一口茶喝都办不到;
病到那样,还不能跟母亲一起睡觉。他又可怜那个渔妇,在这寒冷的深夜里打算明天的
粥,所以不得不硬着心肠把生病的孩子扔下不管。他恨不得自己去作柴,给孩子煮茶喝;
恨不得自己去作被褥,给孩子一些温暖;又恨不得夺下小肉虫的赃物,给渔妇煮粥吃。
如果他能走,他一定立刻照着他的心愿做;但是不幸,他的身体跟树木一个样,定在泥
土里,连半步也不能动。他没有法子,越想越伤心,哭得更痛心了。忽然啪的一声,他
吓了一跳,停住哭,看出了什么事情,原来是鲫鱼被扔在木桶里。
木桶里的水很少,鲫鱼躺在桶底上,只有靠下的一面能够沾一些潮润。鲫鱼很难受,
想逃开,就用力向上跳。跳了好几回,都被高高的桶框挡住,依旧掉在桶底上,身体摔
得很疼。鲫鱼的向上的一只眼睛看见稻草人,就哀求说:“我的朋友,你暂且放下手里
的扇子,救救我吧!我离开我的水里的家,就只有死了。好心的朋友,救救我吧!”
听见鲫鱼这样恳切的哀求,稻草人非常心酸;但是他只能用力摇动自己的头。他的
意思是说:“请你原谅我,我是个柔弱无能的人哪!我的心不但愿意救你,并且愿意救
那个捕你的妇人和她的孩子,除了你、渔妇和孩子,还有一切受苦受难的。可是我跟树
木一样,定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自由移动,我怎么能照我的心愿去做呢!请你原谅
我,我是个柔弱无能的人哪!”
鲫鱼不懂稻草人的意思,只看见他连连摇头,愤怒就像火一般地烧起来了。“这又
是什么难事!你竟没有一点儿人心,只是摇头!原来我错了,自己的困难,为什么求别
人呢!我应该自己干,想法子,不成,也不过一死罢了,这又算得了什么!”鲫鱼大声
喊着,又用力向上跳,这回用了十二分力,连尾巴和胸鳍的尖端都挺了起来。
稻草人见鲫鱼误解了他的意思,又没有方法向鲫鱼说明,心里很悲痛,就一面叹气
一面哭。过了一会儿,他抬头看看,渔妇睡着了,一只手还拿着拉罾的绳;这是因为她
太累了,虽然想着明天的粥,也终于支持不住了。桶里的鲫鱼呢?跳跃的声音听不见了,
尾巴好像还在断断续续地拨动。稻草人想,这一夜是许多痛心的事都凑在一块儿了,真
是个悲哀的夜!可是看那些吃稻叶的小强盗,他们高兴得很,吃饱了,正在光秆儿上跳
舞呢。稻子的收成算完了,主人的衰老的力量又白费了,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可怜的吗!
夜更暗了,连星星都显得无光。稻草人忽然觉得由侧面田岸上走来一个黑影,近了,
仔细一看,原来是个女人,穿着肥大的短袄,头发很乱。她站住,望望停在河边的渔船;
一转身,向着河岸走去;不多几步,又直挺挺地站在那里。稻草人觉得很奇怪,就留心
看着她。
一种非常悲伤的声音从她的嘴里发出来,微弱,断断续续,只有听惯了夜间一切细
小声音的稻草人才听得出。
那声音说:“我不是一条牛,也不是一口猪,怎么能让你随便卖给人家!我要跑,
不能等着明天真个被你卖给人家。你有一点儿钱,不是赌两场输了就是喝几天黄汤花了,
管什么用!你为什么一定要逼我?……只有死,除了死没有别的路!死了,到地下找我
的孩子去吧!”这些话又哪里成话呢,哭得抽抽嗒嗒的,声音都被搅乱了。
稻草人非常心惊,又是一件惨痛的事情让他遇见了。
她要寻死呢!他着急,想救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又摇起扇子来,想叫醒那
个沉睡的渔妇。但是办不到,那渔妇睡得跟死了似的,一动也不动。他恨自己,不该像
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动。见死不救不是罪恶吗?自己就正在犯着这种罪
恶。这真是比死还难受的痛苦哇!“天哪,快亮吧!农人们快起来吧!鸟儿快飞去报信
吧!
风快吹散她寻死的念头吧!”他这样默默地祈祷;可是四围还是黑洞洞的,也没有
一丝儿声音。他心碎了,怕看又不能不看,就胆怯地死盯着站在河边的黑影。
那女人沉默着站了一会儿,身子往前探了几探。稻草人知道可怕的时候到了,手里
的扇子拍得更响。可是她并没跳,又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又过了好大一会儿,她忽然举起胳膊,身体像倒下一样,向河里窜去。稻草人看见
这样,没等到听见她掉在水里的声音,就昏过去了。
第二天早晨,农人从河岸经过,发现河里有死尸,消息立刻传出去。左近的男男女
女都跑来看。嘈杂的人声惊醒了酣睡的渔妇,她看那木桶里的鲫鱼,已经僵僵地死了。
她提了木桶走回船舱;生病的孩子醒了,脸显得更瘦了,咳嗽也更加厉害。那老农
妇也随着大家到河边来看;走过自己的稻田,顺便看了一眼。没想到才几天工夫,完了,
稻叶稻穗都没有了,只留下直僵僵的光秆儿。她急得跺脚,捶胸,放声大哭。大家跑过
来问她劝她,看见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间。

叶圣陶
目录·生平简历
·教育和新闻编辑思想
·文学作品
·叶圣陶纪念馆
·作品赏析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笔名叶圣陶、斯提等。江苏苏州人。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生平简历

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苏州吴县。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后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
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教育和新闻编辑思想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和新闻出版思想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教是为了不教
文学为人生
易读性

文学作品
叶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1914年开始创作文言小说,1918年开始发表白话文作品。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
《春宴琐谭》: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倪焕之》:长篇小说
《隔膜》:小说集
《火灾》:小说集
尤其是《牛郎织女》:神话
报章杂志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
《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童话作品
叶圣陶曾写过以下童话:
《稻草人》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种子》
《皇帝的新衣》
《玫瑰和金鱼》
《月亮姑娘的亲事》
《含羞草》
《快乐的人》
《芳儿的梦》
等等

叶圣陶纪念馆
角直镇的叶圣陶公园叶圣陶纪念馆位于苏州吴中区角直保圣寺西园,这里是他1917年到1922年任教过的县立第五高等小学原址。

(1894~1988) 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绍钩,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江苏苏州人。1907年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1911年毕业后任10年小学教师。1914年开始发表了10余篇文言小说,1919年加入新潮社,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隽的艺术格调。“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叶圣陶从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他还出版不少诗集、评论集和论著,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文化教育的领导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作品赏析
叶圣陶文《稻草人》
田野里白天的风景和情形,有诗人把它写成美妙的诗,有画家把它画成生动的画。
到了夜间,诗人喝了酒,有些醉了;画家呢,正在抱着精致的乐器低低地唱:都没有工
夫到田野里来。那么,还有谁把田野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告诉人们呢?有,还有,就是
稻草人。
基督教里的人说,人是上帝亲手造的。且不问这句话对不对,咱们可以套一句说,
稻草人是农人亲手造的。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
草。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
哪里是眼睛。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
扇柄,挂在手上罢了。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
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
天。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他从来
不嫌烦,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像狗那样到处乱跑。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
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雀,他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他不吃饭,
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这是当然的,田野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只有稻草人知道得最清楚,也知道得最多。
他知道露水怎么样凝在草叶上,露水的味道怎么样香甜;他知道星星怎么样眨眼,月亮
怎么样笑;他知道夜间的田野怎么样沉静,花草树木怎么样酣睡;他知道小虫们怎么样
你找我、我找你,蝴蝶们怎么样恋爱,总之,夜间的一切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以下就讲讲稻草人在夜间遇见的几件事儿。
一个满天星斗的夜里,他看守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
个,星光射在上面,有些发亮,像顶着一层水珠,有一点儿风,就沙拉沙拉地响。稻草
人看着,心里很高兴。他想,今年的收成一定可以使他的主人——一位可怜的老太太—
—笑一笑了。她以前哪里笑过呢?八九年前,她的丈夫死了。她想起来就哭,眼睛到现
在还红着;而且成了毛病,动不动就流泪。她只有一个儿子,娘儿两个费苦力种这块田,
足足有三年,才勉强把她丈夫的丧葬费还清。没想到儿子紧接着得了白喉,也死了。她
当时昏过去了,后来就落了个心痛的毛病,常常犯。这回只剩她一个人了,老了,没有
气力,还得用力耕种,又挨了三年,总算把儿子的丧葬费也还清了。可是接着两年闹水,
稻子都淹了,不是烂了就是发了芽。她的眼泪流得更多了,眼睛受了伤,看东西模糊,
稍微远一点儿就看不见。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桔子,哪里会露出笑容来呢!
可是今年的稻子长得好,很壮实,雨水又不多,像是能丰收似的。所以稻草人替她高兴:
想到收割的那一天,她看见收下的稻穗又大又饱满,这都是她自己的,总算没有白受累,
脸上的皱纹一定会散开,露出安慰的满意的笑容吧。如果真有这一笑,在稻草人看来,
那就比星星月亮的笑更可爱,更可珍贵,因为他爱他的主人。
稻草人正在想的时候,一个小蛾飞来,是灰褐色的小蛾。他立刻认出那小蛾是稻子
的仇敌,也就是主人的仇敌。
从他的职务想,从他对主人的感情想,都必须把那小蛾赶跑了才是。于是他手里的
扇子摇动起来。可是扇子的风很有限,不能够教小蛾害怕。那小蛾飞了一会儿,落在一
片稻叶上,简直像不觉得稻草人在那里驱逐他似的。稻草人见小蛾落下了,心里非常着
急。可是他的身子跟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想往前移动半步也做不到;扇子尽管摇动,
那小蛾却依旧稳稳地歇着。他想到将来田里的情形,想到主人的眼泪和干瘪的脸,又想
到主人的命运,心里就像刀割一样。但是那小蛾是歇定了,不管怎么赶,他就是不动。
星星结队归去,一切夜景都隐没的时候,那小蛾才飞走了。稻草人仔细看那片稻叶,
果然,叶尖卷起来了,上面留着好些小蛾下的子。这使稻草人感到无限惊恐,心想祸事
真个来了,越怕越躲不过。可怜的主人,她有的不过是两只模糊的眼睛;要告诉她,使
她及早看见小蛾下的子,才有挽救呢。他这么想着,扇子摇得更勤了。扇子常常碰在身
体上,发出啪啪的声音。他不会叫喊,这是唯一的警告主人的法子了。
老妇人到田里来了。她弯着腰,看看田里的水正合适,不必再从河里车水进来。又
看看她手种的稻子,全很壮实;摸摸稻穗,沉甸甸的。再看看那稻草人,帽子依旧戴得
很正;扇子依旧拿在手里,摇动着,发出啪啪的声音;并且依旧站得很好,直挺挺的,
位置没有动,样子也跟以前一模一样。她看一切事情都很好,就走上田岸,预备回家去
搓草绳。
稻草人看见主人就要走了,急得不得了,连忙摇动扇子,想靠着这急迫的声音把主
人留住。这声音里仿佛说:“我的主人,你不要去呀!你不要以为田里的一切事情都很
好,天大的祸事已经在田里留下根苗了。一旦发作起来,就要不可收拾,那时候,你就
要流干了眼泪,揉碎了心;趁着现在赶早扑灭,还来得及。这儿,就在这一棵上,你看
这棵稻子的叶尖呀!”他靠着扇子的声音反覆地警告;可是老妇人哪里懂得,一步一步
地走远了。他急得要命,还在使劲摇动扇子,直到主人的背影都望不见了,他才知道警
告是无效了。
除了稻草人以外,没有一个人为稻子发愁。他恨不得一下子跳过去,把那灾害的根
苗扑灭了;又恨不得托风带个信,叫主人快快来铲除灾害。他的身体本来很瘦弱,现在
怀着愁闷,更显得憔悴了,连站直的劲儿也不再有,只是斜着肩,弯着腰,好像害了病
似的。
不到几天,在稻田里,蛾下的子变成的肉虫,到处都是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稻草
人听见他们咬嚼稻叶的声音,也看见他们越吃越馋的嘴脸。渐渐地,一大片浓绿的稻全
不见了,只剩下光秆儿。他痛心,不忍再看,想到主人今年的辛苦又只能换来眼泪和叹
气,禁不住低头哭了。
这时候天气很凉了,又是在夜间的田野里,冷风吹得稻草人直打哆嗦;只因为他正
在哭,没觉得。忽然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我当是谁呢,原来是你。”他吃了一惊,
才觉得身上非常冷。但是有什么法子呢?他为了尽责任,而且行动不由自主,虽然冷,
也只好站在那里。他看那个女人,原来是一个渔妇。田地的前面是一条河,那渔妇的船
就停在河边,舱里露出一丝微弱的火光。她那时正在把撑起的鱼罾放到河底;鱼罾沉下
去,她坐在岸上,等过一会儿把它拉起来。
舱里时常传出小孩子咳嗽的声音,又时常传出困乏的、细微的叫妈的声音。这使她
很焦心,她用力拉罾,总像很不顺手,并且几乎回回是空的。舱里的孩子还在咳嗽还在
喊,她就向舱里说:“你好好儿睡吧!等我得着鱼,明天给你煮粥吃。你老是叫我,叫
得我心都乱了,怎么能得着鱼呢!”
孩子忍不住,还是喊:“妈呀,把我渴坏了!给我点儿茶喝!”接着又是一阵咳嗽。
“这里哪来的茶!你老实一会儿吧,我的祖宗!”
“我渴死了!”孩子竟大声哭起来。在空旷的夜间的田野里,这哭声显得格外凄惨。
渔妇无可奈何,放下拉罾的绳子,上了船,进了舱,拿起一个碗,从河里舀了一碗
水,转身给孩子喝。孩子一口气把水喝下去,他实在渴极了。可是碗刚放下,他又咳嗽
起来;而且更利害了,后来就只剩下喘气。
渔妇不能多管孩子,又上岸去拉她的罾。好久好久,舱里没有声音了,她的罾也不
知又空了几回,才得着一条鲫鱼,有七八寸长,这是头一次收获,她很小心地把鱼从罾
里取出来,放在一个木桶里,接着又把罾放下去。这个盛鱼的木桶就在稻草人的脚旁边。
这时候稻草人更加伤心了。他可怜那个病孩子,渴到那样,想一口茶喝都办不到;
病到那样,还不能跟母亲一起睡觉。他又可怜那个渔妇,在这寒冷的深夜里打算明天的
粥,所以不得不硬着心肠把生病的孩子扔下不管。他恨不得自己去作柴,给孩子煮茶喝;
恨不得自己去作被褥,给孩子一些温暖;又恨不得夺下小肉虫的赃物,给渔妇煮粥吃。
如果他能走,他一定立刻照着他的心愿做;但是不幸,他的身体跟树木一个样,定在泥
土里,连半步也不能动。他没有法子,越想越伤心,哭得更痛心了。忽然啪的一声,他
吓了一跳,停住哭,看出了什么事情,原来是鲫鱼被扔在木桶里。
木桶里的水很少,鲫鱼躺在桶底上,只有靠下的一面能够沾一些潮润。鲫鱼很难受,
想逃开,就用力向上跳。跳了好几回,都被高高的桶框挡住,依旧掉在桶底上,身体摔
得很疼。鲫鱼的向上的一只眼睛看见稻草人,就哀求说:“我的朋友,你暂且放下手里
的扇子,救救我吧!我离开我的水里的家,就只有死了。好心的朋友,救救我吧!”
听见鲫鱼这样恳切的哀求,稻草人非常心酸;但是他只能用力摇动自己的头。他的
意思是说:“请你原谅我,我是个柔弱无能的人哪!我的心不但愿意救你,并且愿意救
那个捕你的妇人和她的孩子,除了你、渔妇和孩子,还有一切受苦受难的。可是我跟树
木一样,定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自由移动,我怎么能照我的心愿去做呢!请你原谅
我,我是个柔弱无能的人哪!”
鲫鱼不懂稻草人的意思,只看见他连连摇头,愤怒就像火一般地烧起来了。“这又
是什么难事!你竟没有一点儿人心,只是摇头!原来我错了,自己的困难,为什么求别
人呢!我应该自己干,想法子,不成,也不过一死罢了,这又算得了什么!”鲫鱼大声
喊着,又用力向上跳,这回用了十二分力,连尾巴和胸鳍的尖端都挺了起来。
稻草人见鲫鱼误解了他的意思,又没有方法向鲫鱼说明,心里很悲痛,就一面叹气
一面哭。过了一会儿,他抬头看看,渔妇睡着了,一只手还拿着拉罾的绳;这是因为她
太累了,虽然想着明天的粥,也终于支持不住了。桶里的鲫鱼呢?跳跃的声音听不见了,
尾巴好像还在断断续续地拨动。稻草人想,这一夜是许多痛心的事都凑在一块儿了,真
是个悲哀的夜!可是看那些吃稻叶的小强盗,他们高兴得很,吃饱了,正在光秆儿上跳
舞呢。稻子的收成算完了,主人的衰老的力量又白费了,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可怜的吗!
夜更暗了,连星星都显得无光。稻草人忽然觉得由侧面田岸上走来一个黑影,近了,
仔细一看,原来是个女人,穿着肥大的短袄,头发很乱。她站住,望望停在河边的渔船;
一转身,向着河岸走去;不多几步,又直挺挺地站在那里。稻草人觉得很奇怪,就留心
看着她。
一种非常悲伤的声音从她的嘴里发出来,微弱,断断续续,只有听惯了夜间一切细
小声音的稻草人才听得出。
那声音说:“我不是一条牛,也不是一口猪,怎么能让你随便卖给人家!我要跑,
不能等着明天真个被你卖给人家。你有一点儿钱,不是赌两场输了就是喝几天黄汤花了,
管什么用!你为什么一定要逼我?……只有死,除了死没有别的路!死了,到地下找我
的孩子去吧!”这些话又哪里成话呢,哭得抽抽嗒嗒的,声音都被搅乱了。
稻草人非常心惊,又是一件惨痛的事情让他遇见了。
她要寻死呢!他着急,想救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又摇起扇子来,想叫醒那
个沉睡的渔妇。但是办不到,那渔妇睡得跟死了似的,一动也不动。他恨自己,不该像
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动。见死不救不是罪恶吗?自己就正在犯着这种罪
恶。这真是比死还难受的痛苦哇!“天哪,快亮吧!农人们快起来吧!鸟儿快飞去报信
吧!
风快吹散她寻死的念头吧!”他这样默默地祈祷;可是四围还是黑洞洞的,也没有
一丝儿声音。他心碎了,怕看又不能不看,就胆怯地死盯着站在河边的黑影。
那女人沉默着站了一会儿,身子往前探了几探。稻草人知道可怕的时候到了,手里
的扇子拍得更响。可是她并没跳,又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又过了好大一会儿,她忽然举起胳膊,身体像倒下一样,向河里窜去。稻草人看见
这样,没等到听见她掉在水里的声音,就昏过去了。
第二天早晨,农人从河岸经过,发现河里有死尸,消息立刻传出去。左近的男男女
女都跑来看。嘈杂的人声惊醒了酣睡的渔妇,她看那木桶里的鲫鱼,已经僵僵地死了。
她提了木桶走回船舱;生病的孩子醒了,脸显得更瘦了,咳嗽也更加厉害。那老农
妇也随着大家到河边来看;走过自己的稻田,顺便看了一眼。没想到才几天工夫,完了,
稻叶稻穗都没有了,只留下直僵僵的光秆儿。她急得跺脚,捶胸,放声大哭。大家跑过
来问她劝她,看见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间。
1922年6月7日写毕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省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的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音lù)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 于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为我国 语文教学、科研也发表过很多精辟见解,论著收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189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12年毕业于苏州公立草桥中学。他曾先后执教于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中国公学、杭州第一师范学校、北京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等校。叶圣陶曾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编辑《文学研究会丛书》。“四·一二”事变后,主编《小说月报》。与此同时,叶圣陶还担任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编辑,参与编写或主编《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八百课》以及课外读物《文心》等。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邀请,由上海经香港辗转到达已解放的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并参加新政协筹备会。1949年7月叶圣陶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建国后,叶圣陶曾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叶圣陶曾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他还是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

叶圣陶长期从事文学创作,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解放前,他曾发表许多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小说、散文、新诗、童话等。如我国第一个童话集《稻草人》,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叶圣陶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为我国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在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出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和书简。他很早就进行教育改革的尝试,提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提倡引导与启发,主张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另外,他对促进汉语语言的规范化、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工作,见解独到,贡献巨大。

叶圣陶从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所编辑的大量书籍、杂志和课本,都体现了处处为读者着想的特点。他特别注重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态度诚挚,工作极端认真。他热情地帮助和扶植新作者,许多成名作家的处女作,是经过他的手发表的,并写了不少对新人新作的评价,对他们给予鼓励和推荐。建国后,他先后出版过《叶圣陶文集》、《叶圣陶选集》、《叶圣陶小说集》等。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436980.html?si=1

叶圣陶(1894―1988年),我国著名作家和语文教育家。教师出身的他,不仅对我国的教育和文学事业倾注了毕生心血,而且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有其独到见解。他的“为文必先为人”的思想,对我们当今的家庭教育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叶老有二儿一女:至善、至美、至诚。50年代后期,其子叶至诚与方之、高晓声等文学青年创办了文学杂志《探求者》,结果被错误批判,在人生之路上遭受不小的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改变做人的真诚,没有改变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追求。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应该说与其父亲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叶至诚在谈到这段经历时曾深有感触地说:“我的品格的形成,是与父亲的教诲和培养分不开的。父亲分别给我们子女起名至善、至美、至诚,就是希望我们子女具备完美的人格。父亲教导我们为文与做人是分不开的,但为文必先为人。” 叶老既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叶至善在回忆其父指导他们练习写作的有关文章中写道:“吃罢晚饭,碗筷收拾过了,植物油灯移到了桌子的中央。父亲戴起老花眼镜,坐下来改我们的文章。我们各据桌子的一边,眼睛盯住父亲手里的笔尖儿,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指摘,争辩。有时候,让父亲指出了可笑的错误,我们就尽情地笑了起来。每改罢一段,父亲就朗诵一遍,看语气是否合适,我们就跟着他默诵。我们的原稿好像从乡间采回的野花,蓬蓬松松的一大把,经过了父亲的选剔跟修剪,插在瓶子里才像个样儿。”“说是父亲改,实际是商量着共同改。父亲一边看我们的习作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子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从表面上看,叶老是在指导子女练习写作,实际上,他更是在据桌子的一边,眼睛盯住父亲手里的笔尖儿,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指摘,争辩。有时候,让父亲指出了可笑的错误,我们就尽情地笑了起来。每改罢一段,父亲教育子女为人。

叶圣陶简介
1894年~1988年,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出版家。江苏苏州人。又名叶绍钧。著有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未央集》《城中》和《抗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以及散文集《西川集》等。
自幼失去父母的穷苦孩子牛郎,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后经老牛指点在湖边结识了天上的织女,两人情投意合自愿结为夫妻。从此,他二人男耕女织生儿育女,在人间过着幸福的生活。谁知王母娘娘派天兵天将把织女抓回天庭,牛郎披着牛皮挑着一双儿女追赶,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的天河阻挡在河边,牛郎只好望河兴叹遥望织女,每年的7月7日才能在喜鹊搭的桥上见上一面。
牛郎织女的故事大约在东汉末年初步定型。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完成中央集权时期,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矛盾日益尖锐,人民向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这便产生了牛郎织女婚后过着自由美满生活的描述;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的理想很难实现,而王母的思想行为正反映了封建势力的冷酷无情,对人民的压迫,这便产生了牛郎织女天各一方,只能一年相会一次的情节。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封建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叛逆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牵牛星和织女星:秋天晚上,我们仰望星空,在银河系的东西两侧可以看到两颗最亮的星星,就是牵牛星、织女星。牵牛星、织女星看来只有“一水之隔”,其实距离甚远。两星相隔约16光年。它们跟太阳一样,都是恒星。两星的位置是不变的,永远没有相会的机会。

叶圣陶的故事~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我国第一位童话作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笔名叶陶、圣陶、斯提、桂山等。生活在江南水乡——苏州。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1921年,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长篇小说之一),散文集《小记十篇》、《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

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故居在东城区东四八条71号。


叶圣陶笔名来历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联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生平简历
叶圣陶原名叶绍钩,生于江苏苏州吴县。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用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并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上发表作品。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1923-193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1930中转到开明书店当编辑。抗日战争期间举家内迁,曾在乐山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到成都主持开明书店编务。 1946年返回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主要事迹
早年生活
叶圣陶于1894年10月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出生。他的父亲帮当地一个地主做帐房,家境清苦。他六岁(1899年)时,进入当地的私塾就读,其后跟随父亲工作。在工作里,他有机会走遍苏州城,体会到低下阶层的生活。
1907年,叶圣陶进入当地的草桥中学(即后来的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就读。中学时期,开始接触外国小说及当时的文艺新潮。他不单喜爱阅读这些外国小说及新文学,更与同学组织诗会《放社》。1911年,三年中学毕业后,在当地一家初等学校任教,并试验当时的新式教学法。可惜,1914年,他被排挤出学校而离开失业。在他失业期间,他全心投入文言文小说的创作。这些小说都寄到《礼拜六》杂志发表。后来他被上海的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学校任教,同年,担任商务印书馆的小学教科书编辑。
叶圣陶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时代:他出生之年正值甲午战争,之后国家经历了百日维新,但很快又被列强割据。他早年的生活对他有很重要的影响,使他变得爱国,并致力投身于新闻及教育的工作上,藉以改善国家将来的命运。

文学推广运动
受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又名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叶圣陶终其一生都投入在推动文学运动。他曾参与北京大学的学生组织“新潮社”,并参与出版小说、新诗、小品、文学批评及剧本等各种文学作品。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并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成为文学家开办的书室“朴社”的编辑。
1936年,与茅盾及洪深参立“中国文艺家协会”。1941年,他成为了《文史教学》的编委会成员。叶圣陶亦是当时的反日组织“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的始创者。

政治生涯
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吐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活动年表
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苏州吴县。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后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
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记者生涯
“我的第一职业,我会说,是个编辑。”
“如果有人问我的职业,我会说,我的第一职业是编辑,我的第二职业是老师,” 叶圣陶说。 叶圣陶曾花费他人生的许多时间于编辑和出版工作。上海商务印书馆是叶圣陶编辑工作的起点。他于1923年成为该馆的编辑。

在1930年底,叶圣陶辞去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工作,成为开明书店的编辑。他开始编辑中文书籍和儿童故事书。
“编辑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 对叶圣陶来说,做一个编辑不再简单的是一份工作,而成为了一项职业。“在编辑当中粗心是不允许的,你必须自己检查所有的文字。编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他们的出版物,他们的报道和他们的读者。” 编辑在检查最终成果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叶圣陶认为 “认真” 对一个成功编辑的关键。 他在工作中一再重申这一观点。

叶圣陶一家在乐山的“合家欢”叶圣陶的一生致力于编辑与出版。 他从未停止过于自己“最初和最终”的职业的热爱。 在抗日战争中,叶圣陶与他的家庭一并移居到乐山,并在国立武汉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他回到上海,在开明书店继续他的编辑生涯。

叶圣陶的出版物
叶圣陶将一生投注于新闻业。 1925年到1929年是叶圣陶出版工作的新时期。他编辑了很多著名的杂志和报纸,下面是他的部分著作:

现代出版业的新纪元
叶圣陶对现代汉语的视角促进了中国现代新闻业的发展。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帮助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加快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叶圣陶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伯乐。他教育和发掘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编辑如巴金(1904年-2005年)、丁玲(1904年-1986年)、戴望舒(1905年-1950年)。

创办《公理日报》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一起血腥惨案,被称为五卅惨案。大约2000名上海工人和学生加入了一场充满激情的反帝国运动,抗议帝国主义压迫并要求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示威者怒吼道“打倒帝国主义!”。遍及全中国的工人以全体罢工和集体示威游行的方式策应着这次活动。而后英国警察以暴力镇压示威者,早这起事件中造成12名中国人死亡。到6月1日有超过20名中国人被杀害。

“谁来讲述真相?”
没有一家上海报纸报道这起惨案。首页新闻大多是中国京剧演员的闲谈。上海报纸因为当局施压拒绝提及这起事件。作为一名记者,叶圣陶当众指责道“为什么新闻记者们如此无情地对这起骇人的血案熟视无睹?为什么他们这么害怕真相?可笑的事没有人敢说出真相。” 叶圣陶因此与郑振铎和胡愈之(1896年-1986年)一同创办了《公理日报》 他们不顾帝国主义强力压迫,全景展示这起惨案,是为了唤醒有良知和爱国心的普通大众。同时也为了推动“五卅精神”在中国的传播。

新闻报道新方式
为了更多的报道真相,《公理日报》提供了大众的讨论场所,名叫“社会裁判所” ,以鼓励读者表达他们对社会的观点看法。叶圣陶和其他《公理日报》的编辑们激烈的批评社会的不公。这份报纸起到了对专制政权的监督者作用,同时在早期中国现代社会中启蒙了“新闻自由”的观念。
由于财政困难和编辑们的意见不一,《公理日报》最终在创立22天后停刊。叶圣陶从没有停止追踪真相。在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他参与到反抗国民政府的斗争中,为民主国家的新闻自由而奋斗。



教育和新闻理念
“教是为了不教”
叶圣陶对改进现代中文教育有重要影响。他给中文教育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观念,“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的灌输书本知识。”这一观点冲破了习惯于强烈依赖记忆和灌输的传统语文教学观念。此外,叶圣陶促进了批判思维的深入人心,让人们认识到个人价值判断的重要性。他认为这些学习技能应当被用来构筑学生的基础,同时也将成为学生终生学习的起点。

文学为人生
叶圣陶在他反思现实生活的作品中动情地写道:
“在记忆中,我似乎从来没有撰述过自己有些模糊或者不甚清楚的知识。换句话说,我不能写那些只是通过想象得来的东西,但我也没有失掉想象力。我生活在城市里,乡镇和农村,我写在那些地方观察到的事物。作为一名老师,我了解一些教育圈的生活,我也记录下来。在一些相当基础和浅显的层面,我关注着中国革命逐渐的发展,同时,我也记录下这些事情。”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CT Hsia, 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引自59页。
他大多数的新闻作品由人们的生活得到灵感。他相信文学作品不仅是用来供人消遣,而且也是反映生活和鼓舞读者思考现实的工具。他感觉有义务去让读者知道在他们周围真实发生的事情。这就是他为什么想要将文学和新闻报道联系起来的原因。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也被用来唤醒青年对社会的关心与敏感。这个观点如同新闻工作者讲述真相的基本原则。叶圣陶也以记者为毕生职业。

易读性
在叶圣陶的作品中易读性是一个显著特征。它意味着读者更有效率的感知和理解文章内容。作为一名记者,叶圣陶作中强调词语的运用。这大概是因为在他做编辑之前,曾作了10多年的教师的缘故。他认为文章是为读者而作的,同时他把文章看作是读者与作者交流的工具。当时的作者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是他们不是拥有优秀写作技巧的素养。他们的表达是不准确且意义模糊的。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能够欣赏他们的文章。作者不注意实用的重要性。因此,文学作品难于被普通大众接受。叶圣陶认为一个人只有把文章写得实际且易于理解,他才能够去只写一些风雅作品。如果读者不理解文章内容,文章就毫无用处。


对文学的贡献
现实主义: 生活的镜子
现实主义是叶圣陶最为鲜明的特点。叶圣陶是现实主义写作的先驱之一。他的作品如同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的阴暗面和人性。
因为是一名教育家,在叶圣陶的作品中,他记述了许多知识分子,他们中的许多人是被剥削者,是没有能力反抗的社会底层的人。叶圣陶在他的作品中一贯反映着真相与现实。他在自己的小说如《火灾》、《线下》和《稻草人》中表达了自己的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思想。这些文章聚焦于社会底层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广受赞誉的小说《倪焕之》就记述了一位知识分子的悲情生活。
叶圣陶发现新中国的很多人是自私、冷淡、伪善和保守的。人们为了安稳的生活放弃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叶圣陶在作品中讽刺了这些人。他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希望唤醒人们的知觉并正视这些社会顽疾。叶圣陶不仅写故事,而且报道社会的谬误。他的作品不是用来消遣,而是用认知和对现实的思考来连填充人们的余暇。“……写作的基础是一双有洞察力和善于观察的眼睛,而我的眼睛却不怎么拥有洞察力……当然,没有必要以写作为目的训练而一个人的眼睛,对于眼睛的训练,是为了洞察现实,丰富生活。 ”(摘自—叶圣陶,《过去随谈》46页)

儿童文学: 培养年轻的心灵
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 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叶圣陶的学生丁玲曾经称赞他的童话能够启迪人们对社会更多的思考。叶圣陶的童话是简单的,但是却拥有着深刻的内涵。他相信儿童对周围环境拥有个人看法,所以应当提高他们的批判能力。通过叶圣陶的故事,孩子们可以逐渐获得这个社会与他们之间关系的清晰认识。

语言与修辞
叶圣陶的语言是简练而感人的,他以用恰当的词语表述自己的能力而出名。叶圣陶在他的报道中强调感觉与情感。人物在叶圣陶的笔下鲜明活泼,他深深的洞察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知名作家赵景深盛赞叶圣陶是写作界的异数,拥有着杰出且惊人的才能。他的优美文章持久而韵美的留存于世。他表达的情感和感觉构筑了真相与现实的基础,也使他的文章充满无穷的力量。 “情感如同忽明忽暗的灯火,但是记述却因为这灯火而引人注目,” 叶圣陶说。这段谈话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叶圣陶不仅是一为善于讲述故事的人,他更是一位艺术家。

注入外语元素
叶圣陶的现实主义写作形式成为许多作家效仿的对象。他承认阅读一些西方小说家的作品,对他的写作助益良多,“如果我没有阅读英文,如果我没有接触英文读物,我就不会写作小说. ” 他的作品是反思与思辨的。这些不知依靠感知,而且依靠切实而客观的观察。叶圣陶不仅是一位作家,而且是一名新闻记者。对现实的观察成为了他写作的源泉,他它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叶圣陶从出生起就属于天资过人那一群。父亲叶伯仁望子成龙,给他找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私塾。叶圣陶三岁开始识字、练字,据说六岁时认识至少三千字。父亲为了培养儿子习惯、督促儿子学习给他立下了“背不出书就不能吃饭”的规矩。叶圣陶记忆超群,学习积极性又高,基本没有犯过错误,顿顿都能按时吃上饭。父亲大喜过望又给儿子请了远近闻名的私塾,私塾先生要求颇高,叶圣陶丝毫没有怠慢学习,很快就能熟背《四书》、《诗经》等古典书籍。
叶伯仁对儿子的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学习上,他觉得小孩子应当多见见世面。由于父亲是账房先生,叶圣陶年少时,常常随父亲在社会上闯荡收租。父亲带他拜年、贺寿、参加婚丧、各式典礼让他见识了社会上的民情风俗,也让他早早体会到了人情冷暖。这些场景在叶圣陶后来的写作中显现。在《多收了三五斗》中叶圣陶能真实写照农民凄苦生活,离不开儿时的所见所闻。
叶圣陶的故事还有很多。他曾循循善诱教育自己的儿子,与当年他父亲的教育方式自己的方式截然不同,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引人称赞。不过无论怎样,叶圣陶先生传奇的人生就是一册故事书。


#缑叔厕# 故事叶圣陶的 -
(18452048469): 叶圣陶小时侯的故事 叶圣陶, 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府悬桥巷的一个平民家庭,圣陶是他的字. 叶家开着一爿叫做“协记”的小布店,位于悬桥巷口. 叶圣陶的父亲叶仁伯,是“吃知数饭的”,即经管账务,平常人家称呼他“账房”...

#缑叔厕# 叶圣陶的著名童话故事是什么? -
(18452048469): 叶圣陶童话代表作: 《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皇帝的新衣》、《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芳儿的梦》、等等

#缑叔厕# 叶圣陶读本童话故事(要文章) -
(18452048469): 叶圣陶《小白船》 一条小溪是各种可爱的东西的家.小红花站在那儿,只顾微笑,有时还跳起好看的舞来.绿色的草上缀着露珠,好像仙人的衣服上的珍珠,照得人眼花.水面上铺着青色的萍叶,矗起一朵朵黄色的萍花,好像热带地方的睡莲...

#缑叔厕# 叶圣陶的故事《 》闻名中外. -
(18452048469): 古代英雄的石像》稻草人

#缑叔厕# 叶圣陶友谊故事概括 -
(18452048469): 自从我读了叶圣陶作品《荷花》里的《友谊》,感觉文中主角冯云特别得坚强,因为她的脚在跳高架的时候,膝关节摔坏了,在家里床上养伤.在床上的时候她感觉特别痛,当时,冯云想到了《把一切献给党》这本书,是吴运铎写他自己的经历...

#缑叔厕# 叶圣陶读本里有哪些故事? -
(18452048469): 《稻草人》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种子》 《玫瑰和金鱼》 《月亮 ...

#缑叔厕# 叶圣陶的童话故事()闻名中外 -
(18452048469): 有《稻草人》,《古代印雄的石像》

#缑叔厕# 叶圣陶他的童话故事()闻名中外
(18452048469): 《稻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