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制初中数学教材知识框架总结 有什么教材把初中所有数学的知识归纳成一本书?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初中数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初中数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运算:
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加减法:①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B、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系数为2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Y的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大家知道,二次函数有顶点式(-b/2a,4ac-b2/4a),这大家要记住,很重要,因为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个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1)配方法
利用配方,使方程变为完全平方公式,在用直接开平方法去求出解
(2)分解因式法
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也一样,利用这点,把方程化为几个乘积的形式去解
(3)公式法
这方法也可以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方法了,方程的根X1={-b+√[b2-4ac)]}/2a,X2={-b-√[b2-4ac)]}/2a
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配方法的步骤:
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2)分解因式法的步骤:
把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
(3)公式法
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数分别代入,这里二次项的系数为a,一次项的系数为b,常数项的系数为c
4)韦达定理
利用韦达定理去了解,韦达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积=c/a
也可以表示为x1+x2=-b/a,x1x2=c/a。利用韦达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系数,在题目中很常用
5)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利用根的判别式去了解,根的判别式可在书面上可以写为“△”,读作“diao ta”,而△=b2-4ac,这里可以分为3种情况:
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I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在这里,学到高中就会知道,这里有2个虚数根)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符号方向:
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他是随着你加或乘的运算改变。
在不等式中,如果加上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正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减去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负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不改向;例如:A>B,A*C>B*C(C>0)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改向;例如:A>B,A*C<B*C(C<0)
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
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3、函数
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②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③在一次函数中,当K〈0,B〈O,则经2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当K〉0,B〈0时,则经1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3象限。④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
二空间与图形
A、图形的认识
1、点,线,面
点,线,面: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展开与折叠: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
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弧、扇形: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2、角
线:①线段有两个端点。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比较长短: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角的度量与表示: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
角的比较: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②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③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平行:①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3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垂直:①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②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③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直平分线:垂直和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垂直平分线。
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的一定是线段,不能是射线或直线,这根据射线和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有关,再看后面的,垂直平分线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垂直平分线的时候,确定了2点后(关于画法,后面会讲)一定要把线段穿出2点。
垂直平分线定理:
性质定理: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该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线段2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平分的射线叫该角的角平分线。
定义中有几个要点要注意一下的,就是角的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很多时,在题目中会出现直线,这是角平分线的对称轴才会用直线的,这也涉及到轨迹的问题,一个角个角平分线就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
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
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2、邻边相等的矩形
二、基本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 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 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 ad=bc ,那么a:b=c:d
8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
那么(a+c+…+m)/(b+d+…+n)=a/b
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 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 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 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初一、初二知识点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π是无理数
1.5.1
有理数的乘方
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求n个相同的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一般地,在 a^n 中,a 取任意有理数,
n 取正整数。
幂的符号法则: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零的任何次幂都是零。
注意: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书写时要把整个负数或分数用括号括起来。
知识扩展:

1.5.2 科学记数法
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即有其中1≤a<10,n是比A的整数部分的位数少1的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1.5.3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一般的,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对于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规定它的有效数字就是a中的有效数字。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2.1.2 等式的性质
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我们用a=b表示一般的等式。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补充性质:对称性和传递性
如果a=b,那么b=a;
如果a=b,b=c,那么a=c。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将这个数分别带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看这个值能否使方程的两边相等。
一、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概念
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和系数化一
合并同类项复习
一、 书写要求
数字与数字相乘,用乘号;数字与字母或字母与字母相乘,乘号省略不写
数字与字母或括号相乘时,数字在前
除号写成分数线,分数线有括号作用
带分数应化成假分数
代数式是和或差的形式,并且有单位,代数式应加括号
二、 列代数式
1、 除以a^2+b 的商是5x的数
2、 减少20%后是a的数
3、 三个连续奇数,中间的一个是2n+3,表示这三个数的立方和。
三、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同类项的系数相加,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若4a^(m^2-1)b^2/5与3a^3b^(n-m)能够合并,则m=±2,n=4或0
四、添、去括号
五、化简求值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现实生活问题
1、利润问题
(1+提价或降价的百分数) 原价=现价;
利润=售价-进价

2、储蓄问题
本息和=本金+利息
利息=本金 利率 期数(每个期数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做利率)
从1999年我国开始对利息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
实得利息=(1-20%) 利息
3、球赛积分问题
4、纳税问题
5、交通问题
6、最优方案问题

3.1.2点、线、面、体
通过两点的直线只有一条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等角的补角等,等角的余角等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线段最短
注意问题:
1、 在表示直线、射线、线段时,一定要先写出文字。
2、 注意延伸与延长的区别,延长与反向延长的区别,延长线要用虚线
3、 注意定义的准确性。本章重要定义:两点距离、角、中点、角平分线
4、 注意相似图形的区别:直线与平角,射线与周角
5、 注意点、线、角的表示法,区分大小写及字母顺序
6、 作图要用铅笔尺子。尺规作图要保留痕迹,并写结论。
7、 论述题要写推理步骤:题目中的已知作为因为,由已知推理得到的作为所以。
8、 注意区分中点,角平分线三种形式的选取。
9、 注意分类讨论。依靠图形把情况想全面。
10、图形的折叠与展开可动手实践。
一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移项要变号
1、 用不等号连接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方向不变。
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互逆行:若a>b,则b<a
传递性:若a>b, b>c,则a>c
3、 使不等式成立的每一个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所有解叫不等式的解集。解集是范围,解是具体的数。
4、 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两定
一定边界点:含于解集为实心点;不含于解集为空心点
二定方向:大于向右,小于向左
5、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变号、合并同类项(化成ax>b或ax<b的形式)、系数化一(当系数是负数时,注意变号)
6、 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法:分别解,再求解集。
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取中;矛盾无解
注意:解集用小于连接。例:-2<x<3
7、 应用题:
注意超过、不小于、不大于、至少、最多等关键字。
注意隐含条件。
注意设法:不写“至少”
一元一次不等式:
1、不等式的性质(尤其是性质三)
2、会解不等式(组),利用数轴找解集(不等式组要写解集再取整数解,数轴要有原点、箭头),应用题(注意关键字,是否带等号)。

第七章 三角形
一、用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二、三角形中的三条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线
要求掌握: 定义、书写格式、画法(钝角三角形)、交点结论
三、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两边差<第三边<两边和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没有
四、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和按角分
五、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定理证明、书写、例题(整体思想和方程思想)
在△ABC中,∵∠A+∠B+∠C=180°
六、三角形的外角
1、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书写:∵∠ADB是△ADC的外角
∴∠ADB=∠C+∠DAC
∴∠C=∠ADB-∠DAC
七、多边形
1、对角线:
2、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3、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与边数无关
4、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八、正多边形中,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可以用来镶嵌。
注意:画图用铅笔,要准确,标明字母,写结论
方位角、用三个字母表示角。
辅助线及延长线是虚线。
常用方法: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
整体思想、见比设份数

三角形: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第三边的范围。
2、掌握三角形中三条重要线段的定义、推理形式、画法(铅笔、标字母、写结论)。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严格推理形式。
4、三角形外角定理及推论,严格推理形式。
5、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定理,会构造方程。
6、镶嵌:任意三角形、四边形和正六边形可镶嵌。
7、会写四步以内几何推理。不用写理由。

第十章 实数
1、算术平方根: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的取值范围)
(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使式子有意义)
2、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
3、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4、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开平方。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5、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
6、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
7、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立方与开立方互为逆运算。
8、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三类数:含 的式子;开不尽方根的数;类似循环实际不循环的小数
9、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还可分为正数、0、负数 注意:分数都是有理数
10、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11、实数的绝对值、相反数、倒数的概念与有理数中相同。
12、实数的近似值 。会比较两数大小
会背1到20的平方,1到10的立方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两个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点的坐标:有序实数对
(1)点p(a,b)到x轴的距离为︱b︱
点p(a,b)到y轴的距离为︱a︱
(2)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
在x轴上方的点纵坐标大于0
在x轴下方的点纵坐标小于0
(3)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
在y轴右方的点横坐标大于0
在y轴左方的点横坐标小于0
(4)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
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
(5)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等
在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
3、用坐标表示平移: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 + 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 + b)(或(x,y - b)).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 左(或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4、建立直角坐标系表示点的位置
5、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注意:建立坐标系要完整。用铅笔画图,画图不整洁要扣分。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1、平移的两条基本特征;
2、图形的移动为平移变换的重要标志:
图形在移动的过程中,
自身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自身的方向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3、数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第十一章 一次函数
1、 常量与变量;(非重点)
2、 函数概念;(非重点)
3、掌握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使解析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二次根号下的式子有非负性
使实际问题有意义:注意边界点及是否要取整
4、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
5、点在函数图像上(函数图像过这个点) 点的坐标满足函数解析式
6、正比例函数概念:y=kx (k是不为0的常数)
图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性质:k>0 直线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 直线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7、一次函数概念:y=kx+b(k,b为常数,k不为0)
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图像:一条直线
性质:k>0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b>0 直线与y轴交于正半轴
b<0 直线与y轴交于负半轴
b=0 直线过原点即为正比例函数
k相同的直线可互相平移得到
(k,b与一次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见笔记)
注意:画一次函数图像时,只需找两点即可
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8、用函数分析方程和不等式;
会求函数值,会求两个函数的交点坐标,并会比较两个函数的大小关系(会识图);给出y(或x)的范围会求x(或y)的范围.
9、求函数解析式: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利用图形找点求解析式
10、会看分段函数图像
重点:变量与函数知识的掌握要突出讨论意识。
函数的概念、性质、应用都应该强调讨论;运用函数图象进行的讨论

《数据》复习
一.本章知识结构
本章共有三小节内容。
第1小节“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主要在已经学过的条形图、折线图和扇形图等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这几种常见的统计图,并引进一种新的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
第2小节“用图表描述数据”包含两层含义: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和学习制作统计图表的方法;
第3小节“课题学习”旨在让学生综合利用已学的统计知识和方法从事统计活动,经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基本过程。
二、.课程学习目标
1. 进一步认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
2. 会画扇形图,会用扇形图描述数据;
3. 理解频数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
4. 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适当分组;会列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会用它们描述数据。
5.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建立统计观念,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数据收集的过程一般包括: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展开调查、记录结果。
 表示数据的两种方法:
1、利用统计表
2、利用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

全等三角形
一、课程学习目标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的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
3、会做角的平分线,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二、知识内容小结
13.1 全等三角形
1、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相关概念: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结论: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13.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边边边”(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边角边(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角边角”(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角角边”(AAS):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斜边直角边”(HL):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3.3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的尺规画法。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判定: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结论: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三、复习建议
1、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得到边等、角等的关系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初学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们应要求学生把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书写格式一定要规范。
如:已知AB=CD,BE=DF,AE=CF,问AB∥CD吗?

2、用“三找”模式证明三角形全等。
一找已知,最好在图中标注出来;
二找隐含,通过图形语言告诉的已知,如公共角是对应角,公共边是对应边,对顶角是对应角。
三找欠缺,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证明欠缺条件。
3、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小结。将零散的知识概念进行整理,形成系统和网络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教师要有意识进行引导。如:已知两个三角形全等,除了书上给出的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以外,能够得到的常用结论有: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高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再如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五个,如何选择这些方法呢?建议教师可以以表格形式给出如下小结:
已 知 可选用的方法
两边对应相等 SAS、SSS
两角对应相等 AAS、ASA
一边和一角对应相等 ASA、AAS、SAS
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首先考虑使用HL,除此以外还可以考虑使用SAS、AAS、ASA
4、应重视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说明实际测量方法的道理,例如,测量池塘两端的距离,测量河两岸相对两点的距离,用卡钳测量工件的内槽宽,还安排了利用三角形全等测量旗杆高度的数学活动。
5、中考创新题。
一、补充条件型;
例:已知AB=AC,如果要判定△ADC≌△AEB,需添加条件__________

二、探索结论型;
例:如图,已知AB∥DE,AB=DE,AF=DC,请问途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并任选一对给与证明。

三、编拟命题型
例: 在△AFD和△CEB中,点A,E,F,C在同一条直线上,有下面四个论断:
(1) AD=CB(2)AE=CF(3)∠B=∠D(4)AD∥BC
请用其中三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编一道数学问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
四、易错问题及应注意的问题
1、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学生易将HL与SAS弄混。
有不少学生在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只要找到两条边对应相等就认为是HL定理。所以提醒学生注意,分清所找的边是关键。如果找到的是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使用的定理是SAS,一条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使用的定理才是HL。
2、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典型反例。
如: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两个命题均为假命题,但学生及易犯错,原因是学生易忽略钝角三角形高在三角形外的情况。
再如: AAA, SSA不成立的反例图:

DE∥BC AD=AC
3、注意角平分线性质性质和判定定理的使用条件,记住典型图形,线段CD或BD为常添辅助线。

4、有多个垂直关系时,常用等角的余角等证明角等。

有一条对称轴——直线
图形沿轴对折(翻转180°)
翻转后和另一个图形重合

整式
幂的乘方
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求n个相同的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一般地,在 中,a 取任意有理数,
n 取正整数。
幂的符号法则: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零的任何次幂都是零。
注意: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书写时要把整个负数或分数用括号括起来。
知识扩展:

分式
分清“且”“或”
约分:约去公因式
分子分母为乘积形式才可约分
分式方程要检验
去分母别漏乘常数项
移项要变号
不能假检验
分式方程应用题要双验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注意:前提在直角三角形中
会利用定理进行边的计算 a2+b2 =c2
2、勾股定理的证法 书或课件或新学案43页
3、勾股逆定理 注意:哪个角是直角(最大边所对角)
会用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4、会写逆命题:题设与结论与原命题相反
5、常用勾股数:
3k,4k,5k; 5k,12k,13k;
7,24,25; 8,15,17; 9,40,41
6、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7、注意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书写格式
8、 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求第三边
(分类讨论)
已知两直角边求斜边上的高
(双垂直图形,等积式)
9、含30º角的直角三角形三边比为 1:2:
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比为 1:1:
10、勾股定理常作为列方程的隐含条件

四边形复习

项目
四边形 对边 角 对角线 对称性
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等腰梯形

四边形 条件
平行
四边形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5、对角线互相平分

矩形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2、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 1、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1、定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等腰梯形 1、两腰相等的梯形 2 、在同一底上的两角相等的梯形 3、对角线相等的梯形(结论)

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图形为平行四边形
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图形为菱形
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图形为矩形
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且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图形为正方形
1、连接对角线
2、构造平行四边形
3、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上任一点与对称点的连线相等。
4、直角三角形中,有斜边中点,常作斜边中线
5、梯形:做高、平移腰、平移对角线(对角线垂直时)
辅助线要写在证明第一行,用虚线,交代新添字母位置
本章常用定理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中垂线定理

反比例函数复习
1、 定义: (k是不为0的常数)
y是x的反比例函数 y与x成反比例 y=kx-1
2、 自变量x≠0 函数y≠0
3、 反比例函数图像是双曲线
4、 当k>0时,图像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图像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注意:增减性取决于k,与x无关。

K<0
5、 两条双曲线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关于原点对称),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y=x和y=-x)。
两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不与坐标轴相交。
|k|越大,图像离坐标原点越远。
6、 反比例函数 与正比例函数y=k2x
当k1k2同号时,两交点关于原点对成;异号时无交点。
7、实际问题中,自变量取值通常为正,图像通常在第一象限。
8、必会题型:
1) 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提醒:设两个函数解析式要区分k
2) 面积问题 S矩形=|k| S三角形= |k|
3) 比较函数值

4)会比较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大小
5)会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交点坐标
本章约占10分,有一道6分解答题,为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4)

根据图象写出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大(小)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中位数定义: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

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求中位数要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顾名思义,中位数就是位置
处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排序
时,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都可以.
2.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而不是相应的次数.众数有可能不唯一,注意不要遗漏.
鞋店老板一般最关心众数
公司老板一般以中位数为销售标准
裁判一般以平均数为选手最终得分

3.中位数只需很少的计算,不受极端值的影
响,这在有些情况下是一个优点.

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
1、判断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要先化为一般形式再判断。未知数出现在分母或根号中的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2、ax2+bx+c=0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只与a有关,与b,c无关。
3、各项系数及常数项相对于一般形式而言,而且注意前面符号。
形如 x2=k或a(x-m)2=k的方程可利用开平方法求解。
注意a和k对方程解的影响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应用:不解方程判断根的情况;给出根的情况,求待定系数的值或范围。

注意:1、与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2、注意方程中的字母
这里要特别注意:在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时,由于所得的根一般有两个,所以要检验这两个根是否符合实际问题的要求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变换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叫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
图形的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旋转中心在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
性质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性质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的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成的线段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该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关于这一点成中心对称。

1=1=2

怎样对初中数学知识框架进行说课~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是初中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章、学期、整个阶段)内容是在*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通过对 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本课中*是重点,** 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这一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一)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读(看)——议——讲”结合法(依据不同内容而定!)
2:图表分析法
3:读图讨论法
4: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1或2、3、4)的教学方法。即:……
(二)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师生交谈法、问答法、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 、学生特点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不足:
⑴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 ,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
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 教学程序及设想:
教学程序:
(一):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探究活动、点拨提高、课堂练习、反思小结、布置作业等6个部分。
(二):教学简要过程:
1:温故知新:(3-5’)
2:小组活动(10’)
3、合作达标:(10)
4:牛刀小试:
5:反思小结:
6: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及时间安排
与此同时,再说可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重视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本身既是重要的说课内容,又是说课内容和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教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在准备说课的过程中,必须学习和钻研课程标准,说课中必须重视“说”课程标准。一要说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内容的基本要求。二要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三要说本节课内容应该贯彻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哪些教学原则,可以采用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哪些教学方法。
2.要说到有关理论
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是自觉的、有实效的实践。说课中的说“理”,不能是为理论而理论,那些生拉硬扯、牵强附会的“理论”是没有用处的。我们要的是与说课紧密相关的教育科学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系统论、教学论等等,要用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充实、完善、提高说课的科学性、实用性与可行性,增加其深广度和可信度。
3.要说得有程序
按照一定程序科学地排列各项说课内容,这是说课的基本要求。从说课顺序的排列,往往可以看出一个教师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慎密细致的思维风格和雄厚扎实的业务功底。当然说课内容的顺序安排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根据对教材处理的思路而定,不可强求一律。但最起码要做到逻辑严密、层次清楚、顺理成章、思路明晰。
4.要突出可操作性
虽然说课是独立于课堂教学的教研活动,但它却不能脱离教学,它是课堂教学的前奏。说课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而“说”,是对教学活动的思想、过程、方法、手段的根本指导,要体现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的一致性,说清如何指导、引导、辅导学生质疑的具体操作过程,说课中的引例,要体现举一反三的特点。如果说课与教学相脱离,仅仅是为说而说,那只能是纸上谈兵,是没有实用价值的。
5.要说出个性特点
同一篇教材,因时期不同、学校不同、学生情况不同,加上教师自身的性别、年龄、性格、知识结构、社会阅历、教学优势等特点,对教材从宏观的整体把握及微观的具体处理都应当有所不同。说课切忌照搬他人,人云亦云,要说好课,就要精心构思,要找准切入点,抓重点,抓关键,讲究创新,体现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要明确,说课是说给同行、专家、领导听的,是说如何上课,而不是简单介绍上课的内容,更不是上课给他们听的。
6.要着重体现五个意识
⑴ 课程意识。即所教的课程、具体的章节、内容和培养目标的关系。要说说如何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确定教学的基本思路。要说清教什么?怎样教?还要说透如何贯彻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一教育教学原则。
⑵ 育人意识。不管哪一门功课,都有育人的任务。思想教育的内容涉及到许多方面,既寓于教材之中,也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要有机地结合教材内容,渗透思想教育,但也不能太牵强。
⑶ 头尾意识。说课象写文章一样,讲究开头、结尾。开头要开得漂亮,能吸引听者;结尾要收得有力,能让听者有所回味。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认真分析、处理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语言简洁、生动,要紧扣说课中心。结尾时可概括要点,给听者以深省。
⑷ 分层意识。说课应体现“特殊性”,即充分体现班级、学生的特点。学生是分层次的,在说课中要体现全面和重点相结合,分层推进,包括设计不同程度的要求,不同阶梯难度的练习,分层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
⑸ 创新意识。我们常说教学有法却不可拘泥于成法,说课也一样,说课有规更不能因于成规,应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创造出自己的有效、实用、有特色的说课方式、方法,不断丰富、充实说课活动。同时,说课还要瞄准一个时期的热点问题,要使听者从你的说课中受到启发,悟出道理,走出封闭,开拓新路;好的说课,实在是意的开掘,能的升腾。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同行切磋,说课中见精神。
(引用、修改,不妥之处请不惜赐教……)

直接找中考的数学书就行了,这种书一般直接走考点,一般的知识都会有总结,并且一般会有归纳性的方法,还有一种就是字典类型的书,找这类的书也行,只有知识点或者还有拓展类的知识


#暨奖贸# 五四制和六三制的课本一样吗
(15555465109): 五四制和六三制的课本教材有区别,但大同小异,还是那些基础知识,编排顺序上略有差异,有“六三”和“五四”两种学和初中阶段划分.1951年10月,颁布了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新学制,从1952年开始实行.可刚刚实行一年,就因师资水平低,教材不适应而停止了.目前比较普及的主要是六三和正在进行改革的五四学制.

#暨奖贸# 六年制初一的数学与五年制初一的数学一样吗? -
(15555465109): 实际上也没什么太大区别,基本都是一个内容,不过六三制的教材有很多内容比五四制教材要简化,而且每个知识点都是穿插着分布的,不象五四制要学圆就一口气都学完,它是初一讲点,初二初三都会有,这样学起来就不容易忘,我想这就是六三制教材的得到之处吧``

#暨奖贸#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 -
(15555465109): 一、保持数学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刚进入初一时,就要形成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学好数学至关重要,数学学习兴趣可以从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中来逐步培养,可以从数学课堂上有趣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来培养,另外可以从数学...

#暨奖贸# 八年级下册数学有哪些知识点 -
(15555465109): 第1章 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七年级上册“实数”“代数式”等内容的延伸和补充.二次根式的运算以整式的运算为基础,在进行二次根式的有关运算时...

#暨奖贸# 初一数学书中的难点和总内容介绍
(15555465109): 初一数学概念 实数: —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无理数: 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 自然数: 表示物体的个数0、1、2、3、4~...

#暨奖贸# 初三学生,五四制,想要从现在开始复习数学(数学基础不好,尤其为27、28),希望利用好在学校的时间,能... -
(15555465109): 我初中时也是五四制的,初一初二时我跟着淘的学生混,没怎么学习,到初三换到好班才开始努力.初一初二的数学知识不是很难,首先要看下教材,买本教材对应的课后题详解,做课后习题,不会的勤问老婆,你初一初二的数学没学好,初三的肯定有些地方听不明白做不懂,不明白时要勤翻以前的书,勤奋是最重要的,要心有理想,把握好自己

#暨奖贸# 怎样对初中数学知识框架进行说课 -
(15555465109):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是初中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

#暨奖贸# 求好心的人分享初中数学新版内容免费链接资源百度网盘可以下载 -
(15555465109): 《人教版初中数学》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84RXvGa08fqpbKNuQD2l0Q ?pwd=3jxn 提取码: 3jxn 初中数学|初中数学人教版数学中考总复习|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5章 分式|第14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第13章 轴对称图形|第12章 全等三角形|第11章 三角形|08《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07《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暨奖贸# 上初中需要补习数学哪些小学知识作为衔接 -
(15555465109): 1、算术数与有理数 学生在小学里只学过算术数(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数都是从客观现实中得出来的,进入初中后,引进了新的数--负数(新课标实验教材在第二学段也引入了负数的意义),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数的运算也相应...

#暨奖贸# 怎样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
(15555465109): 一.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学设计是我们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大家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做一个设计,有一个设计就会使我们做的更加主动. 单元设计,首先什么是单元,比如说一章,比如说一个模块,比如一个模块里的一块面,比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