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时贾赦和贾政为何不见林黛玉?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林黛玉初进贾府时,贾赦、贾政两位身为至亲舅父却都托辞不见,很多人都指责贾府势利,瞧不起黛玉这个孤女;并举出薛家为例,说贾家对薛家的迎接有多热络重视,可见趋炎附势,厚此薄彼。

这指责貌似正直,实则太有点小家子气,把赦、政等人看作周瑞、林之孝一般见识了。

书中说,黛玉进京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黛玉。”可见并无冷淡之意。而且进府之时,贾母与邢、王二夫人都一早等在堂上,连丫环见了黛玉来都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子”,抢着回话“林姑娘到了。”可见贾母等待之殷。

黛玉进来,贾母搂着“心肝儿肉”的大哭绝非做作,是一位老祖母想念外孙女儿的最正常反应。而贾府里的人都是看着贾母眼睛眉毛行事的,贾母如此看重黛玉,贾赦、贾政两个做儿子的又怎么会慢怠她呢?

即便从贾政对贾雨村的态度,也可以看出端倪。

“进入神京,雨村先整了衣冠,带了小童,拿着宗侄的名帖,至荣府的门前投了。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书,即忙请入相会。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

说句不恭的话:打狗还得看主人。贾政对贾雨村如此厚待,全是看在林如海面上,爱屋及乌――“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贾政因看重妹丈,对其雇佣的家庭教师都这样礼遇,且“即忙请入相会”,又怎么会对外甥女儿刻薄冷淡、故意不见呢?

更何况,那林家五代列侯,林如海探花出身,又是钦定的巡盐御史,兰台寺大夫,“虽系钟鼎之家,亦是书香之族”,官衔比贾政高不说,还是个钦差,还轮不到贾赦、贾政瞧他不起呢。

那么贾赦、贾政到底为什么不见黛玉呢?

其实,为的是个“礼”字。

钟鼎之家行的是孔孟之道,在《孟子》语录里,连“嫂溺,援之以手”这样显而易见的事都要拿出来讨论到底合不合礼法,还要圣贤孟子来拿主意,并特地解释说:男女授受不亲,但是嫂子掉水里快淹死了,小叔子出手救她,是权宜之计。

换言之,要是没到生死关头的大事,那么“男女授受不亲”就还是天条。

古时大富之家,贵公子拜会朋友,先得拜会对方母亲、妻子,但只是口里说着拜见,人却往往只到对方阁楼下行礼即回,并不须真的见面。《水浒传》里武松见潘金莲,一是因为武大郎家宅狭窄,小户人家,无处回避,讲不起这些礼法;二则也是金莲不尊重,本来见过之后就该躲了去,她却存了心思要勾引小叔子。

但那林黛玉是写“敏”字都要减一笔的闺秀,深谙礼法,却必会是另一番行事了。这在曹雪芹的年代原是常识,所以作者只是以白描手法平平写来,并不需额外加注解;但是在清朝小说《歧路灯》里,我们可以找到一段旁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件事。

书中说谭绍闻往堂兄谭绍衣府上拜访,提出要与嫂嫂请安。谭绍衣道:

“吾弟差矣。咱家南边祖训:从来男女虽至戚不得过通音问。姻亲往来庆贺,男客相见极为款洽,而于内眷,不过说‘禀某太太安’而已。内边不过使奉茶小厮禀道‘不敢当’,尊行辈,添上‘谢问’二字。虽叔嫂亦不过如此。从未有称姨叫妗,小叔外甥,穿堂入舍者。”

这便是大家之风了。

同样的,黛玉进贾府时,依礼先随邢夫人去拜见贾赦,行“禀安”之礼;但贾赦命人传话说:“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倒彼此伤心,暂且不忍相见。”是为“谢问”。黛玉站着听过,告辞回去,又要去拜见贾政。先是等在东耳房里,王夫人却命人传话说“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只得往正房里来。来了后,王夫人才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就此全了礼。

这些场景闲闲道来,就像今人写小说,两人见面问句“吃了吗?”原是国人从前最常见的问候语,虽然在今天已经不大听到了,可若谁写了这情节,也不会故意解释说:我其实并不关心他是不是真的吃了,只不过礼貌上这样问一句而已,是个俗礼儿。

当然贾政去斋戒也可能是实情,因为下文接着说到宝玉:“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宝玉这时候才七八岁,不会是独自出门,很可能父子俩是一道去的。

但是黛玉去拜见时,并没有直接进正房,而是先在东耳房等候,就是因为并不知道贾政不在家,所以要先侧室问礼;倘若贾政在正房,那也一定会说“身上不好,暂且不忍相见”的。如今贾政不在家,所以王夫人会让人请林黛玉进来,而这时候黛玉仍然不知道贾政在不在,所以书中用了一句“只得往正房里来”,是有点无奈的意思;结果进来了,王夫人才说出贾政不在家的话,黛玉也才放下心来。

有不满意贾政王夫人者,曾撰文说从这段明显看出王夫人对黛玉不好,明知道贾政不在家,还让她跑来跑去,等在耳房里,显然是有意冷落――这也是多心了。黛玉进府时才六岁,王夫人再城府深沉,也不会费这么大周章去给一个小姑娘脸色瞧,更何况这小姑娘还刚刚进府,这下马威也行得太早了点吧。



~


#聂家牧# 黛玉进贾府中两个舅舅为什么都不见黛玉 -
(15845624517): 邢夫人让黛玉坐了,一面命人到外面书房去请贾赦.一时人来回话说:"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 , 暂且不忍相见.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或...

#聂家牧# 林黛玉进贾府时两个舅舅为什么避而不见 -
(15845624517): 这是一个侧写,暗示黛玉在贾府不是被当做亲人,而是一般二流亲戚,打秋风的所在,可见可不见.因为在古代,舅舅的地位是很大的,如果犯错,舅舅教训是没有人说多管闲事、管别人家事的,可见舅舅就等同于父亲地位一样,可以管教小辈.文中薛家上京有一个理由,就是想王子腾管教薛蟠,王子腾就是薛蟠舅舅,薛家男主人去了,所以求着舅舅管教,可见古代舅舅地位是很高的.这里黛玉两个舅舅都不见她,就暗示了在贾家,大房二房都不能成为黛玉的靠山,黛玉的靠山只能指望贾母了.所以也暗示了后文下人对黛玉的轻慢和不敬,因为没人会为黛玉出头,所以黛玉进府的描写,已经暗示了她日后在贾府里寸步难行,所以后文黛玉作诗写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雪剑严相逼,这就是她的处境.

#聂家牧# 为什么黛玉进贾府时作者有意不让黛玉见贾赦和贾政
(15845624517): 第一 黛玉进贾府是内眷们的事 而贾赦和贾政都是大男人当然不会去管这件事了 第二 黛玉最讨厌臭男人了,如果次时写他们相见会出现尴尬:如果写他们相处的好,那么黛玉讨厌臭男人就体现不出来了;如果不好,她怎么能够在贾府待下去呢

#聂家牧# 林黛玉进贾府,为何只见舅母、表嫂、表姐妹不见娘舅? -
(15845624517): 贾赦推说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贾政那边,王夫人说过一句:“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因此黛玉进贾府第一天都不曾相见.

#聂家牧# 林黛玉进贾府黛玉的先后活动,以及她路经的地点和遇见的人物.为什么这样安排 -
(15845624517): 进贾府后的活动:拜见外祖母和两个舅母——结识珠大嫂子和三个表姊妹——见识王熙凤————拜见大舅父贾赦(不忍相见)——拜见小舅父贾政(今日斋戒去了)——结识宝玉. 黛玉必须尊奉在封建社会里长者为尊的拜见原则,必须先拜见...

#聂家牧# 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要故事情节 -
(15845624517): 《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节描写了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情景.作者通过不同人物的语言展现了贾府众人的不同态度,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极为生动传神.一问一答之间,各人性情跃然纸上,对比读来,鲜明有趣....

#聂家牧# 概述 概述 概述 林黛玉进贾府的经过 -
(15845624517): (1)情节结构: 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

#聂家牧# 红楼梦中,林黛玉来了大家都迎接去了可为什么王熙凤迟了呢? -
(15845624517): 在“林黛玉进贾府”一节,贾府人物出场是很有层次的.先在“上房”里等着黛玉的是贾母、王夫人、邢夫人、李纨等等重要的家族老少媳妇,然后是贾氏三姐妹出来相见,王熙凤随后在众人“敛声屏气”中笑着迟到,随着林黛玉到两个舅母家...

#聂家牧# <<林黛玉进贾府>>只是介绍名字并没有出场的是 -
(15845624517): 宝玉

#聂家牧# 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及所见人物林黛玉进贾府的一路上所见的人物有谁啊
(15845624517): 贾母 王夫人、邢夫人、李纨、探春、迎春、惜春、王熙凤、(“后面的正方大院”) 贾赦之妻邢氏引其去见贾赦但未见 去荣禧堂未见贾政 去东廊三间小正房见王夫人 老夫人请吃饭时见到贾母 王夫人、李纨、探春、迎春、惜春、王熙凤 贾宝玉 回到房间后袭人来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