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的城门都是向里开? 为什么我国古代城门要往里开?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古人在建筑上有很多辉煌的成就,当然也有很多我们现代人很难理解的规矩,比如在战争的时候,我们经常能看到每座城池的城门都是向里打开的,而在我们许多人的固有思维里,这就是等于把敌人放进来了。但其实在那个冷兵器时代,把城门向内打开,不但能够有效地防止敌人攻入城门,而且还有很多其他的作用和用意。

一、门朝外才是真正的危险

设想一下,如果古代的城池的门是朝向外面,那么岂不是为外面拉开城门或者撞开城门提供方便了吗,而根据物理的作用力,在里面的人想要护住城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一旦成门是向外打开的,那么,一旦战争到达了水深火热的时候,攻克城门就成了敌人最乐意采取也是最能取胜的一招了,那守城的官兵连着最后一道防线都很难守住了。

二、城门外有吊桥

在古代城门的设计当中,不仅有城门的那两片门,更有一个吊桥辅助,这样的话,城门朝里面打开的时候吊桥的作用就会变得非常大了。在外面想要进入城门的友军,只要踏上了吊桥,就等于进入了城门。如果把城门做成向外设计,那么吊桥就会压在城门上,这样是非常不合理的。所以城门向内打开是为了吊桥方便迎接援助。

三、向内打开好养护

在古代城门是向内打开那么长期来撞击的城墙,就是内部的城墙,这样的话也好进行损伤的修护。如果他是向外打开,那么它就会因为在外面接触不到城墙而产生把开口角度开到极限之外,这样也会产生损伤过大的结果。因此把城门靠内,有利于长期的养护。最后城门的设计也是为了保障一方的安宁,是想让一座城市变得相对坚固,因此它不会向外打开,这也就是城门一定要朝内开放的根本原因了。



因为古代的门都是木门,敌人放火一烧就行了不存在向里比向外更容易让敌人打开的原因,真实原因是向里开可以保护关门的士兵不用出去。

往里开的城门,可以降低去关城门的士兵暴露在敌人面前的危险,另外,关上城门后,在里头可以堵上沙袋御敌,降低城门被推开的几率,多一点御敌的准备时间。

城门向内开,防御能力更强些,城门的材质都是木头做的,开在内,不容易被雨水打湿,城门开向内有“包容”的含义。

古代城门为什么都是向内开的?~

我们在看古装影视剧的时候,可能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在古代的门,不管是城门,寺庙的门还是普通百姓居住的房屋门,和我们现代人的门不太一样。在古代,门的方向和现在门的方向相反。我们现在房屋的门都是朝外开的。古代的门都是朝里开的。为何出现这样的反差呢?门朝里面打开又有何作用呢?这里以古代的城门为例,来分析古人城门向里开的原因。

首先,古代的门,和我们现代的门,安装结构不同。古代的门不是安装在门框上的。由于城门比较厚重高大,它需要安装在门框内侧上下和房屋内墙的户枢上,两扇大门必须围绕枢纽转动。而户枢又必须固定在墙上,由于两扇门前还有高高的门槛,所以,古代的城门只能向里旋转,门自然就只能向里面打开了。

其次,为了防御敌人破城。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城门是守护国家和百姓安全的一道重要的防线。所以,城门向里面打开,是为了安全。在打仗的时候,敌人一般都是从外面向里面推门,如果城门向外开,一旦敌人兵临城下,士兵们如果想要关门的话,就比较危险了。城里面的人关门,城外的敌人,顺势就会把门拉开,那么这样的大门也就失去了防御的功能,门就如同虚设。

再次,古代的城门外面,都会挖护城河,在护城河上面安装巨大的吊桥。如果城门向外开的话,巨大的吊桥就会因为门的阻碍,无法升起。而且吊桥和地面不完全持平,高低不平。所以,城门只能向里面开。

首先,再大的城门也是门,是门之一种。古代的门,不管是宫门城门衙门门,还是家户的小门,没有冲外开的(不像现代人家的防盗门,可以往外开,也可以往里开)。所以古代只能“推门而入”,而不能“推门而出”,推是推不开的。
其次,为什么古代的门都朝内开?
古代的门不像现代的门,一个门框里安一扇门板,门框固定在墙上,门用铜叶片固定在门框上,在右在左,朝里朝外,随便怎样都行。古代的门不装在门框上,而是插在门框内侧上下、房屋内墙的“户枢”上,两块门扇绕着枢纽转,户枢必须牢牢地固定在墙上,而且门的下方还安有户槛(门槛),这都限制了门只能朝里转动。如上图,公共建筑(如寺庙、宫殿、城门)的大门,门外往往还砌有起防护、装饰作用的砖包石门,有这个坚固的石门在外,里头的木门如何向外打开?
第三,古代的城门都设在城门洞子中间靠前的位置,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门扇转动的区域与前后墙面并不在一个平面上,而是要往里凹进去许多,门就固定在凹进去的上下角的石制户枢上。这么做,一方面可以有地方固定户枢和门轴,还可以对木制枢、轴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门在打开时,可以尽量靠墙里,减少对人马通行的阻碍。城门往内开,则大门的所有重要构建都在城门的内侧,有利于保护城门。
第四,古代城门固然能起到防止敌军冲入城内的作用,然而那不是它的主要作用。在古代战争中,发生围城战时,在城池防守最为薄弱的城门外,往往要屯守重兵,决战于城外。即便当敌兵冲到城门口,守兵急于关门时,是朝外开的门好关呢,还是朝内的好关?当然是朝内的门好关,且呈往外顶住之势!(图为北京城正面的正阳门,门洞远景为正阳门箭楼)
有人说,当攻城士兵撞击城门时,朝外开的门比朝内开的门更容易承受巨大的冲击力。实际上这纯属想当然耳,在重型撞城锤、冲城车的冲击下,门无论朝哪个方向开,都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如果敌军已开始撞击城门了,这时木制包铁的门已不能维持太久,城内守兵在此时必须在门后迅速堆放大量砖石,甚至直接将城门堵死。否则城门须臾即破,或被敌人纵火烧毁,大批敌军将由此涌入。两扇木门,能起多大作用?谁能靠两扇木门守城?
第五,城门遇到攻城器械的机会是很少的,绝大多数时候,即和平时期,城门只能“防君子不防小人”,每天辰开夜闭,吱吱呀呀、悠闲自在地过着它安生的太平日子??敌人来了,还得靠城墙,靠无畏的战士!


#万子卞# 古代的城门为什么是向内开的?
(19171781896): 可能是代表保守吧!你想,如果大门向外开不就暗示着对外开放了吗?

#万子卞# 古代的城门是往里开的还是往外开的啊? -
(19171781896): 应该是往里开得~ 其实门往那边开并不是攻守上的考虑,因为古代的门大都是木质的,攻城时都是直接把门撞烂. 考虑的只是空间和安全的问题,因为古代的城门大都在城墙的门洞中安置,往离开门就靠着墙,如果往外开就不能靠墙,会占用城门口很大的空间. 而古代民居的门是安全的考虑,你自己想想,开门时如果往外开的话,门的接口肯定也要安在外边,那样的话,人从外面就可以把门卸下. 不过如果非要讲攻守的话,还是朝里开更安全点.

#万子卞# 古代建筑的门是往里推的,还是往外拉的 -
(19171781896): 应该是往里面推的.古代证据很不稳定,以中国传统城门为实例,如果往外拉,相当于选择城外的攻方掌握控制权,所以城门都是向里面推的,这样才可以安全啊.

#万子卞# 古代的城门是 向外开的还是向内开的???????? -
(19171781896): 向内开的 至于楼主的一个疑问:向外开更易于防守 但那是城门,好大的门,关门最快的方法是推 如果是向外开的,推着关住城门的守军岂不是没地去了?

#万子卞# 为什么门是向里面开的?
(19171781896): 这有个礼貌的问题和人的习惯.开门时有个迎的动作.

#万子卞# 古代城门的开门方向问题? -
(19171781896): 一般来说,城池的南门是正门,但根据具体情况也有例外的.

#万子卞# 古代城池的主门方向问题城池主要城门的开门方向是考虑什么因素定的?
(19171781896): 中国自古以来上朝大臣都是位南朝北,皇帝坐北朝南,有古话形容甲国国君投降乙国就说甲国君对乙国君北面事之,可见古人在座次上是以北为贵,这个原则后来应用到城市建设上,主城门大多是朝北的. 说麦城北面有路可通西川,是从当时的军事环境来说的.麦城在江陵的北部,当时陆逊夺取了关羽的大本营江陵后,为了抓住关羽,就派大军袭击通过长江进入西川的路口-----秭归,封锁住关羽从长江逃走的路,也堵住西川可能派出的援军.当时的荆州全境已经为东吴和曹魏占有,仅剩北部上庸郡尚在蜀国手中,这也是唯一的回西川的路.所以说麦城之北有路可通西川.

#万子卞# 为什么中国的古代不把城门造成金属的? -
(19171781896): 用金属做门麻烦,1.门色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的名句.酒肉臭,有注者释为酒肉的气味;而众多读者宁愿理解为朱门之内,酒池肉林,食之不尽,腐烂发臭.这更能形成强烈的对比. 白居易《伤宅》诗:"谁家起第宅,朱门大...

#万子卞# 为什么大多数的门都是往里开的?
(19171781896): 往里开,下雨淋不着,用的久!

#万子卞# 古代城门的问题 -
(19171781896): 闸楼.也是建在瓮城之上,或者在左,或者在右,也可能左右都有.它的形状就好比是小一号的箭楼.闸楼也是三面儿辟有箭窗,下面辟有门户.但是,闸楼下面不设门扇,而装有由闸楼控制的可以吊起或放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