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的名言警句 关于语文学习的名言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冰心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邹韬奋
  、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高士其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 ―――顾颉刚
  、要记住,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一定得坚持这样做卡片摘记,一发现有价值的资料,就要如获至宝,准确地摘记下来。天才是就是勤奋,知识在于积累。这样,卡片摘记积累的多了,功到自然成,你就可以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类,分析研究,综合利用,创造出自己的作品来。 ―――吴晗
 、要读好书,必须先打好基础,读好了基础,才能在这基础上作个别问题的研究,基础要求广,钻研则要求深,广和深 也是统一的,只有广了才能深,也只有深了才要求广。——吴晗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多读多抄,这二者是必须保证的。――吴晗
  、环境于人的影响极大,亲师取友,问道求学是创造环境改进自己的最好的方法,你们于潜心独研外更要注意这一点,万不要一事不管,一毫不动,专门只关门读死书。――向警予
  、外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黄庭坚
  、读书就是翻译,因为从来不会有两个人的体验是相同的。一个拙劣的读者就好比一个拙劣的译者:他会在应该意译的时候直译,而需要他直译时他却意译。在学习如何才能把书读好时学问固然极为宝贵,但却不如直觉重要。中国诗人何其芳
  、读书也象开矿一样,―――赵树理
  、学者观书,每见每知新意则学进矣。――张载 、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金缨
  、不尽读天下书,不能相天下之士。――汤显祖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之推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一个人可以无师自通,却不可无书自通。――闻一多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林语堂
 、读书不仅是教师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源头活水"!--------- 朱永新
  、无书不成器,有书则可立国于天下——杨俊鑫
  培 根的读书名言:
  1、 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
  2、 读书不是为着要辩驳,也不是要盲目信从,更不是去找寻谈话的资料,而是要去权衡和思考。
  3、 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
  4、 读书使人渊博,辩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细。
  5、 读书可以铲除一切心理上的障碍,正如适当的运动能够矫治身体上某些疾病一般。
  6、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7、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8、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咀嚼消化。
  9、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
  10、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培根)
  11、把一本书置于一个无知者的手中,就像把一柄剑放在一个顽童手中那样危险。
  12、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关于语文学习的名人名言~

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春秋孔子《论语·魏灵公》
意思是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2、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意思是勤奋学习而不用心思考,则茫然不知,只空考而不努力学习则更加危险。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春秋孔子《论语·述而》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春秋孔子
意思是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问为耻辱。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春秋诸葛亮
意思是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春秋诸葛亮
意思是不学习就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自己的学业成功。
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宋代朱熹
意思是读书有三个要点,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代刘彝
意思是读万卷书,如同远行万里道路。
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宋代陆游
意思是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杜甫
意思是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释义: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卷二》
释义: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并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释义:经常读唐诗三百首,即使不会自己作诗也会吟诵诗歌。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增广贤文》
释义: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论语·为政》
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6、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陈寿《三国志》
释义:读书一百遍,其中的意义和思想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鲍忽敬# 有关语文的名人名言谁知道?? -
(15695272276): 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吴尹子•九药》) 从不犯错误的人,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萧伯纳) 不要一下子把整个性格全部揭露出来,而要一点一点地、渐次加深地表现出来.(富曼诺夫)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

#鲍忽敬# 赞美语文的名言有哪些? -
(15695272276): 比如:语文是滋味芳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清甜解渴; 语文是芳香浓郁的咖啡,让人温馨浪漫.

#鲍忽敬# 语文 格言警句 -
(15695272276):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日子象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 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难成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成由勤俭破由奢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吃一堑,长一智. 人穷只怕志气短. 前人栽树后人凉.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http://book.ayinfo.ha.cn/gy/gy.htm 格言警句大全 自己挑吧

#鲍忽敬# 关于语文的名言警句
(15695272276): 语文是好样的

#鲍忽敬# 六年级上册语文名言警句!急用!马上要考试了!!! -
(15695272276): 愿乘风破万里浪 甘面壁读十年书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鲍忽敬# 语文的名言名句有什么?
(15695272276):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鲍忽敬# 关于语文的名言
(15695272276): (一)哲理诗句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 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

#鲍忽敬# 谁知道有关语文的名人名言就是名人赞扬语文的语言如语文天生重要. - 作业帮
(15695272276):[答案] 愚蠢和聪明只个一条知识的长河. 学问情同姐妹,至少不会嘲笑人,总能报尝人给与她的关怀,尽管她付的钱是微薄的. 多看看名著,多的很

#鲍忽敬# 关于语文的名言?要2句名言就够了.谢谢!
(15695272276): 多难兴邦; 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要付出百倍努力.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王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轲 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