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词类活用,奔,湍,清(回清倒影),晴,霜。 《三峡》一文中有哪些词类活用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1、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3、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4、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下霜。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

原文节选: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扩展资料

《三峡》全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④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湍,清(回清倒影)这个没有活用啊?
晴,霜。 形容词用作动词 放晴 下霜

《三峡》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多词一义、虚词的整理。~

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 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连词】承上启下(到了)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4.泪沾裳 (裳 古义:古人的下衣
今义:衣服)
5.不以疾也 (疾 古义:快
今义:疾病)
6.良多趣味 (良 古义:真,实在
今义:好)
7.属引凄异(属 古义:连续
今义:属于)
8.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 古义:几声,不是确数
今义:三声)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写作‘山’字旁在一个奉‘献’的‘献’)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消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群响毕绝:停止
以为妙绝:极点
③清:回清倒影(清波)
清荣峻茂(水清)
④属: 属引凄异 (属(zhǔ):动词。连接)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实在,的确)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善良)
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病)
通假字
① 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这里指中断)
② 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
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下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⑤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⑥林寒涧肃(寒,清凉;肃,寂静。寒、肃,在句中充当谓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特殊句式
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
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乘船)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是趣味无穷。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山丘,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搁了。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层层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空缺的地方。
5条追问追答
推荐于 2017-11-27
查看全部3个回答
福建复读优选福州泰来复读学校
全部全职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严格封闭管理,学生平均进步100分,创福建复读学校奇迹!教学安排为一课一练,所有练习当天批改评讲不过夜,效果非常显著!
m.zgtledu.com广告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师说》中的通假字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师】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    ③ 吾师道也:(意动用法,以...... 为师) 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⑤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⑥ 则耻师:(动词 拜师)    【之】    ① 择师而教之: (代词,指代人)   ② 郯子之徒: (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   ③ 古之学者: (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⑤ 句读之不知: (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 ⑥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其】 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人称代词,他)    ②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指示代词,那些 ) ③ 词类活用 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    ⑤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⑥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    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⑧ 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 【惑】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道】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③ 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道路、途径)    【乎】 ① 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② 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③ 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于】 ① 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② 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③ 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④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⑤ 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词类活用 ① 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③ 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⑤ 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⑥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⑦ 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⑧ 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⑨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2.小学而大遗---小学----古:小的方面 今:泛指低等教育场所  3.今之众人---众人---古:普通人 今:表示大众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6.句读之不知---读---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8.圣人无常师---常---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    9.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气 今:道理 10.无贵无贱---无---古:不论;不分 今:没有    11.年十七,好古文---古文---古:秦汉的散文 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特殊句式 1.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    2.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3.不拘于时-被动    4.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    5.耻学于师-介词结构后置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7.其可怪也欤-判断句    一词多义 【师】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    ③ 吾师道也:(意动用法,以...... 为师) 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⑤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⑥ 则耻师:(动词 拜师)    【之】    ① 择师而教之: (代词,指代人)   ② 郯子之徒: (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   ③ 古之学者: (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⑤ 句读之不知: (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 ⑥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其】 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人称代词,他)    ②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指示代词,那些 ) ③ 词类活用 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    ⑤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⑥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    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⑧ 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 【惑】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道】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③ 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道路、途径)    【乎】 ① 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② 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③ 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于】 ① 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② 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③ 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④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⑤ 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词类活用 ① 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③ 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⑤ 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⑥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⑦ 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⑧ 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⑨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2.小学而大遗---小学----古:小的方面 今:泛指低等教育场所  3.今之众人---众人---古:普通人 今:表示大众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6.句读之不知---读---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8.圣人无常师---常---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    9.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气 今:道理 10.无贵无贱---无---古:不论;不分 今:没有    11.年十七,好古文---古文---古:秦汉的散文 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特殊句式 1.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    2.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3.不拘于时-被动    4.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    5.耻学于师-介词结构后置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7.其可怪也欤-判断句    8.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后置    9.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判断句 10.人非生而知之者-判断句    1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字结构   1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判断句    13.则曰-省略句 8.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后置    9.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判断句 10.人非生而知之者-判断句    1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字结构   1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判断句    13.则曰-省略句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4、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扩展资料
1、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译文
在三峡的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阳光,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则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日子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山涧清凉寂静,经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猴啼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赏析
(1)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四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漩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2)本文寥寥150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3)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流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一幅幅风格迥异又自然和谐的画面。
(4)文中“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烘托了山高峡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来与飞快的流速进行比较,从侧面有力地衬托了江流之速,它让我们想像三峡江流的汹涌向前,奔腾咆哮,它让我们感受到坐在小小木船上飞流直下,一泻千里,荡魂摄魄的快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 三峡(郦道元创作散文)


#阳风选# 《三峡》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多词一义、虚词的整理.(加起来要300字以上!!! -
(15012502147): 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 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连词】承上启下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 今义:...

#阳风选# 文言文《山峡》的一词多义是?词类活用?
(15012502147):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写作“山献”)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消失) ③清:回清倒影(清波) 清荣峻茂(水清) 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将降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⑤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阳风选# 找出“回清倒影”中的词类活用字,并解释 -
(15012502147): 对郦道元《三峡》中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均译作:“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显然,这里采用的是直译和对译.从字面上看,似乎并无不妥.但略加推敲便会发现问题:按此种译...

#阳风选# <三峡>实词与虚词 -
(15012502147): 虚词 1.或,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至于;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实词: 1.宣:传达 2.溯:逆流而上 3.沿:顺流而下 4.虽:即使 5....

#阳风选# 三峡,文言文翻译 -
(15012502147): 【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 ī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

#阳风选# 初二语文《三峡》的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记得分类 -
(15012502147): 古今异义字: 自非亭午夜分 自 古义 如果 今义 从 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 有时 今义 或许 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 即使 今义 虽然 良多趣味 良 古义 确实实在 今义好 略无阙处 略 古义 完全全部 今义 略微 通假字 略无阙处 阙通缺,短缺 一词多义 1 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2绝 绝谳多生怪柏 最高处 哀转久绝 消失 3清 回清倒影 清波 清荣俊茂 水清 4三 巴东三峡巫峡长 表确数 猿鸣三声泪沾裳 表约数 词类活用 乘奔御风 奔 动词作名词 奔驰的骏马 空谷传响 响 形容词作名词 回声

#阳风选# 《水经注 江水 三峡》的词语解释 -
(15012502147): 三峡: 【三峡】: 选自《水经注疏》.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郦道元(466或472—527),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

#阳风选# 三峡中的古今异义词 -
(15012502147): 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 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4.泪沾...

#阳风选# 三峡预习比如说要有一词多义 通假字 文言句式 古今异义字以及词类活用这些. - 作业帮
(15012502147):[答案]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

#阳风选# 词类活用:(1) 虽乘奔御风 - __ - (2) 回清倒影 - __ - (3) 每至晴初霜旦 - __ - (4) 空谷传响 - __ - - 作业帮
(15012502147):[答案] [词类活用] ⑴动词活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⑵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清波⑶名词活用作动词,指下霜⑷名词活用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