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学探针物理第七章欧姆定律所有试题与答案~!!谢谢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计算题(带答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检 测 试 题
一、填空题
1.电阻是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      的物理量,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     、     、     及
        .
  2.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     来改变电阻的,从而改变电路中的     .一个标有“20Ω 1.5A”的滑动变阻器的调节范围为     ,其  
     是1.5A.
3.要想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可以改变         ,也可以        .
  4.一条导线拉长以后,它的电阻变     ,这是因为导线的横截面积变     ,而长度变     .
  5.两个电阻R1=12Ω,R2=4Ω,串联起来接入电路,那么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     ,两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若R1与R2并联,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     ,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
  6.有一段导体,两端加上6V的电压,通过它们的电流为0.6A,它的电阻是    Ω;如果给它加上15V的电压,导体中的电流是    A,此时导体的电阻是    Ω;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通过它的电流是    A,此时导体的电阻是    Ω.
  7.如图22所示,R1=10Ω,R2=20Ω,电源电压为6V,则当S2闭合,S1、S3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是    ,电压表的示数是    ;当S2断开,S1、S3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是    ,电压表的示数是     .当S1、S2、S3都闭合时,出现    现象.

  8.如图23所示,AB两端的电压为U,开关断开和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之比为1∶4,则两电阻的阻值之比R1∶R2=     .
  9.有一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是5Ω,正常工作时所需电压是2.5V,如果我们手边只有电压是6V的电源,要使小灯泡正常工作,需要    联(填“串”或“并”)一个阻值是    Ω的电阻.
二、选择题
10.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所以(  )
A.有电流通过导体就有电阻,没有电流通过导体就没有电阻
B.通过导体的电流逐渐增大,则导体的电阻也逐渐增大
C.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不管有没有电流通过,导体的电阻是一定的
D.导体的电阻只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11.甲、乙、丙三根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导线,甲和乙一样粗,但甲比乙长;乙和丙一样长,但乙比丙细。三根导线的电阻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乙、丙、甲
12.如图24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7Ω,R2=8Ω,S闭合,电压表的示数为4V,则电源电压为(  )
A.2.5V     B.7.5V     C.14V     D.3.5V

13.在图25所示的电路中,若把电流表和电压表位置对换,则(  )
A.灯不亮,电流表无示数,但电压表有示数
B.电灯亮,电压表示数为零
C.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电流表和电源要损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4.如图26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两表均有示数,过一会儿发现电压表的示数突然变小,电流表的示数突然变大。下列故障判断可能的是(  )
A.L1灯短路         B.L2灯短路
C.L1灯丝断开        D.L2灯丝断开

15.在如图27所示的两个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都向右滑动时,灯泡L1和L2的亮度变化是(  )
A.L1、L2都变亮        B.L1、L2都变暗
C.L1变暗,L2变亮       D.L1变暗,L2的亮度不变
16.如图28所示,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流
表的示数为3A,则右边方框内的电阻连接情况可能为(  )
A.10Ω和5Ω的电阻并联      B.10Ω和5Ω的电阻串联
C.6Ω和3Ω和电阻并联       D.6Ω和3Ω和电阻串联
  17.两只定值电阻,甲标有“10Ω 1A”,乙标有“15Ω 0.6A”,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入电路,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高电压是(  )
  A.10V     B.15V     C.19V     D.25V
  三、实验与分析
  18.为了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小亮设计了如图29所示的电路图.

⑴请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元件连成电路.
⑵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    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改变        ,记下对应的电流值.
⑶如果仍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表中所示,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
电阻R/Ω 5 10 15
电流/A 1.21 0.60 0.39
  19.在做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器材都完好,各自的读数也准确,他们测量的三组数据分别记录在下列两表中:
实验次数 电压/V 电流/A

1 1.50 0.50
2 2.00 0.51
3 2.50 0.44

  

老师看了两组数据后,认为其中一位同学的实验电路接错了.⑴你认为是    接错了电路;⑵你的判断依据是                       .
  四、计算题
  20.如图30所示,有两个阻值分别为30Ω、20Ω的电阻串联在电路中,请你任意补充一个条件,提出问题,然后给出解答.

答案
1.阻碍作用 性质 材料 长度 温度 横截面积 2.长度 电流 0~20Ω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3.电路两端的电压 改变导体的电阻 4.大 小 大 5.1∶1 3∶1 1∶3 1∶1 6.10 1.5 10 0 10 7.0.2A 6V 0.9A 6V 短路 8.3∶1 9.串 7 10.C 11.A 12.B 13.A 14.A 15.D 16.C 17.B 18.⑴略 ⑵定值电阻 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⑶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9.⑴甲同学 ⑵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甲同学的数据中,电流跟电压不成正比 20.说明:此题是一个开放题,只要补充的条件合理均可.

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测试题答案请求活答案?~

欧姆定律是指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该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乔治·西蒙·欧姆1826年4月发表的《金属导电定律的测定》论文提出的。
随研究电路工作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欧姆定律的重要性,欧姆本人的声誉也大大提高。为了纪念欧姆对电磁学的贡献,物理学界将电阻的单位命名为欧姆,以符号Ω表示。
常见简述: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一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
标准式:



(变形公式:

;

)

注意: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I:(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U:(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R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部分电路公式:

,或


(由欧姆定律的推导式【



】不能得到①:电压即为电流与电阻之积;②:电阻即为通过单位电流的导体两端的电压。所以,这些变形公式仅作计算参考,并无具体实际意义。)

欧姆定律成立时,以导体两端电压为横坐标,导体中的电流I为纵坐标,所做出的曲线,称为伏安特性曲线。这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它的斜率为电阻的倒数。具有这种性质的电器元件叫线性元件,其电阻叫线性电阻或欧姆电阻。
欧姆定律不成立时,伏安特性曲线不是过原点的直线,而是不同形状的曲线。把具有这种性质的电器元件,叫作非线性元件。[1]

全电路公式:


E为电源电动势,单位为伏特(V);R是负载电阻,r是电源内阻,
单位均为欧姆符号是Ω;I的单位是安培(A).
詹姆斯·麦克斯韦诠释

詹姆斯·麦克斯韦诠释欧姆定律为,处于某状态的导电体,其电动势与产生的电流成正比。因此,电动势与电流的比例,即电阻,不会随着电流而改变。在这里,电动势就是导电体两端的电压。参考这句引述的上下文,修饰语“处于某状态”,诠释为处于常温状态,这是因为物质的电阻率通常相依于温度。根据焦耳定律,导电体的焦耳加热(Joule heating)与电流有关,当传导电流于导电体时,导电体的温度会改变。电阻对于温度的相依性,使得在典型实验里,电阻相依于电流,从而很不容易直接核对这形式的欧姆定律。
设有一段金属导体,横截面积为S,长为L,在导体的两端加上电压U,则导体中的场强E=U/L.这时,一自由电子在电场力F=eE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设电子的质量为m,则定向移动的加速度为a=F/m=eE/m=U(e/mL)。运动的自由电子要频繁地与金属正离子碰撞,使其定向移动受到破坏,限制了移动速率的增加。自由电子在碰撞后向各个方向弹射的机会相等,失去了之前定向移动的特性,又要从新开始做初速为0的定向加速运动。自由电子相继两次碰撞的间隔有长有短,设平均时间为t,则自由电子在下次碰撞前的定向移动速率vt(以t为下标)=at,那么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率v=at/2。结合之前推出的a=U(e/mL),得自由电子的平均移动速率为v=U(et/2mL)。代入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eSv,得I=U(ne2St/2mL)对于一定的金属材料,在一定的温度下,t是个确定的数值(10-14~10s),也就是说,对于一段金属导体,ne2St/2mL是个常量。因此,导体中的电流强度I与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中的电流强度的比值(2mL/ne2St)就是这段导体的电阻。由此看出,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与1/ne^2t成正比。1/ne2t由导体的特性决定。因此,在一定温度时,导体的电阻是R=ρL/S。ρ是导体的电阻率。对于一定温度与相同的导体,电阻率一定。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一个电路中,总电压40伏,现在接上一电阻,测得流经这个电阻的电流为4A,求此电阻的阻值【答案:10欧】


#巴宙勇# 欧姆定律计算练习题 -
(13033616286): 电流为:0.6A 电铃两端的电压为:6V 电阻应变为:5欧

#巴宙勇# 初二物理人教版下学期练习题主要是欧姆定律的练习 我的电学不熟练 要多练 也希望有人能帮我解决下这些问题 - 作业帮
(13033616286):[答案] 第八章 欧姆定律 练习题(1) 填空:(50*2分=100分) 1、电压是产生( )的原因,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2、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的电阻( ).3、导体中的电流强度,...

#巴宙勇# 求初中欧姆定律的一些题目和解析,主要是计算题,因为有一点不懂希望解析就在题目的一个题目下面,而不是所有题目的下面,这样找起来很麻烦. - 作业帮
(13033616286):[答案] 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求解电学问题常用的重要规律,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及相关电学知识解题,对于中考前的复习和提高对电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都有重要作用.现就其类型及其解法分述如下:一.求分压电阻问题 说明:解这类...

#巴宙勇#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博师在线大连专版第十七章欧姆定律(2)、 - 作业帮
(13033616286):[答案]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检测题(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根据欧姆定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巴宙勇# 有没有初二物理习题及相关试题,答案?? -
(13033616286): 我觉得试题永远都做不完的,学习方法更加重要,所以下面给你介绍一下物理的学习方法!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

#巴宙勇#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的练习题 -
(13033616286): 不能直接接在这个电源上,根据欧姆定可计算出用电器的额定电压 如下: U=IR =0.6*10 =6(V) 用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为 6 伏.所以不能直接接在 9V 电源上.如果真要接在 9V 电源是可用电阻串联分压法.使电阻担一定的压降 为: 9-6=3(V) 再根据欧姆定律: R=U/I =3/0.6 =5(欧姆) 所以跟用电器串联的电阻为5欧姆.

#巴宙勇# 八年级物理欧姆定理卷子(配答案) -
(13033616286): 一、电流 欧姆定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对于金属导体,还必须满足下列哪一个条件才能在导体中产生恒定的电流? [ ] A.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B.导体两端有电压 C.导体内存在电场 D.导体两端加有恒定的电压 2.关于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巴宙勇# 初二下学期物理的内容 -
(13033616286): 第六章 电压 电阻 一、电压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三、电阻 四、变阻器 第七章 欧姆定律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第八章 电功率 一、电能 二、电功率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四、电与热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六、生活用电常识 第九章 电与磁 一、磁现象 二、磁场 三、电生磁 四、电磁铁 五、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六、电动机 七、磁生电 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二、电磁波的海洋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巴宙勇# 初中几年级学电学物理 - 作业帮
(13033616286):[答案] 八上:1、机械运动 2、声现象 3、热现象 4、光现象 5、透镜及其应用 6、质量和密度 八下:7、力 8、运动和力 9、压强 10、浮力 11、功和机械能 12、简单机械 物理九年级 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第2节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第十四章 内...

#巴宙勇#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欧姆定律的题 -
(13033616286): :(1)灯泡外壳破碎,由于散热使灯丝温度降低,达不到白炽状态而无法发光,所以玻璃壳的作用是减少散热,使灯丝温度可达到白炽发光的程度. (2)猜想:完好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可能与损坏小灯泡电阻的变化有关. 方案:a.将外壳破碎的小灯泡与完好的小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用电流表测出电 流I1,用电压表测出其两端电压U1.计算出外壳破碎的小灯泡电阻为R1; b.用一个新的小灯泡(规格与外壳破碎的小灯泡相同)将其换下,采用与a相同的方法测出此灯泡电阻R2; c.比较R1与R2,如R1≠R2,则完好小灯泡的亮度与损坏小灯泡电阻大小的变化有关;如R1=R2,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