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练习题答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题目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1.本词有一端小序,其作用是--介绍写作缘由。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字,其名为--苏辙,他和苏轼,--苏洵 并称文坛“三苏”。
2.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月,下阕问--天,归根到底是在问--自己。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4.词的上阕,写词人“--天上宫阙”的想象,词中描绘了一个---的境界,表现了对----------的追求。词的下阕写“无限”时对--美满生活--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从表达方式看主要是--------叙述。
5.词中最富有哲理的一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不好意思只记得这么多了,还是高中学的呢

更改楼上的一个回答:"子由"应是苏轼的弟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答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之一,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 》,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唐朝大曲有"水调歌"。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时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这首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明月清辉逼人,美酒香醇醉人,苏轼不禁奇想联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赞美、欣赏之情溢于言表,而词人倜傥潇洒之丰神亦尽在这一问之中。进而词人以谪仙自居,意欲“乘风归去”,词境较李白的《把酒问月》更为空灵蕴藉。“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接上文,欲去又止,词情一顿。“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融化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句,借用李白诗中洒脱不羁的形象和清朗空明的意境,舍却原诗孤独迷惘的情绪,表达了苏轼飘飘欲仙却又脚踏人间泥土、热爱人生的精神面貌。琼楼玉宇,乘风奔月,月宫高寒,无一不是人们熟知的神话传说,被词人信手拈来表现其中秋月夜的“欢”情“醉”意,舒卷自如,既写尽了“欢”,也写活了“醉”。
下片写思亲,仍扣“月”而行,情绪略转低徊。“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流转,斯人不眠。苏轼与苏辙手足情笃。苏轼杭州通判任满时,“请郡东方,实欲昆弟之相近”(《密州谢表》《东坡集》卷二十五)。但来到密州,兄弟相隔仍遥,晤面艰难。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宵明月朗朗,思亲之情袭来,不能自已。“无眠”者,与客长饮之苏子也,然亦指今宵因月色而思亲的普天下“无眠”之人。由己及人,月光下会有多少羁旅游子辗转反侧、忧思无眠呵!月圆而人未圆,不由苏子不怨:“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对人间不该有什么怨恨吧?可是,何以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刻而常圆呢?倒像故意令人难堪似的。此一问,婉转真挚,体验独到,足见怀人之深之切。“人有悲欢离合”三句又反,词情再作跌宕。苏轼运思入理,以他特有的旷达洒脱自我排解。既然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不能十全十美,最后顺理成章,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愿结束全词。只要“人长久”,虽然相隔千里,总还能心心相印,共赏圆月;只要“人长久”,今虽不聚,总会有团圆之日。至此情绪一宽,圆月的光辉似乎也更为清朗可爱了。
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词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明月几时有是题目


#李强逃# 水调歌头的答案 -
(1578521463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 轼 1.写出词中表明时间变化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也表达了词人的美好愿望. 3.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写月...

#李强逃#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作业帮
(15785214633):[答案] 答案: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李强逃#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作者内心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表达作者旷达的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 - 作业帮
(15785214633):[答案] 答案: 解析: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李强逃#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 全诗和意思
(15785214633): 您好,非常感谢您的提问 答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

#李强逃# 关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习题 -
(15785214633): 2 中不是暗示中秋夜月的明丽,所以 1 是对的

#李强逃# 简短文言文帮我找下文言文,要简短的,附加练习题和答案(都不要太多) 帮我找3篇 - 作业帮
(15785214633):[答案] 一、画皆以人重 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 5.填空. ①“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 ...

#李强逃#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感慨人生的悲欢离合,面对月圆月缺,他表达出了美好的愿望:“      ... - 作业帮
(15785214633):[答案]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或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 【解析】 试题分析:题分别出自苏轼《...

#李强逃# 下列作品中属于苏轼的是 - 作业帮
(15785214633):[选项] A.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B. 《醉翁亭记》 C.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D. 《示儿》

#李强逃# 谁有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5785214633): 水调歌头赏析(三) 这首词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词中之《天问》,又有李白之仙心.屈原《天问》洋洋一百七十余问;李白《把酒问月》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是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