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的尊称是什么 对和尚的称呼有那些?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和尚的尊称:阿阇梨;比丘;比邱;禅师;出家人;毳客;大师;佛佗;和上;和阇、和社;鹘社;近诵;喇嘛;力生;亲教;亲教师;瞿昙;阇梨;释子、头陀;殟社;乌社;邬波驮耶;捂波地耶;乌邪;依学;优婆陀诃;郁波第耶夜。

“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长久以来这个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而一般对出家人的尊称有“法师”等。

扩展资料:

和尚一词由西域语言的音转而来,在印度,通称世俗间的博士为“乌邪”,到了于阗国则称和社或和沙,到了中国则译成了和尚(见寄归传及秘藏记本)。所以在印度的外道也有和尚及和尚尼的(杂阿含卷九.二五三及二五五等)。

和尚一词,并非佛教的专有名词,但在佛教,确有它的根据,佛教的律藏,称剃度师及传戒师为邬波驮耶,“和沙”一词,就是根据这个而来,“和尚”一词,更是汉文的讹误,最早见于汉文中的,可能是石勒崇信佛图澄而号佛图澄为“大和尚”。但在律中往往不用和尚。

而用“和上”以别于流俗的讹误,因为,依照邬波驮耶的原意,应当译为亲教师,也唯有受了比丘戒十年以上,并且熟知比丘及比丘尼的二部大律之后,才有资格为人剃度、为人授戒、而被称为邬波驮耶。这既不同于印度俗称博士的乌邪,更不同于中国误传的和尚──老僧是老和尚,小沙弥是小和尚,乃至阿毛阿狗恐怕长不大,也可取名叫和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尚



佛门“称谓”也是一种礼仪,也是身份的代表;在佛门里,称谓常代表着职务,也是修持的衡量,不但具有维系佛门纲常伦理的功用,从中更透露出无限的佛法妙谛。

一般人以为,出了家就是“和尚”,其实和尚者,要在六和僧团中确实奉行六和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始得成就。一个寺院只有一位和尚,又称“住持”、“方丈”;和尚退位后,法弟继任住持者,称“退居和尚”,弟子、法子继任者,称“退居老和尚”。

和尚是梵语,译为中文乃“亲教师”之义。传授三坛大戒时,须有“得戒和尚”、“羯摩阿闍黎”、“教授阿闍黎”等三师及七尊证登坛证盟,以及“开堂和尚”、“引礼法师”等人共成佛事。阿闍黎意即“轨范师”,可以轨范吾人身心,导人正道者,故又称“导师”。

出家者,除了受戒师父之外,还有依止师父、剃度师父。
“师父”在丛林中也是职务的通称,例如知客师父、纠察师父、当家师父等,甚至现代信徒通称所有出家众为师父或法师。

“法师”者,“以法为师,以法师人”之谓。
在大乘八宗之中,研读修习律藏有成者,称“律师”,例如:道宣律师、僧佑律师等;研究论藏或造论以阐扬佛法者,称“论师”,例如世亲论师、龙树论师、无着论师等;专门修习坐禅者,称“禅师”。
开创一宗一派之人,称“开祖”;传承其教法之人,称“列祖”;开山建寺,为寺院第一代住持者,称“开山”,一般称“开山大师”。

“大师”者,在社会上极为通用,凡专家、杰出者即可称之。例如张大千大师、黄君璧大师。
大陆上比丘尼也称为大师,大师有“菩萨”之义,菩萨又称“大士”,例如观音大士、普贤大士、文殊大士等。佛教中,大士易称,法师难为;只要发心,即可称“大士”。过去大陆丛林,凡监院、堂主以上即称大士。
在家居士也可以称“上人”,例如《维摩经》中文殊菩萨称维摩居士“彼上人者”,即人上之人、大人物之意。
因此,不管僧俗,对于师长或德学兼备者,均可尊称“上人”,或称“大德”、“仁者”、“长者”;惟“长老”仅限于戒德俱尊的出家众始得称之。出家受戒十年以下称“下座”,十年以上称“中座”,二十年以上称“上座”。上座者,即可称为“长老”。

在印度佛教律仪中,男众比丘称“大德僧”;女众比丘尼称“大姐僧”。
中国则于历代各朝中均有帝王加封德学兼备,可为一国师表的高僧为“国师”,含有一国民众之师、帝王之师等意,如玉琳国师、悟达国师等。在寺院中,全心为佛教奉献而未婚的在家女众,称为“师姑”;未行剃染而服种种净业作务的在家男众,称为“净人”,或称“道人”、“教士”。在家信徒彼此之间可互称“居士”、“师兄”、“师姐”;出家众亦可互称“师兄”,或称“道兄”、“戒兄”、“学兄”、“法兄”等。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师父为“家师”,尊称他人之师为“令师”,自己则谦称“学僧”、“学人”、“末学”,或“弟子”等。

此外,与称谓有关的佛教名相,如:僧伽、僧侣、僧俗、僧信、缁素、同参、善知识、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弘讲师、弘教师、檀讲师、檀教师、檀那、施主、功德主等。称谓也是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在丛林四十八单职事中,其职称非“主”即“头”,例如管理藏经者称“藏主”,管理寺地田产者称“庄主”,管理库房者称“库头”,负责煮饭者为“饭头”,负责烧水的是“水头”,负责田园种菜者称“菜头”,管理园圃的称“园头”,甚至连打扫厕所也称“净头”,可见佛教对僧众人格的尊重。佛教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如法合宜的称呼,其实也是学佛行仪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课。

【和尚】原来是从梵文直译出的,它的意思是【亲教师】,用现代的话说具有资格执导你修学的高级导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

要看被称谓的和尚的身份了
德高望重的可称法师
一般的可称师傅

本人资历不高,望别见笑

有资历者长老
年幼者沙弥
之间的称行者。

见到和尚应该如何称呼?都有什么称呼?~

可称法师。和尚有以下别称:阿阇梨;比丘;比邱;禅师;出家人;毳客;大师;佛佗;和上;和阇、和社;鹘社;近诵;喇嘛;力生;亲教;亲教师;瞿昙;阇梨;释子、头陀;殟社;乌社;邬波驮耶;捂波地耶;乌邪;依学;优婆陀诃;郁波第耶夜;
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遮耶,省音为乌社、和尚等。意为亲教师、博士等。又意译为近诵、力生。其义为弟子受业于师,经常近随于师受经诵经,仗师之力而生法身、智慧功德。
“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长久以来这个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而一般对出家人的尊称有“法师”等。

扩展资料律制
初出家的,叫做沙弥(意思是勤加策励,息恶行慈),生年满二十岁,受了比丘戒,称为比丘(意思是乞士──上乞佛法,下乞饮食。中国人误传为“德比孔丘,故称比丘”,那也是笑话)。
受了比丘戒的五年之内,不得做出家同道之师;五年之后,若已通晓戒律,始可以所学的特长作师,称为轨范师,梵语叫做阿阇梨耶,受人依止,教人习诵;
到了十年之后,可作亲教师;到了二十年之后,称为上座;到了五十年以上,称为耆宿长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尚

1、比丘
比丘, 佛教指出家受具足戒的出家人。梵bhiksu。比丘,梵语bhiksu的音译,一般意译为“乞士”,俗称“比丘师父”。
佛家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
2、禅师
禅师,指和尚之尊称,语出《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下:“天子问文殊师利言‘禅师者,何等比丘得言禅师?’ 文殊师利 答言天子‘此禅师者,於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禅师。’”

3、出家人
出家人多称为“和尚”,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其中道教全真教道士也称之为出家人。
4、毳客
毳客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uì kè ,是指僧人。
5、和上
和上,即指和尚(术语)。律家用上字其余多用尚字。本为印度之俗语,呼吾师云乌社,至于阗国等则称和社,和阇(Khosha)等,和尚者其转讹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尚 (汉语词语)


#江咐祁# 和尚这个名称的由来是什么啊? -
(19595837318): 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遮耶,省音为乌社、和尚等.意为亲教师、博士等.古又意译为近诵、力生.其义为弟子受业于师,经常近随于师受经诵经,仗师之力而生法身、智慧功德.和尚有两种:一是出家的受业和尚...

#江咐祁# 和尚一词原本的字义是什么?为什么? -
(19595837318): “和尚”原来是从梵文这个字出来的,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 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字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字义不合的.

#江咐祁# 和尚怎么称呼 -
(19595837318): 通达佛教的经典 并且为人演说 这样的人就称为和尚 和尚是亲教师的意思 也就是真正的高僧大德才可以称做和尚 而我们 去寺庙或者旅游 看到的那是沙弥 不可以称做和尚

#江咐祁# 对“和尚、道士、尼姑”的称谓分别有哪些? -
(19595837318): 和,为三界统称,尚,乃至高无上的意思,“和尚”之称华藏世界只有释迦能称得,但后世确把比丘都称为和尚了,也许是因为释迦涅磐之后,在世比丘为世间第一福田的缘故吧. 和尚一词,纯由于西域语言的音转而来,在印度,通称世俗间...

#江咐祁# 文言文中对和尚如何称呼 - 作业帮
(19595837318):[答案] 和尚,是梵语在古西域语中的不确切的音译.简明地说,“和尚”是外来语的音译.音译的词语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接近的读音.今天我们说的“和尚”,就是古人从梵语中翻译过来的,今天的人是“吃现成饭”,古人称和尚...

#江咐祁# 僧人为什么称“和尚?有人说和尚就是尚和”,崇尚和气,爱好
(19595837318): 和尚”原来是从梵文UPADHYAYA这个字出来的,这个字到了西域被读成“乌 ”,到了汉地又读成“和尚”,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亦不限于男子.后来习俗上这个字被用着对一般出家男子的称呼,这是和原来的字义不合的. 僧是僧伽的简称,它的字义就是“大众”.僧伽是出家佛教徒团体,至少要有4个人以上才能组成憎伽.所以一个人不能称僧,只能称僧人. 和,为三界统称,尚,乃至高无上的意思,“和尚”之称华藏世界只有释迦能称得,但后世确把比丘都称为和尚了,也许是因为释迦涅磐之后,在世比丘为世间第一福田的缘故吧.

#江咐祁# 为什么出家人被称为“和尚”或“尼姑”而不称为别的?换句话说“和尚”和“尼姑”这两个称呼是怎样来的?有什么含义吗? - 作业帮
(19595837318):[答案] “和尚”原来是从梵文这个字出来的,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字被用为...

#江咐祁# 出家人为何称和尚?
(19595837318): 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遮耶”,到了西域被读成“乌社”,到了汉地又读成“和尚”;意为亲教师、博士等,又意译为近诵、力生,意思是为弟子受业于师,经常近随于师受经诵经,仗师之力而生法身、智慧功德.“和尚”本来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词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是当作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字义不合的.如今一般对出家人尊称为“法师”.

#江咐祁# “和尚这一称呼的由来?众所周知,在我国,男性僧人被称作和尚”
(19595837318): 应该来说“和尚”本是个很尊贵的称呼,绝不是随便哪一个人,只要剃下了头发,披上了僧衣,能够熟练地念几卷经文,就可以拥有这个称呼——它不仅仅是一个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