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27课《岳阳楼记》迁客骚人的情、古仁人的情,写两种情的的目的各是什么? 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情分别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老师给的答案】

迁客骚人的情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古仁人的情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写两种情的的目的:一种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因己而悲”的感情; 一种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因物而喜”的感情。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

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情分别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迁客骚人的感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感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样写的目的是:形成鲜明对比,抒发自己的情怀,体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扩展资料:《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迁客骚人的情是:以个人的得失而悲乐,以天气之变而悲乐;立足于个人的荣辱得失。文中原句为: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意思是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2,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意思是(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而“古仁人”的情是: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是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这样写的目的是:形成鲜明对比,抒发自己的情怀,体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挥毫撰写的著名的《岳阳楼记》一记叙文,都是看图写的。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该文的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本文表现了作者虽然身居江湖,但仍心忧国事;虽然遭遇迫害,但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胡砌许# 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
(15291927641): “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以物喜,以己悲”,因不同的风景而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自然景象引发出“迁客骚人”的不同感受,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胡砌许# 请说说引起“迁客骚人”的感情变化的原因.“古仁人”他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
(1529192764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岳阳楼记的主旨. 们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迁客骚人是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以他们的思想境界不同,产生的感情也不同. 迁客:指降职远调的人,容易"以己悲" 骚人:诗人 ,容易以物而喜悲,无感怎么写诗呢.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满意的话请采纳哦!

#胡砌许# 岳阳楼记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什么?他们不同的感情因何而起?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
(15291927641): 以己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以物喜;宠辱皆忘,心旷神怡.感受;由不同的景色而引起(这个我不确定哈) 目的;将人的悲喜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抒情自然的转出议论,点名文章主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胡砌许# 岳阳楼记中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
(15291927641):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自悲而迁客骚人是去国怀乡忧馋畏讥

#胡砌许# 岳阳楼记 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什么不同? -
(15291927641):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的不同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心境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不已物喜,不已己悲"

#胡砌许# 岳阳楼记赏析 -
(15291927641): 岳阳楼记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

#胡砌许# 《岳阳楼记》中写这些迁客骚人情随境迁的目的是什么??? -
(15291927641): 《岳阳楼记》中写这些迁客骚人情随境迁的目的是: 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通过描写了“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并由此过渡到议论,从而表达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胡砌许# 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在不同天气登楼远望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的悲喜情?而古仁人却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15291927641): 因为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这实在与滕子京做对比,滕子京虽然被贬,可是在第二年时,他所管理的地区已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而古仁人是代表范仲淹和滕子京,说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赞扬滕子静.PS:选我吧~这是老师上课讲的!

#胡砌许#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了迁客骚人面对不同景色产生了“喜”和悲?
(15291927641): 二选一好了. 迁客骚人因己而悲,因物而喜的两段文字,并着力渲染“悲”和“喜”的气氛,最后将迁客骚人的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表达自己的旷达胸襟.作者将多种表达方式有机地融为一炉,从而使文章环环相扣,层层蓄势,气象宏伟. 说明“迁客骚人”面对这两种景象所产生的或悲或喜的感情,主要是为了同“古仁人之心”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现自己和滕子京不同于一般的迁客骚人,进而抒发自己的胸怀和政治抱负.

#胡砌许# 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写迁客骚人"忧谗畏讥"的"忧"和末段写古仁人的"忧”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 -
(15291927641): ”忧谗畏讥“的忧是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古仁人”的忧是为他的百姓,君主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