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的地域文化特点? 岳阳楼的特点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岳阳楼虽饱经风霜,但至今仍屹立在烟波浩淼的八百里洞庭。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一座名楼,要领略其在文化艺术中艳压群楼,独领风骚的历史地位。在面对现代文明的碰撞、交汇、融合的迷惘中,更应该挖掘,提炼,利用其深刻的文化底蕴。对于有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美誉的岳阳楼,这座浓墨重彩和精雕细刻的历史艺术精品,在欣赏其独特的建筑艺术特色过程中,凸现的应该是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体味的是其含蓄隽永,久而弥笃的楚湘文化格调。 抚今追昔,自始至终,岳阳楼以其建筑构制独特,风格奇异,气势雄壮,被公认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远远望去,岳阳楼楼高近30米,平面呈长方形,宽近20米,进深近20米,占地约250平方米。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整楼檐牙交互,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扶抟摇而直上。 叩开历史厚重的楼门,跨过世纪沧桑的门槛,走进楼中,只见楼中部以四根直径约50厘米左右的楠木大柱直贯楼顶,承载楼体的大部分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楼中明清式的雕花贴金窗与诗词匾对业已定格成一幅幅岁月风雨图。岳阳楼文化的凝重感和使命感淬炼着凡心俗欲而历史文化的冷漠和理性的严峻,有如满脸沧桑的睿智老人,点悟你妙悟到人生的真滴。“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神形交融,言简意远,让人沉醉和萦怀的是传统文化“济天下”的雄浑开阔意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境览胜,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工艺美术家亦多以 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也成为湖湘建筑艺术中一个颇具江南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登岳阳楼,观洞庭湖,回朔五千年的文明,激扬方字,指点江山,同样应能够感受岳阳楼独特的文化内涵。凭栏远望“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当四面湖山尽收眼底之际,人楼浑然成体。此时无论是洞庭湖的磅礴,还是人意境的开阔,还是古文化的渊博,通过:一名楼,融熔为一个层面,进一步解读和构建了岳阳楼文化层。 江南地域文化特色中,范希文“忧乐”总关情,屈子“求索”舞忠魂,任弼时忍辱负重,张扬了传统文化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然后有所为”的精髓,不难看出一种共同的忧国忧民意识,藏匿于字里行间,而这种意识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演绎,已被更新为“先忧后乐,团结求索”的江南地域文化的象征,成为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原动力和扩张力。而“先忧后乐”溯源于气势磅礴,意境高阔,音韵优美的《岳阳楼记》这篇“仲淹天下文”的古楼文化代表作。领略了这其中的文化底蕴,便会被这座古楼所深深折服,更会登楼息心,窥楼忘返,超然物外。

岳阳楼有什么特点?~

岳阳楼的特点:
一、承重的主柱是四根楠木,被称为“通天柱”从一楼直抵三楼。除四根通天柱外,其余的柱子都是四的倍数。其中廊柱有12根;檐柱是32根。这些木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既增加了楼的美感,又使整个建筑更加坚固。
二、岳阳楼的斗拱结构复杂,工艺精美,几非人力所能为,当地人传说是鲁班亲手制造的。斗拱承托的就是岳阳楼的飞檐,岳阳楼三层建筑均有飞檐。
三、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古代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这顶就是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盔顶结构。
四、岳阳楼采用纯木结构,其造型因露明的木梁柱、构件、装修具有线条优美的表现力,显示出中国古建筑的独特的民族风格。

扩展资料
岳阳楼的气候特点:
岳阳楼地处岳阳,位于洞庭湖畔,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 1月最冷,平均气温3℃左右;7月最热,平均气温28℃左右。年降雨量1500毫米。洞庭湖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为枯水季节,每年5月至9月为涨水季节,最大的水位变幅为17米。
岳阳楼的建筑特色:
岳阳楼坐西朝东,构造古朴独特,岳阳楼台基以花岗岩围砌而成,台基宽度17.24米,进14.54米,高度为0.65米。岳阳楼高度19米,在建筑风格上,前人将其归纳为木制、三层、四柱、飞檐、斗拱、盔顶。岳阳楼是纯本结构,整座建筑没用一钉一铆,仅靠木制构件的彼此勾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汉族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计钟往# 岳阳楼是哪个地方又是哪位诗人写的 -
(15113039030):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记是宋代作家范仲淹的杰作.岳阳楼最近的一次大修在1983年.

#计钟往# 岳阳楼的大门在什么方向知道吗? -
(15113039030): 楼的大门 向着洞庭湖 西方 进去的大门 向北边

#计钟往# 岳阳楼记 写作特点有什么值得鉴赏的地方 -
(15113039030): 一、结构严谨,剪裁得当. 文章开头一段说:“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属予作文以记之.”扼要地指出重修岳阳楼是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前提下进行的.而《岳阳楼记》是作者应滕子京的请求而作的.在这...

#计钟往# 古词中出现的岳阳楼,具体现在哪个地方?
(15113039030): 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

#计钟往# 岳阳楼的古迹保护 -
(15113039030): 据史料记载,对岳阳楼的破坏主要是兵燹、水患、雷击、火烧、蚁害或城垣坼裂等,要保护岳阳楼的安全,就应消除这些事故产生的条件.包括五个方面: 京广铁路、京珠高速、 107国道、长江航道、仅两个小时车程可达长沙机场和武汉机场,...

#计钟往# 千秋岳阳楼中的问题:作者三次登岳阳楼,每登一次,对岳阳楼都有新认识.请概括作者三次登岳阳楼的不同感 -
(15113039030): 第一次登楼:与作者想象中的更高大、更伟岸、更精神的岳阳楼不相符,但转过身来发现洞庭水与岳阳楼是浑然一体的.第二次登楼:岳阳楼依然三层,却能够俯视古今,名扬天下.第三次登楼:岳阳楼的游览范围和历史容量都被扩大,承载者天下忧乐.希望能被采纳,~~

#计钟往# 赏析杜甫的登岳阳楼 -
(15113039030):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

#计钟往#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的标志及其特点? - 作业帮
(15113039030):[答案] 1.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的标志是:物质建筑景观.2.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影响的特点是:a建筑布局:皇权为中轴线(中国)/教堂为中心(西方);b建筑结构:封闭性(中国--内向)----围墙/开放性(西方--外向)——园林;c建筑...

#计钟往# 岳阳楼记的写作特色是将什么什么什么和什么结合在一起
(15113039030): 范仲淹与岳阳楼 顾名思义,岳阳楼记本应是以记岳阳楼为主要内容的,这不仅是由文章的体裁所决定的,也是范仲淹写作这篇文章的初衷.宋 庆历三年,范仲淹在庆历新...

#计钟往# 《登岳阳楼》的具体内容及解析. -
(15113039030): 原文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赏析: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