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份近代史作业。急求。题目是我心目中的近代史人物。急求。写的好。分就给的多 急求寝室5人表演的历史剧 剧本! 要简单点的..5分钟左右!...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世人在看待历史人物的业绩时,最喜欢注重他们富有戏剧性的、布满诗意的时刻,这是最轻易的观察方式。其实,所有具有历史意义的业绩,都经过了孜孜不倦的长期预备以及通向成功的种种坚忍不拔的努力,经过思想上、行动上、组织上的苦心孤诣,而这些,一般来说,很轻易被忽略。就像李鸿章,有谁注重这个人在洋务运动中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以及汗牛充栋庞杂无比的细枝末节呢?从正在编撰的《李鸿章全集》来看,可以说,绝大部分都是李鸿章浩如烟海的书信和奏折:奏稿包括贴黄1500万-1600万字,函稿600余万字,电稿300万字,诗文100万字,全集总目录100余万字,总计约2500万—2600万字。这些,都堪称历史上个人文集之冠。而李鸿章的书信和奏折,有很多,都是在晚年办洋务时写下的。在那些信札和奏折中,既有对于洋务运动的总体构想,进程中的深思熟虑,也有碰到困难时的想方设法,以及遭遇阻力时的无奈和郁闷——在给友人和家人的书信中,李鸿章经常在信中用合肥土话狠狠地骂人,以发泄自己内心积淤的怒气。
李鸿章应该算是清朝“思想解放”的先驱者。在繁忙的事务当中,李鸿章一直坚持着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对于这样的一个身居高位的官员,这一点,应该是相当不易的。一有时间,李鸿章就阅读一些西方的著作,并且对于西方社会的变革进行着思考。他曾经说:“阿(亚里士多德)氏以前人之说为无可疑,即据之以推新理,故其学不及贝(培根)氏。”褒扬培根,贬抑亚里士多德,无非是他反对泥古,渴望从实际出发研究新事物成为一代新风的求变心理的折射。他渴望有中西哲学和各项学术融合的新的文化诞生。
那段时间,李鸿章在与友人的信当中写道:“书生们空谈误国,实在可叹,外国猖獗到了这个地步,不急切地求得国家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啊!”李鸿章大声疾呼:在目前形势下,对外,我们必须与洋人和睦相处;对内,我们必须改革我们的制度。假如我们继续保守而不求任何改变,全体国民将日益退步和衰弱。……当今所有外国都在实行一个接一个的改革,天天都在进步,如同升腾的蒸气机。唯我中国竟如此小心地维护传统制度,即使中国亡了,保守派也不会感到痛惜。天啊,人啊!我们怎样才能明白其中缘由呢?……西方人非凡依仗他们的枪、炮和蒸汽船的优越和效能,才得以蹂躏中国。……生在今日却依然说“抵制蛮夷”和“把他们赶出我们的国土”,简直是肤浅而荒谬的空话。……没有武器和技术,我们怎能哪怕过一天安宁日子?自强的方法就是学习他们能做的事和接受他们依靠的东西。(李鸿章《复王壬秋山长》;李鸿章《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
可以看出的是,李鸿章推进洋务运动时,虽然不排除个人利益的成分,但他的总体愿望,还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李鸿章看到了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因为科技和文化的薄弱所造成的。李鸿章讨厌空谈误国,希望通过集腋成裘脚踏实地的努力,以求得中国一点一滴的改变。正因为这样的想法,李鸿章决心在有生之年踏踏实实地做点实事,以自己的力量推动庞大的中国有所改变。
1860年以后,李鸿章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他的洋务运动了。起初,这样的行为,源于“同治中兴”的背景。1861年咸丰皇帝逝世,同治皇帝即位,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后,开始了自强运动。从1862到1875年,朝廷颁布了一系列诏书,要求地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绝大多数地方,既没有理解力,也没有行动力,只是做做样子,敷衍了事。只有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一批地方大臣,算是踏踏实实地做了很多事情。
李鸿章办理洋务运动的初衷是什么呢?从表面看,李鸿章的目的是希望借西方之科技以充实大清的军事力量。所谓的“洋务”,实际上就是“西方事物”。李鸿章就是想通过这场运动切实地学习洋人先进的科学技术。洋务运动是以技术入手的,这是表面,但在深层次上,李鸿章也看到了清朝制度和文化的弊端,而这种文化和制度,都不具有竞争性。
正是出于这样的动机,李鸿章把学习和模拟西方作为救国的急务,“如泰西各国皆起于弹丸之地,创造各样利器,未及百年而成就如此之精……中国在五大洲中自古称最强大,今乃为小邦所轻视,练兵、制品、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及今为之而已迟矣!若再因循不办,或旋作旋辍,后患殆不忍言!”他自觉地继续和发展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的思想,以“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为洋务自强运动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戎”是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改良和建设的国际环境,以外部环境的平静来自强不息。李鸿章想从古代来找寻相应的历史经验:“自秦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天耶?人耶?恶得知其故耶?”在这里,李鸿章已把自己的洋务运动,等同于历史上的商鞅、王安石变法了,这样的想法也让他意识到自己随时可能遭受到的惩罚;同时,李鸿章也想以自己的聪明,尽量地避免失败,以追求这种史无前例的成功。
在当时,李鸿章洋务运动声势弄得很大。现在看起来,李鸿章的这些行动,看起来大包大办,同时,也似东一榔头西一棒,缺乏系统性。这样的情形,也怪不得李鸿章,李鸿章当时所想的,就是力所能及地多做一点,至于真的效果如何,能不能做好,李鸿章已顾不了那么多了。草创时期,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可能有那么周密的计划。并且,李鸿章事无巨细,都得自己亲历亲为,他所面对的,是一个
执行力非常羸弱的制度。他只能通过自己身体力行的方式来做点事。这也怪不得李鸿章事必躬亲,在当时的那种状况下,以一般人的理解力,是肯定无法完成一些事情的。也正如此,大量繁琐的事务压在了李鸿章身上,在层层叠叠烟锁雾绕的关系与事务当中,李鸿章变得沉默寡言了,也变得焦虑了。虽然李鸿章在表面上一直举重若轻,但在内心当中,李鸿章一直是承担着巨大的压力的。更多的时候,李鸿章总是沉静无语,对待一些事情“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李鸿章就是这样开始了洋务运动。从整体上来说,李鸿章一直不算是一个思想家,他只能算是一个踏踏实实做事的人。虽然李鸿章一直有着自己的思想,但他的思想并没有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他对于社会的发展以及整个人类思想的进程显然缺乏系统的认知,他的世界观尚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也并没有将自己的思想整理得严丝合缝。李鸿章所要做的,就是在别人争论和探讨的时候一个人不声不响地挪动着脚步,低调地做自己的事。这一点无疑是李鸿章的聪明之处。对于当时的状况而言,在众多问题上,并不适合争论,也不太适合大张旗鼓。在这一点上,李鸿章显然看得很透,在不少大臣民众空喊“攘夷”而反对学习西方,或者在后期一些人们叫喊全盘西化的时候。李鸿章表现得就像一个商人,只是默不作声地做着自己的“转口贸易”,从技术入手,做一些力所能竭的事情。对李鸿章来说,已来不及想像由技术而引起的一系列变故的后果了,他最想解决的当务之急,就是首先要能从军事上抗衡西方列强,保全自己的国家,避免受列强的瓜分。在这一点上,李鸿章既算是鼠目寸光,也算是实事求是。李鸿章就这样走了一条最捷径的路,走得义无反顾。可以说,李鸿章洋务思想也是在他不断地摸索中趋于成熟的,虽然李鸿章的整个洋务思想体系并不完整,他的主张也有许多弱点,有的且是重大弱点。
李鸿章在诸多事务上表现了他实在而精明的一面。曾经的草根经验让这个江淮书生远离迂腐的思维方式,也让他形成了准确的判定力。李鸿章要的,就是那种最基本的实效。当一个事物变得不甚清楚的时候,李鸿章便用最简单的利益得失来判定事物的价值。这种最基本的判定往往是最根本的,也是最接近事实并且切实可行的。比如,在开放通商口岸的问题上,当时清政府和列强为此唇焦舌痹,甚至不惜兵戎相见,而李鸿章的看法显然要豁达得多:“人皆震动于添口之多……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借居贸易,而仍日益强大,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李鸿章是主张更多开放通商口岸的,在当时,一个朝廷大臣能这样实事求是地表达出反面意见,可以说是相当不轻易的,也是需要相当胆略的。

急求一篇论文,题目是:我心中的中国近代史~

难啊

这不知道是不是算近代史,应该算开端吧,,
(虎门销烟)我这是多幕剧,不知道符不符合,是我自己想的。不合适就算了
场景:大殿
人物:皇上,侍卫
时间:1839年初

侍卫:禀皇上,这是各地的鸦片出入记录和万民请愿书,请皇上查阅,(皇上皱眉的接过那些东西,神情凝重的边翻阅几下,边示意他起来)林大人说“鸦片之害,迷人之性,如再不有所行动,人心患,则国基摇,请皇上早做决定!

皇上:传朕口谕,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各地清缴鸦片,各地官员务必配合,凡拦者,可就地处决!
(侍卫应了一句,便转身跨门而出,)
{话外音:随后,各地纷纷搜缴鸦片,一时间,鸦片商纷纷逃窜,人心患患,}

场景:虎门海滩
人物:林则徐,侍卫,史密斯手下(史密斯是鸦片商总会头,牟利商人,虚构人物)百姓群众
时间:1839年6月
侍卫:大人,所有搜缴的鸦片已全部安放妥当,只等大人一声令下了!
(史密斯手下忧心地盯着眼前一切,)
林则徐:拿火把来!(在旁侍卫递着火把,此时,只见一人从远处奔来,跪在林则徐前,那人便是史密斯手下,)

史手下:大人,万万不可,不可呀,这些···这些鸦片。。(疑虑的回头望望众人,)这些可以烧,但洋人不好惹!请大人三思!
林则徐:吾朝泱泱大国,还怕他们不成,强龙硬不过地头蛇!(一脚踢开史手下,把火把往最近鸦片处扔)烧!!!
{火光闪烁,直冲云霄}
场景:英大使馆
人物:史手下,史密斯
史手下小跑进门:先生([我也不知该怎么当时称呼,所以。),不好了,那些货物还是被林则徐给。。(被打断)
史密斯:(带英语味的中国话),不用说了,我看到了,。。速定船期,我要将这一切汇报给王子,快去!
(手下听完快速跑出去,)
史密斯冷笑道:哼!林-则-徐!(咬牙说道。)

谢幕
我不知道是不是五分钟,如果不是,可适当删减,还有我觉得这些台词应该还算简单。呵,
如果不好,请告诉我,发百度信息给我。
以上情节,纯属自写,。
还有一些,等下午补充,如果不好,请告诉我,发百度信息给我。
以上情节,纯属自写,。


#滑斩怡# 求一篇近代史人物评价800 - 1000字,生平事迹及对其看法~ -
(19768701470):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

#滑斩怡# 求一篇中国近现代人物传记读后感,1500 - 3000字,即用!谢谢 -
(19768701470): 读《曾国藩传》有感近日读《曾国藩传》颇有感触,特别是对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精神很是佩服,我觉得此种精神可用“呆子”哲学来形容.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可谓书呆子.此种精神我思之为当今中国少有之精神,因为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

#滑斩怡# 求一片中国近代史的论文 1500 - 2000字 人物 等等都行 谢谢 -
(19768701470): 孙中山 事迹 1866 11月12日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 1872 孙中山入村塾启蒙 1879 孙中山赴檀香山,就读于意奥兰尼书院,习英文 1883 改入奥阿厚学院 1884 娶...

#滑斩怡#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假如我是XXX(要求为一近代史里的人物).为题目的文章,2000字, - 作业帮
(19768701470):[答案] 如果想写出新意来,建议您选择比较有争议的人这样您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来剖析人物的内心. 比如,曾国藩.他打败太平天**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 李鸿章.有...

#滑斩怡# 急求2000字论文“我看....<中国近代史上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 要有著作摘抄的. -
(19768701470):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8-12-23 11:25《“回眸”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

#滑斩怡# 给中国近代一位历史人物写一封信,表达对他的敬意! - 作业帮
(19768701470):[答案] 这是中学作文题目吧,建议你随便找个官方认可的英雄人物,比如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等等,再到百度百科找点他的事迹copy一下,改成书信口气就行了.如果写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之类的肯定得不到好分数,吃个鸭蛋也不一定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