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词人常用的意象! 宋词的词人常用的意象有哪些?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1.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哪些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竹:气节 积极向上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2、花草类: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牡丹:富贵 美好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菊:隐逸 高洁 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3、动物类猿猴: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鸿鸽::理想 追求鱼:自由 惬意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沙鸥:飘零 伤感鸟:象征自由蝉: 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螟蛉: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

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青鸟: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2.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有哪些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 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2.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14.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还有酒啊,元宵节啊,菊花啊
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菊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雪 柳

宋词中意象的选用
作者: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 王华清 摘要 “诗言志”,从而确定了诗词的基本功能即是抒情;而抒情的方式又往往离不开“情景交融”,这里必然涉及外在的“景 ”、“物”,我们统称它们为“物象”。实际上,“物象”除了自身的特征外,并无多少特殊的含义,只有当它们落入诗人的眼帘之内,它们才算有了生命,有了灵性,它们才能被称为“意象”,于是进一步构成了诗词的基本元素,成为我们体察诗人情绪、情感、情怀的一座桥梁。 本文以宋词为切入点,联系词人的感受,谈谈意象的选用问题。 正文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宋词中意象的选用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 王华清
“诗言志”,从而确定了诗词的基本功能即是抒情;而抒情的方式又往往离不开“情景交融”,这里必然涉及外在的“景 ”、“物”,我们统称它们为“物象”。实际上,“物象”除了自身的特征外,并无多少特殊的含义,只有当它们落入诗人的眼帘之内,它们才算有了生命,有了灵性,它们才能被称为“意象”,于是进一步构成了诗词的基本元素,成为我们体察诗人情绪、情感、情怀的一座桥梁。
本文以宋词为切入点,联系词人的感受,谈谈意象的选用问题。
一、意象具有稳定性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有怎样的情感特征,往往就有怎样的意象类别。在传统的创作和阅读心理体系中,有些意象经过时间的淘洗,已经具有了很强的稳定性,以至于一睹词中之物,我们往往马上联想到主人公的某种情绪。如“柳”,容易让人联想到“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张先《江南柳》〕、“频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张先《相思令》〕……为何“柳”具有如此内涵呢?柳的种种联想,与以下情况有关:1、古人送别多折柳枝;2、古人送别多唱《折杨柳》歌辞;3、“柳桥”往往是送别分离的特定场合;4、“柳”“留”谐音。传统习俗一旦形成,意象也就紧密地与一种情感挂上了钩。此类意象还有很多,如“月”,往往是怀乡思亲的代名词;而“梅”,恰恰是志向高洁的见证者。
二、意象还具有特殊性
除上面讲到的与传统心理有关的原因外,意象的选用还往往跟物象本身的特征及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1、物象本身的特征,往往决定了它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物的特征,本文拟从颜色和形状两大块着手讨论。先从颜色方面观察,可分为暖色调、中性色和冷色调,其中首尾两类又常因特征突出而被选用,并且对应于人类的两大情感体系:明快激奋的〔如:陶醉、欣慰、闲适、舒坦、喜悦、满足等〕、黯然低沉的〔如:惆怅、孤独、忧伤、痛苦、烦恼等〕。
如表现忧伤悲愁的,常用以下意象:
清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残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残照——“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蝶恋花》〕
秋草——“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晏几道《鹧鸪天 醉柏春衫惜旧香》〕
暮云——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晏几道《南乡子 新日又如眉》〕
残灯——“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苏轼《南乡子 送述怀》〕
……
表现欣慰愉悦的,常选用以下意象:
春光——“山园几许,收尽春光”、“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形香子》〕
绿水、芳草——“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欧阳修《蝶恋花》〕
山荷、石榴——“微雨过,山荷翻。榴花开欲燃。”〔苏轼《阮郎归 初夏》〕
由此可知:“多愁善感”的词人们,常选用色彩鲜明的物象,借助于物本身的特性,为读者展开了一副副精彩的画面。
其次,可结合物象的习性分析。万象都有与众不同的习性,在“有情人”眼中,这些天生的千姿百态都有了深厚的寄托意味,宛若诗圣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此,意象选择的准确、恰当,在词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可以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能够引发我们对意外之象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体察出词人在词中所反映的意味。例如“愁”,在不同词人笔下有不同的表现。李煜将亡国之痛、身世之愁付与一江春水,表现其绵绵不断的情状;李清照又别出机杼,竟无端的担心起舴艋舟的不堪愁苦之重,“愁”的深重触手可感;贺梅子更是绝,他竟然用了一个博喻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样,漫无边际、若有若无、丝丝缕缕、缠缠绵绵、不可感的东西马上历历在目了。
上面讲到了“柳”与分别的关系,其实完全可以这样理解:柳的外形,足可以表情达意——“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张先《蝶恋花》〕、“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张先《诉衷情》〕、“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晏几道《更漏子》〕……也许正是因为柳丝、柳条的轻柔、绵长,才勾起别离双方无限的怨恨、伤感。
总之,万物有其固有的本性,再经词人眼睛的筛选,于是也凭空染上了浓浓的情绪。
2、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不同,词人也会选用不同的意象来表现其微妙的心理,意象也就真正成了“有我之象”,即使表达的是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情感。
在宋词人中,可以选择李清照和陆游两人来作一简析,因为我认为两人词中的形象既有代表性又有可比性:一个独守空房,忧思难忘;一个金戈铁马,悲愤难当;一个有着少妇的细腻温柔,一个具有大丈夫的豪放粗犷。在他们眼中,情感的寄托物也必定有很大的区别。在清照眼中,离愁别绪带来的是孤寂,最多的是由房内的物件、日常的动作引起,如《孤雁儿》:“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吹箫人去楼空,肠断与谁共停”;《鹧鸪天》:“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一翦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如果说上述意象颇有几丝温馨宁静的话,那么在“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陆游心里,去国怀想的愁绪,壮志难酬的悲愤,则更多的增添了几分悲凉与苍劲——《感皇恩》:“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清商怨》:“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
3、词风不同,意象也往往迥然不同
豪放派词常选用“笳鼓”、“沧波”、“西风”、“江水”、“惊涛”一类有气势的意象;婉约派因其固有的缠绵细腻而多选用如下意象:“冷月”、“晚蝉”、“西湖垂柳”、“幽禽”、“云雨”、“泪眼”、“断鸿”、“飞絮”、“梧桐”……
从上面可知:意象所具有的意蕴往往有着很深厚的分析价值,完全可以这样说,透过意象,可以把握全词的基调、词人的情感、全文的主旨。从这个角度说,意象的选用,是宋词创作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意象的鉴赏,是宋词鉴赏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及含义?~

宋词中意象的选用
作者: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 王华清 摘要 “诗言志”,从而确定了诗词的基本功能即是抒情;而抒情的方式又往往离不开“情景交融”,这里必然涉及外在的“景 ”、“物”,我们统称它们为“物象”。实际上,“物象”除了自身的特征外,并无多少特殊的含义,只有当它们落入诗人的眼帘之内,它们才算有了生命,有了灵性,它们才能被称为“意象”,于是进一步构成了诗词的基本元素,成为我们体察诗人情绪、情感、情怀的一座桥梁。 本文以宋词为切入点,联系词人的感受,谈谈意象的选用问题。 正文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宋词中意象的选用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 王华清
“诗言志”,从而确定了诗词的基本功能即是抒情;而抒情的方式又往往离不开“情景交融”,这里必然涉及外在的“景 ”、“物”,我们统称它们为“物象”。实际上,“物象”除了自身的特征外,并无多少特殊的含义,只有当它们落入诗人的眼帘之内,它们才算有了生命,有了灵性,它们才能被称为“意象”,于是进一步构成了诗词的基本元素,成为我们体察诗人情绪、情感、情怀的一座桥梁。
本文以宋词为切入点,联系词人的感受,谈谈意象的选用问题。
一、意象具有稳定性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有怎样的情感特征,往往就有怎样的意象类别。在传统的创作和阅读心理体系中,有些意象经过时间的淘洗,已经具有了很强的稳定性,以至于一睹词中之物,我们往往马上联想到主人公的某种情绪。如“柳”,容易让人联想到“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张先《江南柳》〕、“频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张先《相思令》〕……为何“柳”具有如此内涵呢?柳的种种联想,与以下情况有关:1、古人送别多折柳枝;2、古人送别多唱《折杨柳》歌辞;3、“柳桥”往往是送别分离的特定场合;4、“柳”“留”谐音。传统习俗一旦形成,意象也就紧密地与一种情感挂上了钩。此类意象还有很多,如“月”,往往是怀乡思亲的代名词;而“梅”,恰恰是志向高洁的见证者。
二、意象还具有特殊性
除上面讲到的与传统心理有关的原因外,意象的选用还往往跟物象本身的特征及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1、物象本身的特征,往往决定了它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物的特征,本文拟从颜色和形状两大块着手讨论。先从颜色方面观察,可分为暖色调、中性色和冷色调,其中首尾两类又常因特征突出而被选用,并且对应于人类的两大情感体系:明快激奋的〔如:陶醉、欣慰、闲适、舒坦、喜悦、满足等〕、黯然低沉的〔如:惆怅、孤独、忧伤、痛苦、烦恼等〕。
如表现忧伤悲愁的,常用以下意象:
清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残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残照——“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蝶恋花》〕
秋草——“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晏几道《鹧鸪天 醉柏春衫惜旧香》〕
暮云——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晏几道《南乡子 新日又如眉》〕
残灯——“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苏轼《南乡子 送述怀》〕
……
表现欣慰愉悦的,常选用以下意象:
春光——“山园几许,收尽春光”、“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形香子》〕
绿水、芳草——“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欧阳修《蝶恋花》〕
山荷、石榴——“微雨过,山荷翻。榴花开欲燃。”〔苏轼《阮郎归 初夏》〕
由此可知:“多愁善感”的词人们,常选用色彩鲜明的物象,借助于物本身的特性,为读者展开了一副副精彩的画面。
其次,可结合物象的习性分析。万象都有与众不同的习性,在“有情人”眼中,这些天生的千姿百态都有了深厚的寄托意味,宛若诗圣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此,意象选择的准确、恰当,在词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可以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能够引发我们对意外之象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体察出词人在词中所反映的意味。例如“愁”,在不同词人笔下有不同的表现。李煜将亡国之痛、身世之愁付与一江春水,表现其绵绵不断的情状;李清照又别出机杼,竟无端的担心起舴艋舟的不堪愁苦之重,“愁”的深重触手可感;贺梅子更是绝,他竟然用了一个博喻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样,漫无边际、若有若无、丝丝缕缕、缠缠绵绵、不可感的东西马上历历在目了。
上面讲到了“柳”与分别的关系,其实完全可以这样理解:柳的外形,足可以表情达意——“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张先《蝶恋花》〕、“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张先《诉衷情》〕、“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晏几道《更漏子》〕……也许正是因为柳丝、柳条的轻柔、绵长,才勾起别离双方无限的怨恨、伤感。
总之,万物有其固有的本性,再经词人眼睛的筛选,于是也凭空染上了浓浓的情绪。
2、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不同,词人也会选用不同的意象来表现其微妙的心理,意象也就真正成了“有我之象”,即使表达的是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情感。
在宋词人中,可以选择李清照和陆游两人来作一简析,因为我认为两人词中的形象既有代表性又有可比性:一个独守空房,忧思难忘;一个金戈铁马,悲愤难当;一个有着少妇的细腻温柔,一个具有大丈夫的豪放粗犷。在他们眼中,情感的寄托物也必定有很大的区别。在清照眼中,离愁别绪带来的是孤寂,最多的是由房内的物件、日常的动作引起,如《孤雁儿》:“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吹箫人去楼空,肠断与谁共停”;《鹧鸪天》:“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一翦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如果说上述意象颇有几丝温馨宁静的话,那么在“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陆游心里,去国怀想的愁绪,壮志难酬的悲愤,则更多的增添了几分悲凉与苍劲——《感皇恩》:“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清商怨》:“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
3、词风不同,意象也往往迥然不同
豪放派词常选用“笳鼓”、“沧波”、“西风”、“江水”、“惊涛”一类有气势的意象;婉约派因其固有的缠绵细腻而多选用如下意象:“冷月”、“晚蝉”、“西湖垂柳”、“幽禽”、“云雨”、“泪眼”、“断鸿”、“飞絮”、“梧桐”……
从上面可知:意象所具有的意蕴往往有着很深厚的分析价值,完全可以这样说,透过意象,可以把握全词的基调、词人的情感、全文的主旨。从这个角度说,意象的选用,是宋词创作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意象的鉴赏,是宋词鉴赏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秦炒莲# 求古文古词古诗常用意象 -
(13756201402):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理...

#秦炒莲# 关于古诗词的意象词语集合(五十个) -
(13756201402):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1、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或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

#秦炒莲# 摘抄整理古诗词中常用意象并阐述其意义 -
(13756201402):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草木类: 1、草木繁盛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榭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

#秦炒莲# 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
(13756201402): 大雁:思乡 杜鹃:忧愁 、思乡 梅兰竹菊:高洁,坚贞不屈 红豆:爱情、思念 明月:思乡 长亭:送别 鸽子:和平 鸿鹄:远大志向 丁香:结怨忧愁 落花:奉献精神

#秦炒莲# 八年级古诗词中有哪些意象词 -
(13756201402):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

#秦炒莲# 古诗词中的意象都有哪些 -
(13756201402): 古诗的意象,大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一、动物类 1、蝉 感身世,诉悲凉: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

#秦炒莲# 为什么诗人词人都喜欢以“长安”作为意象 -
(13756201402): 因为唐朝出诗人,唐朝首都是长安 就像现在北漂人比较多一样

#秦炒莲# 2.以一首宋词为例,谈谈你对词中意象的认识(什么是意象?你阅读过的诗中那些用的更好.) -
(13756201402): 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至于哪首诗、词中的意象用得更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看看这个吧,它也许会对你有帮助.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53565.html?si=3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700992.html?si=7

#秦炒莲# 一剪梅,声声慢的共同意象是什么,这个 -
(13756201402): 这三首的共同意象是:花“这个意象的特点:宋词中的花意象女性特质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它具有意象的轻、柔、媚的特点.人天性爱美,爱花,与花媲美,视花为有情之物,不仅娱人感观,更撩人情思,寄以心曲,畅神达意,尤其在女性色彩...